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硬脊膜外脓肿疾病英文名称: spinal epidural abscess,SEA疾病概...
养生
疾病名称: 硬脊膜外脓肿
疾病英文名称: spinal epidural abscess,SEA
疾病概述:
硬脊膜外脓肿(spinal epidural abscess,SEA)为椎管内硬脊膜外间隙的局限性脂肪组织和静脉丛的化脓性感染,患者可出现发热、全身倦怠、精神萎靡、头痛、畏寒、剧烈腰背痛等症状。硬脊膜外脓肿还可引起硬脊膜外间隙内有脓液积聚或大量肉芽组织增生,造成脊髓受压。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和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
发病部位: 颅脑
常见症状: 发热、全身倦怠、精神萎靡、头痛、畏寒、剧烈腰背痛
主要病因: 全身疾病、感染、脊髓手术、外伤、腰椎穿刺
检查项目: 血常规检查、X线平片、CT、MRI、脊髓碘油造影、脑脊液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属于神经外科急症,它所引起的脊髓损害往往急剧且严重,如不及时诊治,致残率及致死率均很高。
临床分类:
根据炎症的病理形态,硬脊膜外脓肿可分为:
1、急性型,全部为脓液;
2、亚急性型,脓液与肉芽组织并存;
3、慢性型,以炎性肉芽组织为主。
临床上以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多见,急性型少见。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的发病率较低。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的平均年龄是60岁,男性更容易受累。
病因-总述:
硬脊膜外脓肿的病因主要为糖尿病、慢性肾病、恶性肿瘤等全身疾病,以及脊柱手术、外伤、感染等。硬脑膜外脓肿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铜绿假单孢菌、伤寒杆菌等,偶为放线菌、芽生菌等。
病因-基本病因:
1、全身疾病
糖尿病、慢性肾病、免疫缺陷、恶性肿瘤等。
2、感染
硬脊膜外脓肿由邻近感染灶,如椎旁、纵隔、后腹膜间隙,或远处的感染灶,经血行进到硬脊膜外脂肪引起。其次为脊椎化脓性脊髓炎,尾骶瘘管等附近组织的感染灶直接或沿淋巴管蔓延入硬脊膜外间隙而来。
3、其他
静脉内药物滥用、脊柱手术、外伤或腰椎穿刺也可导致硬膜外脓肿,但是临床较少见。
症状-总述:
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疼痛通常较剧烈。此外,还可见高热、寒战、全身倦怠、头痛、皮肤浮肿等全身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急性硬脊膜外脓肿
急性起病时多有高热、寒战、全身倦怠、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腰部剧烈疼痛,并可向下肢扩散,腰椎活动受限,局部有深压痛、叩击痛,皮肤可以有轻度浮肿,病情进展迅速,1周内即可出现脊髓损害症状,部分病例有脑膜刺激征。
2、亚急性硬脊膜外脓肿
亚急性症状与急性相似,发展相对缓慢。
3、慢性硬脊膜外脓肿
慢性型全身和局部症状常不明显,进展更加缓慢,许多病例常常在数周或数月后出现脊髓受压症状时方被发现。
症状-并发症:
脓肿形成后压迫脊髓还可引起血管的炎性血栓形成,使脊髓的血供发生障碍,可能引起瘫痪。
就医-急诊指征:
1、病情进展,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异常等。
2、颈项强直等。
3、意识模糊、昏迷等。
4、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突发高热、寒战、乏力、头痛等。
2、腰部剧烈疼痛,可向下肢扩散。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急诊科
病情危重者,应去医院急诊科进行救治。
2、神经外科
病情稳定后,可去神经外科治疗。
就医-就医准备:
1、患者在就诊时尽量着宽松的衣服,以方便医生检查。
2、患者在检查前尽量清淡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忌烟忌酒。
3、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不适?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加重吗?
2、您是否有腰部的剧烈疼痛、下肢放射痛、高热、寒战、全身倦怠、头痛等症状?
3、您最开始的症状是什么?
4、您既往出现过相似的症状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治疗的?
5、您在出现不适后自己吃药缓解过吗?吃的什么药?
6、您在出现这些症状前是否有过炎症感染性疾病?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会有什么后遗症吗?
3、我需要住院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8、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剧烈腰背痛、发热、头痛等相应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首先应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等;然后可能建议患者做X线、CT和CT椎管造影、MRI、血常规、脑脊液等检查;必要时可做脊髓碘油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细菌培养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时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是否良好、意识是否清楚,有无感觉障碍或反射异常。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多数有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但也有少数为正常表现。
2、细菌培养
脓液细菌培养结果病原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肺炎双球菌及链球菌,部分病例无细菌生长,可能与术前使用抗生素有关。
3、脑脊液检查
病变早期CSF的蛋白含量正常或稍增高,椎管常通畅,以后发展至椎管梗阻,蛋白增高(平均可达400mg/dl),白细胞正常或数百个。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平片
约33%~65%的患者在X线平片上显示锥体及其附件异常变化,其中70%见于慢性硬脊膜外脓肿,10%见于急性硬脊膜外脓肿病例。这是因为锥体及其附件感染导致骨质破坏、增生而椎体塌陷和椎旁感染需要时间。
2、CT和CT椎管造影
增强CT检查阳性率可达100%,CT椎管造影也可达90%,但要明确显示病灶范围仍有困难。
3、MRI(核磁共振)检查
MRI是诊断硬硬脊膜外脓肿最为可靠和准确的方法,它可显示锥体骨髓炎(T1低信号、T2高信号)、椎间隙和软组织感染(T2信号增高)和脊髓受压移位以及脓肿(T1为低或等信号)的范围。
4、脊髓碘油造影
曾是诊断硬脊膜外脓肿的主要方法,可明确病变的节段和范围,以利于手术。适用于CT和MRI均不能明确诊断者。
5、放射性核素扫描
硬脊膜外脓肿患者放射性核素扫描的阳性率约为67%~100%,有助于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CT、MRI、脊髓碘油造影等相关检查一般可以确诊。但医生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需要排查硬脑膜下脓肿、硬脑膜下血肿和硬脑膜外血肿等相似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与硬脑膜下血肿相鉴别
硬脑膜下血肿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40%,多属于急性或亚急性。一般可通过病史、周围血象及脑脊液常规化验鉴别。
2、与硬脑膜外血肿相鉴别
脑硬膜外血肿较为常见,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小脑幕上半球凸面。患者可出现意识丧失、头晕、头痛、疲倦等症状。一般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并结合头颅CT等相关检查可以确诊。
3、与硬脑膜下脓肿相鉴别
硬脑膜下脓肿是指颅内发生化脓性感染后,脓液局限性聚积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的硬脑膜下腔。硬脑膜下脓肿的患者可出现畏寒、高热、头痛、呕吐、嗜睡、昏迷等症状。一般通过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相关检查可以确诊。
治疗-治疗原则:
硬脊膜外脓肿一经确诊,应即刻手术,清除脓液和炎性肉芽组织,解除对脊髓马尾的机械性压迫并充分引流,控制感染和减轻中毒症状,以免发生不可逆损伤,同时配合抗生素类药物,以预防和控制感染。
治疗-药物治疗:
抗生素: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合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常用药物如庆大霉素等。
治疗-相关药品:
庆大霉素
治疗-手术治疗:
一经诊断为硬脊膜外脓肿,应立即手术治疗,目的在于清除脓液和炎性肉芽组织,解除对脊髓马尾的机械性压迫并充分引流,控制感染和减轻中毒症状。手术效果与手术时机与术前脊髓损害的程度有很大关系,对已有不完全性截瘫者,如能在36~48h手术多可取得较好疗效,手术治疗的同时应用有效抗生素效果更佳。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2~4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患者经过早期正规的治疗,症状一般可以得到缓解,不会影响患者的寿命和生活。但若治疗不及时,或病情进展较快者,可能遗留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本病预后取决于:
1、诊疗及时与否
如不施行手术,大部分患者最终并发肺炎、压疮、尿路感染等而致死。
2、脊髓受压程度
脊髓受压程度越重,术后恢复的可能性也越小。
3、其他
痉挛性截瘫的疗效较弛缓性者要好。
预后-危害性:
硬脊膜外脓肿可能引起瘫痪,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自愈性:
本病基本不会自愈。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积极的治疗,症状一般可以得到缓解。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本病有致死的风险,家属要加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早发现病变先兆,争取救治机会。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常因疾病的多种不适症状,出现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情绪,家属要及时给予患者安慰和关心;也可通过与医生进行交流,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和治疗措施,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干净卫生,经常通风换气。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3、注意患者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手、洗澡和换洗衣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物,避免受寒引发感冒,加重病情。
日常-术后护理:
术后置有引流管的患者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引流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饮食调理:
患者应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保证营养的供给,促进疾病的康复。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2、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补充足够的维生素,有利于身体健康。
3、多饮水,饮食中适当增加纤维素等,以预防便秘的发生。
饮食禁忌:
1、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2、避免饮用浓茶、咖啡、功能饮料等刺激神经的饮品。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减少皮肤感染的机会。
2、积极治疗糖尿病、免疫缺陷等原发性疾病。
3、日常生活中,做好安全防护,避免外伤。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