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晕动病疾病英文名称: motion sickness疾病别名: 运动病疾病概述: 晕动病...
养生
疾病名称: 晕动病
疾病英文名称: motion sickness
疾病别名: 运动病
疾病概述:
晕动病( motion sickness,MS)也称“运动病”, 即指当机体受到不正常的运动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人们平时所说的晕车、晕船、晕飞机等,都属于晕动病。晕动病发作时患者可出现晕眩、恶心、呕吐、乏力、冷汗等症状,给人们的日常出行,尤其对于军事作业如航海、航空等带来极大的不便。目前晕动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临床上存在许多学说,但是并没有一个学说能够完全概括晕动病的发病机制。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发病部位: 耳
常见症状: 晕眩、恶心、呕吐、冷汗
主要病因: 目前确切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CT检查、磁共振检查、前庭功能检查
重要提醒: 晕动病的患者在乘车时尽量避免坐在吸烟者旁边,可以在太阳穴附近涂抹一些风油精来改善晕动病的症状。
相关中医疾病: 眩晕
临床分类:
1、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类
可以将晕动病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三种。
(1)轻型:患者仅有咽部不适、唾液增多、疲乏、头晕、头痛、嗜睡、面色稍苍白等表现。
(2)中型: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加重、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
(3)重型:表现为上述症状加剧,如呕吐不止、心慌、胸闷、四肢冰冷、表情淡漠、唇干舌燥等。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表现。
2、晕动病因运动环境的不同而分为晕机病、晕车病、晕船病、宇宙运动病和模拟器病等。
流行病学-传染性:
该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晕动病好发于3~20岁的人群,其中以孕妇和儿童最为常见。
病因-总述:
晕动病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目前对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仍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尚未有共识统一的理论。但是临床上目前存在许多学说,如感觉冲突学说、神经不匹配学说、前庭器官敏感性过高学说、血液动力学改变学说、神经递质假说、耳石失重假说等。
病因-基本病因:
1、感觉冲突学说
感觉冲突学说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 Reason提出,在晕动病机制的研究中有奠基石的作用。该学说的要点是来自于前庭、视觉的信息、本体觉的信息,在脑内发生冲突。但感觉冲突学说不能解释为什么一些人较其他人在同样的运动环境下更容易发生晕动病。
2、神经不匹配学说
(1)神经不匹配学说是在感觉冲突学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较感觉冲突学说更为完善。该学说认为,视觉、前庭觉和本体觉传入信息与大脑中储存的经验信息不匹配,是产生晕动病的主原因。
(2)平时人们习惯了在稳定的地面和稳定的参照系统中进行各项日常运动,中枢神经系统的速度储存机制储存了这些运动信息。当人进入新的不熟悉的运动环境时,如乘车、乘船,车船颠簸摇晃,身体处在一个不稳的平面之上运动,此时产生的视觉、前庭觉和本体觉传入信息与脑内原来储存的在稳定的地面上进行活动的信息不匹配,产生晕动病。
3、前庭器官敏感性过高学说
(1)前庭末稍感受器主要由三个半规管和球囊、椭圆囊构成,半规管感受角加速度,球囊和椭圆囊统称耳石器,感受重力和直线加速度。
(2)当人体在地面行走、跑步或跳跃时,由于这些运动产生的加速度均在人体生理阈限内,因此不会发生晕动病。当乘汽车、飞机或轮船等交通工具时,人处于快速运动环境中,这些交通工具有时产生的加速度超过人体生理阈限,当达到一定的时间积累,就可发生晕动病。
4、血液动力学改变学说
当人体的前庭器官受到刺激后,可引发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引起大脑各中枢的血液及氧的供应发生改变,患者即可出现晕动病的相关症状。
5、神经递质假说
该学说认为,运动病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应激反应。一些神经递质的平衡失调参与这一应激反应,如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乙酰胆碱等。若这些神经递质失调也可引起晕动病。
6、耳石失重假说
耳石的不对称性可能引起晕动病的发生。有些人正常情况下,人类已经适应双侧耳石感受器的不对称,因此不会产生异常前庭反应。但在失重时,耳石受到失重条件刺激,双侧耳石感受器传入脑内的信息不对称即可发生晕动病。
病因-危险因素:
1、患者因素
(1)患者过度疲劳、饮食不当、精神紧张时,容易发生晕动病。
(2)偏头痛患者更容易发生晕动病。
(3)女性,特别是妊娠女性容易发生晕动病。其易感性也可能受月经周期及口服避孕药的影响。
(4)国外有研究表明,青春期早期为本病的发病高峰,然后下降,在成年期继续下降。
(5)遗传变异可能与晕动病易感性增加有关。国外一项针对80、494例个体的全基因组研究发现3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晕动病有关。
2、环境因素
(1)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
(2)特殊刺激性气味刺激。
(3)车、船、飞机过于颠簸。
症状-总述:
晕动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在乘坐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以及骑乘过山车等某些娱乐设施时,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冷汗等症状。症状通常在持续暴露于刺激36~72小时后消退,但在回到暴露前环境时(例如在航海后返回到陆地),症状可能复发。
症状-典型症状:
1、晕动病最典型的症状是恶心。起病隐匿,常被描述为胃部不适感。
2、恶心可进展为呕吐,有时会严重呕吐。
3、部分晕动病患者可能出现头痛。
4、其他症状可能包括非眩晕性的头晕感、嗳气、食欲不振、唾液分泌增多、出汗等。
症状-并发症:
过度通气是常见的相关表现,可诱发呼吸困难、感觉异常,以及濒死感。严重者甚至可发生昏迷。
就医-急诊指征:
1、患者在乘车、船、飞机、航天器或进行时,突发严重眩晕;
2、伴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冷汗淋漓等;
3、伴严重呼吸困难、濒死感,甚至出现昏迷;
4、出现其他紧急情况。
以上须立即就医,必要时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患者在乘车、船、飞机、航天器或进行时,反复发作或出现长时间的眩晕、恶心;
2、伴有频繁呕吐、嗳气、食欲不振、唾液分泌增多、胃部不适等;
3、伴有头痛、呼吸困难、出汗等;
4、伴面色发白、精神萎靡、四肢发冷等;
5、出现其他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若患者症状较轻时可到耳喉鼻科就诊。
2、对于出现了昏迷等严重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去急诊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加重吗?
2、您除了这些症状还有其他不适吗?
3、您的这些症状是否在乘坐交通工具出现的?
4、您是否是一乘坐交通工具就会出现不适症状?
5、您在离开这些交通工具后症状会好转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3、我的情况严重吗?需要住院么?
4、我需要做什么治疗?治疗过程中有什么风险吗?
5、需要治疗多长时间?能治好吗?治好后会复发吗?
6、日常生活中我需要注意什么?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通常需要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病情。随后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CT检查、磁共振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一般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特别会对患者的耳部和鼻部进行详细的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一般不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但若怀疑患者的症状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时可能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来帮助鉴别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用以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前庭功能,有益于医生对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掌握,指导治疗。主要包括平衡试验、协调试验眼动检查、瘘管试验、甘油试验等;以及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头脉冲试验、摇头试验、前庭自旋转试验等前庭功能检查方法。
检查-影像学检查:
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相关部位的CT、磁共振检查等检查,以便于医生了解中耳、内耳、内耳道及颅内的情况,并与其他症状相似的疾病相鉴别。
诊断-诊断原则:
若患者在乘车、船、飞机、航天器时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肢冷等症状,即可诊断为此病。如以往有晕动病史者,更有助于诊断。不过医生在诊断时,常需要排除一些和晕动病症状相似的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又名“耳石症”,是以头位改变所诱发的、反复发作的短暂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前庭病变。典型症状为头位变化时突然出现短暂的(通常不超过1分钟)眩晕发作伴眼球震颤。眩晕多为旋转性,少数为漂浮感,可伴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起卧床、头前倾、头后仰、床上翻身和快速转头”等是其常见的诱发动作。该病具有自限性,并且可反复发作。
2、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性膜迷路积水的内耳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耳鸣和(或)耳胀满感。该病多发于青壮年,发病高峰为40~60岁。
3、前庭神经元炎
前庭神经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还可由细菌感染、血管性病变等导致。患者通常急性起病,可有眩晕、眼球震颤、恶心呕吐、行走不稳等临床表现。积极治疗后一般症状可以缓解,2周左右患者可以完全恢复。
治疗-治疗原则:
对于大多数人,晕动病的症状通常不会持续太久。如果晕动病的症状没有自行消失,患者可以通过治疗来缓解症状。目前晕动病治疗措施很多,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其中药物治疗主要有抗胆碱药、抗组胺药、拟交感神经药、钙拮抗药、胃动力药以及中草药等几种,非药物治疗包括适应性前庭功能锻炼、减少诱发因素等。但目前认为,用以上方式来预防晕动病,要比尝试“治愈”症状后更为有效。
治疗-药物治疗:
1、抗胆碱药物
抗胆碱药可通过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的痉挛,降低蠕动的幅度和频率,而缓解恶心、呕吐症状。常用药物包括东莨菪碱、阿托品、苯海索、山莨菪碱等。其中东莨菪碱的作用效果最强,效果较好,主要是通过耳后给药的方式进行治疗,其特点是恒速释药,作用时间长(可长达3天)。由于这类药物能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所以在治疗晕动病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副作用,如可引起嗜睡,还会出现视觉模糊、口干、肠胃和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注意力不集中等损害。
2、抗组胺药
抗组胺药能够抑制晕动病产生的呕吐。抗组胺药种类较多,常用茶苯海明等。虽然其效果不如东莨菪碱,但却是目前最常用的抗晕药。其他的还有苯海拉明、异丙嗪和氯苯那敏等。
3、拟交感神经药
资料表明,晕动病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应激反应,中枢觉醒程度的下降导致了晕动病的发生。拟交感神经药可激动中枢系统,从而抑制晕动病。由但于其不良反应严重,使用减少。代表药物有苯丙胺、麻黄碱和匹莫林等。
4、钙拮抗药
钙拮抗药较少发生中枢性不良反应,其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小,是比较安全的抗晕动病药。常用药物包括氟桂利嗪、桂利嗪等。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扩张血管,改变血流动力学,增强脑血供应,相应提高前庭对刺激的耐受性。
5、胃动力药
此类药物能够改善胃肠动力,促进胃肠排空,降低呕吐中枢的神经活动,从而起到止吐的作用。常用多潘立酮等药物。
治疗-相关药品:
东莨菪碱、阿托品、苯海索、山莨菪碱、茶苯海明、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苯丙胺、麻黄碱、匹莫林、氟桂利嗪、桂利嗪、多潘立酮
治疗-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运动病患者,也可采取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前庭神经切断术等手术方法。
治疗-其他治疗:
在发生或预计发生晕动病症状时,可将风油精涂抹于太阳穴或风池穴、开窗通风向前注视等也是常用而作用极有限的方法。
治疗-治疗周期:
晕动症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1、若患者出现严重的头晕、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情况时,应及时脱离导致不适的环境,如下车、找个通风良好的地方平卧休息。
2、可含服姜、薄荷等,两个手腕佩戴穴位按压带。
治疗-中医治疗:
1、药物治疗
(1)如藿香正气水、小半夏汤等对于晕动病有一定的疗效。
(2)研究表明,生姜是减轻晕动病的“最理想的”天然药物之一,能使>90%的头晕、恶心,呕吐症状减轻,药效持续达4 h,但它不能使症状完全消失。
2、其他
进行针灸或穴位按压,有利于健脾醒脑,对晕动病也有一定的疗效。常可选取百会、四神聪、足三里、合谷、内关等穴位。
预后-一般预后:
患者一般在脱离致病的运动环境(如汽车、飞机、轮船等)后,症状即可缓解。
预后-危害性:
晕动病患者由于在乘坐交通工具时,会出现眩晕等一系列的症状,可给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严重者还会出现昏迷等表现。
预后-自愈性:
对于大多数人,晕动病的症状通常不会持续太久,症状通常在持续暴露于刺激36~72小时后消退。
预后-治愈性:
多数患者在本病发作时,经积极治疗可使症状缓解或消失。
预后-复发性:
患者一旦进入致病的运动环境,很容易再次出现晕动病的症状。
日常-总述:
晕动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避免乘坐交通工具来减少晕动病的发生,部分患者也可以通过适应性训练或平衡功能训练来适应致病环境。
日常-生活管理:
1、尽可能呼吸新鲜空气,如打开车窗等。
2、在交通工具上不要看书、看报或玩手机,不要看移动的物体。
3、尽量凝视固定的物体。
4、通过说话,听音乐或唱歌来分散注意力。
5、闭上眼睛,慢慢呼吸,同时专注于呼吸。
6、患者在出现晕动病的症状时,可以自己用手按压合谷穴的位置,也可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饮食调理:
饮食对于晕动病的患者影响并不大,但建议患者在乘坐交通工具前尽量不要喝酒或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
饮食建议:
患者在乘车前尽量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可以适当的吃一些水果,如橙子、橘子、苹果等。
饮食禁忌:
1、乘坐交通工具前尽量避免吃的过少或过饱。
2、乘坐交通工具前最好不要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或食用一些具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
3、乘坐交通工具前避免饮酒。
预防措施:
晕动病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进行预防:
1、避免进入致病环境,如避免乘坐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
2、乘坐交通工具时不要吃得太饱,最好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
3、旅途中选择颠簸较轻的位置,如车、飞机的头部、船的尾部。
4、在乘坐交通工具时可以打开车窗,让新鲜空气吹进来。
5、在交通工具上尽量避免坐在吸烟者的旁边。
6、晕动病的患者在乘坐车、船、飞机前半小时,口服一些药物来预防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7、患者平时也可以通过适应性训练或平衡功能训练来较少晕动病的发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