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职业性痤疮疾病英文名称: occupational acne疾病概述: 职业性痤疮(oc...
养生
疾病名称: 职业性痤疮
疾病英文名称: occupational acne
疾病概述:
职业性痤疮(occupational acne)是指在生产劳动中接触矿物油类或某些卤代烃类引起的皮肤毛囊、皮脂腺系统的慢性炎症损害。患者主要表现为丘疹、黑头粉刺、结节、囊肿、瘙痒、刺痛等。本病虽不危及生命,但可对工人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重症患者,如处理不当,病情迁延,可导致瘢痕形成,严重影响容貌。建议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物、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以改善皮损情况,促进皮肤恢复。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丘疹、黑头粉刺、结节、囊肿、瘙痒、刺痛
主要病因: 由石油、煤焦油分馏产品、卤代烃类化合物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显微镜检查、性激素检查、血常规检查、皮肤镜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的发生与接触职业性相关不良物质有关,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积极接受治疗,可改善肤质,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
临床分类:
本病根据不同致病因素可分为两大类:
1、由煤焦油、页岩油、天然石油及其高沸点分馏产品与沥青等引起的称为油痤疮。
2、由某些卤代芳烃,多氯酚及聚氯乙烯热解物等引起的称为氯痤疮。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准确、权威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职业性痤疮是常见的职业性皮肤病之一,多见于从事冶金、炼焦、机器制造与修理、石油化工、制药及某些化工等行业的从业者,易发生于脂溢性体质的人,任何年龄均可发生。
病因-总述:
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接触某些物质导致皮肤毛囊、皮脂腺发生慢性炎症损害,则可引起职业性痤疮。除接触不良物质,该病的发生还与年龄、个体素质和个人卫生情况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病因-基本病因:
1、油痤疮的病因
由石油(包括原油、各种柴油、机油、润滑油、切割油、乳化油、变压油等)和煤焦油分馏产品(包括煤焦油、焦油沥青及杂酚油等)引起。其发生有四方面因素:
(1)矿物油引起毛囊上皮细胞增殖与角化过度,使皮脂排出发生障碍。
(2)机械性的阻塞作用将毛孔阻塞,形成黑头粉刺。
(3)继发细菌感染引起毛囊炎与疖肿形成。
(4)青年工人发病与其皮脂腺功能或在工作防护方面缺乏经验有关。
2、氯痤疮的病因
由卤代烃类化合物包括多氯(溴)萘、多氯(溴)联苯、多氯苯、多氯酚、多氯氧芴、四氯氧化偶氮苯、二恶英(TCDD)、聚氯乙烯热解物等引起。其发病机制与皮脂腺的鳞状上皮增生以及毛囊外根鞘部位的增粗有关。致病物质作用于未分化的皮脂腺细胞,使其转化为角质形成细胞,导致细胞增殖角化,从而产生黑头及囊肿。
症状-总述:
职业性痤疮在任何接触部位均可出现,一般潜伏期大致为1~4个月,主要表现为各种毛囊性损害,但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存在差异。脱离接触后皮损可逐渐好转甚至痊愈,恢复接触后可复发。
症状-典型症状:
1、油痤疮
表现为毛孔扩张、毛囊口角化、毳毛折断及黑头粉刺。常有炎性丘疹、毛囊炎、结节及囊肿。较大的黑头粉刺挤出黑头脂质栓塞物后,常留有凹陷性瘢痕。皮损一般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度痒感或刺痛。多发生于眼睑、耳郭、四肢伸面,特别是与油类浸渍的衣服摩擦的部位。
2、氯痤疮
接触部位可成片发生毛囊性皮损,表现以黑头粉刺为主。初发时常在眼外下方及颧部出现密集的针尖大的小黑点,日久则于耳郭周围、腹部、臀部及阴囊等处出现较大的黑头粉刺,伴有毛囊口角化,间有粟丘疹样皮损,炎性丘疹较少见。耳及阴囊等处常有草黄色囊肿。
症状-并发症:
1、若不及时治疗,且日常皮肤护理不当,可能会继发皮肤感染。
2、有时因痤疮长期存在或病变严重,可能会导致皮肤瘢痕,影响外貌美观,致使患者出现自卑,甚至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就医-门诊指征:
1、皮肤出现丘疹、黑头粉刺、结节、囊肿等损害。
2、伴皮肤瘙痒、刺痛不适。
3、出现皮肤瘢痕,严重影响外观。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出现皮肤损害后应及时去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应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有在用什么药物吗?
8、您是做什么工作的?做了多久?您身边的同事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皮肤出现丘疹、黑头粉刺、结节、囊肿等皮肤损害时,建议及时就医诊治。医生在询问一般情况后,通常会先进行皮肤检查,初步了解皮肤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行显微镜检查、性激素检查、血常规检查、皮肤镜检查等,来帮助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会仔细观察皮损的形态、大小、颜色、数目、分布的部位等情况,同时注意皮损处皮肤是否有破溃、瘢痕等异常表现。
2、触诊
医生手消毒后,温暖双手进行触诊检查,主要检查皮损的质地、活动度、有无触痛等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1、显微镜检查
医生会刮取部分皮损组织制成标本后,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以排查有无细菌、真菌感染等情况。
2、血常规检查
主要通过观察外周血细胞数目有无增高或降低,可帮助了解患者的一般状态,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情况。
3、性激素检查
有时还可能会进行激素检查了解机体有无性激素水平异常情况,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有一定价值。
检查-其他检查:
皮肤镜检查是皮肤科的常用检查之一,能将皮肤放大数倍,显示裸眼无法观察到的皮损表面和皮下结构特征。医生可通过皮肤镜检查详细了解患者皮肤变化,并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职业接触史,丘疹、黑头粉刺、结节、囊肿等临床表现及发病部位,再参考工龄、发病年龄、作业环境、辅助检查结果等情况,通常可以明确诊断。诊断过程中常需与寻常痤疮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寻常痤疮与本病的临床表现相似,但寻常痤疮有固定的好发部位,多见于面、颈、胸、背、肩部等,好发于15~25岁,且皮损可随着年龄发生变化,通常与接触致病物无明显关系。而职业性痤疮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和任何接触部位,并有职业接触史,可资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及时清除皮肤上的致病物,同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临床表现等情况选择药物、手术、物理疗法等进行治疗,以缓解皮肤炎症,改善肤质。
治疗-一般治疗:
1、进行皮肤清洁,保持皮肤卫生。
2、忌用手挤压及搔抓皮损。
3、做好皮肤防护,避免继续接触致病物质。
治疗-药物治疗:
1、局部治疗
(1)外用溶粉刺药物:目前主要使用的是维A酸类药物,外用减轻毛囊上皮细胞的角化过度及角质层的黏性,进而减少微粉刺的形成,加速粉刺的排出。常用药物包括阿达帕林、他扎罗汀、异维A酸、全反式维A酸、维胺酯等。
(2)外用抗微生物药物:有利于缓解皮肤炎症,同时还可预防或治疗继发皮肤感染。常用药物有氧化苯甲酰、壬二酸、二硫化硒,以及红霉素、克林霉素、氯霉素、氧氟沙星、莫匹罗星、夫西地酸等外用抗生素。
(3)其他:还可使用烟酰胺治疗,此药具有抗炎活性,可缓解皮肤炎症。
2、系统治疗
(1)抗生素:对于痤疮病情严重,或者出现严重继发感染情况,可能需系统使用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有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四环素、红霉素、阿奇霉素、氨苄西林、复方甲噁唑等。
(2)维A酸类药物:有时可能需口服异维A酸治疗。但可能会引起很多不良反应,需在医生指导下严格使用。
治疗-相关药品:
阿达帕林、他扎罗汀、异维A酸、全反式维A酸、维胺酯、氧化苯甲酰、壬二酸、二硫化硒、红霉素、克林霉素、氯霉素、氧氟沙星、莫匹罗星、夫西地酸、烟酰胺、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四环素、阿奇霉素、氨苄西林、复方甲噁唑
治疗-手术治疗:
若出现较大囊肿样损害,可考虑手术切除。
治疗-其他治疗:
有时还可酌情采用果酸治疗。果酸的作用机制是降低角质形成细胞的黏着性,加速表皮细胞的脱落及更新,同时刺激真皮胶原合成,可起到改善皮肤作用。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多数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本病若不治疗,皮损可持续存在,部分患者病情严重,可能会遗留瘢痕,影响外貌美观。
预后-自愈性:
部分患者停止接触致病物质后,皮损可能会自行好转、消退。
预后-治愈性:
接受及时、规范的治疗后,皮肤情况可逐渐好转,部分患者可获得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预后-复发性:
如再次接触相关致病物质,可能会导致本病复发。
日常-总述: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皮肤的护理和清洁,保持身心健康,有助于症状的改善。同时需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职业性痤疮患者可能会遗留瘢痕,影响外貌美观,可能会出现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回避人际交往。
2、护理要点
(1)家属:积极与患者交流,帮助患者消除心中顾虑,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2)患者:积极进行自我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加药或停药。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根据医嘱调整用药。
日常-生活管理:
1、避免熬夜,规律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2、避免长期接触紫外线或日光暴晒。
3、洗脸时或清洗其他长痤疮的部位时动作应轻柔,避免使痤疮破裂。
4、病情恢复期间停用化妆品,避免刺激皮肤。
5、注意个人卫生,每日用温和的洗剂和温水清洗患处。
6、千万不要用手挤压痤疮,以免引起感染。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治疗效果。
日常-术后护理:
1、如果是做了囊肿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应该注意伤口部位的清洁,避免伤口感染。
2、注意观察伤口有无大量渗血、渗液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对饮食无特异性要求,但日常合理的膳食、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机体的恢复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饮食建议:
宜清淡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谷物、豆类和奶制品,保持充足的营养。
饮食禁忌:
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方法可以降低职业性痤疮的发病风险。
1、从事接触石油、焦油类化学物及卤代芳烃化合物的工人,就业前应做皮肤科检查,凡是有明显皮脂溢出或患有严重痤疮者,不宜从事接触焦油、沥青、高沸点馏分的矿物油、多氯苯、多氯蔡、多氯酚及某些溴代芳烃化合物的工作。
2、对从事上述化合物生产的操作工人,应建立定期体检制度,对发现的不宜继续从事该工作的职业禁忌者及时调离。
3、改善生产环境与劳动条件,保持作业环境清洁通风,尽量使生产过程密闭化、管道化,以减少有害气体及粉尘向外逸散。
4、加强个人防护,穿不透油的工作服,暴露部位涂抹皮肤防护剂,工作服保持清洁,工作后及时洗浴,避免致病物经常刺激皮肤。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