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脂溢性角化病疾病英文名称: seborrheic keratosis疾病别名: 老年疣、...
养生
疾病名称: 脂溢性角化病
疾病英文名称: seborrheic keratosis
疾病别名: 老年疣、老年斑、基底细胞乳头状瘤
疾病概述:
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又称老年斑、老年疣,是起源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良性肿瘤。其病因不明,主要表现为颜面、手背、胸背部、四肢等部位的小片、柔软皮肤增生物。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老年人居多。本病属于良性病变,多数患者不会出现恶变,但皮损可随年龄增长逐步增多。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大小不等的斑片、扁平丘疹或班块
主要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年龄、遗传、日晒、病毒感染等多种危险因素相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镜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多为良性病变,多数患者不会恶化,不必过度担忧。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权威流行病学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大多发生于老人,虽然亦可见于青年人,但一般均发生于30~40岁以后。男性大多在40岁以后,而女性在60岁以后。男性更多见。
病因-总述:
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年龄、遗传、日晒、药物、病毒感染、空气污染等多种危险因素相关。
病因-危险因素:
1、年龄
本病好发于50岁以上老年人群,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病率、皮损数量、皮损大小都随年龄升高而增加,可能与皮肤老化相关。
2、遗传
部分类型的脂溢性角化病可与遗传因素相关,有家族史者是本病的好发人群。
3、日晒
长期日晒是本病的高危因素之一,患者常表现为日晒部位的多发性脂溢性角化病,早期多表现为日光性雀斑样痔。
4、药物
阿达木单抗等生物制剂及多烯紫杉醇、阿糖胞苷、长春新碱等抗肿瘤药,可能造成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生。
5、肿瘤
部分患者脂溢性角化病可以为恶性肿瘤的外在表现。
6、病毒感染
部分观点认为脂溢性角化病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但尚需进一步证实。
7、空气污染
近期研究显示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生与接触空气中污染物显著相关,但尚需进一步证实。
症状-总述:
脂溢性角化病主要表现为1个或数个淡黄或浅褐色,略高出皮面的扁平丘疹或斑块,直径一般小于3cm;好发于面部,特别是颞部,其次为手背、躯干和四肢;不同皮损间外观、大小、形态、触感等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可伴有瘙痒。
症状-典型症状:
1、初期损害
常为一个或多个扁平淡褐色斑,界清,表面光滑或细颗粒状,直径一般小于1cm,偶尔直径超过5cm。皮损一般高出或略高出皮面,无光泽,犹如“黏着”在皮肤表面,毛囊角栓是重要特征之一。
2、晚期损害
常有明显色素沉着和油腻性鳞屑覆盖;受刺激后可发生肿胀,伴渗液、结痂、出血;一般无自觉症状。
3、其他
浅色脂溢性角化病表现为白色角化性丘疹,2~6mm。有小圆石样表面。
症状-并发症:
若损害突然发生,且数量迅速增多,提示可能并发内脏恶性肿瘤,即Leser-Trelat征,该病是一种副肿瘤皮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当内脏肿瘤发生时或发生后,突然出现大量脂溢性角化皮损,主要皮损出现在躯干,其次是四肢。40%的病例会伴有瘙痒。
就医-门诊指征:
1、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皮肤症状。
2、皮损短期内快速增多。
3、皮损伴有瘙痒、疼痛、破溃等症状。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出现皮肤异常需前往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需要行全身多处检查,宜穿宽松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症状什么时候出现的?
2、症状近期有无加重?皮损有无快速增多?
3、皮损部位有瘙痒、疼痛么?
4、有没有其他不适症状?
5、您的家属有出现这些症状么?
6、您之前有应用过其他药物或接受其他治疗么?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2、这是老年斑么?
3、这些症状会消退么?
4、这病可能遗传么?
5、这些皮损会癌变么?
6、能治好么?治愈后会复发么?
7、有什么治疗方法?
8、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脂溢性角化病患者多需行初步的体格检查,在疾病较难判断或确诊时,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皮肤镜检查是医生用以辅助诊断的常见手段。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多需对患者进行初步的体格检查,对皮损的大小、数量、形态、分布部位等情况进行初步了解。
检查-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样是脂溢性角化病的常用检查手段之一,医生通常取患者皮损处组织送检,患处组织常会有较为典型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脂溢性角化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均有重要意义。
检查-其他检查:
皮肤镜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无创性辅助诊断仪器,可通过特殊的光学结构对患者皮损进行放大观察,且可显示深达真皮浅层的结构。脂溢性角化病皮损在镜下整体呈不透明的茶褐色脑回样结构,表现为梁粒样囊肿与粉刺样开口,可为疾病的确诊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皮肤镜检结果综合诊断脂溢性角化病。日光角化病、寻常疣、恶性黑色素瘤、老年雀斑样痔、基底细胞癌等疾病可与脂溢性角化病部分症状相似,大多数需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日光角化病
通常为红斑性,表面明显粗糙,轻度鳞屑,无油腻性鳞屑。皮损界限不清。最常发生于曝光区,特别是颜面和手背,皮肤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均可鉴别。
2、寻常疣
寻常疣多为乳头瘤样增殖性病变,常见于手背、足背、臂及腿部,与脂溢性角化病症状不同,可较易鉴别。
3、传染性软疣
传染性软疣皮损表现为特征性有蜡样光泽的丘疹或结节,顶端凹陷,能挤出乳酪状软疣小体,一般可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区别。
4、鲍恩病
也称原位鳞状细胞癌或鲍恩病鳞癌,临床表现为逐渐扩大的红斑,扁平或凸起,边界欠规则,上有结痂,可伴有瘙痒,与脂溢性角化病症状部分相似,但组织病理差异明显。
5、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易与孤立性黑色脂溢性角化病混淆。但黑色素瘤一般表面光滑,外观轻度浸润而非疣状,多可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
6、痣细胞痔
痣细胞痔发病部位多表面光滑且不呈疣状,一般无脂溢性鳞屑,多可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鉴别。
7、老年性雀斑样痣
老年性雀斑样痣皮损位于日晒部位,故亦称日光性雀斑样痣,主要表现为大小不等的浅褐或深褐色斑,不高出皮面,与脂溢性角化病早期损害相似,但脂溢性角化病临床上角化明显,略高出皮肤,可有脂溢性鳞屑,且两者组织病理不同,多较为容易区别。
8、基底细胞癌
皮损多形状不规则,具有珍珠状卷曲边缘,表皮薄而发亮,可有毛细血管扩张,中央凹陷或呈溃疡,组织病理有明显特征。
治疗-治疗原则:
脂溢性角化病一般无需治疗,只有当疾病皮肤损害较大,影响美观,或伴有红肿、瘙痒甚至破溃等症状时,才需进行相应治疗。治疗方法以冷冻术、刮除术、激光治疗、化学腐蚀等方式为主,部分药物治疗也有一定效果。
治疗-药物治疗:
1、1,25-二羟维生素D3
1,25-二羟维生素D3具有抗细胞增殖的作用,在角质形成细胞中有其对应受体,有研究显示,依据皮损大小选择不同剂量的1,25-二羟维生素D3口服,均可获得不同程度的疗效,尤其适合分布广泛且皮损较小的患者。
2、维A酸
维A酸具有调节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分化和增生的作用,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皮肤病的治疗。在国内研究中曾获得较好疗效,是安全、无创、舒适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分布广泛、呈斑片状的脂溢性角化病患者。
3、过氧化氢
40%的过氧化氢溶液外用,对于患者皮损的去除有较好效果。患者可能出现红斑、烧灼感和刺痛等局部皮肤反应。
治疗-相关药品:
1,25-二羟维生素D3、维A酸、过氧化氢
治疗-手术治疗:
脂溢性角化病的手术方式较为简单,即对患者患处进行局部麻醉后,使用特殊的手术器械,对患者病损部位进行削切或剥除术。对于怀疑存在恶性肿瘤又不能经组织病理学检测明确诊断者,可对皮损部位进行完整的手术切除。
治疗-其他治疗:
1、化学腐蚀
即应用腐蚀剂腐蚀患处,以达到去除疾病皮损的目的,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与刮除术联合使用。目前认为使用化学剥脱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没有明显副作用,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2、激光治疗
激光仍对于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办法,适合于皮损面积大、肥厚隆起、位置较深的脂溢性角化病例。医生用激光烧掉、破坏增生组织,不但能切除病变组织,还能消毒并封住伤口。减少流血、疼痛,缩短愈合时间。最新的激光治疗多不会遗留瘢痕,但可能造成患处色素沉着或减退。
3、冷冻治疗
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方式,医生多利用液氮对患者皮损组织进行冷冻去除,治疗过程较为简单,价格也较为便宜。但治疗后容易有残留,需要多次治疗。治疗后可能出现患处色素沉着或减退。
4、电烧灼
医生多在局部麻醉下利用电流产热对患者病损处进行烧灼,可单独使用或联合刮除术进行。但易遗留瘢痕或色素异常。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而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脂溢性角化病属于良性肿瘤,进展缓慢,一般不会对患者造成除外观以外的显著影响。本病一般不会自行消退,且皮损多会随年龄增加逐步增多。
预后-危害性:
脂溢性角化病多影响患者外观,一般不造成其他危害。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不会自愈。
预后-治愈性:
患者皮损可经治疗后消失。
预后-治愈率:
多数患者可以治愈。
预后-复发性:
皮损可随年龄增大逐步增多,患者多有再发可能。
日常-总述:
脂溢性角化病患者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中患处的护理,避免引起症状的加重。在使用过氧化氢等药物时,需要严格注意用药安全。
日常-用药护理:
部分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较高浓度的过氧化氢,此类药物具有较高的氧化性,需要注意用药量,观察皮肤反应,避免造成损害。同时应当注意避免误入眼睛造成损伤。
日常-生活管理:
1、避免日光曝晒,日光过度的照射是皮肤老化的重要原因,可促进皮损的发展。
2、保护患处,避免患处的磕碰、摩擦、抓挠等。
3、适当使用保湿的护肤品,保持皮肤湿润。
4、保持健康的心态,良好的情绪对于控制病情有一定帮助。
饮食调理:
脂溢性角化病患者需要选择健康的饮食方案,平衡的膳食对于患者症状的控制和延缓有重要作用,可有效减少疾病带来的皮损症状。
饮食建议:
1、日常饮食中,要多选用新鲜蔬菜、水果。
2、可适量食用番茄、菜花、酸枣、山楂等含有丰富维生素E的食物。
3、注意微量元素铜、锌、锰的不断补足。可适当食用小麦、小米、黄豆、芝麻、大白菜、菠菜、扁豆等。
4、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具有使皮肤光滑,展平褶皱,消隐斑点,减退色素的功效,在谷类、豆类、动物内脏、肉类、蛋类等食物中含量丰富,可适量多吃。
饮食禁忌:
1、戒烟戒酒。
2、限制脂肪的摄入,减少饮食中肥肉、动物油的比例。
3、忌食大葱、蒜、花椒、芥末等刺激性食物。
4、减少熏制、烧烤、油炸食物的食用。
预防措施:
脂溢性角化病病因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部分观点认为本病发病与紫外线照射有关,减少太阳暴晒可一定程度上延迟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病及发展。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