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子宫颈肉瘤疾病英文名称: cervical sarcoma疾病概述: 子宫颈肉瘤(cer...
养生
疾病名称: 子宫颈肉瘤
疾病英文名称: cervical sarcoma
疾病概述:
子宫颈肉瘤(cervical sarcoma)是指发生在子宫颈部位的恶性程度高的生殖道肿瘤,临床较少见。目前病因未明确,多见于40~60岁妇女。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腹痛、腹部包块、尿频、尿急、尿潴留、大便困难等。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有一定遗传相关性
就诊科室: 妇科、肿瘤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子宫
常见症状: 阴道不规则流血、腹痛、腹部包块、尿频、尿急、尿潴留、大便困难等
主要病因: 病因未明确,目前认为与年龄、体重、盆腔放疗史、雌激素的长期刺激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T、诊断性刮宫、组织学病理检查等
重要提醒: 子宫颈肉瘤恶性程度高,出现症状多为晚期,建议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临床分类:
美国妇癌协会(GOG)根据组织学分类将宫颈肉瘤分为四大类。
1、平滑肌肉瘤。
2、内膜间质肉瘤。
3、混合性同源苗勒管肉瘤(癌肉瘤)。
4、混合性异位苗勒管肉瘤(中胚叶混合瘤)。
以上分类中以平滑肌肉瘤最多见,占50%~70%,其次为恶性苗勒管混合瘤,少见者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国外文献报道也以子宫平滑肌肉瘤为最多见。
流行病学-传染性:
子宫颈肉瘤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的发病率约占宫颈恶性肿瘤的0.35%~0.5%。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绝经期中年女性,常见发病年龄为50岁左右。
病因-总述:
子宫颈肉瘤确切病因不明,有一定的遗传相关因素。有研究表明长期使用雌激素可增加子宫颈肉瘤的发病风险,盆腔接受放射治疗者远期可能继发子宫颈肉瘤。
病因-基本病因:
1、长期使用雌激素
长期使用雌激素可增加子宫颈肉瘤的发病风险,如避孕药等。
2、盆腔放射治疗
盆腔接受放射治疗者远期可能继发子宫颈肉瘤。
病因-危险因素:
1、年龄
本病好发于50岁左右绝经期的中年女性。
2、环境
长期接受放射线刺激。
3、遗传
有家族癌症疾病者为高发人群。
4、体重
研究表明,肥胖、体重指数高的女性发生本病的危险更大。
5、种族
研究表明,黑种人群中发生肉瘤者高于对照组。
症状-总述:
子宫颈肉瘤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腹痛、腹部包块、尿频、尿急、尿潴留、大便困难等症状。晚期患者全身消瘦、贫血、低热或出现肺、脑转移相应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阴道不规则流血
为最常见的症状,量多少不等。
2、腹部包块、腹痛
肉瘤导致腹部包块、疼痛等。
3、压迫症状
肉瘤可压迫膀胱或直肠,出现尿频、尿急、尿潴留、大便困难等症状。
4、异常阴道排液
常表现为稀薄、浆液性或血性、伴恶臭的阴道排液或伴有组织样物排出。
症状-病情发展:
晚期患者全身消瘦、贫血、低热或出现肺、脑转移相应症状。
症状-并发症:
1、宫颈口可有息肉或肌瘤样肿块,显紫红色,极易出血;继发感染后有坏死及脓性分泌物。
2、晚期肉瘤可转移至肠管及腹腔。
症状-伴随症状:
1、盆腔疼痛是多见的伴随症状。子宫过度膨胀或压迫邻近器官表现为隐痛,瘤内出血、坏死或瘤破裂出血表现为急腹痛。
2、患者因长期月经量过多导致继发性贫血,并伴有倦怠、虚弱和嗜睡等症状。
就医-急诊指征:
1、突然阴道大量流血。
2、腹部疼痛突然比较剧烈,且持续不缓解。
以上均须急诊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阴道少量流血。
2、下腹部包块迅速增大。
3、出现尿频、尿急、尿潴留、大便困难等症状。
4、出现全身消瘦、贫血、低热症状。
5、出现大量恶臭分泌物。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阴道出血量大、腹痛剧烈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需到妇科就诊;怀疑为子宫颈肉瘤,建议转诊至肿瘤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进行妇科检查,因此需穿着宽松的衣物,方便检查。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时什么时候发现月经异常、腹痛等症状的?
2、您有过妇科炎症等疾病吗?
3、您的症状是持续的还是偶发的?
4、您的症状在什么情况下会缓解?什么时候会加重?
5、您是否做过人流?
6、您是否有癌症疾病史?
7、您的家人或亲属是否有患有癌症的?
8、您自行吃过什么药吗?服药后有缓解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导致我的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还有其他可能导致我的症状的原因吗?
3、我的病情现在严重吗?
4、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5、我有哪些治疗方法?治疗有副作用吗?
6、您觉得最适合我的治疗方案是什么?
7、您建议的主要方法有哪些替代方法吗?
8、我的预后如何?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询问完病史后,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之后可能建议做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腹部CT、诊断性刮宫、组织学病理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及疾病的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妇科检查可见子宫颈明显增大,呈多个结节状,质软,如肉瘤从宫腔脱出子宫颈口或阴道内,可见紫红色肿块;合并感染时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如为葡萄状肉瘤,可于宫颈口处或阴道内发现软、脆、易出血的肿瘤。
检查-病理检查:
1、如肿瘤呈息肉样突出于子宫颈外口,局部取活检即可明确诊断。
2、诊断性刮宫是早期诊断子宫颈肉瘤的方法之一,刮宫对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及恶性苗勒管混合瘤有较大价值。
3、手术中可将切除的肿物做切片送病理科检查,准确的病理诊断对判定患者的预后及正确处理很重要。
检查-影像学检查:
1、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可以区别子宫颈肉瘤与良性病变。
2、腹部CT
可以明确肿瘤是否出现转移。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进行问诊及体格检查后,还需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全面分析,综合判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宫颈息肉、宫颈结核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子宫颈内膜息肉
常为多发、有蒂,且较细,体积较小,多无明显症状,通常在体检中发现,少数患者可表现为白带过多、月经间期出血等症状,可以与本病鉴别。
2、宫颈结核
宫颈结核患者也可出现月经紊乱、腹部疼痛、低热、消瘦等症状,但是宫颈结核患者无腹部包块,且在月经期可有疼痛加重,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帮助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子宫颈肉瘤的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子宫颈肉瘤治疗以手术为主,内分泌治疗、化疗或放疗为辅,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
治疗-药物治疗:
1、激素类药物
大量孕激素治疗有一定效果,常用激素类药物有醋酸甲羟孕酮,醋酸甲地孕酮,也可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如亮丙瑞林、曲普瑞林等)。或者使用芳香酶抑制剂(如来曲唑、阿那曲唑或依西美坦等)。
2、化疗药物
化疗常用的有效药物包括吉西他滨、多西紫杉醇、异环磷酰胺、表阿霉素、艾瑞布林等。化疗药物可单用或联合应用,单用药以多柔比星疗效较佳。联合化疗方案包括吉西他滨+多西紫杉醇、多柔比星+异环磷酰胺等。
治疗-相关药品:
醋酸甲羟孕酮、醋酸甲地孕酮、来曲唑、阿那曲唑、依西美坦、亮丙瑞林、曲普瑞林、多柔比星、吉西他滨、多西紫杉醇、异环磷酰胺、表阿霉素、艾瑞布林
治疗-手术治疗:
1、可行全子宫切除术,注意应整体切除,避免瘤体粉碎。
2、根据患者病情及严重程度决定是否进行淋巴结清扫术。
治疗-放化疗:
放射治疗不作为治疗的首选,主要用于有肿瘤残留或有亚临床转移区域的补充治疗。包括外照射放疗和近距离腔内放疗。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初始治疗可选择盆腔放疗和(或)阴道近距离放疗。
1、外照射放疗
盆腔外照射的靶区应包括肿瘤原发病灶,髂总下段、髂外、髂内血管,宫旁,阴道上部(包含阴道旁组织)和骶前淋巴结等区域。
2、近距离腔内放疗
多用于子宫切除术后阴道局部的放疗,或者用于子宫切除前的新辅助放疗。新辅助放疗有助于降低术后切缘不足或切缘阳性的风险。可在阴道切口痊愈后开始实施,最佳开始时间是术后6~8周,不应晚于术后12周。术后腔内放疗范围不宜超过阴道上2/3。对于手术无法切除的肿瘤,可采用外照射联合腔内放疗或者单独腔内放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在60天以上,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子宫颈肉瘤复发率高,预后差,5年生存率为20%~30%。预后与肉瘤类型、恶性程度、肿瘤分期、有无转移及治疗方法有关。
预后-危害性:
子宫颈肉瘤晚期可转移到盆腔和腹腔各脏器,可出现腹水等症状。
预后-自愈性:
子宫颈肉瘤恶性度高,一般不能自愈。
预后-治愈性:
本病一般很难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数据支持。
预后-根治性:
本病出现症状已是晚期,一般很难根治。
预后-复发性:
子宫颈肉瘤复发率高。
预后-生存周期:
子宫颈肉瘤5年生存率为20%~30%。
日常-总述:
子宫颈肉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子宫颈肉瘤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腹痛、尿频、尿急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患者可出现焦虑情绪。
(2)患者得知病情时,会为接受手术治疗及担心手术后的预后情况,出现恐惧、不安情绪。
2、护理措施
(1)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减轻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
(2)患者平时可适当参加社交活动或正常学习、工作,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
日常-用药护理:
1、用孕激素时,可能出现水钠潴留、药物性肝炎,但停药后会逐渐缓解至消失。
2、必要时遵医嘱服用镇痛药,以减轻会阴部切口疼痛。
3、要保持排便通畅,必要时遵医嘱服用缓泻剂。
日常-生活管理:
1、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2、注意个人卫生,每天清洗外阴或坐浴、更换内裤,保持外阴的清洁和干燥。
3、穿棉织内裤,减少化纤衣物对外阴皮肤的刺激。
4、注意室内清洁卫生、舒适,定时通风换气。
5、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劳逸结合,但需避免从事会增加盆腔充血的活动,如跳舞、久站等。
日常-复诊须知:
手术后前2~3年每3个月随访1次,以后每6~12个月随访1次。复查内容包括全身体检及妇科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日常-术后护理:
1、家属在术后应遵医嘱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出入量。
2、家属应注意避免压迫导尿管、腹腔各种引流管及阴道引流管,保持导流通畅,并遵医嘱观察记录引流液性状及量。
3、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阴道纱布有无渗血、渗液情况,若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4、患者在术后48小时内禁止半卧位及下床活动,防止因重力向下导致阴道纱布脱出,影响阴部切口的愈合,且在床上翻身时动作勿过大,防止阴道纱布、尿管脱出。
5、术后患者应进食清淡、高蛋白质、粗纤维的食物,养成按定时排便的习惯。如出现便秘,不要用力排便及长时间蹲站,防止腹压增加影响切口愈合。
饮食调理:
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重视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控制病情。
饮食建议:
食物上要摄取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肉类、蛋类、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达到改善营养状况、纠正贫血、增强组织修复力和机体抵抗力。
饮食禁忌:
1、忌食生冷寒凉的食物。
2、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3、避免饮酒。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2、避免长期暴露在毒物或者放射线环境中。
3、注意科学避孕,避免长时间服用避孕药,建议使用安全套。
4、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洗澡,特别是饭前便后要洗手。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不必使用私处清理液。且尽量少使用卫生护垫,穿棉质或者丝质内裤,并勤换洗内裤,不与人共用毛巾、浴巾等私人用品。
5、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每年体检。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