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暴食症疾病英文名称: binge eating disorder疾病别名: 暴食障碍疾病...
养生
疾病名称: 暴食症
疾病英文名称: binge eating disorder
疾病别名: 暴食障碍
疾病概述:
暴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又称为暴食障碍,暴食症是一种以周期性出现的暴食行为为特征的进食障碍。患者可在短时间(一般在2小时以内)进食大量食物,发作时自己无法控制进食,进食后患者心里感到痛苦。目前,病因和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该病1992年首次报道,到2013年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5版才将其作为独立的疾病单元设立,因此还不为大家所熟知。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该病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反复发作性暴食、食欲不受自己控制
主要病因: 目前确切的病因并不十分清楚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甲状腺功能、胰岛功能检查、心理测试
重要提醒: 暴食症的发病和精神压力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健康人群一定要学会正确的释放压力,不要因为压力而影响食欲,出现暴饮暴食。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世界卫生组织对14个国家的研究数据显示终生患病率为1.9%。美国的患病率为1.9%~3.5%。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肥胖人群,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1:1.75。多起病于20岁左右,可持续到中年以后。
病因-总述:
暴食症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研究报道暴食行为的发病机制可能和物质成瘾的机制类似,个体和环境因素均在本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病因-基本病因:
1、压力大是导致暴食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研究发现通过摄食行为使大脑犒赏系统获得满足从而缓解压力。
2、不同种族对胖瘦及饮食文化的理解影响暴食障碍的发病率。
3、基因多态性研究显示,人类肥胖基因(FTO)、多巴胺受体基因和μ阿片受体基因与暴食行为有关。
病因-危险因素:
1、肥胖或超重。
2、患有抑郁症的人群。
3、对自己体型不满意者。
症状-总述:
暴食症的患者可在短时间内进食大量食物,并且无法控制自己的食欲,但是在吃完以后又会出现羞愧感,不过此类患者一般不会出现代偿行为如引吐、导泻、过度运动等。
症状-典型症状:
1、反复发作性暴食
患者有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进食比正常情况快,一次进食大量食物,进食量远远超过正常,因进食过多觉得尴尬常常独自进食。与神经性贪食不同的是患者没有为了抵消暴食引起的体重增加,而采取引吐、导泻、过度运动等不适当的方法来代偿。
2、失控感
暴食发作时感觉到对进食不能控制,停不下来,对吃什么吃多少都难以控制。是青少年期的主要表现。
3、精神症状
30%~80%暴食症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症状,其中27.5%的患者会出现自杀观念,此外还会合并赌博障碍、多动注意缺陷障碍、物质滥用等表现。
症状-并发症:
由于暴食症患者中肥胖患者的比例较高,所以患者常合并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空腹血糖升高及代谢综合征。
就医-门诊指征:
1、经常出现难以控制的食欲,并且进食量较大;
2、会经常暴饮暴食,且暴饮暴食后会感到羞愧;
3、伴有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
4、出现其他进展性症状或体征。
出现以上情况应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一般可以到精神心理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具体表现为哪里不舒服?近期有加重吗?
2、您是否经常有难以控制的食欲?
3、您每一顿大概能吃多是食物?
4、您会经常向吃东西吗?
5、您每次在大量进食后会感到羞愧吗?
6、您在不饿的时候也会进食吗?
7、您近期压力大吗?
8、您是否有焦虑或抑郁的情绪?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现在能确诊吗?
2、我现在的病情严重吗?
3、我需要怎么治疗?都有什么治疗方法?
4、您推荐哪一种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会有什么风险吗?
5、我的病能彻底治愈吗?治疗后会复发吗?
6、我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吗?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在就诊时,医生会首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然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甲状腺功能、胰岛功能检查、心理测试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一般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查看患者是否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肥胖及暴食行为。
检查-实验室检查:
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甲状腺功能、胰岛功能检查等相关检查,有利于医生鉴别患者是否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检查-其他检查:
患者可能需要做一些心理测试,有利于明确患者是否合并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障碍。
检查-影像学检查:
一般无需特殊的影响学检查,但有时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检查来评估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的典型症状,结合相关的检查,医生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不过医生在诊断时常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如患者既往是否患过神经性贪食等精神障碍性疾病,有利于帮助医生明确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1、在一段固定的时间(任意2小时内)进食,进食量超出常人,发作时感觉无法控制进食。
2、在没有饥饿感的前提下进食大量食物,经常单独进食,进食速度快,直到饱胀感,进食后感到内疚、自责,对暴食感到痛苦。
3、不会出现下列一种或多种手段的代偿行为如自我引吐、滥用泻药、间断禁食、过度锻炼。
4、在3个月内平均每周至少出现1次暴食。
5、排除躯体疾病和其他精神障碍所致的暴食行为。
诊断-鉴别诊断:
暴食症需要与神经性贪食相鉴别,两者均会出现反复发作性大量进食,有难以控制的进食欲望。但神经性贪食患者在大量进食以后常会出现代偿行为,如自我引吐、滥用泻药、间断禁食、过度运动等,而暴食症的患者一般不会出现这种代偿行为。
治疗-治疗原则:
暴食症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改善患者错误的认知,降低暴食行为和减轻体重。医生一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并没与针对暴食症的药物,但是可以通过其他药物帮助减轻患者的暴食行为和进食冲动。常用一些抗抑郁药,如氟西汀、舍曲林等,另外抗癫痫药托吡酯也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
治疗-相关药品:
氟西汀、舍曲林、托吡酯
治疗-手术治疗:
目前暂无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认知行为治疗
通过纠正负性认知从而减少负性情绪和不当的进食行为,能有效控制暴食行为。
2、人际心理治疗
这种治疗侧重于患者与他人的关系。目标是提高患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即患者如何与他人相处,主要包括家人、朋友和同事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减少由不良的社交关系引发的暴饮暴食。
3、辩证行为疗法
这种形式的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学习行为技能,帮助患者忍受压力,调节情绪,改善与他人的关系,最后达到减少暴饮暴食的欲望的目的。
治疗-治疗周期:
暴食症的治疗周期尚无统一的标准,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用的治疗方式而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暴食症的预后主要与暴食发作的频率、严重程度、冲动及是否存在其他精神疾病有关,一年的随访研究显示经治疗后暴食行为明显改善,但本病有复发的可能。
预后-危害性:
1、暴食症的患者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严重时甚至可出现自杀的念头。
2、暴食症的患者由于肥胖等问题,可合并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空腹血糖升高及代谢综合征等多种疾病。
预后-自愈性:
部分患者可能通过克服心理因素等而自愈,但一般都需要积极的治疗。
预后-治愈性:
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后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
预后-治愈率:
尚无确切的数据参考。
预后-复发性:
中长期随访研究显示患者在3年后每周大于两次暴食行为发作的比例是16%,6年后上升到34%。
日常-总述:
科学有效的护理能够帮助患者促进疾病的康复,维持治疗效果。暴食症往往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因此家属一定要重视患者的情绪变化,多和患者沟通交流,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对于暴食症患者是很重要的。
日常-心理护理:
1、暴食症的患病与精神压力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建议患者要学会用合理的方式将自己的压力释放出来,不要通过暴饮暴食的错误行为来释放压力,可以多和身边的家人、朋友沟通交流,将自己内心的不愉快倾诉出去。
2、家属在患者生病期间一定要多鼓励患者,帮助患者一起对抗疾病,生活中多去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监测患者的心理变化,一旦察觉的患者有情绪有异常时,要耐心的疏导。
3、患者平时可以多和医生沟通交流,学习暴食症的相关知识,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从而树立克服疾病的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一定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加减药物用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头痛、头晕、腹泻、恶心、呕吐等,一旦出现要及时咨询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患者可以多发展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如画画、下棋、唱歌等,这些健康的休闲活动有利于帮助患者减压。
2、家属要做好对患者的监督,防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偷吃食物的情况。
3、患者要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遵医嘱复诊,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饮食调理:
日常饮食的护理对于暴食症的患者尤为重要,患者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食,若出现不可控制的食欲要及时告知身边的人,一定不要自己偷偷进食。
饮食建议:
1、医生会为患者建立一个健康的食谱,患者一定要按照医生的食谱进食,切勿随心所欲的暴饮暴食。
2、患者在调整饮食时,一定要逐渐的过度,不要妄图一蹴而就,这样反而会影响治疗效果。
3、患者可以定时定点用餐,用餐时记录自己的食量,以监控自己的进食次数和进食量。
4、患者在出现暴饮暴食的念头时,可以采用散步、看电视等方法分散注意力,以减少进食次数等。
饮食禁忌:
1、患者一定要坚定自己的意志,不要让自己再出现暴饮暴食的行为。
2、家属要做好对患者日常的监督,但应注意避免强迫患者。
3、暴食症的患者多有肥胖的情况,因此在每日的饮食中可以适当的减少高脂肪或高热量的食物。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日定时进餐,树立对食物和进食正确的看法。
2、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尽量将体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如果有肥胖等情况时选择正确的方法减肥。
3、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压力,可以通过运动或向他人倾诉的方式减压,避免因压力过大而暴食饮暴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