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鼻孢子虫病疾病英文名称: rhinosporidiosis疾病别名: 鼻孢子菌病疾病概述...
养生
疾病名称: 鼻孢子虫病
疾病英文名称: rhinosporidiosis
疾病别名: 鼻孢子菌病
疾病概述:
鼻孢子虫病(rhinosporidiosis)是由西伯鼻孢子虫引起的主要侵犯鼻及鼻黏膜的良性、慢性肉芽肿性感染,表现为慢性生长的肿瘤样息肉。患者多因接触受该虫污染的水或土壤而感染。传染性很弱,儿童及青年多见,男多于女,鼻部最常发病,约占所有患者的72%。可通过药物和手术治疗。早期接受正规治疗后,大部分可痊愈。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鼻塞、鼻出血、鼻部异物感、咳嗽、呼吸困难
主要病因: 西伯鼻孢子虫感染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分泌物涂片、前鼻镜、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鼻孢子虫病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呼吸困难,影响正常生活。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但传染性很弱。
流行病学-传染源:
西伯鼻孢子菌污染的湖水、池塘和土壤;患有鼻孢子虫病的牛、羊等家畜。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本病经水或灰尘传播。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患者以男性为主,男女比约为4∶1。儿童及青年多见,高发年龄为20~30岁。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有研究显示,该病好发于热带及亚热带,80%以上的病例发生于印度和斯里兰卡,另有一些病例发生在南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
病因-总述:
西伯鼻孢子菌存在于湖水、池塘和土壤中。部分动物如马和牛是该菌的储存宿主。患者多因接触受西伯鼻孢子虫污染的水或土壤而感染。还可因为接触患有鼻孢子虫病的牛、羊等家畜而感染。
病因-危险因素:
1、男性、儿童或青壮年。
2、抵抗力较差的人群。
3、职业为农民、渔民、潜水员等。
4、居住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居民。
5、经常到河边、湖边、池塘里活动的人群。
6、经常接触牛、羊等动物的人群。
7、经济、卫生状况落后的人群。
症状-总述:
鼻孢子虫通常寄生于鼻黏膜和眼结膜。鼻部病变时常见症状为鼻塞和鼻出血,眼部病变时可有脓性分泌物。此外,还可见耳部、肠和生殖器官的赘生物。
症状-典型症状:
1、鼻部病变
鼻腔是好发部位,通常为单侧,也有双侧,且易多次复发。病变多在鼻中隔、下鼻甲、鼻旁窦等部位。病变呈肉芽肿或息肉状突出,息肉无蒂或有蒂,常见症状为鼻塞和鼻出血,可有鼻痒和异物感,重者流水样物或黏液。病变呈红色或紫红色,表面有小的白色斑点,如草莓样,触之易出血。
2、眼部病变
眼部病变多在结膜和泪囊,往往伴有鼻部同侧病变。眼部病损多为结膜肿块或泪囊弥漫肿胀,并在内眦有脓性分泌物。
3、其他部位病变
喉部及气管受累可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食管病变可造成食管黏膜糜烂,易脱落,局部见息肉状隆起,触之易出血。累及耳部、肠和生殖器官时,可见有赘生物。发生在内脏器官的情况极少见,罕有因脑部受累而死亡者。
症状-并发症:
继发细菌感染:病变累及鼻黏膜、食管黏膜时,可引起黏膜出血、糜烂,如不及时治疗,可引发细菌感染。
就医-急诊指征:
1、生活在疫区,突然出现鼻部大量出血;
2、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
3、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鼻塞、鼻出血反复发作,影响正常生活;
2、伴鼻痒和异物感;
3、发现鼻腔颜色改变,有白色斑点,触之可出血;
4、发现眼睛部位有脓性分泌物;
5、出现有咳嗽、呼吸困难的症状;
6、在耳部、生殖器外部发现有赘生物。
7、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尽快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可到感染科、耳鼻喉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好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请着宽松易于穿脱的衣物,方便检查。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目前您的症状表现是什么?到什么程度?能否具体描述?
2、您这种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出现多久了?
3、不适症状是否影响睡眠质量?
4、您是否还有其他症状?
5、有没有其他疾病?
6、您最近有没有旅行?去的哪儿?有没有接触过不洁的水及土壤?
7、您从事的工作是什么?有没有接触过牛、羊等家畜?
8、您是否进行过治疗?具体如何治疗?疗效怎样?
9、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10、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11、您是否抽烟、饮酒?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疾病?
2、这种疾病严重吗?能治愈吗?
3、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4、您觉得我应该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治疗?
5、治疗周期多久?会传染吗?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治疗后还有可能复发吗?
8、在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9、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鼻塞、鼻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医生建议做分泌物涂片、前鼻镜、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进一步了解病情,必要时会做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然后会检查鼻黏膜有无颜色改变,有无破溃,身体部位有无赘生物,有无肝脏、脾脏肿大,淋巴结有无肿大。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分泌物涂片
用棉签擦取病变处分泌物涂片,在光镜下可见许多如柱状细胞核大小的孢子。
2、免疫学检查
用Percoll纯化、超声粉碎的内孢子和孢子囊制备抗原,以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T)检测患者血清,鼻孢子虫患者抗体滴度超过1∶240。
3、分子生物学检查
可用于鼻孢子虫病的临床诊断及环境样本中该生物的检测。
检查-病理检查:
病理学检查:取病变组织做病理检查,可见表皮覆盖的孢子囊,内含许多小孢子。
检查-其他检查:
前鼻镜:鼻镜下直视可见带蒂的瘤状肿物,表面皱缩,有白色斑点,可怀疑是鼻孢子虫病。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鼻塞、鼻出血、鼻息肉),再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分泌物涂片、病理检查)可作出诊断。在诊断的过程中,需除外鼻咽纤维血管瘤、出血性鼻息肉、鼻部鳞状乳头状瘤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鼻咽纤维血管瘤
鼻咽纤维血管瘤是鼻咽部的良性肿瘤,可有反复鼻出血、进行性鼻阻塞等表现,可通过病理学检查相鉴别。
2、出血性鼻息肉
可有鼻塞、鼻出血、鼻部异物感、呼吸困难等表现。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及分泌物涂片结果,不难鉴别。
3、鼻部鳞状乳头状瘤
可有逐渐加重的鼻塞,流黏脓涕,涕中带血,还可伴嗅觉异常、头痛等。可通过病理学检查相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对鼻孢子虫病早期较小病变者,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对多发或较大赘生物者,可辅以药物治疗。因本病较易复发,术后可辅助物理治疗,降低复发率。
治疗-药物治疗:
因以前将鼻孢子虫归入真菌,因此,多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手术的辅助治疗。常用药物有灰黄霉素、两性霉素、氟康唑、氨苯砜和锑剂(如酒石酸锑钾)等。氨苯砜可以减少复发和术后恶化。但也有认为这些药物无控制作用,目前还没有治疗该病的特效药物。
治疗-相关药品:
灰黄霉素、两性霉素、氟康唑、氨苯砜、酒石酸锑钾
治疗-手术治疗:
1、局部切除
适用于较小赘生物。
2、较大肿物广泛切除
适用于多发肿物或较大肿物,可与基底部电凝疗法联合应用。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1~4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鼻孢子虫病经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治愈后对生活质量、寿命无明显影响。但患者治愈后若再次接触传染源,有复发的可能。
预后-危害性:
鼻孢子虫病若不及时治疗,会影响呼吸,造成呼吸困难,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预后-自愈性:
不可自愈,需积极治疗。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一般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经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
预后-复发性:
患者治愈后,若再次接触到传染源,可复发。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并努力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有病情变化及时就医,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鼻孢子虫病若不及时治疗,可逐步影响呼吸功能,造成呼吸困难,患者会出现紧张、担忧、恐惧等情绪。
(2)鼻孢子虫病易复发,并可出现反复发作的鼻塞、鼻出血,影响患者日常,从而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平时可参加文艺活动,如唱歌、书法、绘画、下棋等,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
日常-用药护理:
1、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
2、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良反应,如果症状严重应该及时告知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呼吸正常者,可适当运动,提高免疫力;呼吸困难者,严禁剧烈运动。
2、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疫区的水。
3、加强口腔护理,保持鼻腔清洁,防止感染。
4、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
5、居住环境定时通风和消毒。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主要复查分泌物涂片。
日常-术后护理:
1、保持鼻腔清洁,防止病原体扩散。
2、密切观察伤口恢复情况。
3、进食时需要缓慢小心,防止呛咳。
4、术后避免剧烈运动,待伤口恢复后可逐步增加运动量。
饮食调理: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辅以饮食调理,可促进机体康复。
饮食建议:
1、如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饮食宜清淡。
2、普通患者可多吃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饮食,如鸡蛋、豆类、瘦肉等。
3、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燕麦等。
4、少食多餐,注意营养均衡。
饮食禁忌:
1、避免进食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
2、限制动物内脏、油炸、烧烤以及油腻食物的摄入。
3、戒酒。
饮食-其他注意:
对于不能进食者,经胃管鼻饲营养或遵医嘱给予静脉高营养支持。
预防措施:
1、避免去疫区旅行。
2、疫区居住人群做好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被西伯鼻孢子菌污染的水源和土壤。
3、合理膳食,避免食用生水或未煮熟的肉。
4、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