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鼻后滴漏综合征疾病英文名称: postnasal drip syndrome疾病概述: ...
养生
疾病名称: 鼻后滴漏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postnasal drip syndrome
疾病概述:
鼻后滴漏综合征(postnasal drip syndrome,PNDS)是指因鼻腔、鼻窦在慢性炎症状态下,炎症部位产生的脓性分泌物经鼻腔倒流,通过鼻孔流入鼻咽部、口咽部、下咽部,从而引发的一系列不适症状,也是导致临床上慢性咳嗽的根源之一。患者常表现为咳嗽、咳痰、喉部发痒、咽异物感或灼热感等。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发病部位: 头部、鼻
常见症状: 阵发性或持续性咳嗽、咽喉部发痒不适或异物感、喷嚏、流涕、鼻塞、头痛
主要病因: 主要由各种鼻部疾病引起
检查项目: 血生化、痰细菌培养、细胞学检查、变应原筛查试验、X线、CT、鼻内镜检查
重要提醒: 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加重,影响机体健康。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鼻炎患者。
病因-总述:
鼻后滴漏综合征的发生与各种鼻部疾病(如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变态反应性鼻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咽炎、鼻咽部与鼻腔的新生物)相关。
病因-基本病因:
1、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时,由于鼻黏膜的慢性炎症,导致分泌物增多,特别是鼻腔后部的慢性炎症,常可引起分泌物向后倒流入鼻咽部。
2、慢性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时,鼻内分泌物主要由鼻窦的慢性炎症所引起,向后流入鼻咽部。其中,特别是蝶窦炎、筛窦炎时更容易出现分泌物向后流。
3、变态反应性鼻炎
变态反应性鼻炎时,鼻内分泌物大量增加,很容易引起分泌物向后流。
4、鼻腔其他疾病
鼻腔的其他疾病均可能引起鼻腔的慢性炎症及炎症性分泌物,此分泌物均可能向后入鼻咽部。较常见的是鼻中隔偏曲、鼻息肉。
5、鼻咽部慢性炎症
鼻咽部的慢性炎症(鼻咽炎)、儿童的腺样体肥大、成年人的腺样体残留,都可以引起鼻咽部的分泌物的增加,从而产生鼻咽部有分泌物的感觉或者鼻涕后流的感觉。
6、鼻咽部与鼻腔的新生物
鼻咽部与鼻腔的新生物(一般属于肿瘤),可以引起相应部位的慢性炎症反应,从而产生分泌物,出现鼻后滴漏症状。
症状-总述:
主要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咳嗽,多数患者因鼻内分泌物后流可出现咽部不适、发痒或灼热感,经常清嗓,或者有咽部异物感、咽部发堵或咽后壁黏液附着的感觉。由急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变应性鼻炎引起者还可伴有喷嚏、流涕、鼻塞、鼻疼、头痛、头昏、夜间睡眠差、白天嗜睡以及精神不振和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咽炎、支气管炎。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咽部不适、发痒或灼热感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给患者做鼻部的专科检查,之后可能会建议做血生化、痰细菌培养、细胞学检查等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可能还需要进行X线、CT及鼻内镜等检查辅助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鼻部专科检查可见鼻黏膜充血、肿胀,中、下鼻甲肥大,严重时可有下鼻甲表面不平或呈桑葚状,下鼻道、总鼻道有黏性、脓性分泌物。前组鼻窦炎时黏液、脓涕位于中鼻道或积留于下鼻道,后组鼻窦炎则多积留于上鼻道和嗅裂。同时还可见咽后壁或咽侧壁有脓涕附着,咽后壁黏膜因淋巴滤泡增生而呈鹅卵石样改变,甚至可以看到炎性分泌物沿咽后壁向下流注的现象。鼻及鼻腔的肿瘤时,还可见到新生物堵塞鼻道。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生化
通过血常规检查,能够发现是否有炎症性疾病,一般炎症感染时,白细胞数量会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2、痰细菌培养
通过痰细菌培养可帮助确定感染的致病菌种类。
3、细胞学检查
当鼻咽部与鼻腔有新生物时,可通过从上述部位刮取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确实其性质,排除肿瘤的可能。
4、变应原筛查试验
可通过测试患者的过敏原,了解导致患者发生过敏的刺激因素,有助于及时进行相关预防。
检查-其他检查:
进行鼻内镜检查能较全面、直观的观察鼻腔、鼻窦、鼻咽部的情况,尤其鼻分泌物的产生及流向等。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CT检查显示鼻腔、鼻甲、窦腔黏膜、窦壁骨质等是否存在相关病变,对疾病病因的诊断和病情的判断有意义。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或慢性咽喉炎)、主诉症状(咽部不适、发痒或灼热感)和相应的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可以诊断。在诊断的过程中,需除外咽炎、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反流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咽炎
常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干咳,严重者可有晨起干恶等表现,检查可见咽部黏膜菲薄、失润泽,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及咽部黏膜炎性肥厚等表现,但无鼻部病变表现及胸闷、咳痰等表现。
2、咳嗽变异性哮喘
发病多见于成年人,以干咳为主,偶有少许白痰,双肺无哮鸣音。清晨发作较多。冷空气、运动、粉尘、异味、季节变化诱发并加重咳嗽症状。止咳、化痰、抗生素治疗无效。客观检查包括体检、胸透、肺功能均无异常。当局部检查发现变应性鼻炎表现时,应详细追问病史,勿漏诊本病。
3、胃食管反流疾病
临床特点是阵发性剧咳多发生于夜间,部分患者伴有口内异味,上腹部、剑突下不适,烧心、胸骨后烧灼感,饮浓茶、咖啡、烈酒后可能诱发咳嗽加剧,少数人服阿司匹林后可诱发咳嗽发作。胃镜检查可见不同程度食管炎症和胃炎表现,24h食管pH值监测可确诊本病。
4、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或称非哮喘性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临床症状与CVA类同,表现为持续干咳,也受寒冷、尘埃、异味、吸烟、运动等因素影响,但患者自主排痰或诱导后痰中嗜酸细胞明显增多,支气管肺泡灌流液中嗜酸细胞也增多,但气道反应性正常,24h流速峰值变异率在正常范围。其对支气管扩张剂及抗组织胺药物的治疗效果不理想,但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一定效果。
5、慢性支气管炎
多发生在中年以上患者,气候多变的冬、春季节容易发病,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咳嗽以晨间较重,白天较轻,晚间临睡前有阵咳或排痰,通常由于夜间痰液蓄积,副交感神经兴奋,分泌物增加,清晨排痰较多,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黏稠不易咳出。听诊两肺底散在细的干湿罗音。X线胸片示两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以下肺野较明显。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症状。在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后,临床上凡有慢性或反复的咳嗽、咯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至少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者,诊断即可成立。
6、支气管扩张
具有咳嗽、咳痰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合并感染时有大量脓痰,或有反复和多少不等的咳血史,肺部以湿罗音为主,多位于一侧且固定在下肺,可有杵状指,X线检查可见下肺纹理粗乱或呈卷发状,支气管造影或CT可资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可使用相关药物改善不适症状,调节上呼吸道黏液分泌,修复受损的黏膜纤毛系统。对变应性鼻炎引起者还可选择性使用免疫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主要指针对引起PNDS的各种急慢性鼻炎、鼻窦炎等疾病进行治疗,如抗感染、改善鼻塞、开放窦口、促进引流、减轻炎症等。有时还可进行鼻腔深处冲洗,以减轻鼻涕倒流症状。
治疗-药物治疗:
1、滴用减充血剂
如1%麻黄素,可使黏膜消肿而减轻鼻塞,改善引流,但使用不应超过1周,以免纤毛功能受损。
2、局部用糖皮质激素
可增加黏膜纤毛清除功能,明显减轻鼻腔炎症,很少有全身不良反应,可用于儿童,尤其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效果更为明显。
3、抗生素
改善鼻窦炎症状,增加纤毛摆动频率。
4、精氨酸
精氨酸可以通过增加纤毛细胞内一氧化氮的产生来刺激纤毛摆动频率的增加。
5、其他
还可使用硫化羟甲基半胱氨酸喷雾剂促进鼻黏膜的炎症消退。
治疗-相关药品:
1%麻黄素、硫化羟甲基半胱氨酸喷雾剂
治疗-手术治疗:
鼻内镜手术:对鼻窦炎保守治疗无效或合并鼻息肉的患者,可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清除病变,改善鼻窦引流。
治疗-其他治疗:
免疫治疗:对皮肤试验阳性的患者可使用相应变应原浸液,以适宜浓度开始少量皮下注射,逐渐增加浓度和剂量,经数月治疗后改为维持量,目的是使患者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并能降低肥大细胞、嗜碱性细胞对该变应原的敏感性,达到治疗目的。
治疗-治疗周期:
鼻后滴漏综合征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与病因、患者病情、治疗干预是否及时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可导致慢性咳嗽症状持续存在,相关原发疾病病情加重,影响患者机体健康,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会自愈。
预后-治愈性:
本病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大部分患者可通过积极治疗治愈。
预后-根治性:
通过积极治疗,可实现根治。
预后-复发性:
一般不会复发,但患者有可能再次感染导致本病。
日常-总述:
进行良好的护理措施,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机体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可能因长期咳嗽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家属要多关心患者,帮助患者耐心了解病情,消除不良情绪,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医护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学习药物的正确用法,了解药物的用量、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以避免不良情况发生。
日常-生活管理:
1、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鼻部按摩,可缓解鼻部不适症状。
2、保持鼻腔通畅,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不要用手挖鼻,以免引起鼻疖等炎症。
3、保持规律化的生活起居,维持积极乐观心态,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4、注意休息环境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有助于缓解鼻部症状。
5、尽量远离存在花粉、灰尘的不良环境,以防引起鼻部不良刺激,加重不适症状。
日常-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咳嗽等症状有无缓解或消失,若治疗后病情长期不见好转,甚至加重,要立刻告知医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日常-复诊须知:
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医诊治。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合理饮食,饮食营养全面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苹果、香蕉、梨、鱼肉等。
饮食禁忌:
1、戒烟禁酒,避免烟酒刺激鼻粘膜,加重病情。
2、少食辛辣、肥腻食物,如辣椒、咖喱、生姜、炸油条、肥肉等。
3、尽量避免食用可疑致敏食物。
4、少吃或不吃冷饮。
预防措施:
1、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感冒和急性鼻炎、鼻窦炎的发生发作。
2、改善生活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做好自我防护工作,空气污染时(尤其是雾霾天)要注意戴口罩,避免有害气体和粉尘颗粒等吸入鼻腔。
3、积极治疗各种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鼻部肿瘤、鼻腔邻近的感染病变等,矫治鼻中隔偏曲。
4、规律作息,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