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鼻咽炎疾病英文名称: nasopharyngitis疾病概述: 鼻咽炎(nasophar...
养生
疾病名称: 鼻咽炎
疾病英文名称: nasopharyngitis
疾病概述:
鼻咽炎(nasopharyngitis)是鼻咽黏膜、黏膜下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常累及鼻咽部淋巴组织。本病可以单独发生,亦可与邻近器官同时发病。主要症状有鼻塞、流鼻涕、发热、鼻咽部干燥感或灼热感。经积极治疗,一般症状可得到缓解。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发病部位: 鼻、咽喉
常见症状: 鼻塞、流鼻涕、发热、鼻咽干燥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鼻咽脱落细胞检查、CT检查、PET-CT检查、鼻咽镜或鼻内镜检查
重要提醒: 急性鼻咽炎有传染性,注意做好隔离,以免传染给他人。
相关中医疾病: 伤风鼻塞、风热喉痹、痰病、鼻渊、梅核气
临床分类:
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急性鼻咽炎和慢性鼻咽炎。
流行病学-传染性:
急性鼻咽炎具有传染性;慢性鼻咽炎一般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急性鼻咽炎的患者。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急性鼻咽炎的传播途径为呼吸道传播及接触传播。
1、呼吸道传播
为主要的传播途径,如吸入患者打喷嚏、咳嗽、交谈时排出的微小颗粒。
2、接触传播
接触被患者所携带的病毒或细菌污染的物体(如门把手,玩具等),然后触摸眼睛、鼻子或嘴巴,从而被感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与鼻炎、扁桃体炎及中耳炎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占全部呼吸道感染的88%。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婴幼儿。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好发于秋冬及冬春之交。
病因-总述:
本病主要由于病毒或细菌入侵鼻咽部,从而引起鼻咽部黏膜炎症。此外,还可与物理化学因素(如粉尘、烟雾刺激鼻咽部)等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感染
引起本病常见的细菌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常见的病毒有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细菌与病毒混合感染者也不少见。
2、物理化学因素
如高温、粉尘、烟雾、刺激性气体等长期刺激鼻咽部,可引起本病。
3、其他
本病还可与邻近器官病灶或一些全身性疾病相关,如慢性鼻窦炎的炎性分泌物的长期刺激,鼻中隔偏曲所致呼吸动力学改变。此外,当胃食管反流病时,酸性胃液反流至鼻咽部产生刺激,也可引起本病。
病因-危险因素:
1、吸烟、饮酒。
2、从事教师、歌手等职业。
症状-总述:
急性鼻咽炎可有鼻塞、流鼻涕等局部表现,也可能会出现高热、呕吐、头痛等全身症状。慢性鼻咽炎主要表现为鼻咽干燥、不适,异物感等。
症状-典型症状:
1、急性鼻咽炎
(1)婴幼儿:全身及局部症状均较明显,如高热、呕吐、腹痛、腹泻及脱水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脑膜刺激征及全身中毒症状。局部症状有鼻塞、流黏液涕或脓样涕,严重者张口呼吸,拒吮奶。
(2)成人:症状较轻,且以局部症状为主,如鼻咽干燥、灼痛,鼻塞,流水样或黏脓性涕,可伴有头痛,或颈部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
2、慢性鼻咽炎
鼻咽干燥、不适、异物感,痰黏附感,常有频繁咳痰动作,但痰液较少,间有痰中带血丝。可伴声嘶、头痛等。
症状-并发症:
1、急性鼻咽炎的并发症
可并发周围邻近器官炎症,如急性中耳炎、咽后脓肿、急性鼻炎,以及下呼吸道急性炎症。婴幼儿可能并发肾脏疾病。
2、慢性鼻咽炎的并发症
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病理刺激可能诱发一些全身性继发性病变,如不明原因的头痛、皮肤病变以及某些内脏病变等,需要仔细观察。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鼻咽部、干燥、不适,异物感等,影响日常生活。
2、出现鼻塞、流鼻涕症状,
3、伴发热、恶心、呕吐等不适。
4、自己触摸到颈部淋巴结肿大。
5、出现其它危及生命的病症。
以上情况均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一般可以到耳鼻喉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是从什么时候出现鼻咽部不适的?近期有加重吗?
2、您除了这些症状还有其他症状吗?如头痛、恶心?
3、您的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4、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您是否进行过治疗?具体如何治疗?疗效怎样?
6、您有其他疾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3、我的情况严重吗?需要住院么?
4、我需要做什么治疗?治疗过程中有什么风险吗?
5、需要治疗多长时间?能治好吗?治好后会复发吗?
6、日常生活中我需要注意什么?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咽痛、鼻塞、流鼻涕、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随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鼻咽脱落细胞检查、CT检查、PET-CT检查、鼻咽镜或鼻内镜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鼻咽部黏膜有无充血、水肿或化脓,还会检查头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疼痛。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查看患者是否有感染。若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增高,提示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正常、淋巴细胞数增高,则提示病毒感染。
2、鼻咽脱落细胞检查
慢性期用咽拭子擦拭鼻咽部并行脱落细胞涂片检查,可见有大量脱落上皮细胞、白细胞和少量红细胞。
检查-其他检查:
鼻咽镜或鼻内镜检查:可观察到鼻咽部有无充血或水肿,有助于医生诊断。其检查结果如下:
1、急性鼻咽炎
可见咽后壁有黏脓性分泌物从鼻咽流下,鼻咽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腺样体尤甚,表面附有脓性分泌物。
2、慢性鼻咽炎
可见鼻咽黏膜充血、增厚,淋巴组织增生或有糜烂、溃疡,表面有分泌物附着,或黏膜干薄发亮,或有咽侧索红肿。以咽拭子在局部摩擦,鼻咽擦痛较明显,并常有血迹黏附于咽拭子上。
检查-影像学检查:
1、CT检查
有助于医生诊断,患者多表现为后顶壁软组织弥漫性对称性增厚,多数表面光滑,少数表现为黏膜粗糙。
2、PET-CT检查
为准确排除早期鼻咽癌,可行PET-CT检查。鼻咽癌组织显示为鼻咽部局限性高代谢灶,而鼻咽炎性肿胀组织则多显示为鼻咽部局限性低代谢灶。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鼻塞、流鼻涕、发热),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如鼻咽脱落细胞检查、鼻咽镜或鼻内镜检查等)结果,即可明确诊断。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还需除外流行性感冒、过敏性鼻炎、早期鼻咽癌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急性鼻咽炎应与下列几种疾病进行鉴别。
(1)流行性感冒:为广泛性流行疾病,以冬春季节为主。流感的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常为高热,体温在39℃~40℃,持续3~5天,头痛、全身疼痛常见且严重,早期出现疲乏虚弱,可持续2~3周,伴有鼻塞、喷嚏、咽痛,胸部不适及咳嗽等,且程度较重,可并发支气管炎、肺炎,甚至可危及生命。鼻分泌物分离培养、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2)过敏性鼻炎:有过敏史,呈季节性(花粉症)或常年打喷嚏、鼻溢、鼻充血、鼻瘙痒感。症状特征和鼻分泌物内嗜酸性粒细胞增加,有助于本病诊断。根据病史及无脓涕和痂皮等,可与病毒性或细菌性感染相鉴别。
(3)其他:与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麻疹、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伤寒、斑疹伤寒和HIV感染前驱期的上呼吸道炎鉴别,根据症状、病史、动态观察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鉴别不难。
2、慢性鼻咽炎应与早期鼻咽癌相鉴别。
如有痰或涕中带血,特别是晨起吸涕时第一口痰中带血,或有耳鸣、耳闷,颈淋巴结肿大等,应注意排除鼻咽癌。鼻咽CT以及局部活检有助于确诊。同时,也应注意排除鼻咽癌前病变。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常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杀灭病原菌,控制感染。此外,还要注意对症处理,缓解不适症状。对于反复发作者,还可酌情予以手术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注意休息,饮食要清淡,及时补充水分,保持大便通畅。发热明显者应及时降温。慢性期注意情绪及饮食的调理。
治疗-药物治疗:
1、全身治疗
(1)急性鼻咽炎应给足量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以便及时控制感染,防止引发邻近器官并发症。抗生素首选青霉素或头孢类口服或静滴,抗病毒药物可用奥司他韦、利巴韦林等。
(2)对于有高热、头痛者,可酌情予以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药物,缓解症状。
(3)若病情严重者,可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及时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局部治疗
多用0.5%~1%麻黄碱或0.05%羟甲唑啉及3%链霉素滴鼻剂或其他抗生素滴鼻剂滴鼻,使鼻部分泌物易于排出,使鼻塞症状改善。另外局部涂以10%弱蛋白银软膏亦可减轻症状。
治疗-相关药品:
奥司他韦、利巴韦林、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麻黄碱滴鼻剂、羟甲唑啉滴鼻剂、链霉素滴鼻剂、弱蛋白银软膏
治疗-手术治疗:
如本病反复发作,在已控制炎症的基础上可考虑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急性鼻咽炎经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较好。慢性鼻咽炎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不易治愈。
预后-危害性:
1、部分急性咽炎患者可引起急性中耳炎、咽后脓肿、急性鼻炎等疾病。
2、婴幼儿可能并发肾脏疾病。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可自愈,需积极治疗。
预后-治愈性:
急性鼻咽炎患者经积极治疗,一般可治愈;慢性鼻咽炎患者较难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复发性:
慢性鼻咽炎容易反复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日常要注意自己的护理,尽量避免接触一些刺激性的气体,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湿润,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日常-心理护理:
部分患者可因咽部不适等症状反复存在,难以治愈,而出现焦虑等心理情况。此时患者可以多和医生沟通,学习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自己的病情,树立克服疾病的信心,一定不要消极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急性鼻咽炎患者做好隔离,以免传染给他人。
2、改善生活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做好自我防护工作,空气污染时(尤其是雾霾天)要注意戴口罩,避免有害气体和粉尘颗粒等吸入鼻腔。
3、平时可常做鼻部按摩,每日早晨用冷水洗脸,以增强鼻腔黏膜的适应能力及抗病能力。
4、注意保持室内空气的湿润,避免干冷气体或刺激性气味的刺激。
饮食调理:
患者在饮食方面要注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以促进机体康复。
饮食建议:
1、饮食尽量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
2、可以适当吃一些清热去火的食物,如苦瓜、冬瓜等。
3、多吃富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食物,如猪蹄、猪皮、鱼类、海产品等,有利于鼻咽损伤部位的修复。
饮食禁忌:
1、不吃或少吃辛辣、煎炸、各种腌制类食物,如辣椒、姜、火锅、烧烤、油条、麻团、咸菜、咸鱼、香肠等。
2、戒烟戒酒。
预防措施: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2、饮食方面尽量做到营养均衡,避免经常性的食物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同时戒烟戒酒。
3、勤洗手,洗手时用肥皂或洗手液。
4、积极治疗鼻和鼻咽部慢性炎症、治疗全身性疾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