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变应性皮肤结节性血管炎疾病英文名称: allergic cutaneous nodula...
养生
疾病名称: 变应性皮肤结节性血管炎
疾病英文名称: allergic cutaneous nodular vasculitis
疾病概述:
变应性皮肤结节性血管炎(allergic cutaneous nodular vasculitis)主要是以下肢皮下组织内细小血管炎为基础形成结节损害的皮肤病。本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结核过敏、链球菌感染过敏等多种因素有关。患者主要表现为下肢的皮肤结节,可呈肤色、淡红色或鲜红色,可有局部疼痛。本病以药物治疗为主。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皮肤结节、局部疼痛、乏力、低热
主要病因: 病因未明,可能与结核过敏、链球菌感染过敏等多种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液检查、结核菌素检查、X线、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可反复发作,暴露部位的皮损可影响美观,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建议及时就医。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多见于青中年女性。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多数患者春末夏初发病,盛夏较重,秋后减轻。
病因-总述:
变应性皮肤结节性血管炎是以迟发型变态反应为主的皮肤血管炎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结核过敏、链球菌感染过敏等多种因素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部分患者有明确的结核病史或静止的结核病灶,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可呈强阳性,抗结核药物治疗有较好效果,提示结核过敏可能是发病因素之一。
2、少部分患者发病前后有发热、咽痛、扁桃体炎以及抗“O”升高,所以发病又可能与链球菌感染过敏有关。
3、部分患者未能发现与发病有关的因素。
症状-总述:
变应性皮肤结节性血管炎损害常先见于小腿,后逐渐累及大腿和臀部,皮损一般为蚕豆至杨梅大小结节,可呈肤色、淡红色或鲜红色,患者常感局部疼痛。
症状-典型症状:
1、损害先见于两小腿,尤其是小腿的下2/3,呈散在分布。反复发作过程中逐渐累及大腿和臀部,偶有累及前臂者,以大腿下部两侧为多。
2、患者常感局部疼痛,而后触及皮下结节,数目不定,形态也可稍有变异。
3、皮损一般为蚕豆至杨梅大小,边缘可触及,中等硬度。初发损害较小而位置深,多呈肤色,或为淡红色以至鲜红色。在3~4周内,红色先退,残留轻度色素沉着斑。
4、部分损害持续时间较长,呈紫红或暗红色,中央皮肤光滑发亮,可发生脱屑,从不破溃。
症状-并发症:
1、皮损有破溃的可能,可发生感染。
2、患者可出现下肢轻度水肿、四肢大关节游走性疼痛等症状。
症状-伴随症状:
发病时可伴低热、乏力、食欲不振和关节酸痛等症状。
就医-门诊指征:
1、下肢皮肤出现结节,局部疼痛。
2、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就诊于皮肤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应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有在用什么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皮肤结节、局部疼痛、乏力、低热等表现时,需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询问相关情况,然后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之后可能建议患者行血液检查、结核菌素检查、X线、病理检查等,了解患者病情。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主要通过肉眼观察皮肤损害的部位及其大小、颜色、形态、分布特点等情况,同时还需注意有无破溃、出血等异常等表现。
2、触诊
医生消毒并温暖双手后进行触诊检查,主要检查皮肤损害的质地、有无触痛等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部分患者抗“O”、血沉和黏蛋白值升高,还可了解患者有无肝肾功能的异常。
2、结核菌素试验
医生在受检查者前臂注射生物制剂,观察皮肤反应,根据变化情况判断患者有无结核感染。
检查-病理检查:
医生会对需要取皮损的部位进行消毒麻醉,并切取部分特征性的皮损组织,制成标本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病变主要在真皮网状层至皮下脂肪小叶内及其间隔内,以血管病变为主,伴以肉芽肿样或肉芽肿性结节和组织坏死。
检查-影像学检查:
医生可能建议患者进行胸部X线检查,判断有无结核病灶,了解结核感染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病情的变化情况,询问患者既往有无结核感染经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液检查、结核菌素检查、X线、病理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以药物治疗为主,有结核感染的患者应进行抗结核治疗,此外患者还要注意改变生活方式,配合治疗,减少痛苦。
治疗-一般治疗:
病变主要在下肢,患者应酌情减少站立和行走,有助于减轻痛苦,配合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结核药物
如果患者有结核感染情况,请同时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可选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等药物。
2、抗生素
如果患者存在感染,可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比如青霉素、红霉素等,具体请以医嘱为准。
治疗-相关药品: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青霉素、红霉素
治疗-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变应性皮肤结节性血管炎经积极、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可得到缓解,部分患者的病情可能反复发作,持续一段时间。
预后-危害性:
本病若不积极治疗,暴露部位的皮损可影响美观,可影响正常社会生活,导致心理障碍,降低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可得到缓解。
预后-复发性:
本病有反复发作的可能。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缓解症状,促进疾病的痊愈。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者会因为出现皮肤损害影响美观,从而出现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
2、护理要点
(1)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患者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擅自停药。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根据医嘱调整用药。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可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避免出汗加重病情。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
5、建议患者穿宽松舒适的棉质衣物,避免接触化纤类刺激皮肤的面料。
6、患者日常抬高患肢或者穿弹力袜,减轻静脉压力,缓解症状。
7、建议患者进行过敏原筛查,避免接触致敏物质。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复查血沉、肝肾功能等,判断疾病是否复发。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宜清淡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谷物、豆类和奶制品,保持充足的营养。
饮食禁忌:
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进行过敏原筛查,避免接触致敏物质。
3、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规律锻炼,增强体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