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藏毛窦疾病英文名称: pilonidal sinus疾病别名: 吉普车病疾病概述: 藏毛...
养生
疾病名称: 藏毛窦
疾病英文名称: pilonidal sinus
疾病别名: 吉普车病
疾病概述:
藏毛窦(pilonidal sinus)是指皮肤上出现内藏毛发的小孔、空腔样病变,好发于臀缝上方或其附近的皮肤和软组织。该病临床上比较少见,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有先天性学说和后天获得学说两种。藏毛窦的症状差异很大,从无自觉症状到局部出现红肿、疼痛、流脓等。治疗方法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明显不适者,可选择保守治疗;病情严重或反复发作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肛肠外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局部发红、疼痛、肿胀、流脓
主要病因: 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有先天性学说和后天获得学说两种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窦道造影、组织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久坐、定期脱毛,有助于减少藏毛窦复发。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藏毛窦是一种少见病,人群中的发病率为26/10万。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青年男性。
病因-总述:
藏毛窦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有先天性学说和后天获得学说两种。
病因-基本病因:
1、先天性学说
该学说认为,藏毛窦是先天性上皮残留或先天性皮肤凹陷所致。
2、后天获得学说
该学说认为,由于臀部的反复摩擦,臀间裂的毛发会刺入附近的皮肤。而毛发聚集于皮下脂肪层内,作为异物可引发异物反应,最终导致中线小凹出现及继发性感染的发生,进而形成藏毛窦。
病因-危险因素:
1、男性;
2、青年;
3、肥胖;
4、多毛;
5、久坐;
6、臀沟深凹;
7、骶尾部皮肤外伤;
8、有藏毛窦家族史。
症状-总述:
藏毛窦的症状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仅表现为局部皮肤的凹坑,多位于臀缝上方及其附近。在急性发作期,患者可出现局部发红、疼痛、肿胀、流脓,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症状-并发症:
藏毛窦可导致蜂窝织炎、瘘管形成等并发症。
就医-门诊指征:
1、发现臀缝上方持续存在凹坑;
2、臀缝上方及周围皮肤出现红肿、疼痛,感觉有液体流出;
3、伴有发热、乏力;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须于肛肠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症状?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2、您感觉症状近期有加重或减轻吗?
3、您是否经常坐着?
4、您臀缝上方受过伤吗?
5、您是否去过其他医院就诊?接受过治疗吗?采用的什么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这是什么病?什么原因导致的?
2、我的情况严重吗?需要治疗吗?
3、我需要怎么治疗?不做手术可以吗?
4、手术有什么风险吗?
5、我这种情况能治好吗?以后会复发吗?
6、日常生活中我需要注意什么?
7、我需要复查吗?什么时候复查?
检查-预计检查:
如果臀缝上方及其附近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体格检查、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窦道造影、组织病理检查等,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局部视诊和触诊
(1)视诊:可在臀缝上方及其附近发现藏毛凹陷,有一小束毛发由外口伸出。
(2)触诊:在窦道口附近可摸到长椭圆形或不规则硬结区,按压硬结时可有脓液流出。
2、肛门指诊及探针检查
(1)肛门指诊:在肛内后正中或稍偏一侧骶前可触及肿物,有时有触痛。
(2)探针检查:探针可从窦口探入,深度不一。
检查-病理检查:
如果组织病理呈慢性肉芽肿性改变,伴有毛干异常堆积或残留,对本病诊断有提示意义。
检查-其他检查:
检查-影像学检查:
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窦道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藏毛窦的诊断、术前确定窦道的范围与深度,并排除其他疾病。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一般可作出诊断。结合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窦道造影、组织病理检查等,可进一步明确诊断,并确定窦道的范围与深度。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排除肛瘘、肛周脓肿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肛瘘
肛瘘是指发生在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的皮肤相通的管道 , 其内口在齿状线周围 , 外口在肛门周围皮肤上 , 其内可触及条索状包块,窦道内无毛发,而藏毛窦多发生在臀缝上方,且不与肛管、直肠相通,窦道内可有毛发。
2、肛周脓肿
临床上肛周脓肿常发生在肛管、直肠周围 , 距离肛门较近 , 为急性化脓性感染 , 疼痛较剧烈 , 骶尾部无相应窦口及毛发。
治疗-治疗原则:
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日常防护、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此外,苯酚注射、纤维蛋白胶治疗等治疗方法也有助于促进疾病恢复,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治疗-一般治疗:
对于无症状的患者,只是无意发现病灶,可以选择保守治疗,日常做好防护,例如注意局部清洁、干爽、透气,少摩擦,勤剃毛。
治疗-药物治疗:
对于出现红肿、疼痛等感染征象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生素,来缓解症状。医生一般会首先选择广谱抗生素,然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常用的药物有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
治疗-手术治疗:
对于症状严重或反复发作的藏毛窦患者,需要采用手术治疗,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给予合适的手术方式。
1、脓肿切开引流
单纯切开引流后复发率几乎为100%,且愈合时间长,患者疼痛明显,目前仅作为急性期解除疼痛、控制炎症的姑息疗法。
2、病灶切除一期缝合
适用于病灶较小的患者。
3、病灶切除伤口敞开术
在彻底切除病灶后开放切口,待切口由底部自行生长填充,术后复发率、感染率明显降低 ,但长时间换药的痛苦及术后瘢痕明显也是显而易见的缺点。
4、病灶切除皮瓣修复术
是目前国内外治疗藏毛窦的主流技术,在病灶彻底切除的基础上通过整形皮瓣修复伤口,可以明显减少切口出血、感染、裂开、延迟愈合等并发症,术后复发率明显降低,其主要术式包括V-Y形成形术、Z形皮瓣术、菱形皮瓣术等。
治疗-其他治疗:
1、苯酚注射
其原理是通过硬化作用破坏窦道上皮,去除深埋的毛发,形成肉芽组织并纤维化,从而促使窦道愈合。但由于苯酚的毒性作用,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使用。
2、纤维蛋白胶治疗
在刮勺彻底清除窦腔内感染组织、异物及窦道壁处肉芽组织的基础上,通过窦道外口向窦道内注入纤维蛋白胶以达到粘堵窦道、促进术区愈合的目的。纤维蛋白胶是用人类纤维蛋白原及其复合物制成,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及促进胶原纤维的大量形成以加速创口愈合。优点是创伤小、易操作、可多次重复,但失败率较高,远期疗效不确切。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及时、合理的干预,预后一般较好;若未进行干预,病情可能会变得比较严重,或者会反复发作,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预后-危害性:
1、藏毛窦可引起局部红肿、疼痛,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2、藏毛窦可导致蜂窝织炎、瘘管形成,部分患者反复发作,甚至可能会出现癌变。
预后-自愈性:
藏毛窦不能自愈。
预后-治愈性:
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藏毛窦可以治愈。
预后-复发性:
藏毛窦容易复发,有资料显示,其复发率高达25%~30%。
日常-总述:
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对于控制病情、减少藏毛窦复发具有重要的作用,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久坐、保持健康的体重、定期剔除臀部毛发。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天对臀缝进行清洗,并用干纸巾轻轻擦拭。
2、穿宽松、柔软、棉质内裤,以减少局部摩擦。
3、坐一段时间后尽量起身活动,避免长时间坐着,否则可能会加重症状或导致复发。
4、注意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5、臀部毛发容易反复刺激皮肤,使藏毛窦反复发作。因此,要定期剃毛或脱毛,不要让毛发过多。
6、保证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避免过劳,保持心情舒畅,加强身体锻炼,对于促进恢复有一定帮助。
日常-术后护理:
1、体位护理
术后2~3天尽量采取仰卧位,利用重力来压迫伤口止血, 以减少出血。若患者感觉疲劳需改变体位或起床活动时,用手压住创面,以减少渗血,避免伤口裂开;2~3天后可采取自由体位。
2、疼痛护理
大部分患者术后均感疼痛,但能忍受,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痛药止痛。
3、伤口护理
术后应观察伤口敷料有无出血、渗液。出血、渗液量多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做好日常换药工作。同时,注意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特别是排便时,避免污染伤口敷料。
饮食调理:
藏毛窦的发生和饮食关系不大,因此患者无需特殊饮食,但是保持健康的饮食,有助于整体的健康和恢复。
饮食建议:
1、藏毛窦的患者要保证饮食均衡,避免单一饮食。
2、日常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比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等,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降低排便时的压力,从而减少对臀部和尾骨区域的刺激,防止症状加重。
3、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4、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可以促进身体恢复,蛋类、牛奶、肉类、鱼类、豆类都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
饮食禁忌:
1、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比如辣椒、芥末、姜等。
2、避免摄入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增加了藏毛窦复发的风险。
预防措施:
藏毛窦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因此暂无绝对有效的预防措施。但是,针对该病可疑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能会对预防本病起到积极作用。
1、控制体重
研究表明,肥胖者容易发生藏毛窦。因此,日常生活中控制体重,有助于降低藏毛窦的发病风险。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清淡饮食,尽量少吃高脂肪、油炸食物,均有助于帮助控制体重。
2、避免久坐
久坐会导致臀部两侧皮肤相互挤压,进而增加了藏毛窦的发生风险。因此,平时应避免久坐,坐一段时间后应适当起来活动。
3、定期脱毛
多毛者容易发生藏毛窦,因此应定期剃毛或脱毛,减少毛发对皮肤的刺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藏毛窦的发生。
4、保护皮肤
骶尾部皮肤外伤者发生藏毛窦的风险较高,因此,日常应注意保护皮肤,避免刺激或损伤皮肤。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