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产后恶露不尽疾病别名: 产后恶露不绝、产后恶露不止疾病概述: 产后恶露不尽,中医病名。是...
养生
疾病名称: 产后恶露不尽
疾病别名: 产后恶露不绝、产后恶露不止
疾病概述:
产后恶露不尽,中医病名。是指产后血性恶露持续10天以上,仍淋漓不尽者。发病机制主要为胞宫藏泻失度,冲任不固,气血运行失常。辨证应以恶露的量、色、质、气味等,并结合全身症状辨别寒热、虚实。治疗应遵循虚者补之,瘀者攻之,热者清之的原则分别施治。西医学因产后子宫复旧不全、胎盘胎膜残留、子宫内膜炎所致晚期产后出血及中期妊娠引产、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后表现为恶露不尽者,均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妇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生殖部位、阴道
常见症状: 阴道反复流血或突然大量出血、腹痛、发热、头晕、心悸等
主要病因: 胎盘胎膜残留、蜕膜残留、宫腔内感染或子宫复旧不全、剖宫产术后子宫伤口裂开、气虚、血瘀、血热
检查项目: 血常规、B超、血B-HCG测定、病原菌和药敏实验
重要提醒: 若出血日久可导致贫血,如有胎盘胎膜残留,可继发感染,应及时干预。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产后6周以上的产妇。
病因-总述:
西医病因主要为胎盘胎膜残留、蜕膜残留、宫腔内感染等多种原因,造成产后出血或恶露不尽。中医病因主要为气虚、血热及血瘀等造成冲任不固,气血运行失常,从而致病。
病因-基本病因:
1、西医病因
(1)胎盘胎膜残留
为最常见的原因。残留的胎盘组织发生变性、坏死、机化,当坏死组织脱落时,暴露基底部血管,引起大量出血。
(2)蜕膜残留
蜕膜因剥离不全而长时间残留,影响子宫恢复,继发子宫内膜炎症,从而引发本病。
(3)宫腔内感染或子宫复旧不全
全引起血栓脱落,血窦重新开放,导致子宫出血或产后恶露不尽。
(4)剖宫产术后子宫伤口裂开
因术中子宫切口止血不良、感染等原因,造成切口难以愈合,甚至伤口裂开,导致大出血或产后恶露不尽。
(5)其他
产后子宫滋养细胞肿瘤、子宫黏膜下肌瘤等疾病也可引起本病。
2、中医病因
(1)气虚
素体气虚,正气不足,复因产时气随血耗,或产后操劳过早,劳倦伤脾,中气不足,冲任不固,血失统摄,以致恶露日久不止。
(2)血热
素体阴虚,因产后亡血伤津,营阴更亏,阴虚则内热;或产后感受热邪;或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热,热扰冲任,迫血妄行,而致恶露不绝。
(3)血瘀
产后胞宫、胞脉空虚,寒邪乘虚而入,血为寒凝,结而成瘀;或七情内伤,气滞而血瘀,瘀阻冲任,血不归经,以致恶露淋漓不尽。
症状-总述:
产后出现阴道反复流血或突然大量出血;并发感染者可出现腹痛和发热;出血量较多时,可有头晕、心悸等贫血的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阴道流血
多发生在产后1~2周,也有产后6周发病的,出现阴道反复流血或突然大量出血,可伴有血块或组织物排出。
2、腹痛和发热
反复出血并发感染者,可出现腹痛和发热。
3、贫血表现
出血量多时,可有头晕、心悸,甚至休克的表现。
症状-并发症:
产后出血。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通常先对患者进行妇科检查,初步了解疾病的情况;然后再结合患者情况选做血常规、B超、血B-HCG测定、病原菌和药敏实验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妇科检查:可触及子宫增大、变软,或有压痛,宫口松弛,或可触及残留组织或血块。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或感染。
2、血B-HCG测定
有助于排除胎盘残留及产后滋养细胞肿瘤。
3、病原菌和药敏实验
对治疗时抗生素的选择有指导作用。
检查-病理检查:
子宫刮出物病理活检,有助于判断疾病的良恶性。
检查-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可了解子宫大小、宫腔有无残留物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体质素弱;或产时感邪、操作不洁;或有产程过长、胎盘胎膜残留、产后子宫复旧不良等病史。
2、临床表现
产后血性恶露逾10天仍淋漓不止,或有恶臭味,可伴神疲懒言,气短乏力,小腹空坠,或伴小腹疼痛拒按。出血多时可合并贫血,严重者可致昏厥。
诊断-鉴别诊断:
1、子宫黏膜下肌瘤
孕前即有黏膜下子宫肌瘤,产后表现为阴道出血淋漓不尽,妇科检查示子宫增大或B超提示有黏膜下肌瘤。
2、凝血障碍性疾病
原有凝血障碍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多数在妊娠前即存在,可通过血液检查明确诊断。
3、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本病继发于足月产、流产、葡萄胎后,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常伴有贫血、子宫均匀增大或不规则增大,血HCG、HPL轻度升高。B超检查、诊断性刮宫有助于诊断。
4、产褥期外伤性出血
也可引起阴道大量出血。但患者产褥期内有性交史或外伤史,妇科检查可见阴道或宫颈有裂伤。
5、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分娩后可因卵巢功能未恢复出现子宫异常出血,妇科检查多无异常所见。鉴别有困难时,可通过诊断性刮宫及病理检查以确诊。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应遵循虚者补之,瘀者攻之,热者清之的原则分别施治,并随证选加相应止血药以达标本同治。
治疗-一般治疗:
休克患者应立即纠正休克,同时记录出血量,并给予支持疗法。
治疗-药物治疗:
1、中药方剂
(1)气虚证
治以补中益气汤加艾叶炭、鹿角胶。
(2)血热证
治以保阴煎加七叶一枝花、贯众、炒地榆、煅牡蛎。
(3)血瘀证
治以生化汤合失笑散加益母草、茜草、三七粉。
2、中成药治疗
(1)加味生化颗粒,温水冲服。适用于血瘀者。
(2)葆宫止血颗粒,温水冲服。适用于血热者。
3、西药治疗
可应用广谱抗生素和子宫收缩剂以达到抗感染和止血的目的。
治疗-相关药品:
加味生化颗粒、葆宫止血颗粒
治疗-手术治疗:
1、清除宫内残留物
疑有胎盘胎膜、蜕膜残留或胎盘附着部位复旧不全者,可以进行刮宫来清除宫内残留物,刮出物应送去病理检查。
2、子宫切除术
肿瘤引起的阴道出血,或胎盘残留引起大面积组织坏死者,可酌情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或子宫全切除术。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产后恶露不尽的治疗周期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患者还可进行针灸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
1、体针
气虚者取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血瘀者取中极、石门、地机等穴。
2、耳针
取子宫、神门、交感、内分泌、脾、肝、肾、皮质下等穴。用于虚证。
3、艾灸
取脾俞、神阙、气海、足三里(双)、血海(双)、三阴交(双)等穴。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若及时治疗,大多可愈。若出血日久可导致贫血,如有胎盘胎膜残留,可继发感染,严重者可因出血过多而昏厥,应积极抢救。对于产后出血淋漓不止,达2~3个月者,应高度警惕滋养细胞疾病,宜做相关检查。
预后-危害性:
1、若出血日久可导致贫血,严重者可因出血过多而发生昏厥。
2、胎盘、胎膜残留者,可继发感染,严重者还可发生败血症。
3、剖宫产所导致的产后恶露不尽还容易引起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治疗不及时者甚至需要切除子宫。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会自愈,应积极进行治疗。
预后-治愈性:
本病通过积极治疗一般可以治愈。
预后-治愈率:
大部分患者可通过积极治疗治愈。
预后-根治性:
通过积极治疗,可实现根治。
预后-复发性:
再次生产时,有可能复发。
日常-总述:
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做好相应的护理调整,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常因疾病的多种不适症状,出现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尤其是初产妇,会更加紧张。家属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安慰和关心,帮助其缓解不良情绪;鼓励患者及时就医,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营造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定期通风。
2、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3、患者应勤换卫生棉、内裤,保持外阴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4、治疗及恢复期间,避免性生活,以免加重病情。
5、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物,避免感冒。
6、鼓励产妇适当起床活动,有利于气血运行和子宫余浊的排出。
7、坚持母乳喂养有利于产后子宫的收缩和复旧。
日常-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恶露的量、色、质及气味,如发现异常改变或伴有恶臭,应及时告知医生。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身体较为虚弱者,宜进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如鸡汤、红枣汤、红糖水、米粥、猪肝汤、牛奶、蛋类等。
2、若有感染情况,可选食芹菜、绿豆、马齿苋、荠菜、苦瓜等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物。
3、气虚者,可给予鸡汤、桂圆汤等。
4、血热者,可食梨、鲜藕、黄瓜、橘子、西瓜等水果,但宜温食。
饮食禁忌:
1、禁烟酒。
2、忌食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及生冷黏腻之品(如冰冻食品、饮料、雪糕等)。
预防措施:
1、加强早期妊娠检查及孕期营养调护,提倡住院分娩。
2、胎盘娩出后,必须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有无副叶胎盘。如发现有宫腔残留,多应立即清宫。
3、产后注意适当休息,注意产褥卫生,避免感受风寒。提倡做产后保健操。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