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肠易激综合征疾病概述: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伴...
养生
疾病名称: 肠易激综合征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发病部位: 肠道
常见症状: 腹痛或腹部不适、腹泻
主要病因: 脾胃虚弱、情志失调、饮食不节
相关中医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
病因-基本病因:
本病的主要发病因素有脾胃虚弱、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几个方面。
1、脾胃虚弱
是本病的主要发病基础。若禀赋不足,或感受毒邪,或饮食失调,或忧思恼怒,或劳倦久病皆可损伤脾胃。脾虚失运,升降失司,水湿不化,清浊不分,夹杂而下则发为泄泻;脾虚运化失常,糟粕内停,亦可出现腹痛、便秘。
2、情志失调
焦虑抑郁,精神紧张,以致肝气郁结,横逆乘脾,引起肠道气机不利,肠道传导失司而导致腹痛、腹泻、便秘诸症丛生。
症状-典型症状:
本病起病通常缓慢、隐匿,间歇性发作,有缓解期;病程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但全身健康状况却不受影响。症状的出现或加重与精神因素或遭遇应激事件有关,部分患者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精神异常表现,如抑郁、焦虑、紧张、多疑或敌意等,精神、饮食等因素常可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症状虽有个体差异,对于某一具体患者则多为固定不变的发病规律和形式。
1、症状
(1)腹痛或腹部不适
与排便有关,为一项主要症状,且为IBS必备症状,大多伴有排便异常并于排便后缓解或改善,部分患者易在进食后出现;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局限性或弥漫性,
性质、程度各异,但不会进行性加重,极少有睡眠中痛醒者。不少患者有排便习惯的改变,如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
(2)腹泻
一般每日3-5次,少数可达十数次。粪量正常,禁食72小时后应消失,夜间不出现。通常仅在晨起时发生,约1/3患者可因进食诱发。大便多呈稀糊状,也可为成形软便或稀水样。可带有黏液,但无脓血。排便不干扰睡眠。
(3)便秘
为排便困难,粪便干少,呈羊粪状或细杆状,表面可附黏液;亦可间或与短期腹泻交替,排便不尽感明显,粪便可带较多黏液;早期多为间断性,后期可为持续性,甚至长期依赖泻药。
(4)其他
腹胀在白天加重,夜间睡眠后减轻,腹围一般不增加。近半数患者有胃灼热、早饱、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
2、体征
一般无明显阳性体征,可在相应部位有轻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腊肠样肠管,直肠指检可见肛门痉挛、张力较高,可有触痛。
检查-实验室检查:
对初诊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应在详细采集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具有典型肠易激综合征症状者,粪便常规为必要的检查,可视情况选择相关检查,也可先予以治疗,视治疗反应,有必要时再选择进一步检查。建议将结肠镜检查作为除外器质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其他辅助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粪便潜血检查、粪便培养、肝肾功能、红细胞沉降率等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和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检测,必要时行腹部CT扫描,钡剂灌肠检查酌情使用。对诊断可疑和症状顽固、治疗无效者,应有选择地做进一步检查:血钙,甲状腺功能检查、乳糖氢呼气试验、72h粪便脂肪定量、胃肠通过时间测定、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等对其动力和感知功能进行评估,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诊断-诊断原则:
肠易激综合征是胃肠功能性疾病,诊断本病应首先排除胃肠器质性疾病,并符合下列罗马Ⅲ诊断标准:
1、病程6个月以上且近3个月来持续存在腹部不适或腹痛,并伴有下列特点中至少2项:(1)症状在排便后改善;(2)症状发生伴随排便次数改变;(3)症状发生伴随粪便性状改变。
2、以下症状不是诊断所必备,但属常见症状,这些症状越多越支持IBS的诊断:(1)排便频率异常(每天排便>3次或每周<3次);(2)粪便性状异常(块状/硬便或稀水样便);(3)粪便排出过程异常(费力、急迫感、排便不尽感);(4)黏液便;(5)胃肠胀气或腹部膨胀感。
3、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
诊断-诊断依据:
肠易激综合征是胃肠功能性疾病,诊断本病应首先排除胃肠器质性疾病,并符合下列罗马Ⅲ诊断标准:
1、病程6个月以上且近3个月来持续存在腹部不适或腹痛,并伴有下列特点中至少2项: (1)症状在排便后改善;(2)症状发生伴随排便次数改变;(3)症状发生伴随粪便性状改变。
2、以下症状不是诊断所必备,但属常见症状,这些症状越多越支持IBS的诊断:(1)排便频率异常(每天排便>3次或每周<3次);(2)粪便性状异常(块状/硬便或稀水样便);(3)粪便排出过程异常(费力、急迫感、排便不尽感);(4)黏液便;(5)胃肠胀气或腹部膨胀感。
3、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
诊断-鉴别诊断:
主要与各种引起腹痛和排便异常的器质性疾病鉴别,因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与肠易激综合征有部分症状重叠,也应互相鉴别。
1、炎症性肠病
两者均具有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便等症状,肠易激综合征虽反复发作,但一般不会影响全身情况;而炎症性肠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消瘦、贫血、发热、虚弱等全身症状。结肠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2、感染性腹泻
反复发作的感染性腹泻有时与腹泻型IBS难以鉴别,感染性腹泻一般有感染史,起病急,多伴有呕吐、发热等症状,大便病原体培养或检测一般可明确诊断。
3、结直肠癌
腹痛或腹泻是结肠癌的主要症状,特别是直肠癌除腹痛腹泻外,常伴有里急后重或排便不畅等症,这些症状与肠易激综合征相似。结直肠癌常伴有便血,其恶性消耗症状明显,多见于中年以后,直肠指检常可触及肿块,结肠镜和X线钡剂灌肠检查对鉴别诊断有价值,活检可确诊。
4、功能性消化不良
主要以上腹部不适为主,一般无大便性状改变,腹部不适与排便异常无直接关系。
5、吸收不良综合征
系小肠疾病,常有腹泻,在大便中可见脂肪及未消化食物。
6、功能性便秘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与功能性便秘均以便秘为主要表现,主要鉴别点在于是否存在腹部不适或腹痛,且腹痛或腹部不适与排便是否直接相关。
治疗-治疗原则:
预防措施:
1、饮食、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避免精神刺激,解除紧张情绪,保持乐观态度,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2、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锻炼,增强体质,有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注意饮食调理,进食营养丰富而又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进食肥甘厚味或生冷、煎炸食物。
3、本病精神护理很重要,医护人员须与病人及家属相互配合,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详细告知其本病的起因、性质及预后,以解除其紧张的情绪,树立其对治疗的信心。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