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椎管内脊膜瘤疾病英文名称: intraspinal meningioma疾病概述: 椎管...
养生
疾病名称: 椎管内脊膜瘤
疾病英文名称: intraspinal meningioma
疾病概述:
椎管内脊膜瘤(intraspinal meningioma)是指起源于神经根周围蛛网膜帽状细胞的肿瘤,也可起源于硬膜或软膜结构中的成纤维母细胞。脊膜瘤是椎管内第二常见的硬膜内髓外肿瘤,多为良性肿瘤。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部分患者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骨科、神经外科、肿瘤科
发病部位: 脊髓
常见症状: 病变部位疼痛、肢体麻木无力、行走不稳、大小便障碍、瘫痪等
主要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外伤、环境、吸烟、放射线、口服避孕药或雌激素治疗等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脊柱X线、CT、MRI、脑脊液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
重要提醒: 椎管内脊膜瘤若不及时治疗,有瘫痪的风险,而且随着肿瘤体积的逐渐增大,手术的难度也会相应增加,因而建议患者早发现、早手术。
临床分类:
椎管内脊膜瘤的组织病理学分类:(脑膜)内皮型、沙砾体型、纤维型、血管母细胞型、血管瘤型及混合型,另外还有极少见的透明细胞型及恶性脊膜瘤。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是传染性疾病,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40~70岁人群,女性多见。
病因-总述:
椎管内脊膜瘤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外伤、环境、吸烟、接触大剂量放射线、绝经后期、口服避孕药或雌激素治疗史等因素有关。
病因-危险因素:
1、正在进行的雌激素替代治疗;
2、口服避孕药服用史;
3、既往运动参与史;
4、绝经前状况。
5、吸烟及大剂量放射检查史,也是导致脊膜瘤的高危因素。
症状-总述:
脊膜瘤的发病较慢,症状通常为进行性加重,其症状表现往往取决于肿瘤在椎管内的发病部位和肿瘤的大小,病变早期症状轻,多为相邻部位的不适感,或非持续性轻微疼痛;随着病程进展,主要症状为受压平面以下一侧或双侧肢体运动、感觉、反射、括约肌功能障碍,其中肢体麻木无力最多见,严重者可能出现大小便障碍、瘫痪等。
症状-典型症状:
1、颈段脊膜瘤
主要症状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上下肢体麻木、无力,行走不稳,踩棉花样感觉,可伴有颈部疼痛或不适、活动受限、括约肌功能紊乱(患者可出现尿潴留、尿失禁、长期便秘或大便失禁)等。
2、胸段脊膜瘤
主要症状表现多为进行性双下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等,可伴有胸背部疼痛、胸部束带感、括约肌功能紊乱(患者可出现尿潴留、尿失禁、长期便秘或大便失禁)等。
3、腰段脊膜瘤
主要表现为腰腿痛、下肢麻木、无力等。
症状-并发症:
脊髓水肿:临床表现为心慌、胸闷、四肢乏力、感觉异常等。
症状-伴随症状:
偶尔可伴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和眼底水肿。
就医-急诊指征:
若患者出现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需立即去急诊科就诊,或拔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上肢或下肢麻木、无力;
2、行走不稳;
3、颈部、胸背部或腰部疼痛、不适;
4、感觉异常;
5、恶心、呕吐。
以上建议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去神经外科、肿瘤科或骨科就医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是什么时候出现这种情况的?
3、这些症状持续了多长时间了?
4、有无神经系统或其他系统疾病?
5、有无外伤或手术史?
6、家族中有人出现过类似症状吗?
7、目前大小便正常吗?
8、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9、近期有没有做过什么检查或治疗?
10、最近有没有服用某些药物?
11、具体药名是什么?用法和用药剂量是什么?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得的是什么病?
2、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这个病有什么危害?会影响我的生活吗?
4、我会瘫痪吗?
5、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6、我该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7、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8、治疗费用大概是多少?医保可以报销吗?
9、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10、这个病会遗传吗?
11、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12、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脊柱疼痛、肢体麻木、走路不稳等相应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通常会对患者做详细的体格检查,然后可能建议患者做脊柱X线、CT、MRI等检查。必要时,还可做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生命体征
首先要评估患者得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2、神经系统检查
检查患者的肌张力、腱反射、感觉和运动功能等有无异常。椎管内脊膜瘤患者查体可见肌力减退、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增强或亢进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后期症状较重者,还可表现为肌痉挛性偏瘫或四肢瘫。
检查-实验室检查:
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由于肿瘤缓慢长大造成脑脊液循环出现不全的或完全的梗阻,进行此项检查时,可显示椎管完全梗阻或不全阻塞,脑脊液蛋白含量明显增高及动力学异常。
检查-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肿瘤的良恶性,以及判断疾病的病理分型。椎管内脊膜瘤的形态多样,但以内皮型和神经母细胞多见,其次为砂粒型。切片中大部分见到有钙化,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脊柱X线平片
脊柱X线平片有时可见钙化斑点、肿瘤压迫所致的椎弓根变形、椎体后缘压迹、椎间孔扩大以及脊柱侧弯等表现。但无法排除一些典型的脊椎结核、肿瘤、先天畸形及陈旧性损伤等。
2、CT扫描
CT能更清晰地了解肿瘤的形状与范围,对有骨质破坏的肿瘤具有一定的价值。
3、MRI检查
可清晰地显示肿瘤的轮廓和脊髓受压情况。肿瘤通常边界清楚,信号不同于脊髓,可区分出来。
4、椎管造影检查
该检查可清楚的显示椎管阻塞及肿瘤对脊髓的压迫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对于中年女性,肢体乏力伴颈背部局灶性疼痛,MRI检查发现胸椎椎管内硬膜内髓外占位,均匀强化并伴有硬脊膜尾征者,应高度怀疑脊膜瘤。
诊断-鉴别诊断:
1、与神经鞘瘤鉴别
神经鞘瘤起源于神经根鞘的Schwann细胞,肿瘤容易发生囊变,很少见钙化,MRI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2、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
二者的临床表现与本病相似,颈椎病患者也可见上下肢体麻木、无力,行走不稳,踩棉花样感觉,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也可出现腰腿痛、下肢麻木、无力等表现。影像学检查可见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的征象,但无肿瘤征象。
治疗-治疗原则:
椎管内脊膜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临床恢复较好,虽有复发倾向,但复发率较低。有恶变倾向组织学生长活跃者,可辅以放疗;便秘或剧烈疼痛者,可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通便类药物
一般无需药物治疗,但若合并便秘,可使用通便类药物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如比沙可啶、乳果糖等。
2、止痛类药物
疼痛严重者,可给予双氯芬酸、萘普生、酮洛芬等药物缓解因脊髓神经受压而产生的疼痛。
治疗-相关药品:
比沙可啶、乳果糖、双氯芬酸、萘普生、酮洛芬
治疗-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椎管内脊膜瘤的最佳选择,手术的原则是尽可能地切除肿瘤,解除脊髓压迫,恢复脊髓功能,同时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本病一般无绝对禁忌证,如果系统功能不良、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或肿瘤为复发或恶性变者,应综合各种因素及患者意见,慎重选择。手术方法多采用后正中入路,行全椎板或大部椎板切除。手术需在显微镜下仔细操作,小心分离肿瘤组织,对于颈胸段的脊膜瘤,术中只可牵拉肿瘤,不可牵拉或压迫脊髓,对于不能完全切除的肿瘤,可行大部肿瘤切除以减压。
治疗-放化疗:
放射治疗:放疗应视个体情况而定,对生长缓慢的脊膜瘤,其疗效有限。对于有恶性临床特征或组织学生长活跃的脊膜瘤可辅以适量的放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3~6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1、脊膜瘤早期瘤体小,对周围神经组织产生的影响较小,手术易切除,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快,预后较好。
2、晚期肿瘤的体积较大,对神经组织的压迫、粘连重,预后不良,神经功能的恢复也相对较差。
3、恶性脊膜瘤或向硬膜外侵袭性生长的脊膜瘤复发率高,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引起上下肢麻木、无力,导致行走不稳、持物无力,严重者还出现瘫痪、大小便失禁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会自愈,应积极治疗避免疾病进一步进展。
预后-治愈性:
早期瘤体较小者可通过手术治疗实现临床治愈;晚期瘤体较大或恶性病变则很难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复发性:
脊膜瘤的复发率大约在6%~15%。恶性脊膜瘤发生率极低,不足1%。但部分肿瘤表现恶性生长倾向或既往已行手术而复发,再次手术仍较高的复发率。
日常-总述:
椎管内脊膜瘤患者通常有不同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故在生活上应给予必要的协助。尤其是体位护理及术后功能锻炼成为病人康复程度的关键,直接影响今后的生活质量。
日常-心理护理:
椎管内脊膜瘤患者由于病程较长,加之手术危险性高,难度大,术前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担心手术不顺利或术后并发症。家属应多与患者沟通,也可通过与医生的交流,了解疾病的基本情况、手术方法及预期效果,以消除患者的恐惧与焦虑心理,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或随意加减剂量。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室内安静、整洁及空气流通。
2、卧床患者应给予柔软舒适的床垫,有条件者可选用气垫床,并定时给患者翻身(一般为每2小时翻身1次),也可在受压部位及骨突处贴减压贴或适当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的发生。
3、恢复期间避免做左右过度扭曲动作,半年内不提重物,避免做弯腰动作,禁止剧烈活动或从事重体力劳动。多卧床休息,少取坐位,以减少胸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4、每日用温水擦洗感觉障碍的部位,并进行按摩,以松弛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5、家属可帮助患者按摩小腿、大腿及上臂的肌肉,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
6、术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以防止肌肉挛缩和关节畸形。但应避免过早或过量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7、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衣物,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注意经期卫生,保持会阴清洁。
8、及时增添衣物,避免受凉。
9、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避免熬夜或情绪波动等。
10、便秘患者,家属可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脐周部位,每日按摩20~30min,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缓泻剂
日常-病情监测: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患者病情反复或有加重的趋势,应立即就诊。
2、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呼吸、心率、体温、血压)和四肢肌力的变化。
3、颈椎肿瘤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频繁、节律及皮肤颜色的变化,若患者在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现象,要及时报告医生。
4、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状及引流量,如引流量过多易致颅内压过低,引流时间过长易致颅内感染。
日常-复诊须知:
脊膜瘤患者通常于术后3个月行MRI复查,此时评价肿瘤的切除程度较为准确。一般术后十年内,每隔1~2年进行一次MRI检查,或直到出现新的神经损害症状。以后随访,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日常-术后护理:
1、体位
(1)术后睡硬板床,取平卧位,避免过早取半卧位或抬高床头。
(2)术后按轴线翻身法翻身,避免脊柱扭转。翻身时应保持头、颈、脊柱呈一直线轴心翻动,动作要轻、稳,切勿扭转,以免影响脊柱稳定性或造成脊椎损伤。
2、引流管护理
(1)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滑脱。
(2)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如有渗血、渗液,应报告医师及时更换。
3、气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对病情恢复有重要的意义,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调整膳食结构,避免营养不良和便秘的发生。
饮食建议:
1、纠正营养不良,改善膳食结构。
2、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饮食,如瘦肉粥、鸡蛋羹、果蔬汁等。
3、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含粗纤维的食物,以预防便秘的发生。
4、提倡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饮食禁忌:
戒除烟酒,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的食物。
预防措施:
1、遗传咨询
提倡优生优育,有椎管内脊髓瘤家族史的患者需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2、避免外伤
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安全意识,尽量避免外伤的发生。不做危险的运动或娱乐项目(如“人体炸弹”、蹦极等);驾车时,要遵守交通规则,不酒后驾驶、不疲劳驾驶;高空作业者,需做好安全防护。
3、避免放射性照射
进行放射治疗时应控制放疗剂量、时间,保护非放射区组织,减少脊髓病变的发生。
4、避免长期服用避孕药
已婚妇女可考虑使用其他的避孕方式,如避孕套、节育环等,避免长期服用避孕药。
5、避免长期使用雌激素
接受雌激素治疗的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如果可能的话,尽量避免长期使用雌激素治疗。
6、定期体检
40~70岁女性为本病的高发人群,可进行定期体检,争取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7、其他
(1)积极治疗脊椎或身体其他部位的原发性疾病等。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可训练肌力、持久力等,以增强运动能力,预防脊髓损伤的发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