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单纯疱疹性脑炎疾病英文名称: herpes simplex encephalitis,H...
养生
疾病名称: 单纯疱疹性脑炎
疾病英文名称: herpes simplex encephalitis,HSE
疾病别名: 急性坏死性脑炎
疾病概述:
单纯疱疹性脑炎 (herpes simplex encephalitis,HSE)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性疾病,又称为急性坏死性脑炎,是CNS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本病呈全球分布,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常侵犯大脑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引起脑组织出血性坏死和(或)变态反应性脑损害。未经治疗的HSE病死率高达70%以上。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颅脑
常见症状: 发热、头痛、呕吐、记忆丧失、轻偏瘫、偏盲、失语、共济失调等
主要病因: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检查项目: 血常规、脑电图、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脑脊液、脑脊液病原学检查
重要提醒: 未经治疗的HSE病死率高,患者需及时诊治,避免出现不良预后。
临床分类:
单纯疱疹病毒(HSV)可分为1型和2型,可根据患者感染的病毒分型进行分类。
1、HSV-1
主要潜伏在三叉神经节。在人类大约90% HSE由HSV-1引起。成人超过2/3的HSV-1脑炎是由再活化感染而引起,其余由原发感染引起。
2、HSV-2
主要潜伏在骶神经节。在人类大约10% HSE由HSV-2引起,主要发生在新生儿,是新生儿通过产道时被HSV-2感染所致。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者和健康病毒携带者。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病毒可以通过密切接触和性接触传播,经口腔、生殖器黏膜或破损皮肤侵入人体,新生儿通过产道时可被感染。
2、呼吸道传播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或分泌物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国外HSE发病率为4~8/10万,患病率为10/10万,国内尚缺乏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死亡率:
未经治疗的HSE病死率高达70%以上。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任何年龄均可患病,约2/3的病例发生于40岁以上的成人。
病因-总述:
致病的病原体分为HSV-1和HSV-2两种病毒,接触患者或病毒携带者时,病毒可通过口腔、呼吸道或生殖器感染人体,可潜伏于神经细胞中,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可活化,引发颅内感染。
病因-基本病因:
1、HSV是一种嗜神经DNA病毒,有两种血清型,即HSV-1和HSV-2。
2、HSV首先在口腔和呼吸道或生殖器引起原发感染,机体迅速产生特异性免疫力而康复,但不能彻底消除病毒,病毒以潜伏状态长期存在体内,而不引起临床症状。
3、神经节中的神经细胞是病毒潜伏的主要场所。当人体受到各种非特异性刺激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潜伏的病毒再度活化,经三叉神经轴突进入脑内,引起颅内感染。
病因-危险因素:
1、 容易接触患者或带病毒者的人群,比如生活在拥挤地区的人或是性伴侣较多的人。
2、 免疫功能低下(患免疫系统疾病或是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或营养不良的人群。
症状-总述:
原发感染常有潜伏期,前驱期即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少数患者有口唇疱疹史,多急性起病,病后体温高达38~40℃,病程为数日至1~2个月。病情常在数日内快速进展,多数患者有意识障碍,部分患者在疾病早期迅即出现昏迷。重症患者可因广泛脑实质坏死和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形成而死亡。
症状-典型症状:
1、首发症状多突出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和人格改变,如错觉、虚构、懒散,情感淡漠、缄默、幼稚、行为冲动或怪异幻觉妄想等;其后认知功能障碍较常见,主要表现为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定向力障碍及内省力缺乏等。
2、不同程度神经功能受损表现,如偏瘫、偏盲、眼肌麻痹等,局灶性症状两侧多不对称。亦可有多种形式的锥体外系表现,如扭转、手足徐动或舞蹈样多动。
3、常有癫痫发作,可为部分性或全身性,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不同形式的自动症(如咂嘴、咀嚼,吞咽、舔舌、流涎等),重症患者可呈癫痫持续状态。
4、颅高压表现如头痛、恶心、呕吐。
5、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模糊、嗜睡、昏迷,或者表现为去皮质或去大脑强直状态。
症状-病情发展:
1、原发感染的潜伏期为2~21天,平均6天。
2、多急性起病,病后体温可高达38.4~40.0℃。病程为数日至1~2个月。
3、病情可在数日内快速进展,常伴有意识障碍,表现意识模糊或谵妄,随病情加重可出现嗜睡、昏睡、昏迷或去皮质状态,部分患者在疾病早期迅即出现昏迷。
症状-并发症:
严重者可因颅高压而出现脑疝。
症状-伴随症状:
前驱期时发热、全身不适、肌痛、腹痛、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有口唇疱疹史。
就医-家庭处理:
患者癫痫发作时,不能强压其肢体,在口腔上下牙间放置用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或折叠的毛巾、手帕等),防止咬伤舌头。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头偏向一侧,防止发生窒息。
就医-急诊指征:
1、患者高热,体温超过38.5℃。
2、患者全身性或部分性癫痫发作。
3、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模糊、谵妄、嗜睡、昏睡、昏迷等。
就医-门诊指征:
1、患者有口唇或生殖道疱疹史,同时出现头痛、呕吐、记忆丧失、轻偏瘫、偏盲、失语、共济失调等症状。
2、患者出现注意力涣散、精神迟钝、言语减少、情感淡漠、表情呆滞、呆坐或卧床、行动懒散等精神行为异常症状。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须于神经内科或感染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现在有什么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在这之前都有什么不舒服吗?
2、您之前或现在有口腔或者生殖道疱疹吗?
3、患者发病过程中有意识障碍吗,比如嗜睡(睡眠时间延长,但能被叫醒,可勉强配合检查和回答问题,停止刺激后又继续入睡)等?
4、您知道周围有类似的患者或者病毒携带者吗?和他们接触过吗?
5、您发热最高到多少?
6、您既往有什么其他的疾病吗?
7、之前有就诊过吗?吃过什么药吗?服药后有缓解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有明确的诊断吗?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情况严重吗?会致残、致死吗?
4、我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5、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6、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7、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是不是不能抽烟、喝酒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9、这个病会传染给别人吗?怎么预防呢?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发热、头痛、呕吐、记忆丧失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询问完病史后,通常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及其它异常体征。之后可能需要完善血常规、脑电图、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脑脊液、脑脊液病原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及评估疾病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1、体温高达38.4~40.0℃。
2、皮肤、黏膜可见疱疹,多为簇集性水疱,疱液清澈透明。
3、医生可能发现患者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体征(如轻偏瘫、失语、偏盲、共济失调、震颤、舞蹈样动作、肌阵挛等)或是脑膜刺激征(如颈强直等)阳性。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可见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
2、脑脊液常规检查
通常取侧卧位,患者屈颈抱膝,背部与检查床垂直。医生在局部消毒后,先进行皮内和皮下麻醉,再进行脑脊液穿刺,术后需平卧4~6小时。患者脑脊液通常压力正常或轻度增高,重症者可明显增高,有核细胞数增多为(50~100)×106/L,可高达10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可有红细胞数增多,除外腰椎穿刺损伤则提示出血性坏死性脑炎;蛋白质呈轻、中度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
3、脑脊液病原学检查
(1)检测HSV特异性IgM、IgG抗体:采用双份血清和双份做HSV-1抗体的动态观察,双份抗体有增高的趋势,滴度在1:80以上,病程中2次或2次以上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加,血与脑脊液的抗体比值<40均可确诊。
(2)检测脑脊液中HSV-DNA:用PCR检测病毒DNA,可早期快速诊断。
检查-病理检查:
脑活检是诊断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金标准”。它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可分为手术活检和立体定向穿刺活检(多在CT或MRI引导下进行)。可发现非特异性的炎性改变,细胞核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电镜下可发现细胞内病毒颗粒。
检查-其他检查:
还可选择脑电图检查,通常在脑电图室进行,患者仰卧,医生将电极片安放于患者头部,需在清醒、安静、闭眼放松状态下进行。HSE患者常出现弥漫性高波幅慢波,以单侧或双侧颞、额区异常更明显,甚至可出现颞区的尖波与棘波。
检查-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检查
大约有50%的HSE患者出现局灶性异常(一侧或两侧颞叶和额叶低密度灶),若在低密度灶中有点状高密度灶,提示有出血。在HSE症状出现后的最初4~5天内,头颅CT检查可能是正常的。
2、头颅MRI检查
头颅MRI对早期诊断和显示病变区域帮助较大,典型表现为在颞叶内侧、额叶眶面、岛叶皮质和扣带回出现局灶性水肿。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居住地、是否有感染者的接触史或是多位性伴侣,还会了解患者是否有发热、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结合临床表现以及体格检查、脑脊液、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影像学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脑电图及腰穿检查为首选检查手段。
诊断-诊断依据:
1、口唇或生殖道疱疹史,或本次发病有皮肤粘膜疱疹。
2、起病急、病情重,有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
3、明显精神行为异常,抽搐、意识障碍及早期出现的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体征。
4、脑脊液红、白细胞数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5、脑电图以颞、额区损害为主的脑弥漫性异常。
6、头颅CT或MRI发现颞叶局灶性出血性脑软化灶。
7、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治疗有效支持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
带状疱疹病毒沿感觉神经传到相应皮肤引起皮疹,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炎和脑膜炎。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生脑部症状与发疹时间不尽相同,多数在疱疹后数天或数周,亦可在发病之前,也可无任何疱疹病史。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头痛、呕吐、意识模糊、共济失调、精神异常及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体征。病变程度相对较轻,预后较好。患者多有胸腰部带状疱疹的病史,头颅CT无出血性坏死的表现,血清及脑脊液检出该病毒抗体和病毒核酸阳性可资鉴别。
2、肠道病毒性脑炎
多见于夏秋季,呈流行性或散发性发病。表现为发热、意识障碍、平衡失调、癫痫发作以及肢体瘫痪等。一般恢复较快,在发病2~3周症状即自然缓解。病程初期的胃肠道症状、脑脊液中PCR检出病毒核酸可帮助诊断。
3、巨细胞病毒性脑炎
本病临床少见,常见于免疫缺陷如艾滋病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临床呈亚急性或慢性病程,表现为意识模糊、记忆力减退、情感障碍、头痛和局灶性脑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约25%患者MRI可见弥漫性或局灶性白质异常。脑脊液正常或有单核细胞增多,蛋白增高。因患者有艾滋病或应用免疫抑制剂的病史,体液检查找到典型的巨细胞,PCR检测出脑脊液中该病毒核酸可资鉴别。
4、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多在感染或疫苗接种后急性发病,表现为脑实质、脑膜、脑干、小脑和脊髓等部位受损的症状和体征,故症状和体征表现多样,重症患者也可有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影像学显示皮质下脑白质多发病灶,以脑室周围多见,分布不均,大小不一,新旧并存,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病毒学和相关抗体检查阴性。而HSE为脑实质病变,精神症状突出,智能障碍较明显,少数患者有口唇疱疹史,一般不会出现脊髓损害的体征。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应尽早治疗,维持患者水、电解质的平衡,高热患者可选择物理降温,对颅高压患者予以降颅内压治疗,并进行抗病毒以及免疫治疗,降低患者死亡率。
治疗-一般治疗:
1、该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性接触传播,亦可通过飞沫传播。应注意隔离治疗。
2、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充足睡眠。
3、注意保证充足的营养,食物应均衡、易消化。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病毒药物治疗
(1)阿昔洛韦
对临床疑诊又无条件做病原学检查的病例,可用阿昔洛韦进行诊断性治疗。近年已发现,对阿昔洛韦耐药的HSV株,可使用膦甲酸钠和西多福韦进行治疗。
(2)更昔洛韦
对阿昔洛韦耐药,并有DNA聚合酶改变的HSV突变株,对更昔洛韦易敏感。主要不良反应是肾功能损害和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并与剂量相关,停药后可恢复。
2、肾上腺皮质激素
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本病尚有争议,但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控制HSE炎症反应和减轻水肿,可用于病情危重、头颅CT见出血性坏死灶以及白细胞和红细胞明显增多者。
治疗-相关药品:
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地塞米松、甲泼尼龙、泼尼松
治疗-手术治疗:
暂无相关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1~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1、对重症及昏迷的患者至关重要,注意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的平衡,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小量输血或给予静脉高营养。
2、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抗惊厥治疗。
3、颅内压增高者及时给予脱水降颅内压治疗。
预后-一般预后:
预后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是否及时,本病如未经抗病毒治疗,治疗不及时或不充分,病情严重则预后不良,死亡率可高达60%~80%。
预后-危害性:
1、若未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如患者未治愈时与他人密切接触及性接触),病毒可能会传染、播散。
2、病情常在数日内快速进展,多数患者有意识障碍,部分患者在疾病早期迅即出现昏迷。重症患者可因广泛脑实质坏死和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形成而死亡。
预后-治愈性:
如发病前几日内及时给予足量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或病情较轻,多数患者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根治性:
部分患者有复发可能。
预后-后遗症:
约10%患者可遗留不同程度的瘫痪,智能下降等后遗症。
日常-总述:
HSE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心态,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营养及睡眠,适量适度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HSE患者可在病程中出现精神行为异常,且因偏盲、失语、共济失调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易造成焦虑、紧张情绪,可能会对治疗丧失治疗信心,出现抑郁、悲观的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定期探视病人,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患者或家属可以多咨询医务人员,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树立治疗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识别药物不良反应
(1)阿昔洛韦:常见不良反应有谵妄、震颤、皮疹、血尿、血清转氨酶暂时性升高等。
(2)更昔洛韦:主要不良反应是肾功能损害和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并与剂量相关。
出现以上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尽快就医。
2、肾上腺皮质激素
(1)禁忌症:曾患或现患严重精神病和癫痫、活动性消化性溃疡、骨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严重高血压等。
(2)使用药物期间,可能引起糖代谢、脂代谢、水盐代谢紊乱,出现满月脸、水牛背、水肿、骨质疏松、痤疮、高血压、高血脂、尿糖升高等症状,及时与医生沟通处理方法。
(3) 不可擅自停药或减量,应遵医嘱逐步减量至停药。
日常-生活管理:
1、疾病治愈前减少与他人的密切接触、性接触等。
2、建议患者形成规律的睡眠习惯,每晚23点前上床睡觉,保证夜间睡眠6小时以上,最好维持在7~8小时。
3、待身体好转、医生许可后,可适当进行运动,选择柔和、无危险的运动,如散步、拉伸等。
4、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多翻身及被动活动,以防止压疮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如有条件的话,可选用特殊床垫,如充气床垫、泡沫防护垫、压力调节垫等。
日常-病情监测:
出现口唇、生殖道、皮肤或黏膜等处疱疹时应加以重视并及时治疗。
日常-复诊须知:
根据医生的安排按时进行复查。
饮食调理:
患者在积极配合药物对症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重视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控制病情,防止复发。
饮食建议:
1、三餐规律,细嚼慢咽,每顿饭不宜过饱。
2、食物宜均衡,以清淡软烂、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为主,以保证营养供应。如大豆、鸡蛋、瘦肉、鱼、虾等。
3、保证新鲜蔬果摄入,如黄瓜、西红柿、白菜、菠菜、红薯等。
饮食禁忌:
1、忌酒,忌服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
2、避免暴饮暴食。
3、避免吃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如冰激凌、冷饮、肥肉、糯米类制品、油炸制品等。
预防措施:
1、 控制传染源
积极治疗已发现的患者,及时排查病毒携带者,做好隔离措施。
2、 阻断传播途径
避免混乱的性生活,性行为时做好保护措施。探视人员应佩戴口罩、减少接触患者。
3、 保护易感人群
减少婴幼儿、老年人、孕妇、免疫缺陷、应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接触患者或病毒携带者,以防止病毒传染、扩散。如果孕妇感染了病毒,应注意胎儿是否发生感染。
相关疫苗:
目前尚无证实对人体受益的相关疫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