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单房性骨囊肿疾病英文名称: unicameral bone cyst,UBC疾病别名: ...
养生
疾病名称: 单房性骨囊肿
疾病英文名称: unicameral bone cyst,UBC
疾病别名: 单纯性骨囊肿、骨囊肿、孤立性骨囊肿、幼年性骨囊肿、特发性骨囊肿
疾病概述:
单房性骨囊肿(unicameral bone cyst,UBC)单纯性骨囊肿、孤立性骨囊肿,是指在患病处骨内形成了一个充满液体的空腔,是临床常见的良性骨病变。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和发病原因暂时不明。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疼痛、病理性骨折(是指未经外力或轻微外力而致的骨折)、步态异常等。临床上常需通过药物、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疼痛、病理性骨折、步态异常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与创伤、机械性损伤和静脉阻塞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CT、MRI
重要提醒: 为避免发生骨畸形或肢体功能障碍,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是常见的良性骨病变,具体数值暂无权威数据研究。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病因-总述:
单房性骨囊肿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暂时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UBC的发生可能是由于创伤或机械性损伤所导致的病理性反应或静脉阻塞造成的骨内滑膜囊肿,进而使得空腔形成而体液不断透过薄膜渗透入囊,形成积液。也可能是由于局部骨质循环异常而造成的囊性结构病变。
病因-危险因素:
1、处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
2、骨骼受到了创伤或机械性损伤。
症状-总述:
大部分UBC出现在肱骨近端及股骨近端,其临床表现可以为肢体局部隆起,小部分患者会感到疼痛,大多数患者往往因病理性骨折就诊而诊断为UBC。而生长在关节附近的UBC可影响关节活动度,长在跟骨的UBC患者则可能会出现疼痛,步态异常,甚至不能行走。
症状-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有病理性骨折、步态异常、骨骼急性。功能障碍等。
就医-门诊指征:
1、患病处局部出现疼痛。
2、出现病理性骨折。
3、出现肢体畸形。
4、出现肢体活动受限。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出现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应到骨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建议患者穿宽松的衣物。
3、若近期患者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患者曾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骨折是什么时候发生的?骨折前在干什么呢?
2、还有其他症状吗?
3、之前是否也骨折过?是什么时候?有什么原因导致骨折吗?
4、还有其他疾病吗?是否在用药控制呢?
5、既往有过敏史吗?近期有接触过致敏物质吗?
6、以前就医诊治过吗?有做过相关检查吗?结果如何?
7、是否进行过治疗?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这是怎么了?
2、需要做哪些检查?
3、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4、要做手术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治疗效果吗?
7、回家后该怎么护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局部疼痛、病理性骨折的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而后会选择性的让患者做X线、CT、MRI、核素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及判断具体病情情况。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会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如体温、脉搏、呼吸频率等,而后会对患者患肢进行专科检查
1、感觉检查
医生常用一些器具(如大头针、棉絮或音叉等)触碰患者的皮肤,患者可能会有身体两侧相同位置的感觉不一致的情况,还可能完全没有感觉,或者会让患者触摸一个常见的物体(如钥匙),患者可能不能准确说出这个物体的大小、形状及名称。应检查上肢躯干和下肢共28个皮区的关键点。
2、运动检查
医生会测量患者肢体的周径,患者可能出现双侧周径不一致的情况;医生会用自己的力量使患者的肢体做被动运动(并要求患者的受试肢体放松),医生可感觉到患者的肌肉较硬或者被动运动的阻力较大;医生会要求患者做特定的活动(如屈膝),然后医生用手施加阻力,感知患者肌肉的力量强度,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力量下降的情况。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X线为骨囊肿常用的检查及诊断手段,病变多位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呈溶骨性改变,膨胀性生长,皮质变薄,形成椭圆形透光区,无软组织侵犯,位于骨干时多沿骨干纵轴生长,部分囊肿可见骨嵴形成。
2、CT检查
可用于非典型部位的辅助诊断手段,对于鉴别诊断很有帮助。在非管状骨多房性病变有较大价值。囊肿的CT值较低,有较大临床意义。
3、MRI检查
T1像低信号,T2像高信号,可呈多囊性,虽然囊液含有蛋白不同而信号强度会有差别,但是信号均一是其特点。骨皮质外多无异常影像表现。
4、核素扫描
当出现病理骨折、骨修复及囊肿周围反应性骨增生时行核素扫描可观察到放射性浓聚。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典型临床表现,结核X线片、MRI等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明确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需排除是否存在动脉瘤样骨囊肿、骨巨细胞瘤、非骨化纤维瘤、内生软骨瘤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动脉瘤样骨囊肿
好发于青少年,两者在X线片上具有相似性,但动脉瘤样骨囊肿多为偏心性生长,具有中度侵蚀性,可以穿破骨皮质包壳,边缘轮廓不清,呈虫蚀样。典型X线表现为皮质膨胀呈气球,可见斑片状或点状钙化。穿刺压力测量可见囊液搏动,可抽出血性液体。
2、骨巨细胞瘤
高发于20~40岁成人患者,病变呈偏心、多房,膨胀性生长,高发于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与骨囊肿好发部位不同。骨巨细胞瘤可以形成软组织包块,与骨囊肿不同。
3、非骨化纤维瘤
发病年龄与骨囊肿相似,在10~20岁。多位于股骨远端,胫腓骨两端,巨大的病变可占据整个髓腔,此时需要注意与潜伏性单纯骨囊肿区别。
4、内生软骨瘤
多位于手、足等短管状骨,当发生在长骨干骺端时形态与骨囊肿相似,但是,密度高于骨囊肿。
5、骨结核
小儿骨结核常位于干骺端的近侧并可形成圆形骨破坏,多位于骨干骺端中央,但是局部常会有压痛。MRI可见周围骨髓内有水肿,T2像呈高信号表现。实验室检查有助于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单房性骨囊肿主要目的都在于彻底清除病灶、促进愈合、减少复发及预防病理性骨折及畸形的发生。治疗方式的选择,则可根据患者的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来选择。
治疗-一般治疗:
对于无任何症状、囊腔体积小于1cm3、发生病理性骨折风险低的患者,可建议采取保守治疗,其内容主要是定期到医院检查,明确病情进展。
治疗-药物治疗:
激素药物治疗:在囊腔内注射激素类药物,如甲基泼尼松龙,能减少骨囊肿腔内毛细血管扩张,减轻渗出、水肿及滑膜的分泌,使囊腔壁继发性成骨,新骨组织从囊腔壁向中心生长,填满整个囊腔,完成修复。
治疗-相关药品:
甲基泼尼松龙
治疗-手术治疗:
1、整块切除
UBC既往手术方式常为整块切除,此法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目前仅使用在特殊病例中。在切除后通常要进行植骨术。
2、病灶刮除植骨
病灶刮除植骨术目前UBC较为经典且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通过手术将病灶刮除干净,在病灶刮除后,再进行植骨填充缺损空腔,恢复骨骼的完整性。填充骨常可选用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人工骨等。
治疗-其他治疗:
自体红骨髓注射移植治疗:囊内注射移植红骨髓治疗骨囊肿机制除囊腔减压外,自体骨髓具有丰富的骨诱导和骨发生能力,青少年红骨髓生长旺盛,取材简便,骨髓细胞与囊腔内可快速诱导骨的生成。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单房性骨肿瘤静止期患者预后往往好于活动期患者,其原因可能与活动期骨囊肿病灶靠近骨骺,病灶生长迅速和更易复发所致,并且活动期骨囊肿,病灶可能侵犯骨骺,导致患肢短缩,严重时可能影响肢体功能。由于本病本身为良性病变,经过正规治疗,预后一般良好。
预后-危害性:
可能会并发病理性骨折、肢体畸形、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日常的生活质量。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不会自愈,需积极接受治疗。
预后-治愈性:
本病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可获得临床治愈。
预后-治愈率:
大部分患者可治愈。
预后-根治性:
本病可实现根治。
预后-复发性:
彻底治疗后,一般不会复发。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心理和生活状态,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进行适当运动,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疾病进展和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会导致患者发生病理性骨折和肢体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可能会使患者产生自卑、烦躁、焦虑等负面心理,不利于疾病恢复。
2、护理措施
由于患者多为儿童和青少年,心智多还未成熟无法控制内心,此时,家属可多陪伴患者,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来转移注意力,以缓解不适症状,同时还应给予患儿鼓励,让其树立信心,正确面对疾病,消除负面心理及情绪,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患者避免过度运动,不利益恢复。
2、注意患者的安全,避免摔倒,防止骨折的发生。
3、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注意调整休息时间,遵守合理的作息时间。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复查X线、CT、MRI等,以观察患者的病情是否进展或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并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术后护理:
1、应注意术后敷料的整洁情况,敷料部位避免污损、沾水、随意触碰,如有污染可用毛巾蘸肥皂及清水擦洗干净,但擦洗时水不可过多,以免石膏软化变形。创面监测有无感染征象,若有感染遵医嘱使用抗感染的药物。
2、切口拆线后仍要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防止过大的局部张力,避免碰撞和牵拉,以免切口裂开。
饮食调理:
本病通常无其他饮食特殊禁忌或推荐。日常可合理膳食,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保证机体营养物质摄入充足。
饮食建议:
1、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类、肉类等。
2、适当增加饮水,可促进机体代谢,有助于机体恢复。
饮食禁忌:
1、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芥末等。
2、少吃或不吃油腻食物及腥荤发物如肥肉、油炸饼等,这类食物不易消化,不利于机体恢复。
3、戒烟禁酒。
预防措施:
本病病因和发生机制暂时不明,暂无明确有效的预防措施,但本病可能与创伤和机械性损伤有关,故在日常生活中需避免外伤或过度运动导致的骨骼损伤,可能有一定预防作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