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等孢球虫病疾病英文名称: isosporiasis疾病概述: 等孢球虫病(isospor...
养生
疾病名称: 等孢球虫病
疾病英文名称: isosporiasis
疾病概述:
等孢球虫病(isosporiasis)是指由贝氏等孢球虫寄生人体引起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贝氏等孢球虫成熟卵囊通过污染食物或饮水侵入人体,主要寄居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引发患者腹泻。等孢球虫病的易感者主要为免疫功能低下者或旅行者。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虫体可自行被清除。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肠、其他
常见症状: 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乏力、发热
主要病因: 误食被成熟等孢球虫卵囊污染的食物或饮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粪便检查、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查、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等孢球虫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并发水电解质紊乱、贫血、营养不良、严重者可合并多种病原体感染致死亡,因此,需及时就诊,接受正规治疗,以免造成不良结局。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等孢球虫病患者可经粪便排出大量卵囊,是本病最重要的传染源之一。健康带虫者和病后恢复期的带虫人群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口传播。人因误食被卵囊污染的饮用水、食品等而感染。用新鲜人粪便施肥和人畜随地大便等都是等孢子虫卵囊扩散的重要方式。此外,节肢动物携带也可导致其传播。亦有报道通过口肛性生活方式感染该虫。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尤其好发于等孢球虫病的易感者,如免疫功能低下者或旅行者。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等孢球虫呈世界性分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比较普遍,如南美、非洲和东南亚;农村的发病率高于城市。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随艾滋病(AIDS)发病率增多,全世界人体感染贝氏等孢球虫的报告日趋增多。
病因-总述:
等孢球虫病是由等孢球虫感染所致,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患者的粪便含有大量卵囊,可因食入被成熟等孢球虫的卵囊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而感染。
病因-基本病因:
本病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虫体侵入肠黏膜上皮并反复分裂,可导致肠黏膜损伤及糜烂,吸收功能减退。虫体代谢产物也可能具有毒性作用。
病因-危险因素:
1、不注意个人卫生,随地大小便。
2、用新鲜粪便施肥,水源被粪便污染。
3、饮用不符合标准的水,有生食肉类的习惯。
4、免疫功能低下,如儿童、青少年及免疫缺陷者。
5、从事养殖业。
症状-总述:
免疫功能正常的感染者多为隐性感染,或出现轻微的胃肠道症状,在几天或几周后可自行缓解。免疫功能下降或有缺陷者,由于原虫持续增殖和播散,可造成重度感染。
症状-典型症状:
一般在感染后约1周开始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黏液便等消化道症状。通常伴有发热、头痛、肌肉痛和乏力等全身症状。腹泻为贝氏囊等孢球虫病主要症状,一般每天排便6~10次,多为黏液便。艾滋病等免疫功能受损患者,等孢球虫病症状更加明显,慢性腹泻是这些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平均腹泻时间为7.9个月(2~26月),持续大量排虫,并伴有全身症状。
症状-并发症:
1、水电解质紊乱
等孢球虫病发生腹泻时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补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和电解质紊乱,包括低钠、低钾、低钙和低镁。
2、贫血和营养不良
胃肠道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唯一途径,摄入的食物和其他营养物质在胃肠道消化(消化食品)和分解后,有用的部分被吸收,无用的残渣由粪便排出。腹泻时,由于水电解质丢失、进食少等因素,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营养不良。表现为消瘦、精神不振、无力。
3、继发感染
艾滋病等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可有长期的慢性腹泻,严重者可合并多种病原体感染,甚至导致死亡。
就医-急诊指征:
1、突发严重腹泻;
2、突然意识不清、皮肤湿冷、烦躁不安等;
3、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腹痛、腹泻、黏液便;
2、伴头痛、肌肉痛;
3、伴食欲减退;
4、伴恶心、呕吐;
5、伴发热、乏力;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可到感染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好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请着宽松易于暴露的衣物,方便检查。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目前您的症状表现是什么?到什么程度?能否具体描述?
2、您这种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出现多久了?
3、不适症状是否影响睡眠质量?
4、腹泻程度如何?有没有不洁进食史?
5、您是否进行过治疗?具体如何治疗?疗效怎样?
6、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7、最近有没有去旅行?去的哪儿?
8、您是否还有其他症状?
9、有没有其他疾病?
10、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症状?
2、这种症状严重吗?能治愈吗?
3、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4、您觉得我应该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治疗?
5、治疗周期多久?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治疗后还有可能复发吗?
8、在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9、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做血常规、粪便检查、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查,进一步了解病情,必要时还会做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然后会检查神志情况,腹部有无压痛。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了解嗜酸性粒细胞有无增高,因为寄生虫感染是引起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病因之一,可作为辅助检测。还可了解有无贫血。
2、粪便检查
取新鲜大便并经硫酸锌漂浮浓集后镜检可以提高卵囊检出率。等孢球虫卵囊透明度较高,在直接涂片中很容易遗漏,此时可将显微镜光圈缩小直至涂片中其他原虫或细菌轮廓清晰,有助鉴别。
检查-病理检查:
活组织检查法:当粪便检查阴性时,可做内镜检查,取十二指肠黏膜活检,在肠上皮细胞内发现虫体即可做出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1、免疫学检查
用免疫学技术检测等孢球虫,以期对等孢球虫感染做出早期、特异和敏感性的诊断。常用的技术有ELISA和IFA。
2、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查
PCR用于等孢球虫病的诊断,不仅在于它的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对粪便中卵囊少的无症状带虫者或症状轻微的感染者均能做出早期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病史(摄入不洁食物或水)及临床表现(腹痛、腹泻、呕吐),再结合相关辅助检查(粪便检查、病理检查)可作出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排除急性阿米巴肠病、细菌性痢疾、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急性阿米巴肠病
急性阿米巴肠病潜伏期长短不一,自1~2周至数月以上不等,虽然患者早已受到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感染,仅以共栖生存,当宿主抵抗力减弱以及肠道内感染等临床上才出现症状。可有腹痛、腹泻等临床表现。主要通过粪便检查相鉴别。
2、细菌性痢疾
急性细菌性痢疾起病较急,可有腹痛、腹泻、高热等表现,慢性细菌性痢疾病程较长,有痢疾病史,可有典型或不典型腹泻。粪便检查可发现痢疾杆菌,可以此将二者鉴别。
3、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伴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粪便性状异常(稀便、黏液便、便秘)等临床表现的症候群,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但无器质性疾病(形态学、细菌学及生化代谢指标等异常)的证据。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辅助检查,不难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等孢球虫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虫体可自行被清除。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首选的治疗药物为复方磺胺甲噁唑。对急性期患者,还需采用对症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复方磺胺甲噁唑
作用是抑制等孢球虫的生长繁殖。
2、乙胺嘧啶加磺胺嘧啶
作用是抑制等孢球虫的生长繁殖。
3、伯氨喹加氯喹
伯氨喹可杀灭等孢球虫,氯喹可干扰等孢球虫的生长繁殖。
治疗-相关药品:
复方磺胺甲噁唑、乙胺嘧啶、磺胺嘧啶、伯氨喹、氯喹
治疗-手术治疗:
该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7~30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对于临床表现有腹泻、呕吐等胃肠炎症状的急性期患者,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腹泻的患者,可考虑给予适量的止泻药,以减轻腹泻。
预后-一般预后:
等孢球虫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虫体可自行被清除,经积极治疗,也可痊愈。
预后-危害性:
等孢球虫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并发水电解质紊乱、贫血、营养不良、严重者可合并多种病原体感染致死亡。
预后-自愈性:
等孢球虫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虫体可自行被清除。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并努力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有病情变化及时就医,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等孢球虫病可能会有较长时间的腹泻,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要放松心态,减轻压力,有利于症状的缓解。
2、家属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多和患者沟通,给予心理支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
2、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良反应,如果症状严重应该及时告知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充足睡眠。
2、保持室内安静、整洁及空气流通。
3、注意饮食卫生。
4、及时更换衣裤、床单、被套和清洗沐浴,保持床褥、衣服清洁。
5、每次排便后应用软纸轻擦肛门,温水清洗,并在肛门周围涂油膏以保护局部皮肤。
6、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日常-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腹泻、腹痛症状有无缓解,应记录每日的排便次数、量、颜色及性状,如治疗后不缓解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需及时就诊。
日常-复诊须知:
严格按照医嘱复查,检查粪便有无等孢球虫的卵囊。
饮食调理: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应重视饮食调理,可食用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加重胃肠道负担,促进恢复。
饮食建议:
1、少食多餐,建议吃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避免加重肠胃负担。
2、多吃优质蛋白食物,如鸡蛋、豆类、瘦肉等。
3、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燕麦等。
饮食禁忌:
1、禁食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
2、限制动物内脏、油炸、烧烤以及油腻食物的摄入。
预防措施:
等孢子球虫病是一种机会性寄生虫病,分布广泛。了解等孢子虫病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变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可以降低环有效预防本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