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冻僵疾病英文名称: frozen rigor疾病别名: 全身冻伤、意外体低温疾病概述: ...
养生
疾病名称: 冻僵
疾病英文名称: frozen rigor
疾病别名: 全身冻伤、意外体低温
疾病概述:
冻僵(frozen rigor)是指寒冷(﹣5℃以下)环境中机体中心温度<35℃,并以心血管系统和神经损伤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冻僵主要因在寒冷环境中逗留和工作时间过久、保暖御寒措施不足引起。患者的症状与体温、年龄、健康状况、冷暴露强度、持续时间等因素有关,常见疲乏、无力、寒颤、肌肉震颤、表情淡漠、语言障碍、精神错乱、行为异常等症状。发生冻僵后应立刻将患者转移至温暖环境,脱去潮湿衣物,进行适当的复温、支持治疗等处理。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疲乏、无力、寒颤、肌肉震颤、表情淡漠、语言障碍、精神错乱、行为异常等
主要病因: 在寒冷环境中逗留和工作时间过久、保暖御寒措施不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血生化、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
重要提醒: 冻僵患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死亡,患者应及时就医,尽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从事寒冷环境中工作、登山等职业人群发生冻僵风险高。
病因-总述:
冻僵常因在寒冷环境(<﹣5℃)中逗留和工作时间过久、保暖御寒措施不足引起,导致体温过度。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事故性低体温、继发性低体温、人工低体温。
病因-基本病因:
1、事故性低体温
意外事故所致体心温度低于35℃,包括冷空气暴露引起的陆地型低体温和冷水浸泡引起的浸泡型低体温。
(1)陆地型低体温:常见于冬季地震、暴风雪等自然灾害条件下,以及极地探险、冬季登山、滑雪等发生意外事故时。
(2)浸泡型低体温:多见于船舶、飞机失事引起的海难,车辆倾覆落水等情况。
2、继发性低体温
代谢异常、营养不良、脑卒中、败血症、严重烧伤或创伤、药物中毒等导致机体体温调节能力减弱时,轻度冷暴露即可引起继发性低体温。
3、人工低体温
人为采取某些措施所致的低体温,如临床低温麻醉。
病因-危险因素:
年老体衰、婴幼儿、严重营养不良患者及合并慢性疾病的人群在低室温下更容易发生冻僵。
症状-总述:
冻僵患者的症状因体温、年龄、健康状况、冷暴露强度与持续时间不同而异,患者可出现疲乏、无力、寒颤、肌肉震颤、表情淡漠、语言障碍、精神错乱、行为异常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轻度冻僵
直肠温度降至34~36℃,表现为疲乏、无力、寒颤、健忘、多尿及肌肉震颤。
2、中度冻僵
直肠温度降至30.1~33.9℃,表现为表情淡漠,语言障碍,精神错乱,行为异常,运动失调或昏睡。
3、重度冻僵
直肠温度≤30℃,皮肤苍白或青紫,四肢肌肉和关节僵硬,少尿。体温降至24℃出现僵死样面容;低于20℃心搏和呼吸停止。
症状-并发症:
1、冻僵会导致机体基础代谢率下降,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可发生心室颤动。
2、体温过低时可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导致患者死亡。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
2、您有没有在寒冷的环境下呆很长时间?
3、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4、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6、您平时身体怎么样?
7、您有没有基础疾病?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3、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4、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暴露于寒冷环境中出现疲乏、无力、寒颤、肌肉震颤、表情淡漠、语言障碍、精神错乱、行为异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情况,然后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血生化、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等检查,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初步检查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一般情况。然后测量深部体温,检查直肠温度,并检查患者感觉、反应、运动等情况,了解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随着中心体温下降,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血细胞比容轻度升高。
2、凝血功能检查
冻僵患者可出现凝血机制障碍,应常规进行凝血功能检测。
3、血生化
因患者心输出量减少或横纹肌溶解,可导致少尿型肾衰竭,医生可通过血生化检查了解患者的情况。
4、动脉血气分析
不同程度的冻僵患者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衰竭,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查有助于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
检查-其他检查:
医生可能进行心电图检查,患者心电图检查在QRS波群与ST段连接处可见特殊的J波,可出现心动过缓、广泛T波变化、心房颤动、心室颤动等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暴露于寒冷环境的经历,了解暴露时间、外界温度、是否落水、有无外伤等信息,询问患者是否进行了紧急处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血生化、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发生冻僵后应立刻将患者转移至温暖环境,脱去潮湿衣物,给予患者保暖处理,病情重的患者应立刻送往医院,进行相应的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复温后如果患者恢复意识,可给予温热饮料,如热水、糖盐水、茶水等热饮料或食用巧克力等高热量食品,有助于复温。
2、将患者置于温暖室内,给予相应的保暖措施。
3、适当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充血容量。
治疗-药物治疗:
本病通常不选择药物治疗,具体治疗方式请以医嘱为准。
治疗-相关药品:
尚无特效药物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通常不选择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复温方式,具体治疗方案请以医嘱为准。
1、全身浸泡复温
将伤员躯干和四肢浸入34~35℃的温水内,以防止剧烈疼痛和心房纤颤。易引起复温性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可导致室颤,死亡率较高。故应慎重选择此方法。
2、浸泡躯干复温
在浴盆内先浸泡躯干,后浸泡四肢。其浸泡水温和方法与全身浸泡复温方法基本相同。可克服末梢聚积的乳酸及其他代谢产物经静脉回到心脏,以减少复温引起的休克和室颤。
3、腹膜透析复温
简单易行,是比较安全而有效的复温方法之一,对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冻僵患者有一定疗效。其适应证及透析方法与临床腹膜透析法相同。腹膜透析法的优点是复温速度快,同时有助于改善肾脏功能。
4、其他
还包括吸入温热空气复温、静脉滴注温热液体复温等复温方式。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1、应迅速将患者转移至温暖环境,脱去潮湿的异物,用毛毯或棉被包裹身体。
2、中、重度冻僵患者应及时转运至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救治。
预后-一般预后:
预后与患者的病情、治疗时机等因素有关。部分患者经过治疗体温可以恢复正常,症状得到缓解,部分患者则可能会死亡。
预后-危害性:
冻僵会导致患者全身新陈代谢功能降低,丧失大量热量,发生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害,可引起呼吸、心跳骤停,严重时导致患者死亡。
预后-治愈性:
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以治愈,体温恢复正常,预后较好,可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缓解症状,并促进疾病痊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者一般是在遭遇灾害或者事故时发生冻僵,冻僵会导致患者全身新陈代谢功能降低,丧失大量热量,发生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害,可引起呼吸、心跳骤停,严重时导致患者死亡,患者可能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并产生心理阴影。
2、护理措施
家属要多与患者交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帮助缓解患者的恐惧,鼓励患者将负面情绪发泄出来,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温暖舒适的居住环境。
2、患者应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尽早开始功能训练。
4、日常关注天气预报,及时添减衣物,注意防寒保暖。
5、避免患者搔抓患处,防止感染。
6、居住在寒冷地区或者在寒冷条件工作的患者,可适当进行耐寒锻炼,并且避免在室外逗留时间过长。
饮食调理:
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应适当进行饮食护理。
饮食建议:
1、家属应为患者准备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
2、多吃新鲜应季的蔬菜水果。
3、适当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4、合理饮水,可饮温热的淡盐水。
5、定时定量就餐。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应少吃腌制熏烤及生冷的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注意保护年老体衰、婴幼儿、严重营养不良患者及合并慢性疾病的人群,及时为其添加衣物保暖。
2、居住在寒冷地区或者在寒冷条件工作的人群,可适当进行耐寒锻炼,并且避免在室外逗留时间过长。
3、积极学习灾难自救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