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多毛症疾病英文名称: hypertrichosis疾病概述: 多毛症(hypertric...
养生
疾病名称: 多毛症
疾病英文名称: hypertrichosis
疾病概述:
多毛症(hypertrichosis)是指体表毛发特别是毳毛异常过度生长,造成体毛变长、变多、密度增加,超过正常生理范围的症状,可能与药物、疾病、激素等因素有关。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等遗传病引起的多毛症具有遗传性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皮肤科、妇科、医疗美容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毛发密度增加、变长、变粗、变黑
主要病因: 可能与药物、疾病、激素等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清睾酮及雄烯二酮测定、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检测、血17-羟孕酮21或11-羟化酶检测、双氢睾酮和3-雄烷二醇葡苷酸(3AG)检测、X线、CT、MRI
重要提醒: 多毛症不仅影响外貌美观,还可能会伴有某些躯体疾病,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损害机体健康。
临床分类:
根据多毛症状病变部位可分为局限性多毛症和全身性多毛症;根据多毛的发病情况可分为先天性多毛症和获得性多毛症。
流行病学-传染性:
多毛症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女性。
病因-总述:
引起多毛的病因复杂多样,可能与药物、激素、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药物因素
某些治疗药物可引起躯干、四肢、面部等部位的毛发异常生长。常见有苯妥英钠、链霉素、可的松、青霉胺、补骨脂素、二氮嗪、糖皮质激素、米诺地尔、环孢素、甲睾酮、丹那唑等。
2、疾病因素
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肿瘤、肾上腺肿瘤、库欣综合征、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卟啉病、皮肌炎、甲状腺功能减退、乳腺癌、膀胱癌以及下丘脑或垂体病变等多种疾病,均可能会引起多毛症的发生。
3、激素因素
生理性或病理性机体雄激素增多,均可引起体毛增多、变粗导致多毛症。此种情况多见于女性。
4、其他
有些多毛症状不能明确原因,称为特发性多毛症。此外,某些婴儿还存在先天性胎毛增多,即出生时就有多毛表现,如Wolfman综合征。
症状-总述:
主要表现为毛发生长过盛,常见于颜面、耳前、口周、胸前、乳头周围、腋窝、背部、下腹部、生殖器部位等。根据多毛的发病情况,可分为先天性多毛及获得性多毛。
症状-典型症状:
1、先天性多毛
出生时即有多毛症状,表现为婴儿躯干、四肢或颜面部位出现异常毛发等。
2、获得性多毛
任何年龄均可出现,主要表现为原有毛发或毛发稀疏部位出现体毛异常生长,密度增加、变长、变粗、变黑。多毛表现可局限于某一部位,也可广泛出现。
症状-并发症:
1、女性男性化
由于雄性激素的增高,肌肉合成增加,女性患者常常表现出异常的肌肉增加,乳腺发育不良,胸肌增大,唇周可以见胡须,颈部可以见喉结等。
2、月经不调
由于雄性激素增加,可以直接对抗雌激素,故造成子宫内膜的发育不全,月经紊乱,甚至停经。
3、卵巢功能障碍
由于失去了正常的女性内分泌周期,故患者常表现为无排卵,体温呈现单相改变,容易导致不孕。
就医-门诊指征:
1、先天性多毛,伴有牙齿发育不良、外耳畸形等。
2、全身性多毛,严重影响外观和社交。
3、特殊药物服用史,疑似药物引起多毛。
4、女性多毛伴月经异常、不孕、痤疮等。
5、多毛合并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出现以上表现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局部或全身多毛者,可到皮肤科、医疗美容科就医咨询。
2、怀疑内分泌疾病引起者,须于内分泌科就诊。
3、怀疑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妇科疾病引起者,可到妇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前一天可洗澡,保持多毛部位的清洁。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就诊当天穿宽松的衣物,方便医生查看多毛部位的情况。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出现的多毛症状?毛发生长速度如何?
2、是某一部位多毛还是全身性多毛?
3、是否伴有多毛部位瘙痒、皮肤增厚?是否伴有牙齿发育不良、外耳畸形?
4、是否有痤疮、月经紊乱等症状?(针对女性)
5、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中是否有类似的症状?
6、是否有支气管癌、肺癌、皮肌炎等病史?
7、是否长期用某些药物,比如苯妥英钠、链霉素、可的松、环孢素等?
8、是否有内分泌及妇科疾病,比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多囊卵巢综合征?
9、是否接受过治疗?用的什么方法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出现多毛症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吗?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必须要治疗吗?可以自行恢复正常吗?
4、需要治疗的话可以用药物吗?用什么药?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有哪些?
5、除了药物外,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吗?治疗效果如何?
6、能治好吗?以后还会复发吗?该怎么预防?
7、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皮肤检查,然后根据情况进行激素检查及各种影像学检查,以明确病因,对后续治疗方法的选择也有一定意义。
检查-体格检查:
主要观察多毛的部位、范围,以及有无其他皮肤或躯体异常表现,有助于医生对多毛症病因的诊断和鉴别。
检查-实验室检查:
除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外,医生还可能会建议进行激素检查,包括血清睾酮及雄烯二酮测定、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检测、血17-羟孕酮21或11-羟化酶检测、双氢睾酮和3-雄烷二醇葡苷酸(3AG)检测等,以辅助明确病因。
检查-影像学检查:
医生可能会对腹部、盆腔、头颅等部位进行B超、X线或核磁共振(MRI)检查,以了解相关部位是否存在组织或器官病变。对多毛症病因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多毛的部位、范围,以及有无其他皮肤或躯体异常表现,结合患者的病史,最终综合各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一般可以做出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对于病因明确者,多首先进行病因治疗,必要时还可根据情况进行药物治疗、化学治疗、物理治疗等。
治疗-一般治疗:
多毛症患者常首先进行病因治疗,通常病因得到控制后,毛发增多等症状也可得到缓解。药物引起的多毛症,可进行停药或换药;疾病引起的多毛症,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肿瘤患者可进行手术切除,癌症患者可根据病情进行放化疗等。
治疗-药物治疗:
对于雄激素增多引起的女性多毛症,可使用抗雄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包括复方炔诺酮片、螺内酯、环丙孕酮、氟他胺、非那雄胺等。
治疗-相关药品:
复方炔诺酮片、螺内酯、环丙孕酮、氟他胺、非那雄胺
治疗-其他治疗:
化学和物理治疗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去除毛发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多用于局部多毛症。
1、化学治疗
主要是使用各种化学脱毛剂,包括脱毛膏、脱毛霜、绝毛液等。该法是将化学试剂涂抹于局部皮肤,其化学成分可使毛干被腐蚀、溶解,而迅速达到脱去毛发的效果。但脱毛效果不是永久的,一段时间之后毛发可再次生长,患者可根据个人情况定期进行重复脱毛。
2、物理治疗
(1)蜡脱毛法
是将蜡涂抹于多毛处,待蜡凝固后将其揭去以达到拔出毛发的目的。此方法脱毛快速、经济,但有疼痛感,且脱毛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皮肤内毛根、毛囊的扭曲,导致毛发内生,容易引起毛囊炎等病变。因此糖尿病、静脉曲张、皮肤破溃及炎症等患者不适用。
(2)激光脱毛法
是通过合理调节激光波长、能量、脉宽,使激光穿过皮肤表层到达毛发的根部毛囊,在利用激光选择性光热动力学原理破坏毛囊,令毛发失去再生能力,从而达到脱毛效果。该方法不伤害正常皮肤,治疗快速,疼痛感低,且遵医嘱按疗程治疗后,可达到永久脱毛的效果。
(3)电解脱毛法
将细小的金属针刺入每个毛囊周围,通电流导致组织发生电解反应,破坏毛囊与毛球,以达到脱毛的目的。此方法可达到永久性脱毛的效果,但是操作繁琐、费时,痛感明显,还可能会遗留瘢痕,因此瘢痕体质者不适用,同时装有心脏起搏器的者也不适用。
治疗-治疗周期:
多毛症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0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多毛症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积极进行治疗后,通常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一般预后情况良好。
预后-危害性:
多毛症不仅可影响外貌美观,有时还可伴有某些躯体疾病,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预后-自愈性:
多毛症若不经过治疗,通常不会自行消退。
预后-治愈性:
部分多毛症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部分患者根据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可治愈,但目前缺乏大数据统计,因此尚无明确治愈率相关数据。
预后-根治性:
部分人群可通过激光等方法获得根治。
预后-复发性:
部分患者一段时间后多毛症会复发,可能与继续使用某些药物或引起多毛症的疾病未得到治愈有关。
日常-总述:
日常注意皮肤的护理,避免皮肤异常刺激或损伤,积极配合治疗,并观察治疗的效果和皮肤恢复情况。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多毛症常可影响外貌美观,致使患者易出现自卑、焦虑、不安、烦躁等不良情绪,更甚者可能出现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2、护理要点
(1)家属要多关心患者,及时给予患者安慰,帮助缓解不良情绪,鼓励患者正确面对疾病。
(2)若存在严重心理障碍,患者可及时向心理医生进行咨询,并进行相关治疗,以保持平稳心态。
(3)患者也可积极与医生进行交流,了解自身多毛症的原因和相关治疗方法,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学习药物的正确用法,了解药物的用量、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适,需停药并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进行药物调整,防止耽误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在安静、舒适的环境内休息,有助于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局部皮肤清洁,使用正规、刺激小的清洁产品。
3、避免搔抓脱毛部位,以防发生皮肤感染。
4、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保湿、补水等护肤产品。
5、进行激光等方法脱毛后,短期内避免局部搓揉,以防对皮肤产生不良刺激。
6、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7、适当增加活动或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日常-病情监测:
主要观察治疗后多毛症是否好转,脱毛部位皮肤恢复情况如何,是否有病情复发,一旦出现任何不适,要尽早就医进行治疗。
日常-复诊须知:
若长期治疗后多毛症状仍旧存在,或脱毛后毛发重新长出,可及时复诊,向医生进行咨询后,选择合适方法再次进行脱毛治疗。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不仅可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的作用,还可促进皮肤恢复,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饮食建议:
1、合理膳食,注意营养搭配,保证营养均衡、充足。
2、多食富含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肉食、蛋类等,有助于维持机体内分泌、代谢稳定。
3、女性可适当多吃豆类食物,如豆浆等,可减少机体雄激素生成。
饮食禁忌:
1、避免过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禁酒,以免加重病情。
2、少吃含雄性激素多的食物,如鸡肝、猪肝等动物内脏。
预防措施:
通过避免某些致病因素,如避免服用可能引起多毛的药物,合理使用雄激素类药物,积极治疗卵巢肿瘤、肾上腺肿瘤等疾病等,可一定程度上预防多毛症的发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