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疾病概述: 儿童过敏性结膜炎属于儿童非感染性眼表疾病,是由变应原激发的、...
养生
疾病名称: 儿童过敏性结膜炎
疾病概述:
儿童过敏性结膜炎属于儿童非感染性眼表疾病,是由变应原激发的、IgE介导的眼部炎症疾病,主要由Ⅰ型及Ⅳ型超敏反应引起。其可能与特应性体质、遗传、变应原、季节、天气等因素有关,精神压力、感染、冷刺激也可诱发本病或使症状加重。本病主要表现为眼痒和异物感,而婴幼儿多表现为揉眼和流泪,有的患儿以咳嗽及全身不适为主。经过积极治疗预后良好,不会影响视力。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具有遗传倾向
就诊科室: 眼科、小儿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眼痒、异物感、揉眼、流泪、咳嗽、全身不适、畏光、反复眼红、晨起眼部黏稠样分泌物、喷嚏、流涕
主要病因: 特应性体质、遗传、变应原、季节、天气、精神压力、感染、冷刺激
检查项目: 裂隙灯检查、鼻部及皮肤体格检查、血常规、血清过敏原测定、结膜刮片的细胞学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可引起眼痒、异物感、流泪、畏光等不适症状,影响患儿正常的学习;同时具有遗传倾向,可能会影响下一代。积极进行药物治疗后,预后良好,不会影响视力。
临床分类:
临床多见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春季角结膜炎、特应性结膜炎、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巨乳头状结膜炎。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大数据统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特应性体质或有家族史的儿童。
病因-总述:
儿童过敏性结膜炎可能与特应性体质、遗传、变应原、季节、天气等因素有关,精神压力、感染、冷刺激也可诱发本病的发生或使症状加重。
病因-基本病因:
1、特应性体质
指患儿体质异常,对某些刺激物特别敏感,表现在皮肤和黏膜有变应性或渗出性病变倾向。
2、遗传
大多数学者认为过敏性结膜炎可能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研究指出患者lgE水平增高可能受控于第11对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而在第6对染色体上的HLA区域附近也存在着对某种变应原起免疫应答基因。临床上对过敏性结膜炎的患者调查中发现约40%家族成员中有特应性体质的出现。
3、变应原
通常可分为吸入性变应原(如花粉、屋尘等)、摄入性变应原(如牛奶、鱼虾等)、接触性变应原(如尘螨、药物等)、接种性变应原(如疫苗、动物血清等)。临床上主要为室内尘土、春季花粉、尘螨、真菌,食物主要以虾蟹为主。
4、季节、天气
大多数患者在过敏季节中均有过敏症状出现。有统计显示,日本以5、6、9月为过敏的高发季节,常年过敏性结膜炎在此季节症状更为严重;而在2~4月为相对低发季节,过敏症状也相对较轻。干热天气症状加重,湿冷的天气症状较轻。
症状-总述:
本病主要表现为眼痒和异物感,而婴幼儿多表现为揉眼和流泪;有的患儿以咳嗽及全身不适为主。还可能出现畏光、反复眼红、晨起眼部黏稠样分泌物、喷嚏、流涕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本病可继发角膜斑翳。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发作眼痒、异物感、畏光、流泪;
2、眼白发红,眼分泌物增多;
3、伴有喷嚏、流涕、咳嗽;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均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病情平稳者,可到儿科或眼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孩子不舒服有多久了?发作有没有规律?之前是否曾发作过?
3、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孩子不舒服的症状加重?
4、孩子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孩子是否有进行治疗?进行过哪些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6、家里其他人是否有类似症状?
7、孩子最近精神如何?是否有患其他疾病?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3、孩子为什么会得病?
4、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
6、需要治疗多久?
7、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8、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9、平时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10、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会通过裂隙灯检查观察患儿的眼睑、结膜、角膜,同时检查鼻部及皮肤有无过敏的体征,作出初步判断,然后进行血常规、血清过敏原测定,明确是否存在过敏以及过敏原,必要时需进行结膜刮片的细胞学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检查方法
医生会重点检查患儿眼部,使用裂隙灯检查观察患儿的眼睑、结膜、角膜,还会观察鼻部及全身皮肤是否存在异常。
2、检查结果
可有结膜充血、球结膜水肿、眼睑肿胀、滤泡及乳头增生、球结膜及穹隆部结膜色泽的改变、眼周青斑(黑眼圈)、角膜缘胶样增生,重症时出现角膜上皮浸润,溃疡形成。同时患儿可出现鼻部及皮肤过敏的体征,如打喷嚏、鼻塞、鼻痒、红斑、瘙痒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是否正常,有助于诊断。
2、血清过敏原测定
可确定过敏原,明确病因,对诊断及治疗有帮助。
检查-病理检查:
部分可疑患儿需进行结膜刮片的细胞学检查,患儿Giemsa染色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或变性上皮细胞。但涂片无嗜酸性粒细胞并不能排除过敏性结膜炎,因该细胞位于结膜深部。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过敏史、家族史,根据典型症状、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必要时需要进行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儿童过敏性结膜以药物治疗为主,同时还需要注意避免过敏原、防止精神刺激和外界刺激。如果形成角膜斑翳,还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避免过敏原是治疗的关键。
2、如果患儿症状轻微,可进行冷敷缓解症状。
3、进行眼结膜囊的冲洗,如冷生理盐水或滴用生理盐水滴眼液4~8次/天,可去除过敏原,对轻症患儿有效。
4、避免精神压力和情绪激动,避免冷热刺激等外界因素。
治疗-药物治疗:
1、人工泪液
属于非物理学措施,只用于缓解患者眼部自觉症状,主要是通过稀释可能存在于眼表的各种过敏原和炎症介质来辅助治疗。有研究表明,过敏性结膜炎有可能引发干眼,因此人工泪液还可以改善干眼的不适感。
2、抗组胺药物
(1)局部抗组胺药物能竞争性和可逆性阻断组胺受体,减轻眼部瘙痒和发红,具有药物起效快、不良反应小的优点,但作用时间较短。盐酸左卡巴斯汀滴眼液是一种高选择性的H1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改善眼痒、充血、流泪、畏光、分泌物过多、异物感、眼睑肿胀、结膜水肿等症状及体征,临床使用广泛。对早期和晚期患儿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口服抗组胺药物常用药物包括西替利嗪、阿司咪唑和氯雷他定,但可能出现眼干不适的不良反应。
3、血管收缩剂
血管收缩剂亦称减充血剂,可以缓解眼部充血,从而改善眼睛发红、发痒和水肿等症状。但其作用时间短,且有一些副作用和禁忌,如对闭角型青光眼等使用有所局限。局部血管收缩药物(如萘甲唑啉)常和外用抗组胺药物(如安他唑啉)一起合用以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充血症状,合用较单用一种药物效果更佳。
4、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如酮咯酸、双氨芬酸钠,具有抗炎的作用,可减少结膜充血和瘙痒,但可能引起刺痛感,从而影响患儿的顺应性。此外,两者均有可能使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发生哮喘,故应慎用于合并哮喘、鼻息肉和(或)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
5、糖皮质激素药物
适用于症状严重和反复发作的患儿,但长期使用可引起眼压升高和白内障,故应严格限于短期使用。
6、肥大细胞稳定剂
常用药物有色甘酸钠、洛度沙胺、萘多罗米、萘多罗米钠、富马酸盐酮替芬、盐酸氮左斯汀等,眼用肥大细胞稳定剂极易耐受,长期使用无全身性或严重不良反应,患儿可有短暂的刺痛感。
7、免疫抑制剂
传统的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等)因其副作用太大已较少使用,现常用新一代的免疫抑制剂(如他可莫司)。
治疗-相关药品:
人工泪液、盐酸左卡巴斯汀滴眼液、西替利嗪、阿司咪唑、氯雷他定、萘甲唑啉、安他唑啉、酮咯酸、双氨芬酸钠、色甘酸钠、洛度沙胺、萘多罗米、萘多罗米钠、富马酸盐酮替芬、盐酸氮左斯汀、硫唑嘌呤、他可莫司
治疗-手术治疗:
主要是针对季节性结膜炎因角膜溃疡而形成的角膜斑翳,而且对保守治疗和药物治疗无反应性的患儿,儿童手术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医生会将角膜斑翳刮除,并进行组织学免疫学检查,刮除面以羊膜移植覆盖,即类似治疗性接触镜,可取得不错的疗效。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积极治疗,预后良好,不会影响视力。
预后-危害性:
1、具有遗传倾向,可能会影响下一代。
2、过敏性结膜炎患儿更容易发生过敏性鼻炎。
3、眼痒、异物感、流泪、畏光等不适症状可影响患儿正常的学习。
预后-治愈性:
多数患者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可获得临床治愈。
日常-总述:
在治疗的过程中,护理对疾病的控制起重要的作用。日常需要注意进行心理护理、眼部护理、鼻部护理、环境调护等整体护理干预措施。
日常-心理护理:
患儿往往由于眼痒、异物感等不适导致心情烦躁,年龄较小的患儿表现为哭闹不止。因为病情容易反复发作,部分患者还可有失眠。家属需要多给予患儿安慰、关怀,消除紧张情绪,还可通过讲故事、放音乐等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使患儿心情愉快。
日常-用药护理:
正确使用滴眼液:可以用棉签翻开下眼睑,将眼药滴入下穹窿结膜囊内,然后将上下眼睑提起,使药充分覆在眼球表面。
日常-生活管理:
1、眼部护理
(1)勿揉眼,以免增加眼部结膜和眼睑水肿、充血,加重病情。
(2)避免使用容易引起过敏的物品,如更换洗涤用品,以免加重眼部过敏症状。
(3)干冷天气里要注意室内空气的湿润、温暖。
2、鼻部护理
(1)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避免烟尘,避免吸入可激发的过敏原,外出最好戴口罩,尤其遇到天气冷、刮风或风沙天气更应做好防护。
(2)采用正确的擦鼻方法,鼻涕很多时,用柔软的卫生纸搽鼻涕,动作轻柔,不要太用力。改掉挖鼻孔的坏习惯。
(3)不可自行随意使用鼻部喷剂。
3、环境调护
环境中的过敏原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注意远离致敏原。
(1)部分患儿在发病季节容易对花粉等过敏,所以不去野外或减少户外活动,尤其在晴天的傍晚花粉指数高的时候。
(2)发病季节关闭汽车或者房间的窗户,保持车内或室内清洁无尘,以减少过敏原。
(3)可利用吸尘器经常打扫卫生,卧室内使用密闭良好的床垫及枕头。尽量选柔韧性较好的床单和枕巾,并每周用热水清洗床单、枕巾。
4、避免劳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加强锻炼身体,劳逸结合,增强体质。
饮食调理:
患儿需要避免食用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忌辛辣及油腻食物,不要喝酒,以免病情加重。平时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
饮食建议:
1、营养均衡,三餐定时定量。
2、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
饮食禁忌:
1、避免食用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2、忌辛辣、油腻食物,如辣椒、芥末、肥肉等。
预防措施:
可通过以下措施预防本病:
1、产妇营养优化,尤其是妊娠后期脂质、抗氧化剂、维生素A的补充,对小儿的特异性免疫发育有特殊价值。
2、母亲妊娠期戒烟,可以减轻小儿变应性疾病发作的严重程度,但其预防机制尚不明确。
3、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室内尘土、春季花粉、尘螨、真菌,不要食用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虾、蟹等。
4、过敏季节中需要注意防护。
5、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悦。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