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Erdheim-Chester病疾病英文名称: Erdheim-Chester Dise...
养生
疾病名称: Erdheim-Chester病
疾病英文名称: Erdheim-Chester Disease , ECD
疾病别名: 脂质肉芽肿
疾病概述:
Erdheim-Chester病(ECD)旧称“脂质肉芽肿”,是一种罕见的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它是由Jakob Erdheim和William Chester在1930年首先报道,故命名为Erdheim-Chester 病。该病发病率低,以富含脂质的泡沫细胞侵犯骨骼及多种器官为特征。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可以有从局部病变到危及生命的器官衰竭。目前也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法,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目前发现基因突变与该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但是否有遗传性尚未找到明确的文献支持。
就诊科室: 风湿免疫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发热、乏力、盗汗、体重下降、骨痛
主要病因: 基因突变
检查项目: X线、CT、MRI、血液分析
重要提醒: 对于怀疑本病的患者,建议及时进行基因检测,帮助明确诊断及指导后续的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该病不是传染病,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该病的发病率低,ECD的总体发病率不详,至今全世界约有1000例ECD报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中老年发病多见,中位发病年龄为55~60岁,儿童病例罕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病因-总述:
迄今为止,EC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发现大多数的患者基因存在异常,提示基因突变与该病的发生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病因-基本病因:
1、目前发现50%~70%的ECD患者病变组织存在着BRAFV600E突变。
2、研究发现10%~20%患者存在着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中其他的基因突变(如MAP2K1,NRAS,KRAS和ARAF突变等)。
3、ECD患者通常存在相似的炎症因子激活,如干扰素α、白介素-4(IL-4)、白介素-7(IL-7)、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因此,目前认为ECD是一种以MAPK信号通路激活为特征的克隆性血液系统肿瘤,属于一种炎性髓系肿瘤。
症状-总述:
ECD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的,且所有患者症状不尽相同。临床可表现为无症状的单一病变,也可以表现为威胁生命的多系统损害。
症状-典型症状:
该病累及的部位及系统不同,患者出现的临床表现有所差异。
1、骨骼受累
大多数的ECD患者存在骨骼受累,而只有约一半的病例出现骨痛症状。ECD骨骼受累的经典影像学表现是骨质硬化,偶有硬化和溶解病变混合存在。ECD患者骨质硬化双侧对称性分布在贯穿长骨的干骺端区域。大多数患者累及四肢长骨,最常受累的部位是股骨、胫骨和腓骨,少见于尺骨、桡骨和肱骨。骨痛常出现在膝和踝关节。
2、心血管系统受累
部分患者存在心脏受累的症状,且与不良预后相关,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心血管系统受累的表现因病变位置和大小而不同。心包浸润是ECD最常见的心脏表现,心肌受累的几率仅次于心包,主要表现为心肌肥厚,特别是右心房。心包积液可导致患者出现胸闷、憋气甚至心脏压塞表现;病变累及冠状动脉则可造成心肌缺血样表现,如胸闷、胸痛等;弥漫性心肌受累亦有报道,可导致心力衰竭样表现;病变包绕肾动脉则可造成肾性高血压;病变包绕肠系膜血管可有肠道缺血表现,如腹痛等。
3、呼吸系统受累
患者可无明显的症状,少数患者有干咳、呼吸困难等表现。
4、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1)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可因不同部位脑实质受累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肢体活动障碍、步态异常、意识改变等。
(2)脊髓受累可因不同受累节段而出现不同临床表现。
(3)垂体病灶则可表现为多饮、多尿以及其他激素分泌减少相关表现。
(4)研究发现中枢尿崩症是最常见的ECD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5、腹膜后受累
大多数ECD腹膜后受累的患者是无症状的。出现不适表现的患者主要症状是排尿困难和腹痛。查体时可扪及增大的肾脏。
6、眶后受累
眶后受累为ECD常见临床表现之一,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突眼,甚至造成失明。
7、皮肤受累
皮肤病变最为常见的为黄瘤样改变,约1/3患者发生在眼睑,面部、颈部、腋窝、躯干、腹股沟亦可出现。
症状-并发症:
该疾病可累及患者机体的多个系统,出现多种器官及脏器的损害。骨、心、肺、神经等均有可能受累。
症状-伴随症状:
ECD可能伴发一系列的全身症状,包括发热、衰弱、体重下降和盗汗等。
就医-急诊指征:
1、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2、患者出现严重的胸痛等。
3、患者出现意识的改变。
4、出现其他危急症状。
以上建议及时拨打120或送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患者出现发热、乏力、盗汗、体重下降等。
2、患者出现骨痛不适。
3、患者出现胸闷、憋气等。
4、患者出现腹痛等不适。
5、患者出现干咳、呼吸不畅等。
6、患者出现活动障碍等。
7、患者出现尿液、皮肤、视力的变化。
8、出现其他不适。
以上建议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病情危急严重时可在就诊就医;病情平稳,出现不适症状的患者可在风湿免疫科等科室就医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由于该病可能累及多个系统,体格检查也会较多,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并最好着宽松衣物,方便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此次就医有哪些不适?
2、不适症状持续多久了?有什么规律吗?
3、您体重有出现明显的降低吗?
4、您有发热、疲劳不适吗?
5、您有骨痛不适吗?
6、您平时有胸闷、憋气、呼吸不畅等不适吗?
7、之前采取过什么治疗?吃过什么药?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2、我病情严重吗?
3、需要采取什么治疗?能否治愈?
4、需要采取什么检查?我该如何配合?
5、药物治疗有效吗?可以用什么药?有哪些注意的?
6、日常生活中我可以做些什么来促进疾病的恢复?
检查-预计检查:
对于前来就医的患者,医生首先会对其进行仔细的全身体格检查。同时进行影像学、病理学的检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实验室的检查不具有特异性,但可作为补充参考。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仔细的全身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医生会对患者进行提问的测量,同时观察眼部有无异常;有时可发现患者皮肤出现异常的版块;部分患者医生在对其进行肾区的检查时可扪及变大的肾脏;心脏、肺部等重要脏器的体格检查同样重要,可初步判断这些脏器是否受累。由于该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因此医生做的相应的体格检查也会比较仔细和复杂,患者一定要注意耐心配合。
检查-实验室检查:
1、本病的实验室检查不具有特异性。可有炎性指标升高,如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血小板(PLT)和纤维蛋白原(Fbg)升高;同时可有细胞因子升高,如IL-6、IL-8和TNF-α。
2、当机体脏器受累时,可有脏器功能不全表现,如肾功能异常、内分泌异常等。
检查-病理检查:
目前认为,病理诊断是金标准。病理检查可发现:
1、泡沫状或嗜酸胞浆的非朗格罕斯组织细胞,多形肉芽肿和纤维化,黄肉芽肿,成纤维细胞增生,淋巴细胞聚集,Touton巨细胞。
2、组织细胞免疫染色CD68(+),CD1a(-),S-100(negative/low)。
3、组织细胞超微结构显示缺乏Birbeck颗粒。
检查-其他检查:
该病可累及多个系统,医生有时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心电图、肺泡灌洗等检查。
检查-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对于ECD的诊断以及疾病评估至关重要。
1、FDG-PET-CT
有助于评价疾病全身受累范围,受累脏器会有不同程度放射性浓聚表现。
2、X线
骨骼X线为双侧长骨骨干的对称性骨硬化表现,骨扫描可见特征性的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的放射性浓聚。
3、MRI、CTA
心脏MRI、冠脉CTA和心脏超声可呈现心包增厚、心肌浸润、右心房占位、瓣膜反流、冠脉狭窄等改变;主动脉CTA可呈现较为典型的“主动脉套”,通常表现为血管周、主动脉旁浸润;受累血管包括头臂干、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等。
4、CT
肺部CT可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实变、小囊性变、间质改变、胸膜增厚等;对于中枢神经系统,CT上可呈现垂体柄结节、脑实质占位性病变,脊髓病变;有时CT或MRI可发现眶后肿物;腹膜后空间/肾脏受累的患者,腹部CT可见较为典型的“毛状肾”表现。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结合患者的多种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特征、病理学检查结果做出相应的诊断。其中病理学检查结果是确诊ECD的"金标准"。
诊断-诊断依据:
1、病理中发现组织中存在片状泡沫状组织细胞,伴有炎性细胞和多核巨细胞(Touton细胞)浸润以及纤维组织混合其中或包绕在外。
2、组织细胞表达CD68和CD163,S100部分患者可以阳性,但不表达CD1a或CD207;电镜无Birbeck颗粒。
3、50%~100%的ECD患者存在BRAFV600E基因突变。
诊断-鉴别诊断:
主要需要与其他组织细胞疾病相鉴别,如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和Rosai-Dorfman病(RDD)。
1、LCH
(1)LCH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尿崩、骨骼和肺的受累,与ECD患者不同.
(2)LCH的骨骼受累主要为溶骨性病变,而ECD患者骨骼受累主要为硬化性骨病。
(3)病理检查是鉴别诊断的金标准,LCH病灶CD1a阳性,同时电镜下可以看到特征性的Birbeck颗粒。但由于LCH与ECD发病机制中均为MAPK信号通路激活,目前发现有LCH与ECD同时存在患者,可为单一病灶中,同时有LCH和ECD的病理表现;也可为全身不同病灶,分别表现为LCH和ECD。
2、RDD
与ECD病理上并无绝对的鉴别诊断标准,RDD的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可与ECD极为类似。典型的临床表现和骨扫描的特征以及BRAFV600E突变有助于ECD的诊断。目前尚未发现RDD患者存在BRAFV600E突变。
治疗-治疗原则:
ECD目前尚无标准治疗。由于该病可累及多个系统,每个患者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段,如药物、手术等。
治疗-一般治疗:
该病可累及机体多个系统导致患者出现相应的异常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出现的实际症状给予一般治疗,如:
1、如有中枢性尿崩患者,对症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控制尿量。
2、如有其他垂体-下丘脑受累导致的内分泌指标改变,可行相应的替代治疗。
3、如有大量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可对症行心包穿刺、胸腔穿刺引流,缓解临床症状。
4、如发热、盗汗等症状明显,可考虑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症状,但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无获益。
治疗-药物治疗:
1、干扰素
部分患者可通过使用干扰素治疗来达到疾病稳定。因此药需长期应用,故治疗耐受性是长期维持治疗的关键所在。干扰素-a的疗效与疾病受累的部位有关。对治疗有反应的部位依次是皮肤,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垂体,肺和心脏。
2、维莫非尼
存在BRAFV600E突变患者可以首选BRAF抑制剂维莫非尼治疗。
3、重组IL-1抑制剂
对于难治复发ECD患者的其他治疗选择包括重组IL-1抑制剂阿那白滞素、克拉屈滨、阿糖胞苷、西罗莫司等。
4、MEK抑制剂
由于发现ECD是一种MAPK信号通路激活为特征的克隆性血液系统肿瘤,因此国外已有研究使用MEK抑制剂治疗,然而国内尚无此药。
5、其他
治疗还包括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例如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阿霉素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用药。
治疗-相关药品:
干扰素、维莫非尼、阿那白滞素、克拉屈滨、阿糖胞苷、西罗莫司
治疗-手术治疗:
手术为特定的情况下的一个临时解决方案,如一些患者仅有缓慢进展的单个器官受累,如单独垂体受累表现为尿崩症的患者,在经手术切除后病情可稳定多年不需要治疗。
治疗-放化疗:
不同类型的化疗方案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但大多数情况下缓解非常短暂。局部放疗曾用于治疗眼眶病变。
治疗-治疗周期:
Erdheim-Chester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目前,临床上对于ECD的预后预测是非常谨慎的。有研究文献报道的该病的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6%和68%。本病患者的预后差别较大,一般来说有中枢神经系统或心脏受累的患者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该病可累及患者多个系统及器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后-自愈性:
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文献支持说明该病有自愈性,建议患者出现不适时一定要及时治疗。
预后-治愈性:
该病目前能否治愈不明确,但是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其药物、手术等治疗,以此来缓解不适。
预后-治愈率:
治愈率目前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
预后-生存周期:
有研究文献报道的该病的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6%和68%。
日常-总述:
良好的日常护理对于帮助缓解不适及促进恢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日常生活中家属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同时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监测自身的情况。
日常-心理护理:
本病罕见,治疗困难,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易使患者产生恐惧悲观心理。因此,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与患者多沟通,倾听其诉说自己的内心想法,通过鼓励来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和思想压力,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日常生活中患者一定要谨遵医嘱用药。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的出现。
日常-生活管理:
1、下肢疼痛疼痛的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关注周围环境有无障碍物,减少发生危险的因素。
2、平时保持室内灯光明亮、环境温馨、卫生清洁。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一些锻炼,增强体质。
日常-病情监测:
日常生活中注意监测自身已经出现的症状是否有明显的变化。此外,由于该病可累及多个系统,患者要注意是否出现一些其他的新发症状,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日常-复诊须知:
定期到医院复查自身的一般情况,根据医生的安排进行血液、影像学等辅助检查。日常生活中一旦症状加重,及时就医。
日常-术后护理:
部分患者医生可能会对其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术后患者要注意休息,观察有无头痛、头晕、意识改变等。伤口部位不要浸湿,以免感染。
饮食调理:
该病没有标准和统一的饮食调理,医生会根据患者实际的病情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若无特殊的情况,正常饮食即可。
饮食建议:
一般建议患者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平时注意变换烹饪方式,注意色香味的搭配以增强患者食欲,通过少时多餐的方式,提供给患者温和无刺激的食物,防止患者热量摄入不足。
饮食禁忌:
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建议患者日常生活中忌浓茶咖啡等,避免饮酒吸烟。避免辛辣刺激或粗糙生硬的食物。
预防措施:
Erdheim-Chester病与遗传基因突变有关,暂无明确的预防措施。日常生活中进行相应的基因检查对于及时发现和后续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