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房性期前收缩疾病英文名称: premature atrial beats,prematu...
养生
疾病名称: 房性期前收缩
疾病英文名称: premature atrial beats,premature atrial contraction, PAC
疾病别名: 房性早搏、房早、房性期外收缩、房性过早搏动
疾病概述:
房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atrial beats)又称房性早搏、房性期外收缩、房性过早搏动,简称房早,是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任何部位提前发出的异位激动。可发生于正常人、心脏或心外疾病患者。精神紧张、激烈运动、炎症、外科手术、冠心病等均可以引起房性期前收缩。通常不需治疗,当有明显症状或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应给予干预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发病部位: 心脏
常见症状: 心悸、漏搏、胸闷、乏力、头昏
主要病因: 病因较多,如神经功能性因素、炎症、缺血、缺氧、心脏病变、电解质紊乱等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甲状腺功能、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重要提醒: 房性期前收缩患者应注意避免诱因,以防反复发作。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正常成年人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约60%的患者有房性期前收缩发生。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儿童少见,老年人多见。
病因-总述:
房性期前收缩发生的原因有时并非由单一因素所致,可能由数种因素所致。神经功能性因素、炎症、缺血、缺氧、心脏病变、电解质紊乱等都可能引起房性期前收缩。心血管疾病史、年龄增加等可能导致本病发生风险增加。
病因-基本病因:
1、心脏病变
常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二尖瓣脱垂患者,尤其是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时更容易出现房性期前收缩。
2、药物因素
洋地黄、酒石酸镑钾、普鲁卡因胺、奎尼丁、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可引起房性期前收缩。
3、神经功能性因素
如激烈运动,精神紧张、长期失眠,过量的烟、酒、茶、咖啡等的摄入,心血管神经症等都可以导致房性期前收缩。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疾病等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发生房性期前收缩。
4、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钾血症,可导致房性期前收缩。
5、其他
炎症、缺血、缺氧、麻醉、心导管检查、外科手术等均可使心肌受到机械、电、化学性刺激而发生房性期前收缩。
病因-危险因素:
1、心血管疾病史
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收缩力减弱,左室充盈压升高,左房压力增加,从而左房代偿性扩大,导致房性心律失常增多。
2、年龄
老龄化心脏的结构改变和起搏、传导功能异常。更容易发生房性期前收缩。
症状-总述:
房性期前收缩患者可以毫无症状,或仅有心悸、心跳或“停跳”感(漏搏)。期前收缩次数过多者会出现头昏、乏力、胸闷等症状。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的期前收缩,常使心脏病的症状加重。患者常伴有焦虑、恐惧等情绪,房性期前收缩的症状多由此引起。
症状-并发症:
房性期前收缩病情进展可能发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或其他心律失常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心悸、漏搏;
2、伴胸闷、乏力、头昏;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出现心悸、漏搏、乏力、头昏等症状,应及时去往心血管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心脏进行体格检查,着宽松易于暴露胸部的衣物,方便检查。
3、医生可能会建议行血液检查,可以做好空腹准备
4、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症状多久了?
3、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什么原因会导致症状的发作、加重或减轻?
4、您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吗?
5、您最近有患过感染吗?有剧烈运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吗?
6、您还有其他的疾病吗?
7、您是否接受过治疗?治疗过程大概是怎样的?治疗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是什么原因可能导致了我的症状?
3、我现在需要做什么检查呢?
4、都有什么治疗方法呢?您比较推荐哪种呢?
5、药物治疗需要注意什么呢?
6、这些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效果吗?
8、治愈后会不会影响之后的生活呢?会复发吗?
9、现在开始我应该注意什么呢?
10、我需要复查吗?大概多久一次呢?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心悸、漏搏、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的心脏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有无心脏病变。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血常规、血生化、甲状腺功能、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及确定病因。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主要会对患者进行心脏听诊检查,根据闻及的心率、心律、心音、杂音等情况初步诊断心脏病变。患者的基本心律间夹有提前搏动,其后有一较长间歇。期前收缩之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因心室充盈和搏血量减少,通常有期前收缩的心搏减弱或消失,形成漏搏。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通过观察血细胞计数,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情况。
2、血生化
能够提示患者体内的电解质分布等异常。
3、甲状腺功能
能够了解甲状腺功能状态,有助于明确病因。
检查-其他检查:
1、心电图
心电图检查能够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心脏问题,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解剖结构异常等。房性期前收缩的诊断需要依靠心电图检查,患者通常有以下表现:
(1)P波提前发生,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
(2)PR间期>0.12秒;
(3)QRS波群呈室上性,部分可有室内差异性传导;
(4)多为不完全代偿间歇。
2、动态心电图(holter)
若患者心电图检查未发现异常,可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记录24小时患者日常活动时心脏产生的电活动。能够发现偶发或某些特定情况下出现的心律失常。还可以用于检查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
检查-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显示心脏结构变化和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助于诊断心脏疾病。
诊断-诊断原则:
房性期前收缩患者可无症状或仅有心悸、漏搏;心脏听诊发现基本心律间有提前搏动,期前收缩的心搏减弱或消失;心电图检查显示提早出现的房性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PR间期>0.12秒,代偿间歇多不完全等可诊断本病。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与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室早等疾病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检查发现逆行的P'波可位于QRS波群之前,但其P'R间期<0.12秒。
2、室早
心电图检查显示QRS波群前后无相关P波。
治疗-治疗原则:
房性期前收缩一般不需治疗,应去除诱因与病因。伴有缺血或心衰的房早,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房早往往能够好转。症状十分明显或诱发室上速、房颤的房早应采取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2、控制感染。
3、避免情绪激动
4、避免过度摄入烟、酒及浓茶、咖啡等。
治疗-药物治疗:
1、β受体阻滞剂
常为首选药物,适用于伴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者,常用药物如普萘洛尔等。
2、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常用药物为维拉帕米等。
3、镇静剂
常用药物如地西泮等。
4、洋地黄
适用于心功能不全伴有房早者,常用药物如地高辛等。
5、其他
还可使用普罗帕酮、莫雷西嗪、胺碘酮等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普萘洛尔、维拉帕米、地西泮、地高辛、普罗帕酮、莫雷西嗪、胺碘酮
治疗-手术治疗:
有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可酌情选择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房性期前收缩的治疗周期一般为4~6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房性期前收缩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房性期前收缩为临床上常见的良性心律失常,通常预后良好,不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由疾病引起的房性期前收缩患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原发疾病。
预后-危害性:
房性期前收缩若未得到良好控制、治疗,可能发生心房扑动等疾病。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纠正不良生活方式、药物等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日常-总述:
剧烈运动、精神紧张、长期失眠等可以引起房性期前收缩,患者日常生活应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尽量避免可能导致房性期前收缩的因素,遵医嘱正确用药,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不可私自停药或增减药量,避免疾病进展或产生不良影响。
2、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心动过缓、乏力、恶心、皮疹等不良反应,应注意观察,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管理:
1、养成合理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劳逸结合,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可维持正常工作和生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改善自主神经功能。
3、保持轻松、愉快、平和的心态,避免激动、紧张、愤怒等情绪刺激。
4、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服用缓泻剂。
5、气候变化时,注意增减衣物,避免去往人群密集的地方,预防感染。
饮食调理:
房性期前收缩患者应重视饮食调理,食物宜清淡、低脂、富纤维素及含钾丰富,少食多餐,避免饱食。避免食用咖啡、可乐、浓茶、辣椒等刺激性强的食物。
饮食建议:
1、宜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豆类、鲜蘑菇、芋头、菠菜、腐竹、香蕉、椰子、鲜枣等,避免低血钾。
2、宜多食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竹笋、红薯等。
饮食禁忌:
1、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蛋黄、螃蟹、鱼子等。
2、出现严重心力衰竭或严重水肿时应限制食盐量和饮水量。
3、忌烟忌酒。
预防措施:
房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不良情绪刺激、适量运动等均可以降低本病发生风险。
1、积极治疗可能引起房性期前收缩的疾病,如冠心病、肾上腺疾病等。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3、保持稳定的心态,避免不良情绪刺激。
4、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避免食用咖啡、浓茶、辣椒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忌烟忌酒。
5、适量活动,避免剧烈运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