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干眼症疾病英文名称: dry eye syndrome疾病别名: 干眼、干眼综合征、角结...
养生
疾病名称: 干眼症
疾病英文名称: dry eye syndrome
疾病别名: 干眼、干眼综合征、角结膜干燥症、干燥性角膜结膜炎
疾病概述:
干眼症(dry eye syndrome)又称角结膜干燥症、干燥性角膜结膜炎,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稳定性下降,患者多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损害,出现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畏光、视物模糊和视疲劳等症状。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头部、眼
常见症状: 眼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畏光、视物模糊、视疲劳
主要病因: 泪液分泌不足、泪液成分异常、泪液动力学异常
检查项目: 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稳定性检查、泪液渗透压检查、泪液溶菌酶含量检查、眼表上皮活性染色
重要提醒: 干眼症症状较轻,且不伴其他损害时,一般通过休息和短期应用人工泪液即可康复。
相关中医疾病: 白涩症、干涩昏花症
临床分类:
1、2007年国际干眼病专题研究会分类将干眼症分为两类:
(1)泪液生成不足型。
(2)蒸发过强型。
2、2013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角膜病学组提出了我国的干眼分类:
(1)水样液缺乏型干眼。
(2)黏蛋白缺乏型干眼。
(3)脂质缺乏型干眼。
(4)泪液动力学(分布)异常所致干眼。
(5)混合型干眼。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我国干眼症的发病率为21%~30%。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本病好发于老年人。
2、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病因-总述:
干眼症的病因较为复杂,泪腺、眼球表面(角膜、结膜和脸板腺)和眼睑,以及连接它们的感觉与运动神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功能单位,这一功能单位中任何因素发生改变,都可能引起干眼。一般可分为泪液分泌不足、泪液成分异常、泪液动力学异常三类,不同原因可同时出现。
病因-基本病因:
1、泪液分泌不足
由于泪腺疾病或者功能不良导致的干眼,即水液缺乏性干眼。
2、泪液成分异常
泪液成分异常也可出现干眼,一般包括两类:
(1)黏蛋白分泌缺乏:如Stevens-Johnson综合征、眼类天疱疮、沙眼等所致干眼。
(2)脂质缺乏:由睑板腺功能障碍引起,因睑板腺是分泌脂质的腺体。
3、泪液动力学异常
由泪液的动力学异常导致泪液不能均匀分布在眼球表面引起,如瞬目异常、泪液排出延缓、结膜松弛等。
病因-危险因素:
1、年龄
老年人是本病的好发人群。
2、性别
本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3、饮食习惯
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的人群易发干眼症。
4、隐形眼镜
长期使用隐形眼镜可能导致干眼症的发生风险增加。
5、环境因素
环境污染或空气干燥可能增加干眼症的发生风险。
6、眼药水
长期使用眼药水可能造成干眼症。
症状-总述:
干眼症的症状多样,一般局限在眼部,最常见的有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畏光、视物模糊和视疲劳等。部分患者很难确切形容其感觉,仅形容为“眼不适”。
症状-典型症状:
患者典型症状为眼疲劳感、异物感、眼睛干涩。
症状-病情发展:
干眼症早期,视力轻度下降。随着病情进展,不适感加重,严重时可发生角膜溃疡,角膜变薄、穿通,偶可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出现角膜瘢痕和血管化,使视力明显下降。
症状-并发症:
角膜病变、结膜病变等。
症状-伴随症状:
1、眼睛刺痛,灼痛或刮擦的感觉。
2、眼部分泌物增多。
3、畏光,对光的敏感性增强。
4、眼睛发红。
5、戴隐形眼镜困难。
6、夜间驾驶困难,容易视物模糊。
7、视力模糊或眼睛疲劳。
就医-门诊指征:
1、长期眼睛干涩。
2、眼睛发红、疼痛。
3、眼部出现异常分泌物。
4、出现畏光症状。
出现上述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出现眼部不适的患者需前往眼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畏光或眼部存在炎症者可佩带护目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
2、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些症状?
3、症状近期有无加重?
4、平时使用隐形眼镜么?
5、尝试过热敷治疗么?
6、有接受过其他治疗么?
7、有无使用什么药物?
8、是否长期使用眼药水?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得这种病?
2、这个病会传染么?
3、这个病会影响视力么?
4、治愈需要多久?
5、我需要日常注意什么?
6、我需要日常佩戴眼镜么?
7、治愈后会复发么?
8、我需要定期复查么?
检查-预计检查:
干眼的病因较为复杂,需要行多种检查方式进行确定,常用的检查方式主要包括症状问卷调查、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稳定性检查、泪液渗透压检查、泪液溶菌酶含量检查、眼表上皮活性染色等。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眼部的一般情况,观察有无红肿、分泌物、新生物等。同时还会在光线明亮的环境下,让患者看视力量表来判断患者的视力是否受损。
检查-实验室检查:
1、泪河高度检查
在荧光素染色后,裂隙灯显微镜下投射在角结膜表面的光带和下险睑缘光带的交界处的泪液液平,正常高度为0.3~0.5mm。可初步判断泪液分泌量。
2、泪液渗透压
干眼症患者泪液渗透压比正常人增加25mOsm/L,若渗透压>312 mOsm/L,则可以诊断干眼症。该试验特异性较高,有助于早期诊断。泪液渗透压升高能最直接地反映眼表的干燥,而且与其他干眼检查不同,其变异小、正常值标准已得到充分的验证。
3、泪液溶菌酶含量
取患者泪液做相应实验室检查确定患者单位体积内溶菌酶含量,正常人均值为1700μg/ml,若含量<1200μg/ml,则提示干眼。
检查-病理检查:
眼表印迹细胞学检查多取患者眼表细胞进行相应检查,可了解患者眼表上皮细胞的病理改变,有助于干眼症的诊断,也可间接评估疾病严重程度。但印迹细胞学检查是一种有创的方法,而且它还可能影响其他干眼检查的结果,因此不应作为干眼诊断的首选。
检查-其他检查:
1、泪膜稳定性检查
在结膜囊内滴人5~10μL荧光索钠或使用荧光素试纸条,被检者眨眼数次后平视前方,测量者在裂隙灯显微镜的钴蓝光下用宽裂隙光带观察从最后一次瞬目后睁眼至角膜出现第一个黑斑即干燥斑的时间,记录为泪膜破裂时间。如果破裂时间小于10秒即可确定泪膜不稳定,可以用于干眼症的初筛。
2、眼表上皮活性染色
(1)荧光素染色:结膜囊内滴少量荧光素钠溶液,裂隙灯显微镜钴蓝光下观察。正常的角膜上皮不染色,染为绿色表示角膜上皮缺损。
(2)丽丝胺绿染色:可将失活变性的细胞和缺乏黏蛋白覆盖的角、结膜上皮细胞染色。由于没有虎红染料的刺激性,容易为受检者接受,近年来更多使用丽丝胺绿染色。
3、泪液分泌试验
检查在安静和暗光环境下进行,把试纸放入被测眼下的结膜囊内,患者向下看或轻轻闭眼,5min后取出滤纸,观察滤纸浸湿的长度,湿长≤10mm但>5mm为分泌偏低,湿长≤5mm可诊断干眼。
4、症状问卷调查表
症状问卷调查表以干眼的常见症状及相关性疾病病史等为指标设计问卷,将受试者对问卷的回答量化评分,根据汇总分值判断是否存在千眼。其优点是方便、经济且敏感性高,便于大范围人群干眼发病率筛查和干眼诊断的初筛。但对边缘性干眼诊断率不高,分析具体影响因素有--定困难。
5、其他
除了上述检查,泪液藏类结晶试验、乳铁蛋白含量测定、角膜地形图检查、血清学检查以及一些新技术,如泪膜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和睑板腺成像系统也可作为干眼诊断的辅助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由于干眼症的病因较为复杂,其诊断需要通过详细的问诊,结合临床表现和多种检查结果判断,并同时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判断。部分疾病与干眼症症状相似需鉴别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干眼症的诊断目前尚无国际公认的统一标准,2013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角膜病学组提出目前我国的干眼诊断标准,其中SchirmerⅠ试验是泪液分泌试验的一种方式:
1、有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疲劳感、不适感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和泪膜破裂时间≤5秒或SchirmerⅠ试验(无表面麻醉)≤5mm/5min可诊断干眼。
2、有以上主观症状之一,和“5秒<泪膜破裂时间≤10秒”或“5mm/5min<SchimerⅠ试验结果(无表面麻醉)≤10mm/5min”时,同时有角结膜荧光素染色阳性可诊断干眼。
诊断-鉴别诊断:
1、慢性结膜炎
慢性结膜炎病因复杂,有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主要表现为结膜充血及少量黏液性分泌物,常双眼发病。
2、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除口干、眼干外,多伴有系统损害,如皮肤、骨骼肌肉、肾脏、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均可受累。血清免疫学检査有助于鉴别。
3、睑缘炎
(1)鳞屑性睑缘炎:睫毛根部和睑缘表面附有头皮样鳞屑,局部无溃疡面。
(2)溃疡性睑缘炎:睫毛根部有出血的溃疡面和小脓疱,溃疡愈合后形成疤痕,泪小点闭膜。
(3)眦角性睑缘炎:内、外眦部皮肤发红、糜烂、湿润、有黏稠性分泌物。
4、暴露性角膜炎
角膜上皮干燥模糊、坏死、脱落,溃疡或角膜上皮角质变性,伴有基质浸润混浊,有可能继发细菌或真菌性角膜炎。
治疗-治疗原则:
干眼症的治疗原则是缓解症状,治疗原发病。治疗目标是尽可能重建完整的泪膜,重建眼表功能,缓解症状。完成这些目标需依赖多种途径。首先消除引起干眼的一切诱因是治疗的关键。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干眼症患者,分别选择泪液补充、保存或刺激分泌以及抗炎等方法,或多种方法联合使用。
治疗-药物治疗:
1、人工泪液
目的是对泪液成分进行替代,最佳替代物是自身血清,但其来源受限。因此多使用人工泪液保持眼表湿润,缓解千眼症状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临床上现有品种繁多的人工泪液制剂供选择,可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情、眼表损害情况等合理选择人工泪液。需长期使用人工泪液的患者应选用不含防腐剂的剂型,以避免防腐剂的毒性作用加重眼表和泪膜的损害。
2、抗生素
睑缘炎可阻止腺体分泌脂质进入眼泪,可使用抗生素减轻炎症。干眼患者通常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部分情况可选择滴眼剂或药膏等剂型。
3、抗炎药物
现已明确炎症是干眼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对轻中度干眼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4、皮质类固醇激素
皮质类固醇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适用于严重的干眼征患者。但应注意此类可能引起眼压升高和晶状体混浊的副作用,多不能长期使用。
5、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同样可用于较为严重的干眼征患者的症状控制,常用药物为糖皮质激素。
6、催泪药物
口服溴己新、盐酸毛果芸香碱、新斯的明等药物可以促进部分患者泪液的分泌,但疗效尚不肯定。
治疗-相关药品:
溴己新、酸毛果芸香碱、新斯的明
治疗-手术治疗:
1、自体颌下腺移植
适合治疗重症干眼,但仅适应于颌下腺功能正常者,此外该手术只能部分解决干眼患者泪液分泌问题,并不能解决干眼的并发症,如脸球粘连、角膜新生血管和角膜混浊等问题。
2、泪小点封闭术
严重的干眼患者还可考虑行永久性泪小点封闭术,减少或防止泪液经泪小管排走,进而保持眼睛湿润。
3、睑缘缝合
对于伴有眼睑位置异常,如睑内翻、外翻患者,可考虑睑缘缝合以矫正剂型,改善干眼症症状。
治疗-其他治疗:
1、隐形眼镜
部分症状严重的炎症患者可选择特殊的隐形眼镜,以保护眼睛表面并捕获水分。一般被称为巩膜镜或绷带镜。
2、湿房镜及硅胶眼罩
通过提供密闭环境,减少眼表面的空气流动及泪液的蒸发,达到延迟泪液在眼表的停留时间。
3、软性角膜接触镜
适用于干眼伴角膜损伤者,也可选择高透氧的治疗性角膜接触镜。
4、物理疗法
对于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应进行眼睑清洁、热敷及睑板腺按摩。
治疗-治疗周期:
干眼症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0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干眼症患者一般预后良好,通过适当休息或短期应用人工泪液即可康复,且多不会遗留其他问题。症状较重或迟迟得不到治疗者可能出现其他并发症,甚至遗留瘢痕。
预后-危害性:
1、干眼症可造成眼部干涩、异物感等眼部不适,影响工作生活。
2、病情持续发展可带来多种并发症,引起角膜溃疡甚至穿孔。
3、晚期患者可遗留角膜瘢痕,进而影响视力。
预后-自愈性:
症状较轻者可在适当休息后自行恢复。
预后-治愈性:
部分患者是可以通过药物等治疗手段来治愈的。
预后-复发性:
患者有复发可能。因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自身的情况。
日常-总述:
干眼症的发生与日常的不良生活方式有一定相关,患者在发生干眼症后,应当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尤其注意眼部的保护,促进疾病症状的消退,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日常生活中多了解干眼症的致病因素及风险因素, 树立自我防范意识。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与家属沟通交流,说出内心疑虑。 提倡患者家属多陪护, 予以患者情感层面的支持, 进一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滥用药物。使用眼药水的患者,需要注意:
1、使用眼药水时,人保持平躺或者是头仰起来的状态,用手或者是棉签把下眼睑扒开,眼睛向上看,这样能露出来下眼睑和眼球之间的一个窝,把眼药水凭空滴下来,滴到这个窝里面。如果滴进去了,就不需要再滴第二滴,只滴一滴就可以。
2、避免将眼药水直接滴到黑眼仁上,因为黑眼仁上的上皮比较脆弱,而且神经纤维比较敏感,滴到黑眼仁上容易造成其他理化因素的刺激,而导致眼睛的刺激性流泪,所以滴到下眼睑的结膜囊比较理想。
3、如果用棉签操作,滴完眼药水之后,尽量用手将下睑轻轻提起盖在眼球表面,这样能让减少眼药水的流失,如果下睑猛的一闭,所有的眼药水都将通过睑裂被挤出来,就起不到滴眼药水的效果。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及充足睡眠,注意眼部休息。
2、避免较长时间的应用电子产品。
3、可适当增加眨眼频率。
4、尽量避免使用隐形眼镜。
5、减少空调、电扇、吹风等直吹眼部。
6、避免长期处于干燥环境下,可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
日常-复诊须知:
定期眼科门诊复查,如有眼睛干涩、烧灼感等症状加重,或治疗好转后症状反复,应及时到眼科就诊。
饮食调理:
干眼症患者在治疗同时应当注意饮食的管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可适当多吃胡萝卜、番茄、木瓜、南瓜、菠菜、绿花椰菜、枸杞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2、各种动物的肝脏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对于干眼症的康复有重要作用。
3、鱼、蛋瘦肉等食物蛋白质较高,有助于患者康复。
饮食禁忌:
1、忌烟、酒、咖啡。
2、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胡椒、大葱等。
3、尽量避免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冷饮、雪糕等。
4、忌食烤肉、炸鸡等油腻、燥热食物。
5、减少日常饮食中盐的使用,避免高盐食物或腌制物。
预防措施:
干眼的发病原因及机制较为复杂,但合理的生活习惯调整对于预防干眼症有一定帮助:
1、合理使用手机和电脑,减少电子产品的长时间使用。定期应向远处观望、适当活动,以减少眼部疲劳。
2、保证在用眼环境的适当光照,避免过强或过暗。
3、尽量不戴隐形眼镜,戴隐形眼镜容易造成角膜缺氧和炎症,还容易造成眼部干涩。
4、注意眼部保健,热敷眼部,做眼保健操,主动眨眼,缓解眼部疲劳。
5、女性要尽量少描眼线或涂眼影。
6、在空气污染较重时可使用护目镜。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