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谷固醇血症疾病英文名称: sitosterolemia疾病别名: 植物固醇血症、豆固醇血...
养生
疾病名称: 谷固醇血症
疾病英文名称: sitosterolemia
疾病别名: 植物固醇血症、豆固醇血症
疾病概述:
谷固醇血症(sitosterolemia)通常被称为植物固醇血症或豆固醇血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脂质代谢异常疾病。该病的发生率极低。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黄褐瘤、动脉粥样硬化、早发性冠心病和关节炎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就诊科室: 小儿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皮肤黄瘤、乏力、面色苍白、皮肤出血、关节痛、腹痛
主要病因: ABCG5和ABCG8基因突变
检查项目: 血液检查、血细胞形态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基因检测
重要提醒: 谷固醇血症患者确诊后应及时对症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血浆植物固醇浓度,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及早发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延缓病情进展,改善预后。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较罕见,基因ABCG5突变和基因ABCG8突变导致的谷固醇血症发病率分别为1/260万和1/36万。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有家族史者。
病因-总述:
谷固醇血症是由于植物固醇在肠道过量吸收,胆汁外排不足所致。大量的植物固醇堆积在患者血液中,导致多发性皮肤和肌腱黄色瘤,并可能进一步引发如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和溶血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
病因-基本病因:
谷固醇血症的致病基因为ATP结合盒(ABC)转录体家族的两个成员ABCG5和ABCG8,主要位于肠道细胞的顶膜和胆管的小管膜,这两个基因编码固醇的外转运体Sterolin-1和Sterolin-2蛋白,形成异源性二聚体后发挥调节固醇代谢(主要指植物固醇)。植物固醇可以在肠道和肝脏ABCG5和ABCG8的作用下,将植物固醇排入肠道及胆道系统,在肠道内抑制植物固醇的吸收,在肝脏内促进植物固醇的排泄,从而保持血液内植物固醇的极低水平。但是当ABCG5和ABCG8两个基因发生突变后,即出现植物固醇的过度吸收和排泄减少,引起植物固醇含量极度升高,可达正常值的50~200倍。
症状-总述:
谷固醇血症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些患者终生无症状,而部分患者则在未成年阶段就死于继发于心血管意外。主要症状包括皮肤黄瘤、动脉粥样硬化、乏力、皮肤出血和关节炎等。
症状-典型症状:
1.皮肤黄瘤
好发于伸肌肌腱附着点附近,例如跟腱、肘关节、膝关节等,皮肤损伤与黄瘤出现关系密切。儿童患者较少见。
2、动脉粥样硬化
谷固醇血症患者因植物固醇在组织和血浆中过多的聚集,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风险显著高于正常人。早发性冠心病可以作为本病的特点之一。
3、血液系统改变
血细胞是植物固醇毒性作用的靶点之一,显著增高的植物固醇导致红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流动性下降,从而引发红细胞异形和溶血。植物固醇同时作用巨核细胞,导致巨核细胞分界膜系统分化障碍,引发血小板减少。植物固醇渗透到血小板膜,可能导致血小板聚集功能障碍。患者可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皮肤出血等表现。
4、腹痛
植物固醇还可沉积在胃肠系统,导致腹痛的发生。
症状-并发症:
主要的并发症有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
症状-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关节痛、关节炎、脾大等。
就医-门诊指征:
1、跟腱、肘关节、膝关节等部位出现皮肤黄瘤;
2、有不明原因的反复出血或血小板减少;
3、早发性冠心病;
4、伴腹痛、关节痛等表现;
5、谷固醇血症家族遗传史。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一般首诊科室为儿科、血液内科、消化内科和心血管内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着便于穿脱的衣服,方便检查。
3、可能进行血液检查,检查当天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以将目前所服用的药物进行整理,必要时可携带药盒。
6、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或您的孩子都有哪些症状呢?
2、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3、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什么情况会出现症状的加重呢?
4、家族中有没有类似症状或类似疾病的人呢?
5、是否进行过基因诊断?
6、您或您的孩子有没有接受过治疗?治疗效果怎么样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或我的孩子的症状严重吗?
2、是什么可能引起我或我的孩子的症状?
3、我或我的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4、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呢?您推荐哪种?
5、整个治疗过程,大概需要多少费用?医保能报销吗?
6、我或我的孩子需要终身服药吗?
7、会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呢?
8、会不会遗传?
9、我或我的孩子现在开始应该注意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在详细询问病史后,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可能会建议患者行血液检查、血细胞形态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基因检测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1)植物固醇含量明显升高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包括谷固醇、豆固醇、菜油固醇、双氢胆固醇等。
(2)检查结果还可见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等。
2、血细胞形态检查
血细胞形态检查可发现本病的特征性表现,口型红细胞增多、巨大血小板和血小板减少三联征。骨髓涂片同样可见到口型红细胞及巨大血小板,而巨核细胞的形态和数目基本正常。
检查-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皮下结节镜下表现为大量的组织细胞吞噬脂质成分,形成泡沫细胞。
检查-其他检查:
基因检测发现ABCG5和ABCG8变异是谷固醇血症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金标准。
诊断-诊断原则:
谷固醇血症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高血清植物固醇水平以及ABCG5和ABCG8基因突变。临床表现见患者有长期无法解释的血小板减少与溶血性贫血,并且在外周血涂片检查中可发现巨大血小板与口形红细胞,就应怀疑考虑谷固醇血症。患者还常伴有脾肿大和皮肤黄瘤。父母多为近亲婚配。血浆植物固醇水平异常升高为谷固醇血症诊断的直接依据。基因检测发现ABCG5和ABCG8突变可确诊本病。
诊断-鉴别诊断:
谷固醇血症主要是应该与其他存在血小板减少和(或)溶血性贫血的疾病相鉴别,比如EVANS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结合本病的临床特点、遗传方式以及特殊的血细胞形态,诊断并不困难,关键在于要想到谷固醇血症的可能性。
治疗-治疗原则:
谷固醇血症的治疗目标是通过降低血浆中植物固醇含量,从而降低植物固醇增高引起的皮肤黄瘤、冠心病、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靶器官损伤。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严格控制饮食及药物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严格控制饮食,减少日常饮食中植物固醇和胆固醇的摄入。通过饮食控制,可以使植物固醇的含量下降30%~40%。
治疗-药物治疗:
1、依折麦布
依折麦布可以结合肠道内的固醇转运蛋白NPC1L1,有效地降低植物固醇的水平。为目前的首选治疗药物。依折麦布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可有效降低植物固醇的浓度(50%左右),临床症状也随之减轻。
2、考来烯胺
考来烯胺属于胆汁酸螯合剂,可以通过与胆汁酸螯合,阻断了胆汁酸在肠道的重吸收,从而阻断了胆汁酸的肝肠循环,可以有效地降低植物固醇的水平。但是考来烯胺的胃肠道副作用较大。对于依折麦布治疗不满意的患者,可以联合使用考来烯胺。
治疗-相关药品:
依折麦布、考来烯胺
治疗-手术治疗:
肝移植可使肝脏有能力排出多余的植物固醇,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谷固醇血症预后良好但检出率却不容乐观,容易耽误最佳治疗时机。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
预后-危害性:
谷固醇血症病情进展可能发生早发性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导致死亡。
预后-自愈性:
不会自愈,应积极治疗,避免疾病进展。
预后-治愈性:
经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可有效缓解症状,获得良好预后。
预后-根治性:
本病的病因为基因突变,不能达到根治。
日常-总述:
科学、有效的日常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谷固醇血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家长存在自责心理。
(2)本病为慢性病,需长期服药,且特殊配方奶粉价格较贵,同时患者的生活、饮食需要更多的关注,家长感觉经济负担、照顾负担沉重。
2、护理要点
家长应向医生咨询,了解更多关于疾病的知识,明白患病不是人为造成的,多与朋友聊天,缓解内疚心理;同时也应该关注治愈病例,学习如何能够更好地做好日常护理,增加对患者能够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不可私自停药或更改剂量,避免疾病进展。
2、服用考来烯胺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胃痛、便秘、烧心感等胃肠道不良反应,长期服用的患者还可能出现骨质疏松,应注意监测,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管理:
1、适当体育锻炼,以不劳累为宜,提高抵抗力。
2、保持心情愉快,积极参与治疗,勤与医生沟通病情,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注意保持手术切口附近清洁干燥,遵医嘱按时服用抗感染药物以预防感染,如手术切口附近出现红、肿、热、痛、流脓等炎症反应,应及时就医。
2、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12小时后可取半卧位,抬高床头30~45度,活动量由小到大,术后当天卧床可以左右平移身体,在床上翻身。
3、家属多协助病人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
4、遵医嘱,可酌情术后第1日开始活动,适当增加锻炼。
饮食调理:
本病患者主要应注意减少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摄入,合理膳食。
饮食建议:
患者可以使用精加工的大米代替谷物摄入
饮食禁忌:
1、严格控制饮食,减少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摄入。
2、富含植物固醇的食物,如橄榄油、蔬菜、小麦和坚果等,都应避免食用。
3、海鱼和海带等海产品、巧克力以及谷物也都含有较高的植物固醇,应减少食用。
预防措施:
谷固醇血症是可预防的遗传性疾病,其预防的措施主要包括避免近亲婚配、有家族史的人群备孕前应进行产前咨询和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