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骨母细胞瘤疾病英文名称: Osteoblastoma疾病别名: 成骨细胞瘤、良性成骨细胞...
养生
疾病名称: 骨母细胞瘤
疾病英文名称: Osteoblastoma
疾病别名: 成骨细胞瘤、良性成骨细胞瘤、巨大骨样骨瘤、良性骨母细胞瘤
疾病概述:
骨母细胞瘤(Osteoblastoma)又称为成骨细胞瘤,是孤立的富于成骨细胞的骨及类骨组织的肿瘤,主要成分为血管丰富的骨样组织、新生骨质及大量成骨细胞。此型肿瘤相对少见。而发病年龄多发生于30岁以内,胸椎和腰椎为常发部位,主要累及椎弓根、椎板、横突和棘突等附件部位。本病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特殊病毒感染或血管发育异常相关。临床上可表现为局部肿胀及疼痛,严重者可出现关节活动障碍、肢体乏力等。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骨科、肿瘤科
发病部位: 脊柱
常见症状: 固定疼痛、关节活动障碍、肢体麻木、肢体乏力
主要病因: 尚不明确可能与特殊病毒感染或血管发育异常有关
检查项目: X线平片、CT、增强CT、MRI、同位素骨扫描、PET-CT、病理学检查
重要提醒: 一旦确诊,应积极进行治疗,彻底清除肿瘤,以免发生恶变,危及患者生命。
相关中医疾病: 瘤、石痈、石疽、骨瘤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骨母细胞瘤较少见,约占原发性骨肿瘤1%,良性骨肿瘤3%,发生于脊柱的骨母细胞瘤占所有骨母细胞瘤30%~40%。发生于颈椎的骨母细胞瘤最多见,约占40%,较少见于骶椎。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发生于30岁以内的成年人,25岁左右为发病高峰,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比例约为1.5∶1~2∶1。
病因-总述:
骨母细胞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特殊病毒感染有关,这些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在人体内长期潜伏,对人体的骨细胞造成刺激,导致骨细胞发生变异,使骨细胞快速生长并具有转移的特性。另外,本病的发生与血管发育异常可能也存在关系。
症状-总述:
骨母细胞瘤患者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可出现固定性的深部疼痛、关节活动疼痛、腰背部包块、肌肉痉挛疼痛,也可出现肢体麻木、疼痛、乏力,严重者甚至可出现大小便障碍。
症状-典型症状:
肿瘤靠近浅表者可有局部轻度肿胀及压痛,并可有肿胀、温热及触痛,有的可有步态失衡的表现。如果病变在脊柱可有压痛及肿块,常引起肌肉痉挛、脊柱侧弯,较大者可有包块,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产生相应神经症状,可出现刺痛、麻木、乏力、轻瘫甚至截瘫。少数病人可见痛性脊椎侧凸畸形。
症状-并发症:
本病可有病理性骨折、关节活动障碍、肢体感觉和运动异常等并发症。
就医-急诊指征:
出现肢体剧痛、反常活动、肢体无法活动甚至截瘫等情况,及时到医院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
就医-门诊指征:
出现患处局部包块、固定疼痛、关节活动障碍、肢体麻木乏力等症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如病情不严重,出现局部包块、固定疼痛、关节活动障碍、肢体麻木乏力等症状,建议就诊骨科。
2、如病情严重,出现肢体剧痛、反常活动、肢体无法活动甚至截瘫等症状,建议就诊急诊科。
就医-就医准备:
1、 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 医生可能会对脊柱、四肢进行体格检查,着宽松易于暴露的衣物,方便检查。
3、 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 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 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发现不适有多久了?
2、是否有外伤、发热史?
3、是否有其他疾病史?
4、做过哪些检查?
5、家属是否有类似情况?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这个病变恶性的可能性大吗?
2、是否有非手术的治疗方法?效果如何?
3、手术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4、需要尽快手术吗?
5、有哪些方案可以选择吗?各有哪些利弊?
6、术后是否需要辅助治疗?
7、若是恶变的话能活多久?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固定疼痛、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询问完病史后,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之后可能建议患者做X线平片、CT、增强CT、MRI、同位素骨扫描、PET-CT、病理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及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在就诊时,医生首先会检查患者的一般情况,通过视诊及触诊,检查患处是否局部有发红、发热、疼痛、肿胀等表现。若是脊柱骨母细胞瘤,医师会检查脊柱的生理曲度,可见脊柱侧凸,而脊柱侧凸多见于腰椎。
检查-病理检查:
本检查可明显肿瘤性质。可通过穿刺或切开肿瘤获取病理标本,其表现为质软呈灰白色或棕黄色,不含骨质结构。镜下所见为以纤维组织为主的结构,梭形的成纤维细胞之间为胶原纤维,其间还有成堆的多核巨细胞和泡沫细胞。肿瘤组织中见不到骨组织,只有肿瘤的边缘才可以见到反应性的新生骨。
检查-其他检查:
1、全身同位素骨扫描
本检查可用于发现多发病灶,病损处可有局灶性放射性浓聚。
2、其他
脊髓造影、血管造影等检查可显示肿瘤血供和血管走形,可用于后续辅助治疗。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平片检查
X线平片可观察骨母细胞瘤大概的轮廓,但对骨母细胞瘤早期病变及其内部结构和软组织的显示有较大的局限性,提供诊断信息不如CT、MRI丰富。
2、CT检查
CT检查可清晰的显示肿瘤内的结构和骨骼清晰的边界,能够很好的定位肿瘤的位置,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呈中度至明显强化。CT显示软组织和肿瘤内钙化优于X线平片,表现为典型的透亮瘤巢和高密度硬化环及局灶性的钙化或骨化。
3、MRI检查
本检查可显示肿瘤形态及软组织受累情况。骨母细胞瘤MRI检查多呈膨胀性生长,呈不均匀性长T1、T2信号,大部病灶可见单发或多发囊状骨质破坏,可见液-液平面,周边骨皮质变薄,病灶边缘骨质轻度硬化,有时可形成较厚的厚化缘,甚至呈结节状。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结合相关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一般不难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会判断是否存在骨巨细胞瘤、骨样骨瘤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骨巨细胞瘤
多见于男性、青壮年(20~40岁),好发于骨端,关节面下,多呈偏心生长、横向生长,破坏区多呈典型的皂泡状外观,偶尔呈溶骨型或混合型。骨间隔较细且均匀,无骨膜反应及骨质增生硬化现象,少有液液平,强化多不明显,而骨母细胞瘤常有钙化、骨化,有时有厚的硬化缘,甚至呈结节状,病灶强化较明显。
2、骨样骨瘤
病灶直径多小于1.5cm,周围反应性骨质增生明显,在“瘤巢”周围有广泛骨质硬化与骨膜新骨形成,而骨母细胞瘤的病灶常大于2.5cm直径,骨质膨胀较明显,骨硬化较轻,强化明显。
3、动脉瘤样骨囊肿
当骨母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两者鉴别困难,一般而言,骨母细胞瘤容易出现瘤内钙化或骨化是其相对特征。
4、脊柱转移瘤
多有原发肿瘤病史,可多发,多见于中老年患,MRI上转移瘤椎体破坏更明显,椎间盘常保持完整,多个椎体及椎体附件同时受累多见,软组织肿块更明显。
治疗-治疗原则:
骨母细胞瘤一般起病隐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出现可疑症状时,尽早就诊检查,早期治疗效果更好。若肿瘤较大,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完整切除肿瘤,尽可能降低肿瘤复发率、保护神经功能等。
治疗-药物治疗:
主要是化疗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甲氨蝶呤、顺铂、阿霉素
治疗-手术治疗:
1、手术治疗是骨母细胞瘤最重要的治疗措施,肿瘤一经发现均应尽快手术切除,90%患者的疼痛症状可在术后得到明显缓解,70%~90%术前有脊柱侧凸的患者术后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主要的手术方法包括病灶内刮除术、肿瘤的整块切除术等。
2、手术的方法应该依据病变范围而定:
(1)四肢病变范围较小者刮除植骨,必要时钢板螺钉内固定。
(2)病变范围较大,侵袭性较强时,可采用瘤段切除,肿瘤型人工关节假体置换重建术。
(3)累及脊柱的骨母细胞瘤,采用局部刮除或附件切除后多可治愈,复发率也较低。
(4)侵袭性较强、脊柱受累范围较大时,可采用大块切除或整块切除,人工椎体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重建。
治疗-放化疗:
对于不能完整手术切除、不能耐受手术及术后复发患者,可考虑行放疗或化疗。放疗可有效控制一些患者的肿瘤生长并使患者长期带瘤存活。对于体积较大、周围组织侵犯较广的肿瘤,放疗和化疗可作为手术治疗的辅助或替代方式,为完整手术切除创造条件。化疗常用药物为甲氨蝶呤、顺铂、阿霉素等。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可行中医针刺治疗,可选用玉户、天枢、五户、大陵等,可根据不同的部位灵活选用不同的补泻手法。
预后-一般预后:
骨母细胞瘤一般预后良好,只有极少数会发生恶变。如果放任其自然进展,大多数病例经过刮除术后常能得到治愈,少数患者出现复发。恶变者可有肺部转移,疗效欠佳,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骨母细胞瘤为良性骨病变,生长缓慢,病变较小者一般没有症状,较大的病变有可能容易引起病理骨折。可导致病理性骨折,影响患者关节活动。在脊柱可以引起脊柱侧弯,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导致肢体麻木疼痛乏力,巨大肿瘤压迫脊髓,可以导致截瘫。
预后-自愈性:
部分骨母细胞瘤的患者成年之后,肿瘤可停止生长并逐渐自行骨化愈合。
预后-治愈性:
手术行局部肿瘤的刮除和植骨,或加用内固定后,即可治愈。但有少数骨母细胞瘤患者经过多次复发,可恶变。待恶变后再作截肢治疗也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根治性:
经过手术治疗本病可根治。
预后-复发性:
若治疗不彻底,可致本病复发。
日常-总述:
骨母细胞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合理的膳食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骨母细胞瘤发病隐匿,病程较长,患者可能会对治疗丧失治疗信心,出现抑郁、悲观的心理。
(2)患者易出现固定疼痛、关节活动障碍、肢体麻木、肢体乏力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可出现焦虑情绪。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
日常-生活管理:
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注意调整休息时间,遵守合理的作息时间。
2、在术后康复期,病人可进行适量的活动,如散步等,不可过早做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
3、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若心理压力过大,可通过读书、看电视等方式娱乐,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日常-复诊须知:
术后必须定期随访复查,术后3个月、半年、1年时复查随访,以后每年一次,5年后视情况可停止随访。检查内容包括手术部位的X线片,必要时进行胸部CT、磁共振等检查,以明确骨母细胞是否彻底清除或是否有转移。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护理需注意患肢疼痛、皮肤颜色、温度、末端血运、运动、感觉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术后如无禁忌证,可在1~7天后离床活动,即早期离床活动。可先在床上做肢体运动和翻身动作。如果身体恢复良好,可逐步加大运动量,变换锻炼内容。
饮食调理:
科学的饮食调理对于疾病的恢复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术后摄取足够的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
饮食建议:
1、摄取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高维生素、高营养食物。
2、多食用有利于毒物排泄和解毒的食物,如绿豆、赤小豆、冬瓜、西瓜等。
饮食禁忌:
1、避免食用含有致癌物的食物,如含亚硝酸盐类致癌物的蔬菜、发霉食物、腌制、烟熏、火烤、油煎的食物。
2、忌烟、酒。
3、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花椒、辣椒等。
预防措施:
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暂不明确,故没有有效的预防方法,只能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