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骨血管瘤疾病英文名称: hemangioma of the bone疾病概述: 骨血管瘤...
养生
疾病名称: 骨血管瘤
疾病英文名称: hemangioma of the bone
疾病概述:
骨血管瘤(hemangioma of the bone)是由新生的毛细血管或海绵状血管构成的良性病变,起源于骨内血管,一般生长缓慢,少有恶变。大多数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在有症状的患者中,一般以疼痛作为常见表现。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暂不明确
就诊科室: 骨科、肿瘤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大多数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部分表现为局部不适、疼痛
主要病因: 病因未明,可能与先天畸形、局部血液瘀滞、外伤等有关
检查项目: X线、CT、增强CT、MRI、增强MRI、同位素骨扫描、血管造影
重要提醒: 本病危险度不高,但少数患者会并发病理性骨折,极少数患者也会出现良性肿瘤恶化,故一旦出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排查及治疗。
相关中医疾病: 癌病
临床分类:
组织学上将骨血管瘤分为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两型,前者好发于扁骨和长管状骨,后者好发于脊柱和颅骨。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据统计,在我国骨血管瘤的发病率约占骨良性肿瘤的2.1%,国外报道不足1%。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30~60岁的人群。
病因-总述:
目前骨血管瘤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尚未明确。但根据研究表明,骨血管瘤的发生可能与先天畸形、局部血液瘀滞、外伤等因素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 先天畸形
骨血管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暂无定论,一般认为骨血管瘤是由新生的毛细血管或者海绵状血管构成的良性病变,起源于骨内血管;也有学说认为骨血管瘤并非真性肿瘤,而是血管发育异常造成的错构性血管畸变或局部静脉曲张。
2、 外伤
外伤导致的皮下及骨骼血管受损,将可能导致血管在恢复重建的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生长,从而导致局部的良性病变。
3、 局部血液瘀滞
患者由于外伤或某些物理化学因素导致的骨骼局部血液淤滞有可能造成血管的结构异常,这些异于正常的血管结构有可能会导致骨血管瘤的发生。
症状-总述:
骨血管瘤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在有症状的患者中,疼痛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余可见局部不适、四肢运动障碍等症状,且根据其不同的发病部位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
症状-典型症状:
1、疼痛
大多数血管瘤可无症状,或有轻微的疼痛或不适。
2、位于长骨的血管瘤
可出现局部疼痛、肿胀,可伴随病理性骨折。
3、位于颅面骨的血管瘤
可能伴随呕吐、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味觉退化、部分口腔黏膜麻木等神经压迫症状,有些也可导致面瘫症状。
4、位于颊部的血管瘤
可出现牙龈出血、牙齿松动、局部的皮肤或受累区域脑神经或眶下神经支配的口腔黏膜麻木,甚至出现面瘫。
5、位于脊柱的血管瘤
可见背伸肌紧张,脊柱强直,活动受限,当存在脊髓或神经根、马尾压迫时,可出现相应的下肢麻木和感觉障碍、腱反射亢进。
症状-病情发展:
本病恶变较少,骨血管瘤生长过程中可出现静止或退化。部分患者在未治疗的情况下,因为自身的血管组织可由纤维组织代替,而实现自行愈合。
症状-并发症:
无明显并发症。
就医-急诊指征:
因骨血管瘤出现病理性骨折,疼痛难忍或开放性大出血的患者应当及时拨打120送医。
就医-门诊指征:
发现身体存在硬性肿块或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或出现肢体麻木、口腔黏膜感觉退化、面瘫等症状的患者均可前往门诊排查本病。
就医-就诊科室:
1、出现病理性骨折、开放性大出血等急诊指征患者急诊治疗。
2、病情平稳者,本病可前往骨科、肿瘤科、骨肿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患者全身进行体格检查,着宽松衣物,方便检查。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患者明确有胆道疾病病史并曾就医诊疗,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
2、症状什么情况会缓解?什么时候会加重?
3、以前有过类似症状吗?是否曾就医?如何诊断及治疗?
4、既往外伤史吗?身体有先天畸形吗?
7、您家有人出现过类似症状吗?
8、您自行吃过什么药吗?服药后有缓解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我得了什么病?
2、我的情况严重吗?会危及生命吗?
3、我需要住院吗?我要做手术吗?
4、我需要吃什么药?有什么副作用?对身体有损伤吗?
5、我的兵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我如何避免复发?
6、我平时生活习惯该注意什么?
7、出院之后需要复查吗?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会先给患者做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情况后,会建议患者进行X线、CT、MRI、同位素扫描、病理检查、血管造影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及判断血管瘤压迫周围组织的具体情况。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会对病变区域进行简单体格检查,病变位于长骨的血管瘤患者病变局部可触及包块,但无搏动,听诊无血管杂音。位于表浅部位的肿瘤,可触及骨性硬度肿块,表面皮肤没有变化。
2、存在颅面部和脊柱病变的患者,医生会对其进行全身范围的神经系统查体。其内容包括让患者按照指令张嘴、耸肩、跟随手电筒转移视线、叩诊锤叩击肌腱等,以便医生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神经功能障碍。
检查-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是诊断骨血管瘤的金标准,本病可通过病理确诊。一般临床医生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同时取得肿瘤病理标本,在某些十分难以确诊的病例里医生也会在正式手术治疗前先进行一次手术用以采集病理标本。
1、大体表现
骨血管瘤病理标本大体表现为松软、易碎的红色肿物,某些肿瘤也可表现为坚硬和肉质。有的肿瘤周围有明显的骨性结节,肉眼可观察到暗红色囊腔,有典型的鲜红或蓝红色柔软并富含血液的组织。边界一般清楚,也可呈现蜂窝状。
2、镜下表现
血管瘤镜下可见由新生和异常血管所形成的团块,依照不同的血管瘤分型和发病部位,可表现为由大的薄壁血管组成、小的薄壁血管组成、两类血管混合组成。高倍镜下可见内皮细胞核小而深染。
检查-其他检查:
1、同位素骨扫描
同位素骨扫描检查前,临床医生会先向患者注射骨显像剂,约2~3小时后,再用探测放射性的显像仪器,探测全身骨骼情况,若人体某处骨代谢异常,则会显现该处骨骼有同位素摄取增加或减低的现象。对于本病,骨素扫描一般表现为同位素摄取增加。
2、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检查前,临床医生会向患者注射造影剂,再用X光检查,显示出患者病变部位的血管影像,直观呈现出该部位血供及血管的异常情况。对于本病,血管造影可以表现为血供丰富也可以表现为血供缺乏,医生可依此判断患者病变的时期和分型,以指导下一步治疗。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X线检查作为便捷快速的影像学检查,起到初步定位、定性病变,缩小确诊范围的作用。
(1)脊柱血管瘤:呈“柵栏状”或“灯芯绒条纹状”改变,表现为骨小梁代偿增粗,纵行排列,间以低密度间隙,呈栅栏状。
(2)颅面骨血管瘤:典型表现是单个较大囊样骨质破坏与放射状骨针。
(3)长管状骨和扁平骨血管瘤:多数呈“泡沫状”或“蜂窝状”溶骨性破坏,肿瘤发展迅速者,可形成骨干大囊状膨胀破坏或弥漫性虫蚀样破坏。
2、CT检查
CT检查在确诊本病过程中存在重要意义,可以辅助进行确诊或其它病变的排查。
(1)脊柱血管瘤:出现“粗大网眼状”改变及“栅栏状”改变,有时可见椎体旁或椎管的内软组织肿块。
(2)颅面骨血管瘤:溶骨性病变,有日光放射样表现,水平方向可见呈放射状排列的骨针。
(3)长管状骨和扁平骨血管瘤:病灶边界清楚,多伴有相邻骨皮质膨胀变薄、硬化缘和线样骨嵴或骨性间隔等。增强CT扫描多可见明显强化。
3、MRI检查
本病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发病率低,诊断有时具有难度。核磁检查特异性较高,在本病的排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脊柱血管瘤:血管瘤因生长速度和侵袭程度不同,可有多种影像表现,可呈脂肪堆积,也可呈不规则虫蛀或蜂巢样表现等。需临床医师仔细辨别。
(2)颅面骨血管瘤:直接病灶内应用造影剂增强摄片后,可见到针状骨小梁从病灶中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即所谓的“日光射线”现象。下颌骨和上颌骨病灶可呈不规则溶骨性破坏,为分叶多囊状,囊内呈“肥皂泡样”表现。
(3)长管状骨和扁平骨血管瘤:T1W1呈现与肌肉相似等信号,T2W1呈明显高信号,有时可见低信号分隔。增强扫描时,病变呈网格样强化。
诊断-诊断原则:
本病仅依靠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难以确诊。临床医生必须结合特征性的影像学检查乃至病理检查结果方可确诊。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其他类似骨肿瘤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本病当与脑膜瘤、脊柱结核、溶骨性转移瘤鉴别。
1、脑膜瘤
脑膜瘤是一种多发的脑部肿瘤,常见症状往往包括头痛、癫痫等其他神经压迫症状,依靠症状容易与颅面部骨血管瘤混杂。但这两种疾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般区别较大,可依照X线进行鉴别。常规X线鉴别困难者,应作CT检查,CT可对脑膜瘤做出明确的诊断。
2、溶骨性转移瘤
溶骨性转移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病变。脊柱骨血管瘤患者有时会出现椎弓根界限不清和椎体塌陷性骨折,此时二者的诊断易相混淆。溶骨性转移瘤发病年龄较大,临床症状明显,可出现剧烈疼痛,一般有原发灶。X线及CT可呈斑片状或大片状,边界不清,无栏状及网眼状表现,椎体皮质常受侵犯并伴有软组织包块。核磁检查影像上两者也有较大区别,医生可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诊断以鉴别。
3、脊柱结核
脊柱结核为肺结核、消化道结核等结核病的继发病,其X线影像与某些症状较轻的脊柱骨血管瘤不易鉴别。脊椎结核患者常常有其它结核病史,临床症状常有背痛、活动障碍及保护性强迫体位,其X线及CT检查均可呈现脊柱椎体锲形变,形成椎旁脓肿或骨桥。医生可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由于骨血管瘤生长过程中可出现静止或退化,因此无症状者可暂不治疗,仅予以动态观察。有症状或病变较大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应选择予以手术切除、直接病灶内乙醇注射、选择性动脉栓塞、经皮椎体成形术、放疗等。血管瘤对放疗敏感,对有症状的血管瘤可首先考虑放疗。
治疗-药物治疗:
目前本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对于有症状的以及病变范围较大的骨血管瘤患者,手术治疗依旧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本人意愿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1、一次性边界性切除
骨血管瘤病灶的一次性切除是目前根治骨血管瘤的有效手术,部分患者术后通过康复训练即可痊愈,但部分病情较严重的患者术后仍需要辅助以放疗或化疗的手段来改善症状。一些颅面骨血管瘤患者,在切除术后依照患者自身情况和肿瘤的大小可能需要进行局部的组织缺损重建,目前一般使用钛网进行修复,也可依照患者自身状况选择其他修复方式。
2、动脉栓塞技术
骨血管瘤由于其丰富的血供可能导致术中出血危险,在对患者肿瘤的血供和生长状况进行综合考量后医生可能会应用术前动脉栓塞技术以减少术中出血。对于某些血管瘤体积巨大,而血管造影术无法清晰显示血供的患者,因其血流量大,难以实现完全栓塞,所以不宜应用动脉栓塞技术。
3、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
某些病情严重的难治脊柱骨血管瘤患者可以采取PVP术治疗,对止痛及增强脊柱稳定性和强度有着显而易见的优势。
治疗-放化疗:
放射疗法简称放疗,用机器将高能射线作用在患者固定区域,用以杀死或抑制癌细胞繁殖。本治疗方法适用于不耐受手术或手术切除不彻底的患者。但须注意,放疗有可能损害病变周围正常组织细胞,也可导致脊髓放射性坏死的风险。
治疗-其他治疗:
在常规的手术疗法以外,依照患者的自身情况,医院也有可能应用一些其他疗法。
1、酒精注射法
病灶内直接注射酒精法的适应证为,有神经根压迫症状的以及预计手术会有大量出血的椎体血管瘤。酒精作为能快速皱缩血管瘤的硬化剂,治疗的合理性在于大部分椎体血管瘤都被限制在椎体骨膜以内,而不侵犯硬脊膜。
2、其他
颅面骨的蔓状血管瘤出血难以控制,可采用微波热凝法进行治疗。另外,硬化剂治疗、电凝疗法、冷冻治疗等也可以作为备选的方法。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而有所不同,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较好,有一定的自愈可能性,恶变倾向小,手术后复发概率低,多数患者可根治。
预后-危害性:
肿瘤位于关节部位或椎体处的患者术后可能仍会有部分症状不能得到完全改善,功能有所限制,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预后-自愈性:
骨血管瘤有自愈倾向,有些患者血管组织可由纤维组织代替而实现自行愈合,不进行治疗也有自行好转的表现。
预后-治愈性:
骨血管瘤患者经过手术切除后,配合放疗一般可达到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统计数据。
预后-根治性:
多数肿瘤经边界性切除术后不会复发,可以达到根治效果。
预后-复发性:
手术切除病灶的患者复发率较小,但如果切除不彻底,可出现复发。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过分焦虑,应当放松心态,热爱生活。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锻炼。另外,还应定期到医院复诊,以便医生动态了解患者恢复情况。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患者往往因为对肿瘤有未知的恐惧,出现一些紧张、焦虑心理。
2、护理要点
家属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正确看待本病,提高治疗信心,走出恐惧及焦虑,构建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更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而患者自己也应该积极向医生了解本病知识,明白骨血管瘤并非恶性肿瘤,从而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应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心态,压力过大时,可通过听音乐、看电影等方式,放松身心,缓解负面情绪;平时要早睡早起,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2、患者应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登楼梯等,但不建议做大量运动,以免发生病理性骨折。
日常-病情监测:
暂未进行治疗的观察期患者及术后出院的患者,需平时注意自身是否出现或复发局部的疼痛和肢体麻木等神经压迫症状。
日常-术后护理:
1、保持患侧皮肤应注意清洁,衣着宽松,以便换药包扎。
2、患侧肢体不要热敷,沐浴时水温不要过高;避免强光照射等高温环境。
3、在术后患者疼痛完全缓解后,可以适当进行肢体功能的锻炼,调整活动灵活性,改善全身机能。在半年内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较剧烈的体育活动。
4、部分肿瘤十分巨大或者恶性生长严重而不得不选择截肢手术的患者,常常会有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家属必须配合医护,积极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
饮食调理:
骨血管瘤的发生与发展与饮食无较大关系,但合理及健康的饮食,可保证机体正常的运转及营养的来源,有助于疾病康复。
饮食建议:
需多进食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鲜水果、蔬菜,低动物脂肪,主食还需粗细粮搭配,以保证营养平衡。
饮食禁忌:
忌酒,少进刺激性的食品,禁吃烟熏、烤、腌泡、油炸、过咸的食品。
预防措施:
由于本病病因和发病机制暂时不明,故无有效的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