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腘动脉瘤疾病英文名称: popliteal arterial aneurysm疾病概述:...
养生
疾病名称: 腘动脉瘤
疾病英文名称: popliteal arterial aneurysm
疾病概述:
腘动脉瘤(popliteal arterial aneurysm)是一种罕见病,在周围动脉瘤病例中仅次于股动脉瘤,占第二位。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退行性变、其他少见因素如炎症反应、动脉退行性变伴夹层、创伤性、感染性、先天性等因素导致腘动脉直径超过正常腘动脉管径50%时的永久性局限性扩张。腘动脉瘤临床表现不一,可表现为腘窝处搏动性肿块、急性缺血症状、慢性缺血症状、局部压迫症状和瘤体破裂症状等。腘动脉瘤的确诊方法包括B超、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治疗方式包括外科修复、血管内修复、保守治疗,具体取决于临床表现、腘动脉瘤大小、有无其他动脉瘤以及患者因素。腘动脉瘤的预后取决于术前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有遗传倾向
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腘窝
常见症状: 无症状的膝后搏动性肿块、急性缺血症状、慢性缺血症状、局部压迫症状和瘤体破裂症状
主要病因: 具体病因尚不明缺,可能与炎症因素、免疫因素、机械因素和遗传因素等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C反应蛋白、血沉、B超、动脉造影、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
重要提醒: 腘动脉瘤是一种隐匿性疾病,可造成下肢不可逆缺血,若没有及时治疗最终可能需要截肢,故有临床症状需及时就医。
临床分类:
腘动脉瘤按其发生部位分类:
1、近端型
位于腘窝后内上方,通常瘤体较大,呈多腔状,瘤内多有血栓,可继发严重并发症。
2、中央型
中央型以膝关节为中心,向近、远端延伸。
3、远端型
位于腘动脉远端,瘤体较小,不易被发现,多数在血栓形成,急性动脉栓塞、肢体严重缺血或坏疽时被发现。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在国内周围动脉瘤病例中,腘动脉瘤发病仅次于股动脉瘤,占第二位。但临床较为罕见,一项关于住院患者的研究发现,股动脉瘤或腘动脉瘤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分别为7.4例/10万人和1.0例/10万人。
流行病学-死亡率:
围手术期、择期手术和急诊手术的病死率分别为1.5%、0%、2.1%。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常见于老年男性,特别是伴有吸烟、高血压、动脉扩张、脑血管疾病等。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随年龄增大,发病率递增。
病因-总述:
腘动脉瘤的具体病因还不是很清楚,可能是由于炎症因素、免疫因素、机械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导致血管壁的产生和降解失衡,破坏了血管壁的机械完整性。此外,有研究表明,吸烟、高血压、男性、年龄较大及动脉扩张是腘动脉瘤的危险因素。
病因-基本病因:
1、炎症因素
腘动脉壁内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炎性过程的确切作用尚不清楚,但活性氧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释放会降解弹性蛋白及胶原蛋白。细胞凋亡所致中层平滑肌细胞减少是减少细胞外基质生成的重要机制,这会削弱动脉壁修复能力。
2、免疫因素
抗主动脉壁成分的自身免疫反应失调会促发动脉瘤。虽然腹主动脉瘤的壁内已发现自身抗原,但自身免疫在腘动脉瘤形成中的作用还有待确定。
3、机械因素
机械因素也在腘动脉瘤的形成中发挥着作用。动脉壁应力异常(如高血压)、震颤和湍流(收肌腱裂孔和腘弓状韧带可能为腘动脉相对狭窄区域,相对狭窄处远端的湍流会造成血管远端节段扩张)都有可能促使动脉壁变性。膝部反复屈伸对腘动脉瘤的形成也有影响。
4、遗传因素
10%的周围动脉瘤患者有动脉瘤家族史。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多种遗传病中都可见动脉瘤发生率增加,但遗传因素在腘动脉瘤形成中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病因-危险因素:
有研究表明,吸烟、高血压、男性、年龄较大及动脉扩张是腘动脉瘤的危险因素。
症状-总述:
腘动脉瘤临床表现不一,可表现为无症状的腘窝处搏动性肿块、急性缺血症状、慢性缺血症状、局部压迫症状和瘤体破裂症状等。
症状-典型症状:
1、腘窝处搏动性肿块
有研究表明,48%的患者能察觉肿块,不能发现肿块存在的,多为肥胖、关节僵硬和老年患者。检查时在屈膝位较易触及肿块,肿块可呈搏动性,也可因瘤体内充满血栓而无搏动。
2、急性缺血症状
腘动脉瘤最严重的表现为瘤内突然形成血栓,导致危及肢体的急性缺血,这在保守随访期间的发生率高达1/3。约2/3的腘动脉瘤血栓形成患者会出现急性缺血,导致典型的急性缺血症状,即疼痛、苍白、肢体发冷和脉搏消失。
3、慢性缺血症状
腘动脉瘤的初始症状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跛行。血栓会导致腘动脉进行性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引起隐匿性或突发性跛行。患者可能会因侧支循环建立而出现跛行改善,如果形成血栓的动脉瘤周围没有充分形成侧支动脉血流,患者就会出现慢性肢体缺血症状和体征,即缺血性静息痛、坏疽等。
4、局部压迫症状
局部症状不常见,除非动脉瘤较大(>3.0cm)。膝后局部疼痛或发胀由动脉瘤占位效应引起。瘤体压迫坐骨神经、胫神经或腓神经可导致感觉或运动神经功能障碍,出现麻木、疼痛、足下垂等。腘静脉受压可导致同侧肢体肿胀、静脉曲张或静脉炎症状。
5、瘤体破裂症状
不到5%的患者会发生动脉瘤破裂,引起膝后剧烈疼痛。腘动脉瘤破裂引起的出血通常局限在腘窝区域。
症状-病情发展:
1、对于无足部脉搏的无症状患者,如果不进行治疗,3年后出现临床症状的可能性为86%。
2、对于足部脉搏正常的无症状患者,其3年后发生临床症状的可能性为34%。
症状-并发症:
急性下肢缺血:是腘动脉瘤最严重的并发症,它的发生可增加治疗的复杂性和截肢的概率。
就医-急诊指征:
1、突然出现下肢疼痛、苍白、肢体发冷和脉搏消失。
2、出现瘤体破裂、出血、膝后剧烈疼痛。
以上均须急诊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不明原因的腘窝处搏动性肿块。
2、下肢出现不同程度的跛行、静息痛。
3、下肢出现麻木、疼痛、足下垂。
4、伴有肢体肿胀、静脉曲张或静脉炎等症状。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病情平稳者,可到血管外科就诊。
2、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应去急诊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您都有哪些症状?症状的特点及诱因?症状出现的时间?血管症状发生及进展特征?
2、您既往健康状况如何?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脏病等疾病史吗?平时都服用哪些药物?
3、您平时喝酒、抽烟吗?
4、您以前出现过类似的症状吗?是否进行过诊断和治疗?
5、您有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吗?
6、您自发病以来自行吃过什么药吗?服药后有缓解吗?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我这是腘动脉瘤吗?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情况严重吗?会影响肢体活动吗?
4、我需要做CT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吗?会有损伤吗?
5、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6、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7、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是不是不能抽烟、喝酒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病情严重吗?有没有生命危险?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都需要怎么治疗?需要手术吗?
5、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平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7、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和治疗冲突吗?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腘窝处搏动性肿块、急性下肢缺血症状(如疼痛、苍白、肢体发冷和脉搏消失等)、慢性缺血症状(如下肢跛行、缺血性静息痛、坏疽等)时,应及时就医。就医时,医生会询问病史并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之后可能建议做B超明确诊断,评估瘤体直径、有无附壁血栓形成、血流速度和远端动脉通畅情况等,还可能做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等评估手术指征。
检查-体格检查:
可发现腘窝处搏动性肿块,尤其是当膝关节呈一定角度屈曲时,则应怀疑腘动脉瘤的可能。瘤体内血栓形成可表现为腘窝处质硬的非搏动性肿块。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C反应蛋白+血沉
判断患者是否贫血或是否合并感染,血红蛋白降低提示贫血。中性粒、CRP、血沉升高提示感染等。
2、凝血功能
判断患者出血风险,包括出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小板计数。
3、血糖、肝肾功能和电解质
判断患者血糖情况,是否合并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不全。
检查-其他检查:
无创性血管检查:即肱指数、节段性血压和脉搏容积记录,有助于在症状和临床检查提示下肢缺血时证实其严重程度,以及在血管修复后持续评估患者。
检查-影像学检查:
1、B超
超声可以快速确诊腘动脉瘤,并确定瘤体直径、腘动脉及流出血管是否闭塞、有无血栓及其性质、血流速度以及是否合并其他动脉瘤疾病。腘动脉瘤B超检查结果通常为腘动脉呈节段性梭型或囊状扩张,直径为正常直径(0.9cm)的1.5倍以上,动脉壁完整连续,内膜回声增强、不光滑,壁上大多可见斑片状或点状强回声的动脉硬化斑块,多数动脉瘤腔内可见附壁的中、低回声团。
2、血管造影
可以用来观察血管转流的流入道及流出道动脉,也可同时进行溶栓治疗,但常规动脉造影无法准确确定动脉瘤大小。血管造影常见结果为腘动脉呈节段性梭型或囊状扩张,动脉壁完整连续,管腔有不同程度的狭窄。
3、CT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
可以提供瘤体和腘窝的矢状面和冠状面的三维信息,此外,能够在考虑血管内治疗时精确测量真动脉腔的直径,还可以明确是否伴有其他解剖异常(如肌肉附着部位异常,肿瘤等)和评估有无伴发其他动脉瘤。CT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类似,通常为腘动脉呈节段性梭型或囊状扩张,直径为正常直径(0.9cm)的1.5倍以上,动脉壁完整连续,管腔有不同程度的狭窄。
诊断-诊断原则:
主要依靠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体检扪及腘窝搏动性肿块,必须仔细检查全身其他部位是否同时存在动脉瘤。B超、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无创检查可确诊,并可作为非手术治疗随访和术后随访的的无创检测方法。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腘窝囊肿、肿瘤、其他囊性肿块等疾病。
诊断-诊断依据:
查体时腘窝处发现搏动性肿块,尤其是当膝关节呈一定角度屈曲时,则应怀疑腘动脉瘤的可能,结合B超、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无创检查可确诊。
诊断-鉴别诊断:
1、腘窝囊肿
腘窝囊肿是腓肠肌-半膜肌滑囊增大造成的腘窝内肿胀。通常可以通过体格检查或影像学检查与腘动脉瘤鉴别。
2、肿瘤
腘窝内散在性肿块(脂肪瘤、脂肪肉瘤或其他实性肿瘤)并不常见,常可以使用超声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技术将其与腘动脉瘤鉴别。
3、其他囊性肿块
其他一些囊性肿块可能发生于膝关节周围并向后延伸而类似于腘动脉瘤,包括腱鞘囊肿、半月板囊肿、鹅足滑囊炎、胫侧副韧带滑囊炎和膝交叉韧带囊肿。可通过超声鉴别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腘动脉瘤可进行修复(如外科修复或血管内修复)或保守治疗,具体取决于临床表现、腘动脉瘤大小、有无其他动脉瘤以及患者因素。所有腘动脉瘤患者的治疗都应包括处理危险因素。
治疗-药物治疗:
1、抗血栓药物
对于腘动脉瘤较小(直径<2.0cm)且无症状的手术高风险患者通常采用抗血栓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
2、西洛他唑
对于无症状或有轻微症状的患者(如跛行)偶然发现血栓性腘动脉瘤患者,可以尝试西洛他唑。
3、溶栓药物
对于动脉造影显示没有靶血管或发现多处远端血栓,需要动脉内溶栓治疗(经导管溶栓或直接手术溶栓),常用溶栓药物包括rt-PA、尿激酶、降纤酶、巴曲酶等。
治疗-相关药品:
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西洛他唑、rt-PA、尿激酶、降纤酶、巴曲酶
治疗-手术治疗:
1、有临床表现和并发症的腘动脉瘤患者
均应手术治疗,可采用外科修复或血管内介入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血管内机械取栓、动脉溶栓、血管成形术等。
2、对于出现下肢动脉血栓栓塞、瘤体破裂的患者
需要急诊手术挽救肢体和生命。
治疗-治疗周期:
腘动脉瘤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对于出现下肢动脉血栓栓塞、瘤体破裂的腘动脉瘤患者,需要急诊手术挽救肢体和生命。
预后-一般预后:
腘动脉瘤是一种隐匿性疾病,无法自愈。其预后取决于术前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腘动脉瘤无症状且流出道条件良好者,术后移植血管5年、10年通畅率>80%,肢体挽救率为93%~98%。腘动脉瘤伴附壁血栓形成或远端动脉栓塞的病例,术后移植血管5年和10年的通畅率分别为60%、48%,肢体挽救率分别为80%、60%。静脉移植物的远期通畅率明显高于人工血管,10年通畅率分别为94%、27%。腘动脉瘤引起的症状或并发症一般无法完全根除,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包括生活方式的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延缓疾病的进展。本病经治疗后一般不会复发,若没有及时治疗最终可能遗留不同程度肢体活动障碍,甚至需要截肢。
预后-危害性:
腘动脉瘤是一种隐匿性疾病,可造成下肢不可逆缺血,若没有及时治疗最终可能需要截肢。
预后-自愈性:
本病无法自愈。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的手术治疗一般能达到临床治愈,病情不再进展。
预后-治愈率:
1、腘动脉瘤无症状且流出道条件良好者,术后移植血管5年、10年通畅率>80%,肢体挽救率为93%~98%。
2、腘动脉瘤伴附壁血栓形成或远端动脉栓塞的病例,术后移植血管5年和10年的通畅率分别为60%、48%,肢体挽救率分别为80%、60%。
3、静脉移植物的远期通畅率明显高于人工血管,10年通畅率分别为94%、27%。
预后-根治性:
腘动脉瘤引起的症状或并发症一般无法完全根除,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包括生活方式的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延缓疾病的进展。
预后-复发性:
本病经治疗后一般不会复发,具体复发率暂缺乏临床大样本研究数据。
预后-后遗症:
可遗留有不同程度肢体活动障碍。
日常-总述:
腘动脉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并努力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腘动脉瘤属于罕见病,临床可表现为腘窝处有一搏动性肿块,患者可能会误以为是肿瘤,从而承受着较大的心理障碍,不能面对患病的现实,并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状况产生灾难性的想法。
(2)腘动脉瘤常导致下肢缺血甚至跛行,可能会给患者带来痛苦、自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帮助患者面对疾病,减少灾难化思维带来的焦虑抑郁,重新建立积极的生活目标。
(2)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
日常-用药护理:
1、腘动脉瘤患者,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2、定期复查,监测血糖、血脂、血压、凝血功能、血管病变情况等,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
日常-生活管理:
1、饮食方面
饮食有规律,营养搭配均衡丰富,不暴饮暴食。
2、控制体重
超重或肥胖,特别是向心性肥胖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因此需积极控制体重。
3、增加体育活动
规律的身体活动具有多种心血管益处,包括减轻体重、改善血脂、降低血压以及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
4、控酒
大量饮酒者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过早死亡率最高,但每日少量或适量饮酒对心血管疾病有益。
日常-复诊须知:
1、腘动脉瘤较小(直径<2.0cm)且无症状的手术高风险患者通常需要采用定期超声监测评估血管病变情况,并需要定期复诊检测凝血功能评估腘动脉瘤患者发生血栓或出血的风险。
2、无症状或有轻微症状的患者(如跛行)偶然发现血栓性腘动脉瘤需要定期监测高血压、高脂血症、血糖等控制情况。
日常-术后护理:
1、注意伤口的护理,保持干净整洁,防止伤口感染,如伤口出血或破裂要及时上报医生。
2、术后1个月左右随访,以检查手术切口并评估有无复发或并发症发生。B超检查确定腘动脉血管情况及血液流速是否恢复正常。
饮食调理:
患者在积极配合药物、手术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重视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缓解病情,减少复发。
饮食建议:
1、采用健康饮食模式
选择富含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饮食。饮食应包括低脂乳制品、家禽、鱼、豆类、非热带植物油和坚果,并限制糖果、加糖饮料和红肉的摄入。来自饱和脂肪的热量应限制在5%~6%,还应减少来自反式脂肪的热量。
2、减少每日钠的摄入
食盐摄入量限制在一日6g以下(低于2400mg钠)。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芥末、生姜等。
2、忌食高盐、高脂、高糖的食物。
预防措施:
腘动脉瘤的发生与自身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预防方式与其他心血管疾病类似,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可有效降低其发病率。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