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海绵窦血栓疾病英文名称: cavernous sinus thrombosis,CST疾...
养生
疾病名称: 海绵窦血栓
疾病英文名称: cavernous sinus thrombosis,CST
疾病概述:
海绵窦是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位于蝶窦和垂体的两侧部位,由海绵窦静脉丛构成,两侧相通,并与颅内硬膜窦及面部深静脉丛相通。海绵窦血栓(cavernous sinus thrombosis,CST)又称海绵窦栓塞,是海绵窦及其周围静脉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多由眶周、鼻部及面部的化脓性感染或全身性感染所致。常急性起病,患者可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表现。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眼科、神经内科
发病部位: 头部
常见症状: 发热、上睑下垂、眼球突出、结膜水肿、嗜睡、头痛、眶周水肿、复视等
主要病因: 头面部感染、全身感染等
检查项目: CT、MRI、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脑脊液检查
重要提醒: 海绵窦血栓一般是由于感染所致,尤其是头面部感染。因而一旦发生头面部疖肿,应及时治疗,避免用手挤压。
临床分类:
1、感染性血栓
感染性血栓是指由于感染导致的血栓,也称为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常于挖鼻、局部感染后出现鼻疖、唇疖症状,眶部、鼻窦、以及全身性感染等症状也会引发感染扩散。若患者合并糖尿病、身体久病过于虚弱、抵抗力降低等情况下,更容易引发感染。
2、非感染性血栓
非感染性血栓通常是因为高凝状态、血流缓慢、外伤、肿瘤浸润以及动静脉畸形等情况导致的。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是传染性疾病。
流行病学-发病率:
发病率约为0.005%。
流行病学-死亡率:
随着抗生素的应用,现阶段死亡率约为20%~30%。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无特定人群。
病因-总述:
海绵窦血栓一般是由于感染所致,其中较为常见的为耳源性、鼻窦、眶面部的化脓性感染,也可由全身感染或颅内感染直接播散所致。极少因肿瘤、外伤、动静脉畸形阻塞等非感染性病因所致。
病因-基本病因:
1、感染
一般是由于耳源性、鼻窦和眶面部化脓性感染(如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以及全身性感染所致。少数患者也可由其他硬脑膜窦感染扩散而来。
2、非感染性因素
极少数患者也可由肿瘤、外伤、动静脉畸形阻塞等非感染性因素导致。
症状-总述:
海绵窦血栓的主要表现为眼球疼痛和眼眶部压痛、复视、球结膜水肿、眼球突出等局部表现,以及头痛、高热、寒战等全身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局部症状
(1)眼球疼痛和眼眶部压痛,多从一侧急骤起病,迅速扩散至对侧。
(2)若Ⅲ、Ⅳ、Ⅵ、Ⅴ1~2脑神经受损,可出现眼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或固定、复视、瞳孔扩大等表现。
(3)眼静脉回流受阻可出现眼睑、眶周、球结膜水肿和眼球突出等。
(4)眼底受累还可见视乳头水肿及出血表现,视力通常不受影响。
2、全身中毒症状
出现头痛、高热、畏冷、寒战、恶心、呕吐等全身中毒症状。
症状-并发症:
1、感染灶的迁移
海绵窦血栓患者若治疗不及时,感染灶迁移可并发脑膜炎、脑脓肿、眼眶脓肿、肺脓肿、脓胸、肺炎等。
2、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
若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出现炎性改变和血栓形成,可出现对侧中枢性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
3、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
若垂体受累发生脓肿和坏死,可引起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
4、昏迷
若化脓性栓子导致血栓形成进展速度较快,使脑深部静脉或小脑静脉受累,患者可出现昏迷。
5、其他
海绵窦血栓患者还可并发单侧失明、视力下降、垂体功能不全等。
就医-急诊指征:
患者若突然出现昏迷、生命体征(呼吸、心率、血压、体温)不平稳时,应立即就医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患者若在感染后,出现头痛、眼痛、发热、恶心、呕吐、复视等表现时,应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1、神经内科
本病属于神经内科的诊疗范围,可选择神经内科就诊。
2、眼科
患者出现复视、视力下降时可在眼科就医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最好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2、这些症状持续了多长时间了?
3、头面部最近有感染吗?
4、发病前有患过感冒、中耳炎等疾病吗?
5、有没有其他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
6、最近有做过什么检查和治疗吗?具体诊疗名称是什么?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2、这个病有什么危害?
3、可以治好吗?会有后遗症吗?
4、治好后还会复发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治疗费用大概是多少?医保可以报销吗?
7、治疗周期大概多久?
8、这个病会传染给其他人吗?
9、回家后该注意些什么?
10、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通常先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患者的眼部情况;然后可能建议患者选做CT、MRI、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等检查,必要时,还可进行脑脊液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生命体征
首先要评估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是否平稳,病情严重者需立刻急救。
2、眼部检查
主要检查瞳孔、视力、反射等,海绵窦血栓患者查体可见瞳孔扩大、对光反应消失、角膜反射消失等。病情较严重者,还可伴视力减退。
检查-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早期主要是颅内压增高,细胞数和生化指标常在正常范围,中、后期脑脊液蛋白常轻、中度增高。伴有出血者,脑脊液可见红细胞,蛋白可以明显升高。化脓性血栓形成可见中性粒细胞数增多。
检查-影像学检查:
1、CT
头部轴向常规厚层CT扫描(层厚10mm)对此病敏感性较低,对于可疑的病例可行薄层头颅CT增强检查(层厚<3mm)。
2、MRI
MRI可直接显示脑静脉血栓,并可显示其演变的过程,是诊断本病的常用检查方法。海绵窦炎的MRI表现为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侧海绵窦强化明显,且较均匀;大部分病侧海绵窦扩大,也可无明显改变或稍缩小,这可能与细菌性炎症在不同阶段致海绵窦的改变不尽相同有关。
3、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
MRV主要直接征象为脑静脉(窦)内血流高信号缺失,间接征象为病变远侧侧支循环形成,深静脉扩张或其他引流静脉显现,为临床诊断的主要手段。
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
DSA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表现为病变的静脉窦在静脉时相不显影。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眼部疼痛、眶周痛、复视、眼球突出、头痛、发热等;再结合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等化脓性感染与其他硬脑膜窦感染扩散或全身性感染病史,以及MRI、MRV、DSA、脑脊液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还需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脊索瘤、疼痛性眼肌麻痹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是颈内动脉海绵窦部与静脉性海绵窦之间的直接交通,是最常见的外伤性动静脉瘘,可发生于闭合性头外伤或颅底骨折后。临床表现为搏动性突眼、眼肌麻痹和结膜充血,查体可闻及眶部血管杂音,指压颈动脉时突眼可减轻。头部MRI检查、颈动脉血管造影有助于确诊。
2、脊索瘤
脊索瘤通常为良性,生长缓慢,但也有侵袭性类型,易侵蚀颅底和海绵窦,常见动眼神经麻痹,其次为第Ⅵ、Ⅶ、Ⅷ对脑神经麻痹;MRI检查T2WI常见肿瘤为高信号,可轻微强化,常伴有钙化。
3、疼痛性眼肌麻痹(Tolosa-Hunt综合征)
疼痛性眼肌麻痹是影响海绵窦的特发性肉芽肿性炎症,主要表现为眼肌麻痹、复视,伴眼球后疼痛,使用泼尼松等皮质类固醇的治疗效果较好。
治疗-治疗原则:
海绵窦血栓具有潜在的致死风险性,因而要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早期可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必要时可配合抗凝治疗,但需严格监测病情,避免颅内出血的发生。
治疗-对症治疗:
1、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者,可应用脱水和降颅压治疗,还应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
2、发热者可选择物理降温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烧药物。
3、恢复期可应用神经营养药,促使受累的脑神经尽可能的恢复功能。
治疗-一般治疗:
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如静脉输入白蛋白、氨基酸、脂肪乳及维生素等,必要时可输入新鲜血。
治疗-药物治疗:
1、抗感染治疗
引起海绵窦血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厌氧菌,少数患者还可由真菌感染引起。因而治疗时,需进行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有针对性地经静脉给予足量、有效的广谱抗生素。如萘夫西林钠、甲硝唑、头孢曲松钠或头孢噻肟等。对于有青霉素高度耐药的患者可选用万古霉素。抗生素的应用疗程可依据患者的临床反应及神经影像学动态变化而定,一般不少于4周。
2、激素
主要是利用激素的抗炎作用,提高机体对炎症的稳定性,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和减少炎症部位的粘连。但激素的应用必须在足量、有效抗生素应用的基础上。
3、抗凝治疗
研究发现,早期应用抗凝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和改善患者的预后,常用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但其存在引起颅内出血的可能,故应谨慎使用。用药前需对患者进行严格筛选,存在外伤、脑出血、消化性溃疡、严重肝肾疾病者不适合该疗法。此外,用药期间还应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凝血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4、溶栓治疗
可应用尿激酶和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但尚无证据表明其治疗优于抗凝治疗,可以作为抗凝治疗后仍继续恶化的选择。
治疗-相关药品:
萘夫西林钠、甲硝唑、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青霉素、万古霉素、肝素、华法林、尿激酶
治疗-手术治疗:
外科引流:对于存在原发病灶者,如鼻窦炎、牙齿感染,或并发的颅内脓肿、硬膜下积脓等,可进行外科引流。
治疗-治疗周期:
海绵窦血栓的治疗周期一般为2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早期积极治疗,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如病情进展快,累及脑深静脉,出现昏迷者,则预后不良。此外,高龄、伴发颅内出血、癫痫发作、精神障碍、脑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颅窝病灶、原发病灶加重或出现新发病灶、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肿瘤的患者预后也不好。
预后-危害性:
本病不仅可以出现眼球疼痛、头痛、高热、复视等不适反应,若治疗不及时还可出现脑膜炎、脑脓肿、偏瘫、视力下降、昏迷等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会自愈,需要积极治疗。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及时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部分幸存的患者可能遗留神经功能缺损和眼球运动障碍。
预后-治愈率:
治愈率约为60%。
预后-复发性:
治愈后若再次感染,也有复发的可能。
日常-总述:
海绵窦血栓有致死或遗留后遗症的风险,患者和家属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日常护理的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若出现意识障碍等表现,应及时就医处理。
日常-心理护理:
海绵窦血栓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眼痛、复视、眼球突出等不适症状,甚至有致死或遗留后遗症的风险,患者容易产生烦躁、恐惧、悲观等情绪。家属要多陪伴和鼓励患者,也可通过与医生的交流,了解疾病的基本情况,鼓励其建立自信心,消除焦虑情绪,安心地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用药期间要遵医嘱定期复查,不能擅自停药或随意加减剂量。
日常-生活管理:
1、将床头抬高30°,有利于降低颅内压。发热患者可给予冰帽、冰袋进行物理降温。
2、保持室内安静、整洁及空气流通。
3、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避免熬夜或情绪波动等。
4、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物,加强口腔护理,注意经期卫生,保持会阴清洁。
5、高热患者由于出汗较多,应随时更换床单及被褥。家属可定期用温水擦洗患者皮肤,以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
6、长期卧床的患者可选用富有弹性的床垫,并按时协助患者翻身,按摩受压处的皮肤,防止压疮的发生。
7、及时增添衣物,避免受凉,防止感冒的发生。
8、卧床期间可协助病人进行被动肢体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
日常-病情监测: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体温、血压)、瞳孔及意识状态的变化。若出现高热、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表现,应及时告知医生。
日常-特殊护理:
眼睛的护理:如果患者因眼球突出而导致眼睑闭合不全,则极易发生角膜溃疡,可涂抗生素眼膏,并盖上凡士林纱布,以保护角膜。
饮食调理:
合理正确的饮食对病情的恢复有重要意义,海绵窦血栓患者由于体质差加之高热、消耗量大,因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及时补充能量供给。
饮食建议:
1、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如鱼汤、瘦肉等。
2、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用蔬菜、水果,饮食中适当增加纤维素等,以预防便秘的发生。
3、建议患者少食多餐。
4、昏迷患者可给予鼻饲饮食。
饮食禁忌:
禁烟限酒,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的食物。
预防措施:
1、严禁挤压面部危险三角区(即鼻根到两侧口角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的疖肿。
2、注意头面部的清洁卫生,防止感染的发生。
3、积极治疗头面部或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