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后天斜视疾病英文名称: acquired strabismus疾病概述: 斜视是一种常见...
养生
疾病名称: 后天斜视
疾病英文名称: acquired strabismus
疾病概述:
斜视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病,是指眼外肌协调运动失常,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物体。后天斜视(acquired strabismus)是指出生 6 个月后发生的斜视,这时正常视觉功能已经开始发育。主要表现为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物体,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弱视。本病经早期积极治疗,一般预后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头部、眼
常见症状: 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物体
主要病因: 可能与神经系统疾病、颅脑外伤、眼外伤、颅内或眶内的炎症、肿瘤、病毒感染等有关
检查项目: 眼外观检查、视力与屈光检查、眼位检查、眼球运动检查、牵拉试验、双眼视功能检查、调节性集合/调节(AC/A)的比值测定
重要提醒: 斜视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弱视,因此一旦确诊此病,应及早就医诊治。
临床分类:
1、根据有无眼球运动障碍分类
(1)共同性斜视:支配眼球的神经肌肉系统无器质性疾病,眼球向各个方向运动无障碍,但眼位偏斜,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物体,往上下左右各个方位注视时,患眼斜视角度不变。
(2)非共同性斜视:眼球运动存在不同程度受限,眼位偏斜角度随注视方向的改变而变化,也因注视眼的改变而变化。非共同性斜视分为麻痹性和限制性两类。
2、根据眼位偏斜方向分类
(1)水平斜视:包括内斜视和外斜视。
(2)垂直斜视:包括上斜视、下斜视。
(3)其他:旋转斜视、混合型斜视。旋转斜视包括内旋斜视、外旋斜视。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无特发人群。
病因-总述:
后天斜视是由于后天因素因素引起眼外肌协调运动失常所致,可能与神经系统疾病、颅脑外伤、眼外伤、颅内或眶内的炎症、肿瘤、病毒感染等有关。
症状-总述:
主要表现为双眼不能同时往同一方向看同一物体,一只眼注视目标时,另一只眼出现偏斜,还可以对行走和平衡产生负面影响。有些患者合并明显的屈光不正,视力下降明显。
症状-并发症:
有些儿童患者,若未及时矫正,可形成弱视。
就医-门诊指征:
1、双眼不能同时往同一方向看同一物体,一只眼注视目标时,另一只眼出现偏斜。
2、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症状。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出现以上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检查、明确诊断。
就医-就诊科室:
该病属于眼科范畴,患者可到眼科就医。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眼部检查,最好不要佩戴隐形眼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
2、您不舒服有多久了?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是否有进行治疗?进行过哪些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5、您是否存在远视、近视、散光?
6、您是否有其他疾病?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得病?
3、会不会影响视力?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不治疗会有什么不良后果?
6、怎么治?需要做手术吗?手术有什么风险吗?
7、需不需要戴眼镜?要一直戴眼镜吗?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物体时,应及时就诊。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眼外观检查,作出初步判断,然后进行视力与屈光检查、眼位检查、眼球运动检查、牵拉试验、双眼视功能检查、调节性集合/调节(AC/A)的比值测定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眼外观检查:观察患者眼位偏斜的方向和程度,检查睑裂是否等大、颜面是否对称,排查内眦赘皮、解剖异常造成的假性斜视。
检查-其他检查:
1、视力与屈光检查
是诊断本病的常规检查,能检查近视力、远视力、矫正视力,了解视功能情况。可判断两只眼的视力是否存在差别,如果存在则可能有弱视。如果存在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还需要进行屈光检查,可获得准确的屈光度数。
2、眼位检查
包括遮盖检查和斜视角检查,确定是否存在眼球偏移,而且可对斜视角进行定性和定量。确定是显斜还是隐斜、单侧还是双侧、恒定性还是交替性,还可确定偏斜方位和角度。
3、眼球运动检查
观察眼球运动是否有障碍,判断眼外肌的功能。
4、牵拉试验
(1)术前评估:术前将眼球牵拉至正位后估计术后复视及患者耐受情况。
(2)被动牵拉试验:可以了解有无眼外肌机械性牵制或肌肉的痉挛情况。
(3)主动收缩试验:可以了解肌肉的功能。
5、双眼视功能检查
可了解双眼视功能,有助于估计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
6、调节性集合/调节(AC/A)的比值测定
可以帮助判断斜视与调节和集合的关系。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病史(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物体),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如眼位检查、眼球运动检查等)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还需除外假性斜视。
诊断-鉴别诊断:
本病需要注意与假性斜视的鉴别。双眼瞳距过宽(瞳距超过70mm)、内眦赘皮(内眼角皮肤皱褶覆盖住内眦部)、幼儿鼻梁宽或扁平(容易误认作“斗鸡眼”)等情况,都属于假性斜视,医生通过检查可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儿童斜视一经确诊应立即治疗。如果合并明显屈光不正,则应配镜矫正;若斜视未及时诊治,已形成弱视,应首先矫正弱视,待两眼视力平衡后,再运用非手术或手术的方法矫正斜视。成人斜视先保守治疗,并积极检查相关病因。待明确病因,病情稳定6个月后,可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阿托品和A型肉毒素可以减小或消除斜视,可用于治疗后天斜视。
治疗-相关药品:
阿托品、A型肉毒素
治疗-手术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斜视的病因、斜视的方向和角度、检查结果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达到矫正眼位、改善外观、建立双眼视功能的目的。该过程可能需要不止一次的手术,还可能仍要佩戴眼镜。
治疗-其他治疗:
1、眼镜
可以纠正轻度斜视。
2、临时眼罩
可以治疗斜视引起的弱视,也有助于对齐双眼。
3、其他
眼部运动练习。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预后与患者年龄、发病时间、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相关。经过及早治疗,一般预后好。
预后-危害性:
1、严重影响儿童患者的视觉发育。
2、影响美观,容易造成自卑心理。
3、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弱视。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会自愈。
预后-治愈性:
尽早发现,越早诊治,治疗效果越好。
预后-治愈率:
及时进行正规治疗,多数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
日常-总述:
患者日常需要注意合理用眼、保护好眼睛,同时家属需给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日常-心理护理:
斜视会影响美观,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特别是儿童患者,可能出现自卑心理,造成孤僻、内向等不良性格。家属需要多给予患者关心,耐心疏导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生活管理:
1、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用眼过度。
2、注意眼部卫生,不要用脏手揉擦眼睛,保持生活环境清洁。
3、避免眼部受伤。
日常-术后护理:
1、如果有复视的症状,不能开车,避免发生危险。
2、避免眼部受到刺激,如洗发水进眼睛、眼周使用化妆品等。外出可佩戴墨镜或防护镜,减少风、沙、强光的刺激。
3、如果出现眼睛发红,可适当滴眼药水。
饮食调理:
本病对于饮食一般无特殊要求,但还应注意合理膳食,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饮食建议:
1、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补充优质蛋白质,可多吃瘦肉、牛奶。
2、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多种维生素。
3、定时定量用餐。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食腌制、油炸等致癌的食物。
预防措施:
1、避免儿童受惊吓或受伤。
2、注意用眼卫生,不要随便用手揉眼睛。
3、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不要长时间玩手机,不要在太强或太弱的光线下看书,看书时使用正确姿势。
4、每半年至一年进行视力与屈光检查,尽早发现眼部疾病,及时诊治。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