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基底细胞瘤疾病别名: 基地细胞癌、基底细胞上皮瘤疾病概述: 基底细胞瘤又称为基底细胞癌和...
养生
疾病名称: 基底细胞瘤
疾病别名: 基地细胞癌、基底细胞上皮瘤
疾病概述:
基底细胞瘤又称为基底细胞癌和基底细胞上皮瘤,为发生于皮肤基底细胞层的肿瘤。其特点是分化较好,生长缓慢,有局部破坏性,但极少转移。基底细胞瘤的发生与长期日晒密切相关。此外,大剂量X线照射、烧伤、瘢痕等与本病的发生、发展也可能有关。由于本病有转移的可能,故临床上一经确诊应积极进行治疗,根除癌肿。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皮肤科、肿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皮疹、斑块、糜烂、结痂、溃疡
主要病因: 与长期日晒、大量X线照射、烧伤、瘢痕等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CT扫描、磁共振检查、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一旦确诊,应积极进行治疗,以免癌肿侵袭周围组织。
临床分类:
1、根据临床表现分类
可分为结节溃疡型、浅表型、色素型、硬斑病样型、纤维上皮瘤型。
2、根据组织病理学表现分类
(1)实体型:瘤细胞团由基底样细胞构成,核大,呈卵圆形或梭形,胞质少,呈嗜碱性,可见不典型核分裂像;制片时实质和间质之间的黏蛋白收缩导致瘤细胞团与周围结缔组织间质之间常有裂隙,瘤细胞团周边基底样细胞呈栅状排列。
(2)色素型:有较多色素。
(3)硬斑病型:结缔组织明显增生,瘤细胞被挤压呈束条状排列。
(4)表浅型:瘤细胞团呈花蕾状或不规则团块状附着于表皮。
(5)角化型:瘤细胞团块中央可见角化性区域。
(6)囊肿型:瘤细胞团中央大片坏死出现囊腔。
(7)腺样型:瘤细胞排列成细长条索,互相交织呈腺体样或花边样。
(8)Pinkus纤维上皮瘤型:瘤细胞排列成细长分枝的束条状,互相吻合,交织成网,周围结缔组织基质明显增生。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基底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皮肤肿瘤之一,但暂无具体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老年人或长期受紫外线照射的人群。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本病多发生于澳大利亚、美国夏威夷等地区。
病因-总述: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长期日光曝晒密切相关,此外大剂量X线照射、烧伤、瘢痕等与本病的发生、发展也可能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长期日光暴晒
多见于户外工作和浅色皮肤者,好发于头皮、面部等暴露部位,与长期日光曝晒有关。
2、大剂量X线照射
慢性放射性皮炎基础上,在长期X线接触的部位易产生基底细胞瘤。
3、长期接触砷
长期摄入无机砷或含砷较高的饮水、食物等亦可发生此肿瘤。
4、烧伤或瘢痕
烧伤瘢痕和其他瘢痕,以及某些错构瘤,如皮脂腺痣、疣状表皮痣等亦可作为基底细胞瘤的发生处。
症状-总述:
本病早期为一表面光亮的具有珍珠样隆起边缘的圆形斑片,表皮较薄,常可见少数扩张的毛细血管,仔细观察尚可见雀斑状小黑点。也可表现为淡红色珍珠样苔藓丘疹或斑块。表面稍有角化,或伴有小而浅表的糜烂、结痂或溃疡,发育成熟的损害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不同的表型。
症状-典型症状:
1、结节溃疡型
较常见亚型,多位于头、颈部,典型损害初发为蜡样小结节,逐渐增大,表面糜烂或破溃,边缘卷起,似珍珠样,伴毛细血管扩张,溃疡中央可结痂。
2、浅表型
发生于躯干或四肢,头颈也常见,发病年龄相对年轻,损害多表现为单个或数片红斑,表面鳞屑,轻度浸润,偶尔边缘略隆起,生长模式主要是水平生长。
3、色素型
与结节溃疡型相似,但色素沉着明显,边缘呈深褐色,中央呈点状或网状分布。
4、硬斑病样型
局部皮肤硬化,轻度萎缩,呈白色或黄白色,边界不清,边缘略高出皮面,可有毛细血管扩张,似局限性硬斑病。
5、纤维上皮瘤型
比较少见,常位于背部,表现为一个或数个高出皮面的红色结节、斑块,质地中等,表面光滑,偶有破溃。
症状-并发症:
本病可发生转移,胃部淋巴结、肺、骨骼等是常见转移部位。
就医-门诊指征:
1、皮肤出现丘疹或斑片,伴有糜烂、溃疡。
2、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到皮肤科或肿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进行皮肤检查,建议患者穿宽松的衣服。
3、若近期患者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患者曾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皮肤损害何时开始出的?有诱发因素吗?随时间推移病情有变化吗?
2、什么情况下症状会加重或减轻?
3、以前有过类似症状吗?什么原因造成的?
4、最近使用过哪些药物吗?效果如何?
5、以前就医诊治过吗?有做过相关检查吗?结果如何?
6、是做什么工作的?需要长期日晒或接触X线照射吗?
7、平时是否会接触含砷的物质?如除草剂、农药等?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患的是什么病?患病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这病会转移吗?会传染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4、现在需要如何治疗?多久能好?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治疗效果吗?
7、我回家后该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皮肤出现珍珠样丘疹或斑块,伴有糜烂或溃疡,应及时就医诊治。医生会先给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而后会让患者进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必要时可能让患者进行磁共振或CT扫描检查等,以判断癌症是否出现了转移。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主要通过观察皮疹的部位、范围、数目、大小、形态、颜色、分布特点及有无鳞屑等表现,以获得皮损的基本情况。
2、触诊
医生会先消毒双手,而后通过触摸的方式检查患者皮肤情况,了解皮损的质地、硬度、有无压痛等。然后将检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后,初步推断机体可能患有的疾病。
检查-病理检查:
医生可能会通过刮取、钻取或切取患者皮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基底细胞瘤病理活检的共同特点为瘤细胞团位于真皮内与表皮相连;瘤细胞似表皮基底细胞,但不同之处是瘤细胞核大,卵圆形或长形,胞质相对少,细胞境界不清,无细胞间桥,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边界清楚;瘤细胞的核大小、形态及染色均较一致,无间变;瘤细胞团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围绕瘤团排列成平行束,其中有许多幼稚成纤维细胞,并可见黏蛋白变性。由于黏蛋白在标本固定与脱水过程中发生收缩,因而瘤细胞团周围出现裂隙,此虽为人工现象,但为本病的典型表现而有助于与其他肿瘤鉴别。
检查-其他检查:
皮肤镜检查:做检查时,医生会先给患者皮肤损害的部分进行清洁和消毒,然后将皮肤镜的镜头或探头贴在需要观察的皮肤部位,并根据图像分析皮损情况。此检查具有无创、操作简单等优点,并且可观察到真皮和表皮的颜色、结构及其他细微变化,对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的判断均有重要的价值。
检查-影像学检查:
如果癌症扩散到皮肤外,可进行磁共振或CT扫描等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其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基底细胞瘤一般较易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注意和老年性皮脂腺增生、脂溢性角化病、Bowen病、角化棘皮瘤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通常早期的基底细胞瘤难与老年性皮脂腺增生、角化棘皮瘤、鳞癌、寻常疣及传染性软疣鉴别,色素性基底细胞瘤有时被误诊为恶性黑素瘤,浅表性基底细胞瘤有时类似湿疹、扁平苔藓、Bowen病等,硬化型基底细胞瘤的质地似局限性硬皮病。主要靠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根据瘤体的大小、发病部位等具体情况可采用放射治疗、外科切除等不同的治疗方法。早发现、早期手术彻底切除,相对生存期会比较长。
治疗-药物治疗:
浅表型基底细胞瘤可局部应用维A酸、5-氟尿嘧啶、5%咪喹莫特乳膏,或者皮损内注射干扰素α等。
治疗-相关药品:
5-氟尿嘧啶、咪喹莫特乳膏、干扰素α、维A酸
治疗-手术治疗:
1、常规手术治疗
常见较小损害单纯手术切除即可,适用于大多数患者,直径小于2cm的非硬斑病型基底细胞瘤,切除留出4mm边缘即可。
2、Mohs手术切除
对于复发性基底细胞瘤,特殊部位如眶周、鼻周、口周、手足指、生殖器等尽量保留正常组织,宜选用Mohs手术,治愈率高于常规手术。另外,硬斑病型、皮损较大、边界不清损害也应选用Mohs手术切除。
治疗-放化疗:
因该肿瘤对放射线敏感,一般都采用X线治疗,主张分次小剂量照射,持续数周。可以明显地减少坏死与瘢痕,特别适合于老年人不愿手术者。硬斑病样或纤维化型者以及复发病人不采用放疗,因对放射线不敏感。
治疗-其他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1~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基底细胞瘤的预后主要与肿瘤的类型、大小、部位、是否具有侵袭性、治疗是否及时等诸多因素有关。
预后-危害性:
1、好发于头、面等部位,严重影响患者外貌,可能使患者出现自卑、抑郁等负面心理。
2、患处可能会一直有开放性创口,经久不愈,影响患者日常的生活质量。
3、本病可向其他部位转移。
预后-治愈性:
可通过治疗实现治愈。
日常-总述:
日常注意皮肤护理,合理膳食,同时保持平稳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遵医嘱正确用药,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会导致皮肤损害,影响外貌美观,可能会使患者产生自卑、抑郁等消极心理,另外,由于本病是具有侵袭的的肿瘤,可能会使患者出现恐惧、害怕等情绪。
2、护理要点
(1)患者应积极向医生了解本病知识和疾病治疗过程,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2)家属可多陪伴患者,通过谈心、讲故事等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同时还应给予患者鼓励,让其正确面对疾病,消除负面心理及情绪。
日常-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禁止中途停药、换药,以免加重病情或影响治疗效果。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皮肤保护,避免搔抓,防止皮肤受损引发皮肤感染等不良情况。
2、贴身内衣选择纯棉衣物,减少衣服与皮肤摩擦阻力。
3、保持居室环境整洁、干爽、温暖,避免潮湿,以防刺激皮肤加重不适。
4、尽量减少出入公共场所,避免因抵抗力低下而诱发感染。
5、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
6、适当参加户外运动,如慢跑、快走等,以增强抵抗力。注意运动后及时清洁皮肤,避免汗液污染伤口。
7、避免日光照射,注意防晒。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复查患处皮肤组织病理、磁共振、CT扫描等检查,让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判断肿瘤是否复发或转移。
日常-术后护理:
1、切口拆线后仍要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防止过大的局部张力,避免碰撞和牵拉,以免切口裂开。
2、术后皮瓣或皮片的感觉恢复约需3个月,因此需注意保暖,加强局部保护,防止外伤、烫伤和冻伤。
3、术后1月内不宜进行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对饮食无特异性要求,但日常合理的膳食、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机体的恢复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饮食建议:
1、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类、肉类等。
2、适当增加饮水,可促进机体代谢,有助于机体恢复。
饮食禁忌:
病情期间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预防措施:
通过以下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本病的发生几率。
1、在紫外线强烈的时候(上午10点至下午2点)避免出门,若一定要出门,可通过涂抹防晒霜、戴墨镜、穿防晒衣、戴遮阳帽等方式防晒。
2、避免接触含砷的物品,如农药、除草剂等。
3、注意安全,在室内、外避免外伤、烧伤等所导致的皮肤损害。
4、尽量避免接触电离辐射。
5、若患有皮肤疾病,积极进行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