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急性颌下腺炎疾病英文名称: acute submandibular adenitis疾病...
养生
疾病名称: 急性颌下腺炎
疾病英文名称: acute submandibular adenitis
疾病概述:
急性颌下腺炎(acute submandibular adenitis)是发生于颌部唾液腺的疾病。当下颌下腺出现导管狭窄或者阻塞时,唾液排出异常,容易引起细菌堆积,导致细菌感染,引起急性颌下腺炎。患者可能出现发热、颌部疼痛、下颌下腺肿大、流脓液等症状。医生可选择药物或是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发病部位: 口腔
常见症状: 发热、颌部疼痛、下颌下腺肿大
主要病因: 下颌下腺导管狭窄或阻塞
检查项目: 血常规、CRP(C-反应蛋白)检查、血凝抑制试验、血清学检查、淀粉酶测定、降钙素原检查、X线、CT、B超
重要提醒: 本病是感染性疾病,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感染可能扩散至全身,引起脓毒症、休克等。因此如果出现了发热、颌部疼痛等症状,请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多见于成年人。
病因-总述:
急性颌下腺炎可由下颌下腺导管狭窄或者阻塞引起,导管的狭窄或阻塞会引起唾液流出不畅,细菌堆积,进而引起急性颌下腺炎。下颌下腺导管狭窄或阻塞与唾液腺结石、口腔异物、瘢痕组织等因素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唾液腺结石
常发生于下颌下腺导管,结石可引起下颌下腺狭窄,较大的结石还可能引起下颌下腺阻塞。
2、口腔异物
口腔中的异物也可能进入下颌下腺导管,引起导管狭窄、阻塞。
3、瘢痕组织
部分患者的导管狭窄或阻塞与手术、外伤后形成的瘢痕组织有关。
症状-总述:
患者常出现下颌下腺区域的疼痛,按压下颌下腺疼痛感明显。患者的下颌下腺肿大,按压下颌下腺时可有脓液流出。下颌下腺炎症还可刺激头部神经,导致患者出现头或额部疼痛。由于急性感染的存在,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精神不振等。
症状-典型症状:
1、下颌下腺区域疼痛
患者会有局部疼痛的感觉,按压也会有痛感,是本病常见的表现。
2、下颌下腺肿大
疾病会引起下颌下腺肿大,进食后会更加明显。如果患者的疾病由唾液腺结石引起,可在下颌下腺处摸到硬块。部分患者下颌下腺肿大会引起硬腭隆起,呈半圆形。
3、脓液
挤压下颌下腺时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溢出,导管口处黏膜红肿。
症状-并发症:
下颌下腺因腺体包膜不完整且疏松,炎症可扩散至邻近组织中,引起下颌下间隙感染,甚至口底蜂窝织炎。此外由于感染的存在,患者可能有淋巴结肿大、压痛的表现。急性颌下腺炎还可能为涎石症的发生提供条件。
症状-伴随症状:
1、炎症可刺激神经,引起头、额部的疼痛。
2、由于感染的存在,患者会有发热、寒战等表现,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昏迷等。
就医-门诊指征:
1、下颌下腺区域疼痛、肿大;
2、发热、寒战;
3、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尽早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首诊科室为口腔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检查,请做好心理准备。
3、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局部肿胀是何时出现的?有哪些诱因吗?
2、您的疼痛、肿胀等情况会随着进食加重吗?进食后是否会缓解?
3、您的发热是何时出现的?
4、您既往是否有口腔、面部的感染?
5、您既往是否有唾液腺结石?
6、您平时口腔卫生情况如何?
7、您有过口腔的手术或是面部的外伤吗?
8、您的症状出现后进行过治疗吗?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我的疾病严重吗?能治好吗?
3、我的疾病都有哪些治疗方法?
4、我的疾病与饮食有关系吗?
5、我的疾病会复发吗?
6、我需要复查吗?
7、我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吗?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您出现发热、颌部疼痛、下颌下腺肿大等症状时,请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选择血常规,初步了解您的情况,然后可能选择CRP(C-反应蛋白)检查、血清学检查、淀粉酶测定、降钙素原检查等进一步了解您的病情,还可能选择X线、CT、B超等影像学检查了解有无结石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医生可通过血常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水平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
2、淀粉酶测定
包括血液和尿液中的淀粉酶含量测定,本病患者常出现淀粉酶水平的升高。
3、血清学检查
包括中和补体试验以及补体结合试验,医生可检查患者的感染情况。
4、CRP、降钙素原
医生可通过这两种指标判断患者的病情以及感染情况。
检查-影像学检查:
医生可选择X线、CT、B超等影像学检查了解患者局部的变化,比如唾液腺结石等,还可帮助医生了解结石的位置、形状、大小等信息。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发热、下颌下腺疼痛、肿大等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病情的变化,了解患者既往有无涎石病、口腔的外伤或手术史等经历,然后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下颌下淋巴结结核
肿块的位置较下颌下腺靠外并较表浅,有反复肿胀史,但与进食无明显关系。可通过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鉴别。
2、唾液腺肿瘤
通常生长缓慢,无明显发热表现,可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检查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急性颌下腺炎可选择抗生素、手术取出异物、导管扩大或是下颌下腺摘除等方法。医生会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有唾液腺结石或异物阻塞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摘除结石或异物。此外,根据患者的病情,还可以选择导管扩大术以及下颌下腺摘除术。
治疗-一般治疗:
医生会检测患者体温、水、电解质的情况,对于高温患者医生可能选择物理降温,然后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补液等,维持患者水、电解质的平衡。
治疗-药物治疗:
医生主要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包括青霉素、红霉素、甲硝唑、庆大霉素、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等)等药物,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药敏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可选择口服、静脉滴注等方式。
治疗-相关药品:
青霉素、红霉素、甲硝唑、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
治疗-手术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感染的程度以及结石、异物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通常医生会在患者的病情允许后进行手术。对导管狭窄的患者医生可能选择导管扩大术;对于取结石、异物较为简单的患者医生可能将异物取出,保留患者下颌下腺;对于结石无法取出、下颌下腺反复感染、继发慢性硬化性下颌下腺炎、腺体萎缩失去功能的患者,医生也可能选择下颌下腺摘除术,将下颌下腺切除。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7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急性颌下腺炎患者在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症状通常可以缓解或消失,预后较好,会恢复正常的生活,不影响患者寿命。如果没有进行治疗,患者的病情也可能加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感染扩散,引起其他组织或全身感染。
预后-危害性:
1、本病会引起患者发热、颌部疼痛、下颌下腺肿大等症状,影响患者正常的进食和生活。
2、本病感染可扩散,引起颌下间隙感染,严重者可扩散至全身,引起脓毒症。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疾病通常可以治愈,不影响正常生活。
预后-治愈率:
目前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结果,但通常多数患者可以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口腔的卫生,避免再次发生感染。遵医嘱用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换药。进行手术的患者要关注伤口的情况,不要牵拉、搔抓伤口。还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当运动,避免剧烈的运动,有利于身体恢复。
日常-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不要擅自更换药物,也不要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出现异常时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管理:
1、适当运动,可选择慢跑等运动,不要选择对抗性强或是跳伞、跳水等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帮助身体恢复。
2、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3、有吸烟习惯的患者最好戒烟;有饮酒习惯的患者要注意每日的饮酒量,不要过量饮酒,可咨询医生适合自身病情的量。
4、及时排解生活中的压力,适当的进行散心,避免长时间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
5、注意口腔卫生,早晚按时刷牙,饭后漱口,及时清除口腔残渣。
日常-复诊须知:
根据医生的安排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
日常-术后护理:
患者要注意伤口的保护,不要牵拉、搔抓伤口。还要保持伤口的卫生,避免伤口发生感染。
饮食调理:
患者要选择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注意维生素的补充,可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A、B2的食物,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尽量选择易咀嚼、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补充水分和维生素。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饮食建议:
1、多喝水,多选择汤类、粥类等食物,摄入足够的水分。
2、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可以选择瘦肉、鱼类等,这些食物含有较少的脂肪。
3、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A(胡萝卜、苹果、甜瓜、茄子)、B2(动物肝脏、动物肺脏、紫菜、油菜、海带、蘑菇)的食物,有利于身体健康。
饮食禁忌:
1、少吃含骨、带壳等坚硬的食物,也可以在餐前处理好坚硬的部分,避免对口腔产生损伤。
2、少吃辛辣刺激、过冷、过热、油炸的食物。
预防措施:
目前尚无能明确防止本病发生的措施,可通过以下方法减低发病的风险。
1、注意口腔卫生,早晚按时刷牙,饭后漱口,及时清除口腔残渣。
2、多喝水,选择清洁、安全的水源。
3、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治疗口腔中的疾病。
4、少吃含骨、细小碎屑的食物。
5、去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或治疗,避免不正规的医疗操作引起损伤。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