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急性阑尾炎疾病英文名称: acute appendicitis疾病概述: 急性阑尾炎(a...
养生
疾病名称: 急性阑尾炎
疾病英文名称: acute appendicitis
疾病概述:
急性阑尾炎(acuteappendicitis)是阑尾腔由各种原因引起梗阻和细菌侵入阑尾壁而形成的感染,是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发热、恶心及呕吐,右下腹有固定压痛点。绝大多数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应早期施行阑尾切除术。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
发病部位: 阑尾
常见症状: 转移性右下腹痛、恶心、呕吐、乏力
主要病因: 阑尾管腔阻塞、细菌入侵
检查项目: 腹部超声、CT、血常规
重要提醒: 患者出现腹痛不适等症状时,建议就医咨询,以免延误治疗而出现严重不良的后果。
相关中医疾病: 肠痈
临床分类:
急性阑尾炎可分为四种: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属于轻型阑尾炎或病变早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较轻。
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亦称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常由单纯性阑尾炎发展而来。患者阑尾肿胀明显,表面覆有脓性渗出物。患者阑尾周围的腹腔内有稀薄脓液,形成局限性腹膜炎。临床症状和体征较重。
3、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该型是一种重型的阑尾炎。阑尾管壁坏死或部分坏死,呈暗紫色或黑色。阑尾腔内积脓,压力升高,阑尾壁血液循环障碍。穿孔部位多在阑尾根部和尖端。穿孔如未被包裹,感染继续扩散,则可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4、阑尾周围脓肿
急性阑尾炎化脓坏疽或穿孔,如果此过程进展较慢,大网膜可移至右下腹部,,将阑尾包裹并形成粘连,形成炎性肿块或阑尾周围脓肿。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急性阑尾炎是最为常见的急腹症,其发病率约为1‰。
流行病学-死亡率:
目前,急性阑尾炎的死亡率已大为降低。它的死亡率与阑尾穿孔有关。急性非坏疽性阑尾炎的死亡率低于1%,坏疽性阑尾炎的死亡率上升至0.6%,穿孔阑尾炎的死亡率较高,约为5%。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以青少年为多,85%在10-40岁之间,男女之比约为2~3:1。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夏季多发,是由于饮食贪凉、辛辣等因素所致。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近些年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发生变化,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
病因-总述:
阑尾是一细长盲管,且阑尾腔内富含微生物,肠壁内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它的这些解剖特点使其容易发生感染。
病因-基本病因:
1、阑尾管腔阻塞
是急性阑尾炎最主要的病因。阑尾管壁中的淋巴滤泡明显增生及管腔中的粪石或结石是引起阑尾管腔阻塞的两大常见原因,分别多见于年轻人及成年人。异物、炎性狭窄、食物残渣、蛔虫、肿瘤等则是较少见的原因。阑尾管腔细长、开口狭小、不同程度的卷曲,都是造成阑尾管腔易于阻塞的因素。阑尾管腔阻塞后,阑尾仍继续分泌黏液,腔内压力上升,血运发生障碍,使阑尾炎症加剧。
2、细菌入侵
(1)其主要因素为阑尾腔内细菌所致的直接感染。阑尾与结肠相通,腔内本已有很多微生物,远端又是盲端,所以发生梗阻时,存留在远端死腔内的细菌很容易繁殖,分泌内毒素和外毒素,损伤黏膜上皮并使黏膜形成溃疡,细菌穿过溃疡进入阑尾肌层,阑尾壁间质压力升高,妨碍动脉血流,造成阑尾缺血,最终造成梗死和坏疽。
(2)少数患者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因此也被认为感染可由血运传至阑尾。
(3)还有一部分感染起于邻近器官的化脓性感染,侵入阑尾。
3、其他
阑尾先天畸形,如阑尾过长、过度扭曲、管腔细小、血运不佳等都是急性炎症的病因。胃肠功能障碍(如腹泻、便秘等)引起内脏神经反射,导致肠管肌肉和血管痉挛,黏膜受损,细菌入侵而致急性炎症。
症状-总述:
绝大多数的患者具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的表现,同时还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等不适,还会有乏力、发热等全身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转移性右下腹痛
(1)典型的腹痛:发作始于上腹部,逐渐移向脐部,最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转移性右下腹痛的过程长短取决于病变发展的程度和阑尾位置,快则约2小时,慢则可以1天或更长时间。约70%~80%的病人具有这种典型的转移性腹痛;也有部分病例发病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痛。腹痛一般呈持续性,病初可能很轻微,容易被病人所忽视。
(2)不同类型的阑尾炎其腹痛也有差异:如单纯性阑尾炎表现为轻度隐痛;化脓性阑尾炎呈阵发性胀痛和剧痛;坏疽性阑尾炎呈持续性剧烈腹痛;穿孔性阑尾炎因阑尾腔压力骤减,腹痛可暂时减轻,但出现腹膜炎后,腹痛又会持续加剧。
(3)不同位置阑尾的炎症其腹痛部位也有区别:如盲肠后位阑尾,疼痛在侧腰部;盆位阑尾;腹痛在耻骨上区;肝下区阑尾,可引起右上腹痛;左下腹部阑尾,呈左下腹痛,应予以注意。
2、胃肠道症状
发病早期可能有厌食、恶心、呕吐等,但程度较轻。一般在腹痛开始后数小时内出现呕吐,不会频繁发生。有的病例可发生腹泻。盆位阑尾炎,炎症刺激直肠和膀胱,引起排便、里急后重症状。弥漫性腹膜炎时可致麻痹性肠梗阻,表现为腹胀、排气排便减少。
3、全身症状
早期乏力。炎症重时出现中毒症状,心率增快,体温升高可达38℃左右。阑尾穿孔时体温更高,达39℃或40℃。但体温升高不会发生于腹痛之前。如发生门静脉炎时可出现寒战、高热和黄疸。
当阑尾化脓坏疽穿孔并腹腔广泛感染时,并发弥漫性腹膜炎,可同时出现血容量不足及败血症表现,甚至合并其他脏器功能障碍。
症状-并发症:
1、急性阑尾炎的并发症
(1)腹腔脓肿:是阑尾炎未经及时治疗的后果,阑尾周围脓肿最常见。也可在腹腔其他部位形成脓肿,常见部位有盆腔、膈下或肠间隙等处。临床表现有麻痹性肠梗阻所致的腹胀、压痛性肿块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等。超声和CT扫描可协助定位。对于直径超过4~6cm的巨大脓肿特别是合并高热的病人,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冲洗或置管引流,必要时手术切开引流。脓肿较小以及无明显临床症状的病人应以保守治疗为主,应用单纯抗生素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引流后,如阑尾根部及盲肠充血、水肿不甚明显,可继续切除阑尾。但如果脓肿巨大且进一步分离会发生危险时,仍以单纯引流最为恰当。阑尾脓肿非手术疗法治愈后其复发率很高,应在治愈后3个月左右择期手术切除阑尾。
(2)内、外瘘形成:阑尾周围脓肿如未及时引流,少数病例脓肿可向小肠或大肠内穿破,亦可向膀胱、阴道或腹壁穿破,形成各种内瘘或外瘘,此时脓液可经瘘管排出。X线钡剂检查或者经外瘘口置管造影可协助了解瘘管走行,有助于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3)门静脉炎:急性阑尾炎时阑尾静脉中的感染性血栓,可沿肠系膜上静脉至门静脉,导致门静脉炎症。临床表现为寒颤、高热、轻度黄疸、肝大、剑突下压痛等。如病情加重会导致全身性感染,治疗延误可发展为细菌性肝脓肿。治疗除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外,应及时手术处理阑尾及其他感染灶。
2、阑尾切除术的并发症
(1)出血:阑尾系膜的结扎线松脱,引起系膜血管出血。常在手术后发现,表现为腹痛、腹胀和失血性休克等症状。关键在于预防,应注意阑尾系膜结扎要确切,系膜肥厚者应分束结扎,结扎线距系膜断缘要有一定距离(>1cm),系膜结扎线及时剪除,不要再次牵拉以免松脱。一旦发生出血,应立即输血补液,紧急再次手术止血。
(2)切口感染: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多发生于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及合并穿孔者。表现为术后3天左右切口胀痛或跳痛,体温升高,局部红肿、压痛明显,甚至出现波动等。近年来,由于外科技术的提高和有效抗生素的应用,此并发症已较前减少。术中加强切口保护、切口冲洗、彻底止血、消灭死腔等措施可预防切口感染。处理原则:于波动处拆除缝线,排出脓液,敞开引流;如位置深在,不能只满足于皮下引流;引流的同时,伤口内的丝线头等异物必须剪除、定期换药。
(3)粘连性肠梗阻:是阑尾切除术后较常见的远期并发症。多发生于阑尾穿孔并发腹膜炎者,与局部炎症重、手术操作、术后卧床等多种原因有关。早期手术,术后左侧卧位,早期离床活动可适当预防此并发症。肠梗阻反复发作或症状较重者需手术治疗。
(4)阑尾残株炎:阑尾残端保留过长(>1cm)时,术后可发生残端炎症,表现与阑尾炎相同症状。应行X线钡剂灌肠检查以明确诊断。也偶见于前次术中未能切除病变阑尾,而将其遗留,术后炎症复发。症状较重时应再次手术切除过长的阑尾残端。
(5)粪瘘:少见。多发生于坏疽性阑尾炎、阑尾根部穿孔或盲肠病变严重者。产生术后粪瘘的原因有多种,阑尾残端单纯结扎,其结扎线脱落;盲肠组织水肿脆弱,术中缝合时裂伤;盲肠原有结核、炎性肠病、癌症等。粪瘘发生时多已局限化,很少发生弥漫性腹膜炎。如远端肠道无梗阻,经换药等非手术治疗多可自行闭合。如经过2~3个月仍不闭合,则需手术治疗。
就医-急诊指征:
1、突发转移性右下腹疼痛、腹部压痛、反跳痛。
2、出现高热、寒战等危急情况。
3、出现其他危急症状。
出现以上情况及时到急诊就诊或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就诊科室:
突发剧烈腹痛等不适的患者,可于急诊科就医咨询。治疗可能需要到胃肠外科进行。
就医-就医准备:
1、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腹部进行体格检查,着宽松易于暴露腹部的衣物,方便检查。
3、若考虑进行抽血和超声检查,注意检查前禁食6-8小时。
4、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
2、疼痛持续多长时间?发作的频率?
3、您不适症状什么情况下会发作?什么情况下会缓解?
4、您饮食是否规律?发病前有什么诱因?
5、您有胃肠疾病史吗?是否进行治疗?服药情况?
6、您此次就诊前是否吃过什么药物?用药量和方法?是否缓解?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我这是急性阑尾炎吗?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是什么?
3、我的情况严重吗?需要做什么检查?
4、我需要住院么?大概时间是多长?
5、我需要接受什么样的治疗?要吃药么?要动手术么?
6、如果手术的话风险大么?会有后遗症么?
7、治疗以后会复发么?
8、我以后需要注意什么?饮食有禁忌么?
9、我需要复查么?多长时间复查?需要复查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询问完病史后,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之后可能建议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HCG、B超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及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对患者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可有下列异常的体征:
1、右下腹压痛
右下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可随阑尾位置的变异而改变,但是压痛点始终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发病早期腹痛尚未转移至右下腹时,右下腹便可出现固定压痛,压痛程度与病变的程度相关。
2、腹膜刺激征
反跳痛(Blumberg征),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提示阑尾炎症加重,出现化脓、坏疽或穿孔等病理改变。
3、右下腹肿块
部分患者体检可发现右下腹饱满,扪及一压痛性肿块,边界不清,固定。此时需要注意是否为阑尾周围脓肿的发生。
4、结肠充气试验(Rovsing征)
医生让病人仰卧位,然后用右手压迫患者左下腹,再用左手挤压近侧结肠,结肠内气体可传至盲肠和阑尾,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
5、腰大肌试验(Psoas征)
医生让患者左侧卧,使右大腿后伸,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说明阑尾位于腰大肌前方,盲肠后位或腹膜后位。
6、闭孔内肌试验(Obturator征)
医生让病人仰卧位,使右髋和右大腿屈曲,然后被动向内旋转,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
7、经肛门直肠指检
进行直肠指检时可发生炎症阑尾所在位置有压痛。压痛常在直肠右前方。当阑尾穿孔时直肠前壁压痛广泛。当形成阑尾周围脓肿时,有时可触及痛性肿块。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医生采集患者的血液进行分析检查,大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白细胞计数升高到(10-20)X109/L,可发生核左移。部分病人白细胞可无明显升高,多见于单纯性阑尾炎或老年病人。
2、尿常规
患者尿检一般无阳性表现。如尿中出现少数红细胞,说明炎性阑尾与输尿管或膀胱相靠近。明显血尿说明存在泌尿系统的原发病变。
3、血清淀粉酶、脂肪酶
急性阑尾炎患者一般无阳性表现。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检测有助于除外急性胰腺炎等有相似症状的疾病。
4、HCG
在生育期有闭经史的女患者,应检测血清HCG含量,以除外产科情况,如宫外孕破裂大出血。
检查-其他检查:
腹腔镜检查:可以直观观察阑尾情况,也能分辨与阑尾炎有相似症状的其他脏器疾病,对明确诊断具有决定性作用。明确诊断后,同时可经腹腔镜做阑尾切除术。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腹部X线
腹部平片可见盲肠扩张和液气平面。偶尔可见钙化的粪石和异物影,可帮助诊断。
2、B超
有时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脓肿。
3、CT扫描
可获得与B超相似的效果,尤其有助于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体检所见和实验室检查。多数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以转移性右下腹痛或右下腹痛、阑尾部位压痛和白细胞升高三者为决定性依据。
诊断-鉴别诊断:
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溢出的胃内容物可沿升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部,容易误认为是急性阑尾炎的转移性腹痛。病人多有溃疡病史,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体征除右下腹压痛外,上腹仍具疼痛和压痛,腹壁板状强直等腹膜刺激症状也较明显。胸腹部X线检查如发现隔下有游离气体,则有助于鉴别诊断。
2、右侧输尿管结石
患者多呈突然发生的右下腹阵发性剧烈绞痛,疼痛向会阴部、外生殖器放射。右下腹无明显压痛,或仅有沿右侧输尿管径路的轻度深压痛。尿中查到多量红细胞。B超检查或X线摄片在输尿管走行部位可呈现结石阴影。
3、妇产科疾病
在育龄妇女中特别要注意。
(1)异位妊娠破裂表现为突然下腹痛,常有急性失血症状和腹腔内出血的体征,有停经史及阴道不规则出血史。检查时宫颈举痛、附件肿块、阴道后弯隆穿刺有血等。
(2)卵巢滤泡或黄体囊肿破裂的临床表现与异位妊娠相似,但病情较轻,多发病于排卵期或月经中期以后。
(3)急性输卵管炎和急性盆腔炎,下腹痛逐渐发生,可伴有腰痛,腹部压痛点较低,直肠指诊盆腔有对称性压痛;伴发热及白细胞计数升高,常有脓性白带,阴道后弯隆穿刺可获脓液,涂片检查细菌阳性。
(4)卵巢囊肿蒂扭转有;明显而剧烈腹痛,腹部或盆腔检查中可触及有压痛性的肿块。B超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4、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多见于儿童。往往先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腹部压痛部位偏内侧,范围不太固定且较广,并可随体位变更。
5、其他
(1)急性胃肠炎时,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较重,无右下腹固定压痛和腹膜刺激体征。
(2)胆道系统感染性疾病,易与高位阑尾炎相混淆,但有明显绞痛、高热,甚至出现黄疽,常有反复右上腹痛史。
(3)右侧肺炎、胸膜炎时可出现反射性右下腹痛,但有呼吸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4)回盲部肿瘤、Crohn病、Meckel憩室炎或穿孔、小儿肠套叠等,亦需进行临床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原则上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切除阑尾。因早期手术既安全、简单,又可减少近期或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如发展到阑尾化脓坏疽或穿孔时,手术操作困难且术后并发症显著增加。即使非手术治疗可使急性炎症消退,日后约有3/4的病人还会复发。非手术治疗仅适用于客观条件不容许手术的单纯性阑尾炎,接受手术治疗的前、后,或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尚未确定,以及发病已超过72小时或已形成炎性肿块等有手术禁忌证者。主要措施包括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和补液治疗等。应选用抑制厌氧菌及需氧菌的广谱抗生素,临床上以头孢类抗生素联合甲硝唑应用最多。
治疗-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流质饮食或禁食,补液。
2、右下腹热敷或局部理疗,促进炎症消散和吸收。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生素
氨苄西林、庆大霉素与甲硝唑联合应用。近年来,新型抗生素不断出现,有联合应用二、三代头孢菌素与甲硝唑或替硝唑。
2、镇痛剂
镇静剂的使用观点不同。在确诊决定手术后可以适当应用镇痛药,如布桂嗪或哌替啶。必要时可以给予胃肠减压处理。
治疗-相关药品:
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甲硝唑、替硝唑、哌替啶
治疗-手术治疗:
不同临床类型急性阑尾炎的手术方法选择存在不同: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行阑尾切除术,手术后允许时间内立即缝合创口。也可采用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2、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
行阑尾切除术。腹腔如有脓液应冲洗腹腔,吸净脓液后缝合腹部创口。手术过程中注意保护切口,手术后允许时间内立即缝合创口。也可采用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3、穿孔性阑尾炎
一般采用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切除阑尾,清除腹腔脓液并彻底冲洗腹腔,根据情况放置腹腔引流。术中注意保护切口,冲洗切口,然后缝合。术后注意观察切口,有感染时及时引流。也可采用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4、阑尾周围脓肿
脓肿未破溃时按照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处理。如阑尾穿孔已被包裹形成阑尾周围脓肿,且病情比较稳定的患者,可应用抗生素促进脓肿吸收消退,也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如脓肿扩大,先行超声检查,确定切口部位后行手术切开引流。阑尾显露方便的患者可切除阑尾。术后加强支持治疗,合理应用抗生素。
治疗-治疗周期:
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周期无统一的标准,存在个体差异性。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所需要的时间一般在数小时不等,术后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还需住院观察数天。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六腑以通为用,通腑泄热是治疗肠痈的主要法则。以下治疗须在专业中医师主导下进行:
1、辨证论治
(1)瘀滞证 :予以行气活血,通腑泄热。主方: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
(2)湿热证 : 予以通腑泄热,利湿解毒。主方: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3)热毒证 :予以通腑排脓,养阴清热。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
2、外治疗法
无论脓已成或未成,均可选用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蜜调成糊状,外敷右下腹;或用消炎散加黄酒或醋调敷。还可采用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等中药肛滴,如大黄牡丹汤、复方大柴胡汤等煎剂,直肠内缓慢滴入(滴入管插入肛门内15cm以上, 药液30分钟左右滴完),使药液直达下段肠腔,加速吸收,以达到通腑泄热排毒的目的。
2、针刺疗法
主穴:双侧足三里或阑尾穴。配穴:发热加曲池、合谷、尺泽放血。恶心呕吐加 内关、中脘;痛剧加天枢;腹胀加大肠俞、次髎。均取泻法,每次留针 0.5~1小时,每隔15分钟强刺激1次,每日2次。加用电针可提高疗效。
预后-一般预后:
急性阑尾炎的预后一般较好,患者在及时接受手术切除治疗后,治疗效果显著。
急性阑尾炎的转归有以下几种:①炎症消退,单纯性阑尾炎经及时药物治疗后炎症消退。大部分将转为慢性阑尾炎,易复发;②炎症局限,化脓、坏疽或穿孔性阑尾被大网膜和邻近的肠管粘连包裹,炎症局限,形成阑尾周围脓肿。经大量抗生素或中药治疗多数可以吸收,但过程缓慢;③炎症扩散,阑尾炎症重,发展快,未予及时手术切除,又未能被大网膜包裹局限,炎症扩散,可发展为盆腔或髂窝脓肿、弥漫性腹膜炎、化脓性门静脉炎、感染性休克,治疗难度大。
预后-危害性:
该病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疼痛不适,有时还可能引起感染性休克等一系列危急情况。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会自愈,一部分单纯性阑尾炎可能会出现症状消失,但应警惕潜伏或潜在危险。
预后-治愈性:
早期及时接受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绝大多数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后可以治愈,确切的治愈率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根治性:
接受阑尾切除手术治疗和对症治疗后,一般不会再复发。单纯性阑尾炎经及时药物治疗后容易复发。
预后-复发性:
阑尾未切除进行保守治疗的患者再受到相关因素影响后发生转移性右下腹痛、反跳痛、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后提示急性阑尾炎可能会复发。
日常-总述:
良好的日常护理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不适,还可促进疾病的恢复。患者日常生活中保持连良好的心态,遵医嘱用药,按时复诊。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遭受剧烈的腹痛等不适,往往会出现恐惧害怕等不良情绪,家属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鼓励和安慰,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抗厌氧菌药物,勿自行滥用抗菌素。用药期间注意有无不良反应的出现,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饭后切忌暴急奔走,盛夏酷暑切忌贪凉过度,尤其不宜过饮冰啤酒,以及其他冷饮。
2、平时注意不要过于肥腻,避免过食刺激性。
3、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能力。
4、如果有慢性阑尾炎病史,更应注意避免复发,平时要保持大便通畅,并及时治疗肠道寄生虫。
日常-病情监测:
日常生活中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腹痛及腹部体征情况。如出现体温升高、脉搏、呼吸增快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日常-复诊须知:
出院后如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及时就诊。阑尾脓肿未切除阑尾者,3个月后再行阑尾切除术。
日常-术后护理:
1、饮食方面护理
术后肛门排气后,才可以吃流食,后视情况改为半流食及软食。遵循“少食多餐”饮食原则,清淡饮食,不可多食。
2、术后疼痛护理
半卧位或斜坡卧位减轻腹壁张力,缓解疼痛。患者进行有节律的深呼吸,家属给予听音乐、与患者聊天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进行放松缓解疼痛。
3、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对在切除阑尾后在腹腔内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的患者。手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引流管是否通畅,顺着引流管方向挤压,可预防止血凝块阻塞引起的感染。密切注意引流物得颜色、量、性状等,如发现问题要及时通知管床医生解决;
4、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1)切口伤口感染:观察患者是否感觉伤口明显疼痛或发现切口周围的皮肤有红肿触痛,患者体温是升高,则提示有切口感染;
(2)腹腔残余脓肿:患者是否有后5~7天体温下降后又升高,并伴 腹痛、腹胀、有里急后重感的表现。若有应先让患者取半卧位,使分泌物和脓液方便流入盆腔或引流管,先减轻患者中毒症状,再加强使用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 如还不能控制感染时,应二次手术切开引流,需做好二次手术的术前准备;
(3)粘连性肠梗阻:为了缓解该症状,在手术后胃功能尚未恢复时,应完全禁食,同时给予持续肠胃减 压并缩短患者翻身时间,要求尽早患者离床活动
(4)腹腔内出血:患者是否有面色苍白、伴有腹痛、腹胀、脉急速、全身出冷汗或伴有血压下降、休克等症状。如出现以上症状时,要求患者立即平卧,并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镇静、吸氧、抗休克、升血压等治疗,同时抽血做交叉配血,准备手术止血。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在非手术治疗期间禁食。
2、术后肠蠕动恢复前暂禁食,肛门排气后恢复饮食。
3、日常清淡饮食,少食多餐。
饮食禁忌:
改变高脂肪、高糖、低膳食纤维的饮食,注意饮食卫生。
预防措施:
1、日常生活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能力。
2、讲究卫生,饮食规律,细嚼慢咽,减少进入盲肠的食物残差。
2、注意不要受凉和饮食不节,不暴饮暴食,忌生、硬等难消化食物。盛夏切忌贪凉过度。平时饮食注意不要归于肥腻,避免过食刺激下食物。及时治疗便秘及肠道寄生虫,
4、饭后不要马上进行打球、游泳、蹦跳、奔跑等剧烈运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