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急性失血性贫血疾病英文名称: acute post-hemorrhagic anemia...
养生
疾病名称: 急性失血性贫血
疾病英文名称: acute post-hemorrhagic anemia
疾病概述:
急性失血后贫血(acute post-hemorrhagic anemia)是指因外伤或疾病致血管破裂,或凝血,止血障碍等使大量血液在短期内丢失,主要影响血容量,其发生初期贮铁并不减少,失血是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患者可出现意识模糊、休克、头晕或晕厥、心率增快、呼吸快和换气过度、昏睡、脉压变小、精神紊乱、少尿、无尿、呼吸暂停、心绞痛、肌肉痉挛等症状,病情较急、危重,可造成死亡。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意识模糊、休克、头晕或晕厥、心率增快、呼吸快和换气过度、昏睡、脉压变小、精神紊乱、少尿、无尿、呼吸暂停
主要病因: 外伤或疾病致血管破裂或凝血,止血障碍
检查项目: 血常规检测、网织红细胞(Ret)测定、骨髓象检测、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B超检查
重要提醒: 一旦确诊,应积极进行治疗,以免危及患者生命。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国内暂无权威的该疾病发病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目前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病因-总述:
病因多种多样,如外伤、手术创伤性内脏破裂、器官病变引起的出血,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溃疡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出血的方式有咯血、呕血、便血、鼻出血、齿龈渗血、浆膜腔内出血、组织间隙出血,肌肉及关节内出血等。
症状-总述:
在失血的早期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而随着失血的情况加重可出现不同的全身症状。全身症状的轻重取决于失血的量和速度、有无并发症以及患者的年龄、心血管功能等。
症状-典型症状:
1、急性出血后的前2~3d,急性失血在1000~1500ml时,表现为虚弱、头晕、心悸、口渴、尿少、手足湿冷、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降低,严重者出现意识模糊或休克。平卧时症状不明显,站立时则出现头晕或晕厥、心率增快(每分钟≥120次)。
2、急性失血在1500~2000ml时,可出现口渴、脉快而弱、呼吸快和换气过度、昏睡、脉压变小、精神紊乱、收缩压降至60mmHg以下,尿量明显减少。
3、急性失血超过2000ml以上时,严重的休克状态出现,伴明显的意识障碍,收缩压降至40mmHg以下或测不到,脉搏细速,只能触及股动脉或颈动脉、无尿,呼吸暂停可能是终末表现,病死率极高。
4、在急性失血早期,一般无贫血或仅有轻度贫血症状。在急性失血2~3d后,红细胞容量、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值降低,贫血症状明显,表现为心悸、气短、头晕、耳鸣、倦怠、眼花、心绞痛、肌肉痉挛等,活动后症状更明显。皮肤苍白、心率加快,呼吸加快,幅度加深。
症状-并发症:
患者可出现意识模糊、休克、头晕或晕厥、心率增快、呼吸快和换气过度、昏睡、脉压变小、精神紊乱、少尿、无尿、呼吸暂停、心绞痛、肌肉痉挛等并发症。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您受外伤了吗?
2、哪里受伤了?受伤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多长时间了?
3、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4、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6、您平时身体怎么样?
7、您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症状还会加重吗?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意识模糊、休克、头晕或晕厥、心率增快等症状时,须立即到医院就诊。医生会先给患者进行体格检查,而后会选择性的让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网织红细胞(Ret)测定、骨髓象检测、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B超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外出血可找到出血部位;内出血量少时可无明显体征;随出血量的增多,可出现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脉搏细弱、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神志不清等休克表现。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测
急性失血早期,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和血红细胞比容(HCT)可仍在正常范围之内,逐渐下降,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急性出血性贫血2~5小时后,白细胞(WBC)可达(10~30)×109/L,主要以中性粒细胞(N)增多为主,有核左移现象,甚至出现早期粒细胞,一般3~5天恢复正常。血小板(PLT)1~2小时内降低,逐渐升高,最高可达1000× 109/L,一般5天内恢复正常。
2、网织红细胞(Ret)测定
急性失血后3~5天内开始升高,7~12天达峰值,但一般不超过20%。
3、骨髓象检测
骨髓增生活跃,以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4、其他
IBIL、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可升高,结合珠蛋白常降低。
检查-影像学检查:
根据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做X线、CT、MRI、B超等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手术或外伤等病史,以及意识模糊、休克、头晕或晕厥、心率增快、呼吸快和换气过度等临床表现,结合相应的检查结果,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潜在出血的急性内出血:血液进入体腔、囊肿内和组织间隙,常因红细胞破坏出现游离胆红素和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结合珠蛋白降低加上网织红细胞增多酷似溶血性贫血,须注意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医生首先应当针对出血的原因立即设法止血,另一方面要采取紧急措施补充血容量,防止体克的发生,并根据病因进行必要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迅速输入生理盐水、血浆、右旋糖酐及人血清蛋白,同时积极准备输血。急性失血量少于血容量的10%,若无生命体征改变,通常不需输血。如失血量超过血容量的25%,应按失血量补充。
治疗-一般治疗:
在渡过急性期后及早给予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的饮食。
治疗-药物治疗:
1、大咯血可给予垂体后叶素,必要时可使用微量泵持续给药,对老年及冠心病的患者,可能引起心绞痛。
2、消化道溃疡出血,可给予奥美拉唑、生长抑素、黏膜保护剂等。
3、原有慢性失血史或原先贮铁量不足者,出血停止病情稳定后可给予铁剂,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铁贮量的补充。
治疗-相关药品:
奥美拉唑、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
治疗-手术治疗:
必要时需进手术止血,如消化道大出血。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与发病原因、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有关。若及时控制发病原因,纠正失血,一般预后尚可。
预后-危害性:
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休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治愈性:
若及时控制发病原因,并纠正失血,可实现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若出现恶心、眩晕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咨询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可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避免剧烈的运动。
4、注意个人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
5、患者外出时建议家属陪同出行,避免意外的发生。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一般建议患者每月复查一次。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注意饮食营养搭配,饮食营养要平衡、合理,蛋白质、铁含量要丰富。
2、食物选择应多样化,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3、注意适量饮水,多摄入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防止便秘。
4、提倡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
饮食禁忌:
1、戒烟戒酒,避免饮用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2、忌不洁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积极治疗原发病、基础病,特别是有出凝血病者应早期给予积极治疗。
2、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注意饮食营养搭配要平衡、合理,蛋白质、铁含量要丰富。
3、避免外伤发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