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间质性肺疾病疾病英文名称: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ILD...
养生
疾病名称: 间质性肺疾病
疾病英文名称: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ILDs
疾病别名: 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
疾病概述: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ILDs)也称作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diffuse parenchymal lung disease,DPLD),病因大多不明,病变主要累及肺间质和肺泡腔,导致肺泡-毛细血管功能单位丧失。患者可有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降低、低氧血症等临床表现。临床上可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该病可最终发展为弥漫性肺纤维化和蜂窝肺,导致患者呼吸衰竭而死亡。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发病部位: 肺脏、胸部
常见症状: 呼吸困难、咳嗽
主要病因: 大多数病因不明
检查项目: X线胸片、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肺功能、肝肾功能、尿液分析、血生化、支气管镜、肺活检
重要提醒: 该组疾病种类繁多,需要多次检查,且有时病因无法查明。
临床分类:
间质性肺疾病包括200多种急性和慢性肺部疾病,既有临床常见病,也有临床少见病,其中大多数疾病的病因还不明确。根据病因、临床和病理特点,2002年美国胸科学会(ATS)和欧洲呼吸学会(ERS)将ILD分为以下几类:
1、已知原因的ILD
2、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3、肉芽肿性ILD
4、其他罕见ILD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中老年人。
病因-总述:
间质性肺疾病中大多数疾病的具体病因不明,启动ILD的致病因子通常是毒素和(或)抗原。已知原因的如石棉肺、尘肺等与无极粉尘吸入相关;过敏性肺炎与有机粉尘等相关;而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结节病等其他间质性肺病的特异性抗原目前尚不明确。
病因-危险因素:
1、工作及居住环境恶劣,吸入有机粉尘、无机粉尘。
2、无指征滥用药物,如胺碘酮、博来霉素、甲氨蝶呤等。
3、进行放射线治疗,高浓度氧疗。
症状-总述:
不同ILD其临床表现不完全一样,多数隐匿起病。
症状-典型症状:
1、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疾病早期仅在活动时出现,随着疾病进展呈进行性加重。
2、咳嗽:多为持续性干咳,少有咯血、胸痛和喘鸣。
症状-病情发展:
该病多数隐匿起病,最终可发展为弥漫性肺纤维化和蜂窝肺,导致患者呼吸衰竭而死亡。
症状-并发症:
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等。
症状-伴随症状:
患者伴有发热、盗汗、乏力、消瘦、皮疹、肌肉关节疼痛、肿胀、口干、眼干等,通常提示可能存在结缔组织疾病等。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X线胸片、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肺功能、肝肾功能、尿液分析、血生化、支气管镜、肺活检等检查。并且为了明确诊断,需要不断多次重复进行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胸肺部进行仔细的听诊,两肺底闻及的吸气末细小的干性爆裂音或Velcro啰音是ILD的常见体征,也是早期体征;杵状指是ILD病人一个比较常见的晚期征象,通常提示严重的肺结构破坏和肺功能受损;ILD进展到晚期,可出现发绀,下肢水肿等征象;合并有结缔组织疾病者可有皮疹、关节肿胀、变形等表现。
检查-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为非特性变化。常规进行全血细胞学、尿液分析、生物化学及肝肾功能、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查,结缔组织疾病相关的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ANA)、类风湿因子(RF)等及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检查。酌情进行巨细胞病毒(CMV)或肺孢子菌(机会性感染),肿瘤细胞(怀疑肿瘤)等检查,这些检查对ILD的病因或伴随疾病具有提示作用。
检查-病理检查:
通过支气管肺活检或外科肺活检获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是诊断ILD的重要手段。
检查-其他检查:
1、肺功能:ILD病人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气体交换障碍为特征。
2、支气管镜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或(和)经支气管肺活检对于了解弥漫性肺部渗出性病变的性质,鉴别ILD具有一定的帮助。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绝大多数ILD病人X线胸片显示弥漫性浸润性阴影,但胸片正常也不能除外ILD。
2、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该检查更能细致地显示肺实质异常的程度和性质,能发现X线胸片不能显示的病变,是诊断ILD的重要工具。ILD的HRCT表现包括弥漫性结节影、磨玻璃样变、肺泡实变、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线、网格影伴囊腔形成或蜂窝状改变,常伴牵拉性支气管扩张或肺结构改变。
诊断-诊断依据:
临床诊断某一种ILD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临床、放射和病理科医生的密切合作,通常会根据所获得的完整资料对先前的诊断进行验证或修订。医生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果、肺通气及弥散功能、病理活检等做出初步诊断,还需排除其他已知原因导致的ILD。
治疗-治疗原则:
间质性肺疾病种类较多,所以治疗也依据各种病种而定。
治疗-对症治疗:
如果为原因已经非常明确的间质性肺炎,应该脱离相关的职业环境,脱离外源的致敏源,以及相关的药物、放射线等因素,必要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治疗-药物治疗:
针对于原因未明确的、未明确分类的间质性肺炎,常常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和疗效,因疾病类型的不同,其治疗方法和疗效都有所差异。目前选择药物还是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细胞因子拮抗剂、抗纤维化制剂,还有中草药等联合治疗,辨证施治。
治疗-相关药品:
泼尼松、甲泼尼松、倍他米松、丙酸倍氯米松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周期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间质性肺疾病为进展性疾病,预后不佳。
预后-危害性:
间质性肺疾病会危害呼吸系统,甚至累及心脏等器官,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自愈性:
不可自愈。
预后-治愈性:
部分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可稳定或长期缓解。
预后-治愈率:
未有相关数据统计。
预后-根治性:
不可彻底治愈。
预后-复发性:
再次受到粉尘、药物等因素影响后,有复发的可能。
日常-总述:
家属应多给予患者关心与支持,帮助患者战胜疾病;用药期间应谨遵医嘱;在家休养期间应注意休息,戒烟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恢复一段时间后,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呼吸困难等不适,往往会出现焦虑不安、恐惧害怕等负面情绪,家属要多给予其爱与关心,帮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学习药物的用法、用量、疗程和不良反应,不擅自调整药物的用量或停药,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药物,避免耽误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外出的时候注意保暖避免风寒,保护好呼吸道;运动时可多做一些深呼吸以及扩胸运动来增强肺功能;绝对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日常-病情监测:
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患者口唇颜色、下肢情况、尿量等,如果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或休克等不良事件,应该及时送医。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建议进食软食或半流食,这样可以减轻呼吸急迫所引起的咀嚼和吞咽困难,既有利于消化吸收,又可防止食物反流。
2、对于间质性肺炎患者应少量多餐,进食优质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例如:蛋类、动物肝脏、糙米、玉米面、荞麦面、水果和蔬菜等,可多吃木耳、紫菜、海带、蘑菇等。
3、患者应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增加液体摄进量,对于纠正或防止失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伴有心衰的患者饮水要适量。
饮食禁忌:
1、忌烟酒及过咸食物,烟酒和过咸食物会刺激呼吸道,引发支气管的反应,加重咳嗽、气喘等症状。
2、患者应清淡饮食,避免辛辣、煎炸等刺激性油腻食品,此类食物易生痰,导致热助邪盛,邪热郁内而不达,久之可酿成疾热上犯于肺,加重病情。
预防措施:
间质性肺疾病的原因不一样,预防措施有所不同。
1、日常生活中尽量脱离粉尘较多的环境或者是戴一些防护性的口罩,能减少疾病的发生。
2、严格的戒烟,做到自己不吸烟,同时避免吸二手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