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脚气病疾病概述: 脚气病即维生素B1缺乏症,又称硫胺缺乏症,是指由食物中维生素B1(硫胺...
养生
疾病名称: 脚气病
疾病概述:
脚气病即维生素B1缺乏症,又称硫胺缺乏症,是指由食物中维生素B1(硫胺素)摄入不足引起,主要累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全身性疾病。患者可表现为乏力、头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本病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在我国以谷类为主食的地区仍经常发生。需要额外说明的是,这里说的脚气病与我们日常认识的“脚气”不是同一种情况,我们日常所说的“脚气”指的是足部的真菌感染,即足癣。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
就诊科室: 小儿科、消化内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乏力、头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主要病因: 维生素B1摄入不足、需要量增加、吸收利用障碍、代谢障碍
检查项目: 血液维生素B1水平测定、尿中克肌酐硫胺素排出量测定、红细胞转酮酶活性(E-TKA)测定、X线检查、心电图
重要提醒: 本病严重者,可有生命危险,发病后应及时治疗。
临床分类:
根据维生素B1缺乏所造成的影响不同,可分为干性脚气病、心血管(湿性)脚气病、婴儿脚气病和Wernicke-Korsakoff 综合征(脑脚气病)四种。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所有人群。
病因-总述:
维生素B1在人体贮存不多,需每天补充。如存在维生素B1摄入不足、需要量增加、吸收利用障碍或代谢障碍,均可导致脚气病的发生。
病因-基本病因:
1、摄入不足
人主要从食物种获取维生素B1,如饮食中的维生素B1缺乏,则可能导致脚气病的发生。
(1)维生素B1是水溶性维生素,过度淘洗食材会使其大量损失。
(2)维生素B1在高温下,尤其在碱性溶液中非常容易破坏,煮饭时加碱和丢弃米汤也会造成其严重丢失,常常是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儿童发病的主要原因。
(3)以糖、白米及其他精细加工的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在食物精细加工中,会使维生素B1损失很大。
(4)各种原因引起的食欲减退,也可造成维生素B1的摄入不足。
2、需要量增加
(1)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对维生素B1的需要相对增加,是本病容易发生的年龄阶段。
(2)患有代谢率增加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长期发热和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等,都会使维生素B1的需要量增加,如不给予适当补充,可造成相对缺乏。
(3)妇女在怀孕和哺乳期对维生素B1的需要量也有所增加。
3、吸收利用障碍
长期腹泻或经常服用泻药以及胃肠道梗阻都可造成吸收不良。
4、代谢影响
(1)在淡水鱼和贝类中的硫胺素酶以及在咖啡、茶叶等植物中的耐热因子,可破坏维生素B1。因此在维生素B1已经不足的情况下过多进食此类食物容易促使维生素B1缺乏症的发生。
(2)使用利尿剂、进行腹膜或血液透析都可能加快维生素B1排出体外,导致维生素B1缺乏。
(3)酒精可能影响硫胺素的吸收和代谢,酗酒可造成维生素B1缺乏。
症状-总述:
维生素B1缺乏可影响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组织器官的正常工作。早期的症状不明显如疲乏、烦躁,但是严重缺乏者可出现神经、肌肉、心脏和脑的异常。
症状-典型症状:
1、干性脚气病
是指因硫胺缺乏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病变呈双侧并且大致对称,表现为长统袜-手套样分布。起病常从肢体远端开始,下肢多见于上肢,有灼痛或异样,逐渐向肢体近端进展,肌肉有明显压痛。进而原先感觉过敏处渐趋迟钝,痛觉、温觉渐次消失,伴肌力下降、肌痛(以腓肠肌为著),上下楼梯困难,继而出现足、趾下垂,膝腱反射减退或消失。重者上臂也可同样受累。小年龄患儿则先表现出烦躁不安,进而对周围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昏迷,时有惊厥。有神经炎者表现为上升性周围性瘫痪,吃奶呛咳,腱反射消失,可有皮肤感觉减退。
2、心血管(湿性)脚气病
是硫胺缺乏导致的心肌疾病。常为急性心力衰竭的前驱期或发作期的表现,表现端坐呼吸、发绀、出冷汗、咳嗽伴气急,小年龄儿童则表现为不明原因的突然哭叫。查体可见心率加速,心音低弱、心浊音界扩大,以右心扩大为主,心前区有收缩期杂音,舒张压多降低,故脉压增大。心衰可导致肺水肿、肝大。心电图可见低电压、S-T段低下、T波平坦、双相或倒置、Q-T间期延长。本病的循环系统病变为急症,如不及时抢救,严重者可致死。
3、婴儿脚气病
发生在母亲患有硫胺缺乏症的母乳喂养儿中(通常发生在生后3~4周),表现为心脏衰竭(可突然发生)、失声以及深腱反射消失。
4、Wernicke-Korsakoff 综合征(脑脚气病)
(1)由Wernicke脑病与Korsakoff精神病( 柯萨可夫精神病)共同组成,见于没有接受硫胺强化食品的酗酒者。
(2)Wernicke脑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肌麻痹、意识障碍,如果不及时治疗,最终发生昏迷和死亡,可能是在慢性缺乏的基础上急性发作的严重结果。
(3)Korsakoff精神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精神错乱、发音困难以及伴有对近期事件记忆障碍的虚构妄想症。Korsakoff精神病主要由慢性缺乏导致,并且可以因Wernicke脑病多次发作而产生。
症状-并发症:
1、合并有身体其余部位皮肤癣菌感染。
2、足癣合并细菌感染。
3、癣菌疹。
检查-预计检查:
可能需要的检查包括液维生素B1水平测定、尿中克肌酐硫胺素排出量测定、红细胞转酮酶活性(E-TKA)测定、X线检查、心电图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心脏检查有心率加速,心音低弱,心浊音界扩大,心前区有收缩期杂音,舒张压多降低等表现。
2、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患者的痛觉、触觉、温度觉等感觉及腱反射异常。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液维生素B1水平测定
全血维生素B1水平<40μg/L提示缺乏。血液中维生素B不能准确反映组织中的维生素B1水平,仅在临床症状显著时方降低。
2、尿中克肌酐硫胺素排出量测定
采用克肌酐硫胺素排出量测定,只要测定一次空腹尿中维生素B1和肌酐量的相对关系即可评价体内维生素B1的营养状态,在临床比较实用。
3、红细胞转酮酶活性(E-TKA)测定
E-TKA测定是评价体内维生素B1营养状态的有效指标,可在维生素B1缺乏的临床症状出现前作出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心电图:可出现P波与QRS波振幅增高,T低平或倒置,QT间期延长。婴儿患者可呈低电压,偶见窦性心律不齐。脉搏图为二重脉。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发现心脏扩大,尤以向右扩大为主。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营养缺乏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可作出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多发性神经根炎
病因未完全明确,在病理上是一种脱髓鞘疾病,临床表现为对称性上行性弛缓性瘫痪,最初始于下肢,然后发展到上肢和躯干。受累肌肉明显萎缩,腱反射消失。在发病初期出现感觉过敏或异常,患者感觉四肢远端刺痛、麻木,但客观检查多无明显感觉缺失。
2、先天性心脏病
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脏病。临床表现为出生时体重轻、早产或有过窒息、口唇青紫、吸奶无力、呼吸急促、体重不增、发育迟缓。动辄满头大汗,经常患有感冒、咳嗽,容易疲倦,喜欢蹲下休息片刻,杵状指。
3、维生素B6缺乏症
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忧郁、面部脂溢性皮炎改变,而无四肢肌肉酸痛及心血管系统病变。
4、维生素B12缺乏症
有四肢远端对称性麻木和感觉异常,肢体无力,行动困难等表现,但常伴有贫血、呕吐、腹泻等表现。
5、病毒性心肌炎
常有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功能减退等表现,但发病前有病毒感染病史,一般无上升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炎的症状。
治疗-治疗原则:
积极治疗病因,尽快补充维生素B1。
治疗-一般治疗:
使用含维生素B1丰富的高蛋白、低盐食物。蛋白质100~150克/天,但糖类的量不宜多。
治疗-药物治疗:
主要为补充维生素B1,一般情况下口服维生素B1片,重症患者或有消化道疾病影响吸收者,可肌肉或静脉注射维生素B1。
治疗-相关药品:
维生素B1
治疗-治疗周期:
脚气病的治疗周期一般为2-4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轻症者,经治疗后预后较好,重症者,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维生素B1缺乏症会导致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病变,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不能自愈,必须积极治疗。
预后-治愈性:
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大多患者可通过积极治疗得到控制。
预后-根治性:
部分人群通过治疗可得到根治。
预后-复发性:
如治疗依从性不好或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可复发。
日常-总述:
家属应多给予患者关心与陪伴,帮助患者克服疾病;用药时应按时按量,谨遵医嘱;日常注意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戒烟酒;治疗一段时间后,遵医嘱进行复查,了解病情变化。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可能会因疾病带来的痛苦不适,出现情绪低落、焦虑,对疾病的治疗缺乏信心,家属应给予患者一些安慰与陪伴,消除患者的顾虑,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需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如服药之后症状不缓解,需及时复诊。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注意休息,保证良好的睡眠。
3、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4、保持生活环境干净、温度和湿度适宜。
5、防寒保暖,预防感冒。
日常-病情监测:
生活中密切观察呼吸、脉搏、心率及神志等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查。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应进食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如绿豆芽、黄豆芽的胚芽以及豆类、全麦、糙米、水果和花生等硬果,动物肝、肾、瘦肉、蛋类、奶类以及芹菜叶及莴笋叶等。
2、喂给小儿的奶汁中可掺入米汤、糠麸水。
饮食禁忌:
1、禁生冷辛辣刺激食物,少吃油炸食品。
2、大量饮酒者,应戒酒。
预防措施:
1、不宜长期吃精白米、面的食物。
2、采取正确的烹调方式,避免采用可能使维生素B1丢失的烹调方法,以保证获得足够的维生素B1。如捞饭的方法不好,要提倡不弃汁的蒸饭方法;由于面粉中的维生素B1在酸性环境中较稳定,而在碱性环境中易被破坏,所以发面不宜加碱,应提倡使用鲜酵母发面;吃面时要喝些汤,充分利用面汤中的营养素;由于高温油炸和加碱会破坏面团中的维生素B1,因此,应少吃油炸食品。
3、孕妇、乳母和青少年应进食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如猪肉、猪肝、大豆),对人工喂养儿或离乳后婴儿应适当添加辅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