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接触性唇炎疾病英文名称: contact cheilitis疾病概述: 接触性唇炎(co...
养生
疾病名称: 接触性唇炎
疾病英文名称: contact cheilitis
疾病概述:
接触性唇炎(contact cheilitis)是指唇部、唇周部皮肤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引起的唇炎,是常见的唇部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唇黏膜肿胀、水疱、肥厚、白斑等症状。本病一般预后较好,大多数可在除去接触物后恢复。若接触性唇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可能会导致唇部长期肿胀肥厚,严重影响患者的样貌、进食、言语,甚至发生恶变。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皮肤科、口腔科
发病部位: 口腔
常见症状: 口唇皮疹
主要病因: 口唇化妆品、口腔清洁产物和药品、某些金属、其他口腔科材料、某些刺激性食品
检查项目: 病理活检、皮肤斑贴试验
重要提醒: 患者在接触可疑致敏物后出现唇部红肿、局部红斑,但无明显水疱、糜烂时,应当首先去除引起超敏反应的因素,如停用可疑药物或化妆品等。
临床分类:
1、按病因分类
接触性唇炎可由病因分为刺激性和变应性两种类型。临床上刺激性接触性唇炎比变应性接触性更常见。
(1)刺激性接触性唇炎:因接触物本身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生病变,如强酸、强碱、高温或刺激性食物等其他有毒物质。本类唇炎的特点是任何人接触后都可发病,发病无潜伏期,皮损多局限于直接接触的部位,边缘清楚,在停止接触后皮损可消退。
(2)变应性接触性唇炎:是一种唇部所接触变应原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接触物品为致敏因子,本身无刺激性或毒性,多数人接触后不发病,仅有少数人家出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在接触部位的皮肤黏膜发生超敏反应性炎症。本类唇炎的特点是发病有一定潜伏期,首次接触后不发生反应,经过1~2周后如再次接触同样的致敏物才发病,皮损往往呈现广泛性、对称性接触,易反复发作皮肤斑贴试验阳性。
2、按病程分类
可分为急性接触性唇炎和慢性接触性唇炎。
流行病学-传染性:
此病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接触性唇炎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但具体发病率暂无大数据研究。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过敏体质者容易患病。
2、管乐器演奏者、应用各种唇部化妆品的美妆专业人群。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暂无大数据研究,但有研究显示随着唇部化妆品的大量使用,接触性唇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病因-总述:
接触性唇炎既包括唇部及其周围皮肤在接触某些刺激物后产生的局部炎性反应,也包括接触致敏原后出现的超敏反应。某些能够引起接触性唇炎的物品很多,主要包括口唇化妆品、口腔清洁产物和药品、某些金属、其他口腔科材料、某些刺激性食品等。
病因-基本病因:
1、口唇化妆品
如唇膏、口红和纹唇染料等,可对唇部及周围皮肤产生刺激。此外,这些物质含有多种的致敏物,如混合香料、树脂、蓖麻油等。
2、口腔清洁产品和药物
在牙科操作中,偶有意外接触到处理牙面的酸蚀剂磷酸、乳酸、柠檬酸等,某些牙膏和漱口水中的清洁剂、漂白剂等浓度过高,均可能对口腔造成刺激。且牙膏、漱口水中的清洁剂(月桂醇硫酸钠等)、防腐/抗菌剂(苯甲酸钠、对羟苯甲酯、洗必泰、三氯生等)、调味剂(薄荷醇/油等)、漂白剂(二氧化硅、焦磷酸盐等)等都可能成为过敏原。
3、某些金属
如镍、钴、铂、汞、铜、银、黄金等。含有上述金属的管乐器(如萨克斯、单簧管等)会刺激吹奏者的唇部而引起刺激性接触性唇炎;也有少数因为乐器的金属材质或者木材而发生变应性接触性唇炎。此外,某些口腔填充金属材料也可引起唇部过敏反应,形成变应性接触性唇炎。
4、其他口腔科材料
活动性义齿的支撑材料中有一类热固型基托树脂,在我国农村等落后地区还可以见到,因为其中有不同程度残留甲基丙烯酸甲酯,在临床上会发生个别患者的接触性唇炎。存在于橡胶手套和一些牙科工具中的乳胶,此外,义齿安装不当、牙科填充物表面不规则或者因操作造成浅表黏膜刺激,均可发生接触性唇炎。
5、某些刺激性食品
如过热的饮料、食物,过度辛辣的调料等,可引起唇部损害,并累及周围皮肤。且混合香料、秘鲁香脂、没食子酸酯、蜂胶等过敏原成分在许多食物、调料中都存在。
6、其他
如口腔卫生较差的人群因为长期不进行义齿清洁,表面的细菌繁殖可导致黏膜不断受到刺激。戒烟者频繁使用电子烟会刺激口角出现炎症。接触寒冷、低湿度、吹风等环境可能刺激唇部发生炎症。
症状-总述:
接触性唇炎患者在接触可疑刺激物或致敏原后立即或数日内起疹,部分患者可有瘙痒、烧灼感和触痛等症状。病变部位与接触面积大体一致,停用后症状缓解,再用时皮疹复发并加重,反复刺激可产生慢性改变。
症状-典型症状:
1、急性接触性唇炎
起病较急,接触部位唇黏膜出现肿胀、水疱,甚至糜烂、结痂,亦可累及周围皮肤。轻者仅有局部脱屑。
2、慢性接触性唇炎
以唇部肥厚、浸润、干燥、脱屑和破裂为特征,少数可发展成白斑或疣状结节,甚至产生癌变。
症状-并发症:
1、若接触性唇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样貌、进食、言语,使患者出现社交恐惧等精神心理问题。
2、慢性接触性唇炎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唇周色素沉着,有发生恶变的可能。
就医-门诊指征:
患者在接触某些物质后出现以下情况,应到医院进行就医咨询:
1、唇部明显肿胀、水疱,甚至糜烂、结痂;
2、唇部干燥、脱屑严重,破裂迁延不愈,唇周色素沉着严重;
3、伴瘙痒、烧灼感、触痛等;
4、病损蔓延口内,影响进食、言语;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在接触可疑致敏物后口唇部出现黏膜肿胀、局部脱屑、水疱、肥厚、白斑等症状表现,应到皮肤科、口腔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口腔进行检查,可以提前漱口,方便检查。
3、可携带近期使用过的,可能引起唇部过敏的牙膏、唇膏等物品就诊。
4、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种症状的?是突然出现的吗?
2、出现这种情况前有没有接触什么特殊的物质?比如说新的口红、唇膏、牙膏、漱口水?
3、接触这些物品后多久出现的症状?症状持续了多久?
4、停用了该物品后症状有没有改善?
5、您最近接受过口腔方面的治疗吗?有义齿或者补牙吗?
6、您有没有过敏史或者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
7、您全身其他皮肤有没有异常表现?比如说起红疹、起水疱?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这个情况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啊?这个病严重吗?
2、我需要长期用药治疗吗?
3、这个病治疗效果怎样啊?
4、经过治疗后,这个病还会复发吗?
5、治疗期间我还能用口红吗?
6、我可以用唇膏来保湿吗?
7、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询问完病史后,首先会对患者进行包括视诊、触诊等体格检查,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唇炎。之后可能建议做斑贴试验、病理活检等,以明确诊断及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观察患者嘴唇及唇周皮肤有无水肿、疱疹、糜烂、唇部有无溃疡等。
2、触诊
触摸患者唇部质地有无变化。
检查-病理检查:
医生通过病理活检观察病理表现来判断病损是否有癌变。该检查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鉴别其他类型的唇炎。
检查-其他检查:
斑贴试验是诊断接触性致敏性唇炎的金标准。
1、检查方法
把数层纱布折叠成一定大小(方形每边1cm,圆形直径1cm),将受试物原液或稀释液沾湿纱布后紧贴于皮肤上,外盖一层油纸或塑料薄膜,用绷带固定。一般12小时或24小时后解开,观察局部反应,并再过24~72小时再次观察,以免错过更晚出现的迟发免疫反应。
2、检查结果
对于接触性唇炎的患者,阳性率一般为25~30%。解读斑贴试验结果需要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对于临床怀疑的过敏原,如果斑贴试验也是阳性,那么可以印证临床考虑。但是,实验阴性并不能排除患者对于过敏原的过敏反应,也可能存在检测项目之外的过敏原。
诊断-诊断原则:
本病诊断通常不难,主要依据接触史,在接触的唇部和周围皮肤迅速发生的急性炎症,祛除诱因皮疹快速消退,易与其他疾病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光化性唇炎
二者均有唇部干燥、脱屑等表现。但光化性唇炎的唇部损害和日光照射密切相关,日晒后诱发或加重,夏季高发,多发于热带地区的农民、渔民及户外工作者。主要是下唇受损,有潜在的恶变可能。病理检查显示表皮萎缩不伴有细胞异型,但是真表皮交界处有日光弹力变,有些晚期发展为原位鳞癌。
2、剥脱性唇炎
二者均有唇部脱屑,黏膜浸润、肥厚等表现。但剥脱性唇炎的唇部脱屑呈持续性。目前倾向于把原因不明、不能分类的慢性脱屑为主的唇炎都列为剥脱性唇炎。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去除各种致病因素,改善症状,避免再次接触刺激物。目前主要使用药物进行治疗,部分病情严重者还可试用激光、冷冻、手术切除等方式。
治疗-一般治疗:
1、首先去除引起超敏反应的因素。如更换义齿修复材料或牙体充填材料,停用可疑药物或化妆品等。
2、口唇红肿但黏膜完整的患者,可以外用凡士林等或采用冷湿敷。
治疗-药物治疗:
接触性唇炎系统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抗炎、止痒,轻症患者可以口服抗组胺药物以改善症状,重症泛发性接触性唇炎患者可短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
1、糖皮质激素
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能使症状减轻或消失,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内服来增强治疗效果。常用药物包括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2、润肤剂
应与润肤剂以保持唇部湿润,常用凡士林等。
3、抗组胺药
给予抗组胺药以抑制炎症活性介质的释放,降低机体对组胺的反应,减少各种超敏症状。可选用口服氯雷他定、氯苯那敏等。
治疗-相关药品:
泼尼松、地塞米松、凡士林、氯雷他定、氯苯那敏
治疗-手术治疗:
慢性接触性唇炎有癌变倾向者,必要时需进行手术切除。
治疗-治疗周期:
接触性唇炎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接触性唇炎的具体治疗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较好,大多数可以恢复。尽量避免可能的致病因素,可以减少唇炎的发生。
预后-危害性:
若接触性唇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可能会导致唇部长期肿胀肥厚,严重影响患者的样貌、进食、言语,甚至发生恶变。
预后-自愈性:
有时候轻症患者在除去接触物后可自愈。
预后-治愈性:
本病可通过去除病因后,配合药物治疗而达到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复发性:
若患者再次接触变应原,会再发接触性唇炎。
日常-总述:
接触性唇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停止使用可疑的食物、药物、唇膏等,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并努力纠正咬唇、舔唇等不良生活习惯。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接触性唇炎除了会带给患者局部皮损的痛苦外,还严重影响美容,而且病情易反复。患者可能会对治疗丧失信心,出现抑郁、悲观的心理。
2、护理要点
(1)患者加强与医护人员的交流,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注意调节自身情绪,保持乐观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医生和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严格遵医嘱用药,使用药物后应注意是否存在药物的不良反应。若出现局部红肿、发痒、刺激痛等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外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接触性唇炎的一线疗法,患者及家属应了解用药的必要性、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防范方法,克服“激素恐惧”,尽最大可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日常-生活管理:
1、患者应立即停用可疑的食物、药物、牙膏、唇膏等。
2、避免搓揉、挤压、撞击、摩擦唇部及做一些有关唇部的夸张表情。
3、避免日晒、大风和寒冷刺激,可涂抹成分温和、有防晒作用的润唇膏。
4、建议戒除烟酒。
日常-病情监测:
患者可观察口唇处肿胀、局部脱屑等症状的变化,若出现病情反复,迁延不愈,应积极就医治疗。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进行复查,一般来讲,普通患者在用药1周后复查,进行手术的患者则每3个月复查一次,以便医生了解病损有无复发。
日常-术后护理:
1、保持术区局部清洁,减少唇部活动,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使用冰敷来帮助消肿。
2、术后饮食应清淡,以流质半流质饮食为主,避免较硬食物,以减少在咀嚼时对手术创口的刺激。
饮食调理:
接触性唇炎的患者在积极配合药物对症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重视日常饮食养护,多食用新鲜蔬果,戒除不良的饮食习惯,避免接触致敏的食物,有利于控制病情,防止复发。
饮食建议:
在接触性唇炎的调护中,目前尚缺乏高质量的研究支持饮食指导和规避。建议患者可以多食用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
1、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五谷杂粮、水果、蔬菜、肉类、奶制品等。蔬菜类主要是青菜、西兰花、甘蓝、紫菜、白菜、胡萝卜、芹菜等;肉类主要是猪、牛、羊的瘦肉,还有鸡肉和鸭肉;粗粮主要是各种五谷杂粮;奶制品主要是牛奶、羊奶等。
2、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西红柿、菜花、柿子椒、深色叶菜、苦瓜,苹果、葡萄、猕猴桃、鲜枣等。
饮食禁忌:
忌食辛辣、过热等刺激性食物,此类食物会引起口唇部的刺激性反应,引起病情反复。
预防措施:
预防接触性唇炎,去除其致病因素是关键,此外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利于降低其发病风险。
1、避免接触刺激物和可能致敏的物质,如根据自身皮肤情况、季节、个人耐受等因素正确选用口唇化妆品。
2、过敏体质者应加强自我防护,如注意配戴口罩等。
3、尽量避免舔唇、咬唇等不良习惯。
4、涂抹成分温和、有防晒作用的润唇膏。
5、戒除烟酒,忌食辛辣、过热等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