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结核性溃疡疾病英文名称: Tuberculous ulcer疾病别名: 溃疡性皮肤结核、...
养生
疾病名称: 结核性溃疡
疾病英文名称: Tuberculous ulcer
疾病别名: 溃疡性皮肤结核、腔口部皮肤结核、溃疡性粟粒结核
疾病概述:
结核性溃疡(Tuberculous ulcer),又称溃疡性皮肤结核、腔口部皮肤结核、溃疡性粟粒结核,是指处于活动期的结核病患者,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引起的口腔、外生殖器及肛门等部黏膜的溃疡性损害。本病病程较长,治疗较为困难,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慢性皮肤病。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皮肤科、急诊科、传染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丘疹、溃疡
主要病因: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检查项目: 结核菌素试验、细菌检查及培养、皮肤病理活检
重要提醒: 本病病程较长,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坚持治疗,做好隔离防护。
临床分类:
根据结核分枝杆菌侵袭人体的不同途径,通常可将结核性溃疡分为:
1、原发性结核性溃疡
是由于皮肤或黏膜伤口感染结核杆菌,导致的溃疡性皮肤结核。
2、继发性结核性溃疡
是由于体内其他部位的活动性结核,疾病蔓延,累及皮肤或黏膜,而导致的溃疡性皮肤结核。
流行病学-传染性:
具有一定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外源性接种
主要经皮肤黏膜轻微损伤直接感染。
2、内源性扩散
体内器官或组织已存在的结核病灶经淋巴结、血液或直接扩散到皮肤。
流行病学-发病率:
少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常见于肺结核、小肠结核或泌尿道结核的男性患者。
病因-总述:
本病是处于活动期的结核病患者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抵抗力较低,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经各种传播路径侵犯机体局部组织,使受侵部位或邻近的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坏死,最终导致皮肤破溃形成创面。
病因-基本病因:
1、内源性结核病蔓延
主要由自身的淋巴结核、骨与关节结核、肺结核等结核病灶蔓延至附近皮肤或者通过血液运行转移、淋巴管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造成皮肤坏死而出现结核性溃疡。
2、外源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当皮肤破损后,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皮肤的开口部进入从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的机体而引起感染,从而形成结核性溃疡。
3、BCG(卡介苗)疫苗接种
BCG疫苗是源自牛分枝杆菌减毒株的活病毒疫苗。它被广泛用于预防严重的结核感染,并取得重要疗效。因其接种的部位、使用剂量和接种对象的自身免疫力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可导致并发症,在接种部位形成结核性溃疡。
病因-危险因素:
1、可控制干预的危险因素
(1)免疫力低下:免疫力低下者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弱,容易感染结核杆菌或使体内原有的结核杆菌大量繁殖,引发活动性结核,增加发生结核性溃疡的风险。
(2)疾病因素:如肺结核、小肠结核、泌尿道结核等结核病。
(3)不良的卫生条件:如使用未经彻底消毒的针头,容易感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在内的病菌,从而增大了发生本病的危险。
2、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
(1)家族史:具有家族结核病史的人更容易感染结核杆菌,可增加罹患本病的概率。
(2)性别:男性患病的风险大于女性。
症状-总述:
本病初起时为红色丘疹,以后发展为溃疡。其中,舌部损害可呈丘疹、疣状斑块及浅溃疡,肛门及尿道口的损害可呈小溃疡或裂隙。此种溃疡呈慢性经过,可伴有疼痛、发热、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丘疹、结节
口唇、鼻部、肛门周围、尿道口或口黏膜附近的皮肤和(或)黏膜有一个或数个暗红色的隆起。
2、溃疡
先是一群小溃疡,很快融合成一大溃疡。呈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一般为1~2cm,溃疡边缘柔软,溃疡面凹凸不平并有少量脓性渗出液,脓液中有结核分枝杆菌,溃疡面及边缘常有干酪样黄色小粒。
症状-并发症:
损害发生于口黏膜时可引起咀嚼及吞咽困难,发生于尿道口处可使排尿困难,发生于肛门处可使患者排便时痛苦。
症状-伴随症状:
1、疼痛
结核性溃疡常有皮肤破损,故可伴有自发痛。而当溃疡被摩擦或受其他刺激时,往往会伴有触痛。
2、发热
结核性溃疡的患者间有发热。
3、淋巴结肿大
由于结核杆菌侵犯淋巴结,造成淋巴结炎,而导致淋巴结肿大,以下颌淋巴结肿大较常见。
就医-急诊指征:
1、若皮肤或黏膜处的伤口破裂,溃疡出血不止,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
2、突发意识不清或意识丧失;
3、出现其他紧急情况。
以上需及时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有结核病史皮肤出现丘疹、结节,破损后形成溃疡且不断扩大,不易愈合;
2、伴出血、有脓性物流出;
3、伴自发痛或触痛、发热;
4、伴淋巴结肿大;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出现出血不止、意识不清等严重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去急诊科就诊。
2、症状平稳的患者可去传染病科或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建议患者穿着宽松衣物,以减少对皮损的摩擦。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最初发现丘疹、结节、溃疡是什么时候?是否进行过治疗?
2、这些皮肤损害有无疼痛表现?是否还有其他不适?
3、之前是否患有结核病?
4、最近有没有受伤?皮肤上有无伤口?
5、家中是否有结核病患者?
6、最近是否存在劳累过度的情况?
7、近期有服用过什么药物?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这是什么病?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2、严重吗?会传染吗?
3、需要进行哪些检查?需要住院吗?
4、都需要进行什么治疗?需要手术吗?
5、需要服用多久的药物?
6、治疗后还会复发吗?
7、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都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通常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视诊、触诊等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疾病情况。然后可能还需要患者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细菌检查及培养、皮肤病理活检等检查,以便明确病因。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皮损及附近有无肿大的淋巴结,以初步了解病情。
2、触诊
部分患者可在皮肤或黏膜破损处附近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3、体温测量
有发热的患者,医生还会对其进行体温测量。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结核菌素试验
医生在患者的右前臂注射结核菌素,观察皮下形成的结节的大小。此试验阳性反应对结核感染有重要价值。但本病患者的试验结果常为弱阳性或阴性。
2、细菌检查及培养
通常采集患者的痰液或其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用于诊断患者是否患有结核病以及疾病是否具有传染性。
3、其他
包括红细胞沉降率、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等,以帮助进一步了解疾病发展情况。
检查-病理检查:
1、检查过程
医生一般取患者有特征性的皮肤病理改变,进行组织切片染色后,通过显微镜观察是否有结构功能的改变或结核杆菌感染。
2、检查结果
在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可有结核性浸润,有明显的干酪样坏死,可查到大量结核杆菌,真皮上部可见明显的非特异性炎细胞浸润,伴有多形核白细胞。表皮和真皮上部往往形成溃疡,溃疡边缘的表皮增生肥厚。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帮助了解全身各处的结核病变范围。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存在口腔、外生殖器及肛门等部位的皮肤黏膜溃疡,并伴有内脏的活动性结核,结核杆菌检查阳性,结合病理检查等,通常诊断不难。但需与急性女阴溃疡、白塞综合征、梅毒性溃疡等同样以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急性女阴溃疡
病程短而急,溃疡较大,但基底光滑平整,疼痛剧烈,溃疡分泌物中可查到粗大杆菌,可自愈,患者无内脏结核。
2、白塞综合征
患者有阿弗他口腔炎、眼部疾患及阴部溃疡,并发结节性红斑,反复发作。患者无内脏结核。病理改变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形成的非特异性溃疡。
3、梅毒性溃疡
溃疡边缘锐利如凿状,质硬,基底有坏死组织及树胶样分泌物,梅毒血清反应阳性。病理改变为梅毒性肉芽肿伴闭塞性血管内膜炎。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以系统药物治疗为主,应以“早期、足量、规则、联合及全程应用抗结核药”为原则,通常采用2~3种药物联合治疗,疗程一般不少于6个月。
治疗-一般治疗:
患者一般需要进行隔离治疗,局部消毒伤口,防止疾病的蔓延和扩散。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结核治疗
常用药物为异烟肼、乙胺丁醇、利福平等,以防止结核菌在全身其他组织器官中的蔓延。
2、局部治疗
(1)局部皮损可外敷5%异烟肼软膏、利福平软膏、对氨基水杨酸软膏等。
(2)损害较小者还可局部用异烟肼或链霉素进行局灶注射。
3、其他
如康复新液等药物洗液,以消炎抗菌,促进溃疡等皮损愈合,缓解局部症状。
治疗-相关药品:
异烟肼、乙胺丁醇、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软膏、链霉素、康复新液
治疗-手术治疗:
在疾病早期,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情况,考虑使用手术来去除皮损。
治疗-治疗周期:
结核性溃疡的治疗周期一般为6~12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结核性溃疡的预后主要与是否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关,常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一般不会影响寿命。
预后-危害性:
1、皮损长期不愈,可能会影响损害部位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2、若不接受正规治疗,皮肤溃疡长期不愈合,结节则容易破裂、流脓,形成肉芽肿并出现恶臭,严重者还可危及生命。
预后-自愈性:
本病无自愈倾向。
预后-治愈性:
本病为慢性起病,病程较长,通常较难治愈。
预后-治愈率: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皮肤伤口可愈合。
预后-根治性:
本病病因明确,彻底去除结核分枝杆菌后存在痊愈可能,但目前临床根治困难。
预后-复发性:
本病容易反复发作。
日常-总述:
结核性溃疡的患者应注意隔离、做好个人卫生、规律足量服药等,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以求获得更佳的疗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因本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病程较长,且皮肤损害可影响到患者的自我形象,会增强患者的自卑感、对家属的负罪感,从而出现情绪反复以及恐惧、焦虑等。
2、护理要点
(1)患者应多与医生进行交流,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法,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2)家属应给予患者多方面的照顾,如参与创面的管理,拍取伤口图片作为对比,让患者看到自己病情和创面好转,使患者感到安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因本病病程较长,患者要遵医嘱按时按量地服用药物,坚持治疗。用药过程中应观察有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听力下降等,一旦出现不适,应立即就医处理。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个人卫生,防止结核杆菌传播。
2、注意保持创面处清洁干燥,勿抓挠。如创面出现红肿、红斑、硬结、溃疡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3、注意休息,注意劳逸结合,活动后以不感到疲累为宜。
4、居住环境要空气新鲜,保持干燥,阳光充足。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长期服用抗结核药物会有损害肝肾功能的可能,故在复诊疾病的同时,还需进行肝肾功能等检查。
日常-术后护理:
1、患者伤口应避免摩擦、沾水,以免造成伤口撕裂、感染。
2、注意服用足量抗结核药物,预防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日常-特殊护理:
做好消毒隔离,和家人分餐分食,餐具煮沸消毒,家中可备紫外线灯行空气消毒。
饮食调理: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可导致免疫力下降。应根据热量的需求,科学地安排进食的量和种类。建议进行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多饮水,以增加机体抵抗力。
饮食建议:
1、注意摄取优质蛋白质和含钙丰富的食品,如肉类、家禽、鱼类、蛋类、豆制品及奶类。
2、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果蔬,如苹果、桔子等。
3、如有贫血发生,应注意补充肝类、动物血、蘑菇、绿叶蔬菜、红枣、木耳等食物。
饮食禁忌:
1、避免进食过于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2、禁食海产品,禁烟戒酒。
饮食-其他注意:
患者可在餐前使用漱口液漱口,清洁口腔以促进食欲。
预防措施:
避免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
1、注意保护皮肤,防止发生皮肤外伤。
2、注意休息,安排适当的活动与劳动,保证睡眠充足、生活规律。
3、注意加强营养,进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4、要到正规的院所进行纹身等会对皮肤产生创伤的活动。
5、积极治疗其他结核病。
6、有家族结核病史者要做好隔离防护,避免皮肤的感染与创伤。
相关疫苗:
对易感人群普遍接种卡介苗可预防本病。定期健康体检,发现反应阴性者及时补种。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