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颈动脉硬化疾病英文名称: carotid arteriosclerosis疾病概述: 颈...
养生
疾病名称: 颈动脉硬化
疾病英文名称: carotid arteriosclerosis
疾病概述:
颈动脉硬化(carotid arteriosclerosis)常被认为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出现,一般无特异性症状。最常见于颈内动脉起始部、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和Willis环。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常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容易造成脑栓塞等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需要引起重视。早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进行治疗干预,可有效防止本病。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血管外科
发病部位: 颈动脉
常见症状: 一般无特异性症状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
检查项目: 超声检查、CT动脉造影(CTA)、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重要提醒: 有颈动脉硬化或存在相关危险因素者应尽早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以防发生严重后果。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颈动脉硬化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于脑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出现。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中老年人多发。
病因-总述:
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大量的研究表明本病是多因素作用所致,这些因素称为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代谢异常、不良生活习惯、肥胖、社会心理因素、遗传因素、年龄等。
病因-危险因素:
1、代谢异常
如高脂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肾病综合征等可致继发性高脂血症的疾病,以及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紊乱和肥胖症等多种代谢成分异常引起的代谢综合征等。
2、不良生活习惯
包括摄入高热量、高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高糖等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吸烟,大量饮酒,体力活动少等。
3、肥胖
肥胖也是主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特别是以腹部脂肪过多为特征的腹型肥胖。
4、社会心理因素
心理应激(如抑郁、焦虑、A型性格)可引起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血压升高和血小板反应性升高,从而促进主动脉硬化形成。
5、遗传因素
很多患者有主动脉硬化家族史。
6、年龄
年龄属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大,患病风险会增高。
症状-总述:
颈动脉硬化的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血管病变部位与程度。早期颈动脉硬化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重度的颈动脉硬化会使大脑血液供应减少,出现头晕、头痛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颈动脉硬化严重时血管内的粥样斑块会造成血管狭窄、脑供血不足或局部血栓形成或斑块破裂、碎片脱落造成脑栓塞等脑血管意外;长期慢性脑缺血造成脑萎缩时,可发展为血管性痴呆。如果这时活动颈部,很可能加重脑缺血,从而使脑部缺血症状更加严重,甚至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是造成脑出血、脑血栓、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早搏等症的主要原因。
症状-并发症:
1、血管狭窄
颈动脉上出现斑块,就像麦片粥一样附着在动脉血管壁上。有的斑块表面的纤维帽很薄,而斑块本身很大,里面甚至有出血(像皮薄馅多的饺子),就很容易出现破裂,可在原位形成血栓或破裂的斑块成分随血流飘至远处,堵塞远处的血管。
2、脑缺血
如果斑块的纤维帽很厚,本身也不大,就不太容易破裂,但随时间进展,斑块越来越厚,可使整个管腔变窄,影响脑的血液供应。脑缺血可引起眩晕、头痛与晕厥等症状。脑动脉血栓形成或破裂出血时引起脑血管意外,有头痛、眩晕、呕吐、意识突然丧失、肢体瘫痪、偏盲或失语等表现。
3、脑萎缩
脑萎缩时引起痴呆,有精神变态,行为失常,智力及记忆力减退以至性格完全改变等症状。
就医-门诊指征:
1、患者在体检时,发现颈动脉血管存在异常,如出现动脉硬化斑块。
2、反复出现头晕、头痛、手脚活动不利等表现。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本病的首诊科室一般为心血管内科或血管外科。
2、部分患者也可因头晕、头痛等脑缺血症状,到神经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时一般需常规进行听诊器听诊和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等检查,需要患者在检查前一晚10点后禁食,次日清晨空腹抽血。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7、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都有哪里不舒服?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些症状?
2、之前出现过这种情况吗?
3、感觉在哪些情况下症状会加重?哪些情况下症状会减轻?
4、既往是否进行过超声、CT等检查血管情况?
5、既往还有什么疾病史?有无高血压病、糖尿病?都进行过哪些治疗?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得如何?
6、平时有是否有吸烟、饮酒的习惯?每天的量是多少?
7、饮食情况如何?是否经常吃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
8、平时生活、工作压力大吗?是否有时间进行锻炼?
9、家人有出现过类似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病情严重吗?有没有生命危险?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都需要怎么治疗?需要手术吗?
5、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平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7、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和治疗冲突吗?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头晕、头痛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情况。之后可能建议患者进行超声检查、CT动脉造影(CTA)、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听诊
医生使用听诊器对患者双侧颈三角及锁骨上方区域进行听诊。若听诊时闻及颈动脉血管杂音可初步诊断血管狭窄。
2、神经系统检查
根据病情医生可能会进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包括表情状态、面部是否对称、语言、意识、运动功能、肢体张力、共浇失调试验、感觉功能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本病尚缺乏敏感而又特异的早期实验室诊断方法。血液检查有助于危险因素如脂质或糖代谢异常的检出,其中脂质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总胆固醇(TC)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甘油三酯(TG)增高、在脂蛋白A(Apo-A)降低、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a)[Lp(a)]增高。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颈动脉彩超是初步筛查颈动脉硬化的常用方法。颈动脉血管超声可以清楚显示颈动脉的斑块性质,通过超声灰阶图像可将斑块分为高回声斑块、等回声斑块、低回声斑块及异质回声斑块。
2、CT动脉造影(CTA)
CT动脉造影(CTA)为无创性血管成像新技术,可以清楚显示颈部动脉的斑块与狭窄程度。CTA三维成像效果较好,空间分辨率高,在显示三维的颈动脉血管结构方面有明显优势。
3、MRI
对头颈部动脉斑块与狭窄可以进行MRI检查。磁共振血管造右影(MRA)可显示头脑颈部动脉狭窄,并测量狭窄程度
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虽有一定的微创性,但却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等血管病变的金标准。
诊断-诊断原则:
由于本病大多无特异性症状,故早期诊断相当困难。颈动脉血管听诊和彩超是初步筛查颈动脉硬化的常用方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等血管病变的金标准。
诊断-鉴别诊断:
颈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脑血管意外,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脑血管意外相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颈动脉硬化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防治)、药物治疗以及其他治疗。其中,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配合治疗很重要。经过防治,本病病情可得到控制,病变可能部分消退,患者可维持一定的生活和工作能力。此外,病变本身又可促使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使病情得到改善。
治疗-一般治疗:
1、合理饮食
控制膳食总热量,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度。超重或肥胖者应减少每日进食的总热量,减少胆固醇摄入,并限制酒及含糖食物的摄人。合并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者应同时限制食盐。
2、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
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对预防肥胖、锻炼循环系统的功能和调整血脂代谢均有益,是预防本病的一项积极措施。体力活动量应根据身体情况、体力活动习惯和心脏功能状态而定,以不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感觉为原则。体育活动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作剧烈活动。
3 、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
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烈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睡眠。
4、戒烟限酒
提倡不吸烟,避免二手烟,可饮少量酒。
5、控制易患因素
糖尿病患者应及时控制血糖,包括饮食控制;高血压患者应给予降压药,使血压降至适当水平;血胆固醇增高者应控制胆固醇,适当给予降脂药物。
治疗-药物治疗:
1、调整血脂药物
血脂异常的病人,应首选降低TC和LDL-C为主的他汀类调脂药,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其他还包括贝特类(如非诺贝特)、依折麦布和PCSK9抑制剂等。
2、抗血小板药物
抗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的药物,可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防止血管阻塞性病变发展,用于预防动脉血栓形成和栓塞。最常用的口服药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替格瑞洛、吲噪布芬和西洛他唑;静脉药物包括阿昔单抗、替罗非班、埃替非巴肽等药物。
3、溶栓药物和抗凝药物
对动脉内形成血栓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者,可用溶栓药物,包括链激酶、阿替普酶等。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华法林以及新型口服抗凝药。
治疗-相关药品:
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非诺贝特、依折麦布、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替格瑞洛、吲噪布芬、西洛他唑、阿昔单抗、替罗非班、埃替非巴肽、链激酶、阿替普酶、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华法林
治疗-手术治疗:
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CEA)、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和光化学颈动脉成形术等治疗。其中,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目前有确定的手术指征,被认为是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首选推荐治疗方式。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随病变部位、程度、血管狭窄发展速度、受累器官受损情况和有无并发症而不同。颈动脉硬化,早期大多数无特异性症状,但需引起高度重视。如果不对已有的动脉硬化进行干预,可累及脑动脉。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可出现脑卒中,通常预后不良。
预后-危害性:
颈动脉硬化严重时血管内的粥样斑块会造成血管狭窄、脑供血不足,甚至发生脑血管意外。从而造成脑出血、脑血栓、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早搏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与健康。
预后-治愈性:
经过防治,本病病情可得到控制,病变可能部分消退,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日常-总述:
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对颈动脉硬化的防治有积极地作用。患者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日常-心理护理:
1、颈动脉硬化患者遇事要心平气和,保持情绪稳定。观看各种激烈比赛或激动人心的电视节目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某些不顺心的事,要能想得开。
2、家庭成员、亲戚朋友、街坊邻舍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计较小事,非原则的事可采取让步态度,想不开的事可与家人进行讨论。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时,可暂时离开现场,到安静的地方去松弛一下自己的情绪。
3、平时培养一些对音乐、书画的爱好,这对锻炼患者的耐心、集中思绪、稳定情绪、陶冶情操都是大有益处的。
4、掌握一套身体锻炼和心理调节的方法。如自我放松训练,通过呼吸放松、意念放松,或通过气功、太极拳等活动,增强自身康复能力。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熬夜,保证充分睡眠。
2、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对预防肥胖、锻炼循环系统的功能和调整血脂代谢均有益,是预防本病的积极措施。体力活动量应根据个体的身体情况、体力活动习惯和心脏功能状态来衡量,以不过多增加心脏负荷和不引起不适感为原则。体育活动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做剧烈活动;对老年人提倡散步(每天1小时,分次进行)、做保健体操打太极拳等。
3、提倡不吸烟,不饮烈性酒。
4、肥胖者要注意控制体重。
日常-病情监测:
做好血压、血脂、血糖监测,要认真坚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及时了解病情预后及诱发疾病的危险因素。
饮食调理:
颈动脉硬化的饮食调理很重要,通过调整饮食中的营养素比例,可预防和控制本病的发生和发展。
饮食建议:
1、膳食总热量不宜过高,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度,40岁以上者尤应预防超重或肥胖。
2、超过正常标准体重者,应减少每天饮食的总热量,食用低脂(脂肪摄入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其中动物性脂肪不超过10%)、低胆固醇(每天不超过300mg)膳食,并限制蔗糖及含糖食物摄入。
3、年过40岁者即使血脂正常,也应避免经常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肥肉、肝、脑、肾、肺等内脏,鱿鱼、墨鱼、鳗鱼、骨髓、猪油、蛋黄、蟹黄、鱼子、奶油及其制品、椰子油、可可油等。如血TC、TG等增高,应食用低胆固醇、低动物性脂肪食物,如鱼肉、鸡肉各种瘦肉、蛋白、豆制品等。
4、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如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类及其制品)的食物,在可能条件下,尽量以豆油、菜子油、麻油、玉米油、茶油、米糠油等为食用油。
饮食禁忌:
1、含脂肪多的食品,如油条、炸糕,油炸方便面、全脂乳、奶油,肥肉、动物内脏、动物油脂等。
2、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鱼子、脑、肝、松花蛋等。
3、含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如冰淇淋,甜点心。
4、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芥末,高度酒、浓茶、咖啡等也应忌用。
5、合并有高血压或心衰者,还应同时限制盐的摄入。
预防措施:
颈动脉硬化的预防很重要。主要措施如下:
1、科学饮食
饮食宜清淡、低盐,粗细粮搭配,多吃水果及富含纤维食物,限制糖、含糖饮料和红肉的摄入,忌肥甘厚腻、暴饮暴食。
2、适当锻炼
体育活动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做剧烈活动。
3、生活规律
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戒烟限酒。
4、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等疾病。将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