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抗体免疫缺陷病疾病英文名称: antibody mediated immunodefic...
养生
疾病名称: 抗体免疫缺陷病
疾病英文名称: antibody mediat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疾病别名: 体液免疫缺陷病
疾病概述:
抗体免疫缺陷病(antibody mediat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包括一组疾病,主要特征为抗体生成异常或抗体功能缺陷,病因主要为遗传和基因缺陷。本组疾病较为少见,一般均有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减少或缺乏,主要表现为病人反复感染。接受规范治疗可改善预后,但暂无治愈方法。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风湿免疫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发热、乏力、畏寒、肌肉酸痛
主要病因: 主要由基因缺陷导致
检查项目: 血常规、免疫学检查、X线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属于免疫缺陷病,可导致机体抗感染机能低下,因此患者应积极防治感染。
临床分类:
按照发病机制,抗体免疫缺陷病包括Bruton 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可变异型免疫球蛋白缺乏症、选择性IgA缺乏和选择性IgM缺乏。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的国内流行病学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无特发人群。
病因-总述:
抗体免疫缺陷病的病因主要为基因缺陷,导致抗体生成异常或抗体功能缺陷,造成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此外,使用苯妥英钠或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发生本病的风险增高。
症状-总述:
抗体免疫缺陷病的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发生反复、严重的感染,可表现为发热、乏力、畏寒、肌肉酸痛等,往往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不同类型的抗体免疫缺陷病的典型症状略有不同。
症状-典型症状:
1、X性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病人均为男性,生长发育正常。多数病例出生后6~9个月内表现正常,1~2岁后开始反复感染。常见病原菌包括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和脑膜炎球菌等。可发生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疖肿等。部分病人可发生非化脓性关节炎,主要累及大关节。
2、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病
男女均可发病,通常6岁以后开始有症状,20~30岁明显加重。主要表现为反复感染,常有慢性腹泻、乳糖耐受不良、吸收不良和蛋白质丢失性肠病。贾第鞭毛虫感染是腹泻的常见原因。此外,还可有脾大、贫血。
3、选择性IgA缺乏症
多数病人无症状,偶在检查时发现。部分患者有明显症状,多在10岁内出现,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等部位局部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发生感染,也可发生过敏反应。
4、婴儿暂时性低丙球蛋白血症
男女均可发病,一般病程持续6~18个月。婴儿发育正常,有的婴儿无明显症状,有的可发生反复感染,其表现类似X连锁无丙球蛋白血症,但程度较轻。
症状-并发症:
抗体免疫缺陷病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如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症状-伴随症状:
多伴有发热、乏力、畏寒等全身症状。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发热、乏力、畏寒症状。
2、伴有头痛、头晕。
3、有家族史者出现上述症状。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一般首诊科室为风湿免疫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当天可穿宽松的衣服,方便进行体格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哪些症状?症状出现多久了?是否越来越严重?
2、您之前有用过什么药物吗?
3、您平时容易感冒吗?
4、您有其他疾病吗?
5、您的家人出现过相似的症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出现抗体免疫缺陷病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检查前需要注意些什么?
4、我的情况严重吗?
5、您建议怎样治疗?
6、治愈的概率大吗?下一代会不会遗传?
7、我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反复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家族史后,为了明确诊断、评估病情,可能建议做血常规、免疫学检查、X线检查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免疫学检查
为了诊断疾病并分型,患者需要抽血进行免疫学检查。
(1)X性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的各类免疫球蛋白明显降低,周围血淋巴细胞正常,但几乎全为T淋巴细胞,B细胞缺如或减少。
(2)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病主要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总量减少,IgG减少,IgA、IgM缺如或减少。
(3)选择性IgA缺乏症的血清与分泌型IgA水平显著降低,周围血B细胞计数正常。
(4)婴儿暂时性低丙球蛋白血症的血清IgA、IgM可正常,IgG降低,IgD和IgE也减低。周围血淋巴细胞计数正常。
2、血常规
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发生感染、贫血等。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明确患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水平,进而对贫血做出诊断;通过白细胞计数,可以判断是否出现感染,并评估感染严重程度。
检查-影像学检查:
肺部感染者可有X线异常,可以通过X线检查来明确肺部是否出现感染以及感染范围。
诊断-诊断原则:
主要根据患者的家族史及反复感染的典型临床症状,结合血常规、免疫学检查结果等一般可以明确诊断,并确定疾病的类型。
治疗-治疗原则:
抗体免疫缺陷病暂无治愈的有效方法,治疗原则是用替代疗法补充病人不能产生的抗体,并针对患者发生的感染进行治疗,主要使用药物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是治疗的重要措施,即使无感染也应给予,可减少或预防感染的发生。也可用人血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制剂,静脉输入或肌肉注射,具体使用方法、剂量谨遵医嘱,需注意过敏反应,少数人会出现注射部位红肿、疼痛,不适较轻者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恢复。
2、抗感染药物
抗体免疫缺陷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较易发生感染。有细菌感染应持续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主要为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头孢拉定等,患者如对某种抗生素过敏,应提前告知医生。患者若为真菌感染,应选择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
治疗-相关药品:
免疫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左氧氟沙星、头孢拉定、氟康唑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大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无效者,可输入冻干血浆治疗,因血浆中除含有IgG、IgM、IgA外,还含有其他抗菌物质。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1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合理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感染控制困难者则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1、本病与遗传有关,下一代患病风险较高。
2、本病导致患者免疫力低,易反复发生感染,且可累及多个系统。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可自愈,需积极治疗。
预后-治愈性:
经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多可控制症状,预后良好。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本病患者易反复发生感染,在日常中应加强护理,患者及家属多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科学看待疾病,积极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患者应住在干净的房间,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合适。
2、注意口腔和皮肤的清洁卫生,穿棉质衣服,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定时测体温,及时发现感染、过敏现象。
4、身体状况良好时,适度运动,如慢跑、瑜伽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饮食调理:
本病对饮食无特殊要求,但应注意补充充足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饮食建议:
1、给予富含蛋白质、高热量、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
2、少食多餐,定时定量用餐。
3、保证食物干净,避免不洁饮食。
饮食禁忌:
1、少吃肥肉等油腻食物。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不抽烟、不喝酒。
预防措施:
家庭中已发现抗体免疫缺陷病患者,应接受遗传学咨询,妊娠期应做产前筛查,必要时终止妊娠。有抗体免疫缺陷病史的母亲,需在医师的指导下妊娠,可通过基因诊断进行产前干预,避免抗体免疫缺陷病患儿出生,提高生存质量,减轻患儿带给家庭的负担和痛苦。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