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可变性红斑角化病疾病英文名称: erythrokeratoderma variabili...
养生
疾病名称: 可变性红斑角化病
疾病英文名称: erythrokeratoderma variabilis,EKV
疾病概述:
可变性红斑角化病(erythrokeratoderma variabilis,EKV)又称可变性图形红斑角化病、对称性进行性先天性红斑角化病、进行性红斑角化病和Mendes da Costa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皮肤病,较罕见,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也有隐性遗传的报道。特征性临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性和角化过度性斑片。本病无特效疗法,且终生不愈,但一般不影响健康。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可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边界清楚的红斑性和角化过度性斑片、瘙痒
主要病因: 主要因遗传导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是一种遗传病,虽不影响机体健康,但可终身存在,皮损严重还会影响美观,积极进行相关治疗有助于减轻皮损,改善外貌。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可变性红斑角化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皮肤病,但目前尚无准确、权威的流行病学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多见于有家族史人群。
病因-总述:
本病是遗传性疾病,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有隐性遗传。其致病基因与染色体lp34-p35的连接蛋白基因簇中GJB3和GJB4基因突变有关。
症状-总述:
本病的特征性皮损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性和角化过度性斑片,形态奇特。约30%的患者在出生时间即患病,其他多数在出生后不久至3岁内发病,儿童期加重,偶见青春期发病,以后可随年龄增长而有所改善,尤其在女性绝经期后。
症状-典型症状:
1、皮损特点
本病患者表现不一,因人而异,损害常有以下两种:
(1)起于正常皮肤或在红斑基础上的散在、持久性红棕色角化过度性斑片,常呈图案形、逗点形、环形或多环形。
(2)边缘清晰的红斑,散乱分布,大小、数量和位置变化迅速,可在几小时或几天内消退,部分持久不变,逐渐形成角化过度斑片。
2、发病部位
皮损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多见于四肢伸侧、臀部、腋下、腹股沟和面部。头发、甲和黏膜部很少受累。
3、皮损影响因素
(1)妊娠期或口服避孕药往往会加重病情。
(2)皮损也可由于暴露于热、冷、风后,外伤或因情绪波动而加重。
(3)部分患者的皮损在夏季可部分或完全缓解。
症状-并发症:
1、约50%的患者可并发掌跖角化症,并且有多汗呈红斑脱屑状。
2、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神经异常(如耳聋、周围神经病变、腱反射减弱、小脑共济失调)和指甲营养不良。
症状-伴随症状:
有时患者可能会伴有瘙痒不适。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红斑性和角化过度性斑片等皮肤损害;
2、皮损长期存在甚至不断加重,且影响美观;
3、伴瘙痒不适;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皮肤不明原因出现红斑性和角化过度性斑片,可及时去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需要对皮损处进行检查,就诊时可穿着宽松方便医生检查的衣服。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使用一些药物,可携带相关包装。
5、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皮损何时开始出现的?
2、随时间推移,红斑或斑片范围有扩大或缩小吗?
3、除红斑,您是否还伴有瘙痒、灼痛等不适?
4、影响您的症状加重或缓解的因素有哪些?
5、您以前有过类似情况吗?什么原因造成的?
6、您的父母或兄弟姐妹有和您症状一样的人吗?
7、您喝过或涂抹过药物吗?什么药物?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这是什么病?
2、导致这个疾病的原因有哪些?
3、这个病有传染性吗?会遗传吗?
4、我的病情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5、我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6、若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我日常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皮肤出现红斑、过度角化斑片等损害,可及时就医诊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行病理检查,以帮助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首先会观察患者的一般状态,了解面容、意识、精神状态等有无异常;之后会观察皮肤损害的形态、大小、颜色、数目、分布及发病部位等情况,同时注意有无皮肤破损、鳞屑、溃疡、出血、糜烂等异常表现。
2、触诊
常先检查皮损的质地、活动度,以及有无局部触痛。必要时还可能会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以了解有无神经系统病变。
检查-病理检查:
医生会在典型皮损部位去部分皮肤组织,制成标本后进行病理检查。
1、检查意义
可观察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意义。
2、检查结果
为非特异性变化,表皮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颗粒层正常,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真皮乳头延长,真皮有轻度水肿和非特异性炎细胞浸润。电子显微镜显示表皮角质小体数目明显减少。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家族史、发病情况,以及边界清楚的红斑性和角化过度性斑片的特征性皮损表现,再结合体格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通常不难诊断。诊断过程中还需与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病、毛发红糠疹、内瑟顿综合征等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病
皮损开始表现为红斑性角化过度性斑块,逐渐扩大为片状潮红浸润性肥厚斑块,常对称分布,呈进行性缓慢变化病程。病理检查有助于鉴别。
2、毛发红糠疹
常具有特征性棕红或黄红色毛囊角化性丘疹,组织病理可见毛囊口处有毛囊角质栓和灶性角化不全,可资鉴别。
3、内瑟顿综合征
常见于女性,具有特征性竹节样毛发,鱼鳞病样红皮病或迂回线状鱼鳞病、毛发异常和特应性皮炎同时存在,皮损表现为匍行性或环状红斑和鳞屑,皮损边缘呈特异性双边状。通过病理检查等不难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无特效治疗方法,采用药物或物理方法进行治疗可有一定的效果,皮损可缓解、减轻。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和需求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治疗-药物治疗:
1、口服异维A酸能修复减少的角质小体和消除角化过度及有走的红斑,但停药后可复发。
2、外用糖皮质激素、维A酸软膏等也有一定的效果。
3、抗组胺药对瘙痒性红斑性皮损有效。
治疗-相关药品:
异维A酸、维A酸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终生不愈,一般不影响机体健康,且部分患者的皮损可自行缓解。经过及治疗后,部分患者的皮损也可获得改善,通常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终身存在。
2、本病具有遗传性,可能会遗传给后代。
3、本病皮损若位于暴露部位,可影响外貌美观,给患者的社交活动也会带来不良影响。
预后-治愈性:
经过规范、合理的治疗后,部分患者的皮损可逐渐好转,但本病目前尚无法彻底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皮损处受到损伤,保持皮肤清洁。对美观要求较高者需要同时需要遵医嘱休息或积极治疗,以减轻皮损。
日常-用药护理:
1、服用抗组胺类药物者需注意观察有无镇静、嗜睡、全身乏力、头昏、注意力不集中等等症状。服药期间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2、异维A酸使用时可引起皮肤干燥,使用时应注重皮肤保湿。
日常-生活管理:
1、穿宽大舒适及透气的棉质衣物,防止局部摩擦而加剧瘙痒或疼痛。穿轻便的衣服。这可能有助于保持皮肤凉爽,减少瘙痒感。
2、保持皮肤清洁,宜使用性质温和的中性肥皂或沐浴露沐浴,忌用热水烫洗。
3、保持床单、被套清洁,定期清洗更换。
4、勤剪指甲,避免用手搔抓皮肤以免皮损破裂引发感染。
5、瘙痒时可用指腹拍打来缓解。
6、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过度紧张,保证充足的睡眠。
饮食调理:
患者尽量避开辛辣刺激性食物,宜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饮食建议:
1、适量补充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鸡肉、鱼肉、瘦肉等,丰富的蛋白质可增强体质,促进机体恢复。
2、可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苹果、橙子、猕猴桃、芹菜、胡萝卜等,补充丰富的维生素。
饮食禁忌:
1、戒烟、限酒。
2、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
3、少吃油腻、油炸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为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本病者或有本病家族史者备孕前可进行相关遗传学咨询。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