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口底多间隙感染疾病英文名称: interspaces infection of the ...
养生
疾病名称: 口底多间隙感染
疾病英文名称: interspaces infection of the floor of the mouth
疾病概述:
口底多间隙感染(interspaces infection of the floor of the mouth)又称口底蜂窝织炎,是指包括舌下、双颌下、颏下等多间隙的广泛性急性蜂窝织炎,常波及颈部的筋膜间隙。这是口腔颌面部最严重的感染之一。医生通常会选择抗菌药物以及手术进行治疗,早期患者预后较好,可恢复正常生活。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口腔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口腔
常见症状: 面部肿胀、疼痛、吞咽困难、体温改变
主要病因: 由病原菌感染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穿刺抽吸检查
重要提醒: 口底多间隙感染可能会引起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等,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如果您出现面部肿胀、疼痛等症状,请及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临床分类:
根据感染的性质,可以分为:
1、化脓性口底多间隙感染。
2、腐败坏死性口底多间隙感染(又被称为路德维希咽峡炎)。
3、凝固坏死性口底多间隙感染。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有牙、口腔及颌骨感染的人群。
2、患有淋巴结炎、唾液腺炎、咽峡炎、扁桃体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的人群。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目前医疗水平和抗菌药物有较大进步,本病发病变少,较为罕见。
病因-总述:
本病由病原菌感染引起,感染多来自于下颌牙附近组织的感染或是损伤,比如来自牙、口腔及颌骨的感染,也可来自淋巴结炎、唾液腺炎、咽峡炎、扁桃体炎及上呼吸道感染。此外口腔中组织的坏死也会引起病原菌的滋生、扩散,导致口底多间隙感染发生。
症状-总述:
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常出现口腔、面部的红肿、疼痛,症状的范围会逐渐扩散,皮肤会出现发硬、水肿等情况。患者还常出现舌运动不便、语言、吞咽和呼吸困难,患者有体温改变,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疗,患者还会出现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等。不同类型的口底多间隙感染的症状也不完全相同,各有特征性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化脓性口底多间隙感染
早期常在某舌下区或下颌下区开始红肿和疼痛,继而很快扩散到整个口底、舌根、咽喉和上颈部软组织。局部表现为皮肤广泛性红肿、压痛、浸润发硬及可凹性水肿。口腔半开,舌下区肿胀,舌体被抬起,流涎,并伴有舌运动不便和语言、吞咽困难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全身中毒症状十分明显。
2、腐败坏死性口底多间隙感染
除上述共同症状外,还有以下一些特点:常因机体抵抗力差,细菌毒性强,使感染的扩散更为迅速。炎症区的组织较僵硬、苍白,有可凹性水肿和皮下气肿,呈捻发音。常有舌根水肿,压迫会厌,易出现呼吸困难及窒息。患者多呈半坐位。因全身抵抗力差,全身中毒反应明显,甚至体温反而升不高(38℃),白细胞计数可以不高。更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3、凝固坏死性口底多间隙感染
较常见于儿童,多在麻疹、肺炎和中毒性肠炎之后发病,因炎症侵犯血管壁引起出血和小动脉栓塞而出现深褐色的组织凝固性坏死。坏死块脱落后,创面无脓,常露出下颌骨、肌肉、唾液腺等。
症状-并发症:
如窒息、脓毒症(旧称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心肌炎、纵隔炎等,危及生命。
就医-急诊指征:
1、舌根水肿,压迫会厌,出现呼吸困难及窒息;
2、高热、寒战、神志淡漠、出现休克表现。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口腔黏膜及面部肿大、疼痛、皮肤发红;
2、舌头活动受限、吞咽困难;
3、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尽早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首诊科室为口腔科。
2、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窒息或是休克表现时,应前往急诊科就医。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检查,请做好心理准备。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面部肿胀是何时出现的?有哪些诱因吗?
2、您的肿胀、疼痛等症状有无加重情况?
3、您既往是否有口腔、面部的感染?
4、您平时口腔卫生情况如何?
5、您的症状出现后进行过治疗吗?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我的疾病严重吗?能治好吗?
3、我的疾病都有哪些治疗方法?
4、我的疾病会复发吗?
5、我需要复查吗?
6、我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吗?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您出现面部疼痛、肿胀、无法正常说话、吞咽时,请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您的基本生命体征是否平稳,然后对面部及口腔的情况进行检查,初步了解病情后选择血常规检查和穿刺抽吸检查进一步了解病情。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首先检查患者的血压、体温等基本情况,了解患者是否出现休克等危急情况。然后观察患者局部肿胀的情况,初步了解病变所在的部位以及程度,医生还可能检查是否有压痛,了解有无其他的口腔疾病等信息,为诊断和治疗提供证据。
检查-实验室检查:
医生会选择血常规检查,可以根据白细胞数量的变化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了感染以及感染的程度,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
检查-其他检查:
医生可选择穿刺抽吸检查,是有创检查。医生会使用专业的设备从皮肤刺入,穿刺至脓肿部位后抽吸其中的组织,然后对组织进行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了解病原体感染的类型。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是否有加重的情况,了解患者近期是否有口腔、牙齿感染性疾病的病史,然后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检查,了解患者是否有面部肿胀、疼痛等,结合血常规以及穿刺抽吸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口底多间隙感染有急性致死的风险,需要积极治疗。一方面要应用大剂量的广谱抗生素,进行足够的疗程,并按血、脓的细菌培养及药敏来调整用药。同时应用全身支持疗法进行补液、输血、给氧等控制感染。另一方面应及时作广泛的切开引流,目的是减轻组织张力和压力,解除窒息。引流脓液,排除毒素,防止中毒。切开后还可充分供氧,抑制厌氧菌的生长。对于严重呼吸道梗阻者,应先作气管切开。
治疗-一般治疗:
1、对于严重呼吸道梗阻者,应先作气管切开,保证呼吸道通畅,再行脓肿切开。
2、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补液、输血、给氧的措施,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
治疗-药物治疗:
医生会应用大剂量的广谱抗生素,包括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等药物,杀灭病原菌。医生会进行足够的疗程,并按血、脓的细菌培养及药敏来调整用药,选择针对性抗菌药物,以获得更好地抗菌效果。
治疗-相关药品:
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
治疗-手术治疗:
医生会及时进行广泛的切开引流,目的是减轻组织张力和压力,解除窒息。引流脓液,排除毒素,防止中毒。切开后还可充分供氧,抑制厌氧菌的生长,尤其是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更应作广泛地切开。切开皮肤后,医生还会充分分离口底肌肉,使各个间隙的脓液能充分引流。医生会对腐败坏死者应用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冲洗。如果颈部筋膜间隙已有脓肿,医生会在相应的颈中部或颈下部增加横行皮肤切口引流,形成“阶梯状切口”。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14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本病的治疗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口底多间隙感染有急性致死的风险。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早期患者可以取得较好的预后,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如果感染扩散至全身,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难以取得理想的疗效,治疗后较难恢复正常水平。
预后-危害性:
1、本病会引起患者疼痛、吞咽及呼吸困难,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2、本病如不进行积极地治疗,感染可扩散至全身,引起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预后-治愈性:
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多数早期患者可恢复正常水平,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无法取得满意的疗效,无法完全恢复正常。
预后-治愈率:
目前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结果。
预后-根治性:
如果再次出现周围组织的感染扩散,口底多间隙感染有再次发生的可能。
日常-总述:
患者要关注伤口的情况,不要牵拉伤口,做好个人卫生,遵医嘱用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换药。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口腔的卫生,避免再次发生感染。还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剧烈的运动,有利于身体恢复。
日常-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不要因为病情好转就自行停药或减量。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口腔卫生,早晚按时刷牙,饭后漱口,及时清除口腔残渣。
2、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
3、保持心情舒畅,及时排解学习、工作中的压力。
日常-复诊须知:
根据医生的安排定期复查。
日常-术后护理:
术后不要牵拉伤口,注意观察伤口的情况,出现出血等情况时及时就医。
饮食调理:
患者要选择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尽量选择易咀嚼、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补充水分和维生素。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饮食建议:
1、多喝水,多选择汤类、粥类等食物,摄入足够的水分。
2、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可以选择瘦肉、鱼类等。
3、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有利于身体健康。
饮食禁忌:
1、少吃含骨、带壳等坚硬的食物,也可以在餐前处理好坚硬的部分,避免对口腔产生损伤。
2、少吃辛辣刺激、过冷、过热的食物。
预防措施:
目前尚无明确能防治本病发生的措施,可通过以下方法降低发病的可能。
1、注意口腔卫生,早晚按时刷牙,饭后漱口,睡前不要再进食,使用牙线及时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
2、注意饮食卫生,选择健康的食物,尽量不吃不明商贩贩卖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
3、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及时排解学习、工作中的压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