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疾病英文名称: 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
养生
疾病名称: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
疾病英文名称: 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LCM
疾病别名: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
疾病概述: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LCM),是由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传染病。本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患者的临床表现从无症状、全身流感样表现、脑膜炎甚至发生严重的脑膜脑炎不等。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以药物对症处理为主。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颅脑、全身
常见症状: 发热、寒战、背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恶心、呕吐、颈硬、昏迷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接触感染动物或接触感染动物排泄物所污染的物品所引起
检查项目: 血常规、血生化、脑脊液检查、血清学试验、病原学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虽无特效疗法,但绝大多数患者可顺利恢复。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本病主要在啮齿动物之间传播,人传人的例子非常罕见。
流行病学-传染源:
感染LCMV的野小鼠或实验小鼠。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
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与感染动物接触或与感染动物排泄物污染的物品接触均有可能感染LCM。
2、消化道传播
食用被LCMV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可经消化道感染。
3、呼吸道传播
本病还可通过空气、飞沫及尘埃经呼吸道感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呈世界性分布,一般为散发,我国于1954年报道了首例LCM病例,目前国内很少有关于本病的报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实验室工作者、动物饲养者。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好发于秋冬季。
病因-总述: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主要由于人类接触感染动物(主要为鼠类,如小家鼠、仓鼠、野鼠等)或接触感染动物排泄物所污染的物品所引起。
症状-总述:
本病的潜伏期为6天至数周不等,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从无症状、全身流感样表现到脑膜炎甚至发生严重的脑膜脑炎。
症状-典型症状:
1、流感样症状
起病较急,发热通常为38.5~40℃,并伴有寒战,半数以上患者可有乏力、背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头晕、畏光、食欲不振、淋巴结肿痛、腹泻、流涕、咳嗽等症状。上述病情通常持续2周左右。
2、脑膜炎表现
部分患者可在流感样表现后(常有短暂缓解期)或直接以脑膜炎起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颈硬等。患者神志一般无改变,病程约2周。
3、脑膜脑炎表现
病情严重者可发生罕见的脑膜脑炎,表现为剧烈头痛、谵妄、昏迷、惊厥、瘫痪和精神失常等,部分患者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症状-并发症: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可并发斑丘疹、淋巴腺疾病、睾丸炎、关节炎、心外膜炎等。
就医-急诊指征:
1、突发高热、寒战。
2、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抽搐。
3、突发谵妄、惊厥、嗜睡、昏迷。
4、出现其它紧急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近期出现发热、乏力、背痛、全身肌肉酸痛等流感样表现。
2、头晕、畏光、食欲不振、咳嗽等。
3、出现头痛、呕吐、颈硬。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感染性疾病科
病情平稳者应前往感染性疾病科就诊。
2、急诊科
病情危急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诊治。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诊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7、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您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
9、您是否患有基础疾病呢?
10、近期是否接触过鼠类呢?
11、家里有养宠物么?
12、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
5、治疗的风险大吗?
6、这种病会复发吗?
7、需要做手术吗?
8、这个病会传染给别人吗?
9、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10、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发热、寒战、背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脑脊液、血清学试验、病原学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可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水肿、黄疸、皮肤黏膜出血、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体征,协助诊断。
2、医生通过听诊和叩诊,可以判断患者有无心脏杂音、呼吸音异常、啰音、肾区叩痛、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心肺腹受累征象,有助于评估病情。
3、医生通过神经系统专科查体,可以判断患者有无肌力及肌张力异常、腱反射亢进或消失、感觉障碍、脑膜刺激征等,有助于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主要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与血小板计数减少,分类计数一般正常,偶见异形淋巴细胞。
2、血生化
用于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指导治疗。
3、脑脊液检查
大多数患者的脑脊液正常。部分患者可出现淋巴细胞增多,蛋白质可达1g/L左右,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降低,对诊断具有提示意义。
4、血清学试验
包括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等,可用于检测病毒抗体。其中,对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测定补体结合抗体,病程中如有4倍及以上升高,即可明确诊断。而只有单份血清标本的情况下,高效价的补体结合抗体则提示近期感染可能。
5、病原学检查
包括病毒分离、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套式PCR引物LCMV病毒检测等,均可确诊LCM。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发热、寒战、背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病史,以及血常规、血生化、脑脊液、血清学试验、病原学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感及其他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两者均可在外周血中发现异常细胞,并且都可以发生脑膜炎,临床上容易出现混淆,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异常淋巴细胞总数可达10%以上,且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EB病毒抗体多为阳性,是两者鉴别的重点。
2、流感及其他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由于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因此,临床上容易与流感及其他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相混淆。医生一般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试验及病原学检查,即可作出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对于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特效疗法,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药物进行对症处理,如颅内压增高时给予脱水剂等。
治疗-药物治疗:
1、脱水剂
适用于颅内压增高者,常用药物有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等。
2、营养神经药物
对于神经损伤、精神异常的患者,用胞二磷胆碱、维生素B6、维生素E、吡拉西坦等改善脑代谢,营养脑神经。
3、抗癫痫药物
对于癫痫发作的患者,应用抗癫痫药以控制癫痫发作,改善癫痫的症状。
4、抗惊厥药
对于惊厥的患者可使用地西泮类药物进行缓解。
治疗-相关药品:
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胞二磷胆碱、维生素B6、维生素E、吡拉西坦、地西泮
治疗-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患者可顺利恢复,一般预后良好;伴有脑炎者,恢复较慢,可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偶有因病情严重而死亡者。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导致患者出现发热、寒战、背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恶心、呕吐等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2、本病可并发斑丘疹、淋巴腺疾病、睾丸炎、关节炎、心外膜炎等并发症,加重病情。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绝大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本病一般可治愈。
预后-后遗症:
部分病情较重者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如失语、失聪、蛛网膜炎、共济失调、斜视、不同程度的瘫痪等。
日常-总述:
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家属应加强患者的生活管理,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带患者复查。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患者一般具有抗拒心理、紧张情绪、悲观心理等负面心理。
2、护理措施
家属应稳定患者情绪,消除患者疑虑,增强患者信心,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对有牵挂心理的患者要进行心理疏导,真诚地解决他们的困难,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放松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干净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
2、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于劳累、压力过大。
3、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被,预防感冒。
4、当患者发生抽搐时,家属切勿用力按压其肢体,应使其头偏向一侧,并加床档防止其坠床。
5、注意患者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手、洗澡和换洗衣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长期卧床者应给予柔软舒适的床垫,并定时给患者翻身(一般为每2小时翻身1次),也可在受压部位及骨突处贴减压贴进行保护,防止压疮。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监测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体温、血压)的变化。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患者病情反复或有加重的趋势,应立即就诊。
日常-复诊须知: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复诊计划,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到院复诊。
饮食调理: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患者应保证科学的营养供给,以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促进疾病的康复。
饮食建议:
1、保证能量供给,可食用一些高热量、高蛋白质的易消化食物,如奶类、蛋类、肝类、豆制品和去骨鱼及瘦肉等。
2、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等食物,补充足够的维生素。
3、必要时,可给予鼻饲饮食或静脉营养支持。
饮食禁忌:
1、戒烟戒酒。
2、忌辛辣刺激性饮食。
3、忌过冷、过热的食物。
预防措施:
针对本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严格防止野鼠和感染小鼠进入动物室与实验室。
2、相关职业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
3、避免接触野生啮齿动物。
4、家里饲养宠物时,应在每次拥抱宠物或给宠物洗澡后仔细使用肥皂、洗手液清洗双手。
5、加强血清学监测,消灭带毒病鼠。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