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流感病毒肺炎疾病英文名称: influenza virus pneumonia疾病概述:...
养生
疾病名称: 流感病毒肺炎
疾病英文名称: influenza virus pneumonia
疾病概述:
流感病毒肺炎(influenza virus pneumonia)是由流感病毒侵入呼吸道上皮及肺泡上皮细胞引起的肺间质及实质性炎症,可由病毒直接侵犯引起,也可继发于细菌或真菌性肺炎。该病与普通感冒症状不同,以高热、头痛、关节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为主。可合并支气管炎、脑炎、心肌炎等疾病。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发病部位: 肺脏、胸部
常见症状: 高热、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咳嗽、咽痛
主要病因: 流感病毒侵入呼吸道上皮及肺泡上皮细胞所致
检查项目: 血常规、病毒培养分离、快速抗原检测、血清学抗体检测、X线、CT
重要提醒: 流感病毒肺炎具有传染性,好发于冬春季节,老年人、有心肺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等人群应注意冬春季节的防护措施。
流行病学-传染性:
流感病毒肺炎有传染性,流行性感冒属于丙类传染病。
流行病学-传染源:
流感病毒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老年人、幼儿、孕妇、原有心或肺部疾病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免疫缺陷者均易感。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四季均可发生,以秋、冬季为主。
病因-总述:
流感病毒肺炎可由流感病毒直接侵入呼吸道上皮及肺泡上皮细胞所致,也可继发于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或者与它们同时存在。
病因-基本病因:
1、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是一种RNA病毒。根据流感病毒感染的对象可分为人、猪、马以及禽流感病毒等,其中人类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和基质蛋白M1的抗原性分为甲、乙、丙三型。
2、流感病毒传播方式
流感病毒一般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毒存于患者或隐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通过说话、咳嗽或喷嚏等方式散播至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后即能感染。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日常用具等间接传播。
3、致病机制
当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流感病毒会在人体细胞内进行复制,被感染的细胞会变性、坏死、溶解或脱落,产生炎症反应,黏膜和细胞破坏显著,易发生重症肺炎。
病因-危险因素:
1、孕妇、老年人、年幼儿。
2、有心或肺部疾病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免疫缺陷者。
症状-总述:
患者一般会出现流感症状,如咳嗽、流涕等,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咯血等流感病毒肺炎特有的症状,继发细菌感染会出现脓性痰。
症状-典型症状:
1、一般的流感症状
起病急,可有流涕、咽痛、干咳等局部症状以及乏力、寒战、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
2、流感病毒肺炎特有症状
高热、呼吸困难、发绀和咯血,严重者有低氧血症及呼吸衰竭。
3、继发细菌感染症状
主要表现为伴有脓性痰的咳嗽。
症状-并发症:
1、呼吸系统并发症
呼吸系统并发症主要为继发性细菌感染,包括急性鼻窦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细菌性气管炎、细菌性肺炎等。
2、肺外并发症
主要有中毒性休克(发热、皮疹、低血压、呼吸衰竭、意识模糊等)、中毒性心肌炎和瑞氏综合征(腹泻、呕吐、癫痫、神志不清、昏迷)等。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判断病情。接下来,可能建议患者做血常规、病原学检测、X线检查等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无显著的胸部体征,医生可在病情严重者查出呼吸浅速、心率增快、发绀以及肺部啰音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通过白细胞计数来初步判断是否有病毒感染。
2、病毒检测
包括病毒培养分离、抗原检测、病毒核酸扩增以及血清学抗体检测等。
(1)病毒培养分离:主要是将起病3天内患者的含漱液或上呼吸道分泌物接种于鸡胚或组织培养,观察能否分离到病毒。
(2)抗原检测: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抗原,起病3天内鼻黏膜压片染色找包涵体,荧光抗体检测抗原可呈阳性。
(3)病毒核酸扩增:利用RT-PCR方法,从呼吸道标本中检测流感病毒RNA。
(4)血清学抗体检测:对急性期及两周后血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前后抗体滴度上升≥4倍,则为阳性。
3、细菌培养
怀疑继发细菌性肺炎时医生可能通过痰、肺组织、胸腔积液血等标本的细菌培养证实。
检查-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上可见病毒包涵体。
检查-影像学检查:
胸部CT、X线可判断肺部感染的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通过流行病学因素(是否流行期间)、典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病原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诊断-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
冬春季节常见,但也要考虑非流行期间或流行初期的散发病例。
2、典型的临床表现
高热、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咳嗽、咽痛、呼吸困难、发绀和咯血等。
3、影像学表现
主要为单侧或双侧棉团样,团片样边界模糊高密度渗出影伴肺实变,其内见充气支气管征,病变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轻症及早期较局限,重症者及晚期病变融合,双肺呈多发弥漫性改变,少数呈大叶及小叶性肺炎表现。
4、病原学检测
病毒培养分离到病毒,快速抗原检测、血清学抗体检测为阳性,组织病理上见到病毒包涵体等。
诊断-鉴别诊断:
1、普通感冒
有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等呼吸道症状,与流感病毒肺炎类似。但是普通感冒全身症状较轻,无明显中毒症状,而流感病毒肺炎有明显全身症状。血清学和免疫荧光等检验有助于鉴别。
2、支原体肺炎
发热、咳嗽、肌痛与流感病毒肺炎相似,但症状较轻。冷凝集试验和MG链球菌凝集试验可呈阳性,痰、鼻咽分泌物或咽拭子培养可分离出肺炎支原体,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无效,四环素、红霉素治疗有效,有助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尽早抗病毒治疗,同时对症处理。重症病例还需积极防治并发症,并进行有效的器官功能支持。全身使用大剂量激素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如继发感染和增加病毒的复制,仅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使用。原则上不宜应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一旦确定已合并细菌感染,应及时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治疗-一般治疗:
1、流感患者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饮食应有营养,但不要吃刺激性强的食物。应及早卧床休息,多饮水。
3、高热、中毒症状较重者,可输液与物理降温。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病毒药物
流感病毒可早期(48小时内)选用金刚烧胺、金刚乙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前二者仅作用于甲型流感病毒,后二者对甲、乙型均有效。对于重症感染或神经氨酸抑制剂耐药的患者,干扰素可作为备选治疗药物。
2、抗菌药物
合并细菌性感染时宜及早使用合适抗菌药物,明确继发细菌和真菌感染者及时选用敏感抗菌药物。
3、解热镇痛药
如阿司匹林,适用于高热和肌痛较重者,需注意防止出汗过多所致的虚脱。
治疗-相关药品:
金刚烧胺、金刚乙胺、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干扰素、阿司匹林
治疗-其他治疗:
1、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
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氧疗或机械通气等。
2、合并休克
给予相应抗休克治疗。
3、出现其他脏器功能损害
给予相应支持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流感病毒肺炎的治疗周期一般为2-5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早期、规范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展、缩短病程、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多数预后良好。严重的流感病毒肺炎可能出现后遗症。
预后-危害性:
1、症状严重时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2、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呼吸衰竭、休克、中毒性心肌炎等,可危及生命安全。
预后-自愈性:
出现流感病毒肺炎时一般需要患者积极治疗。
预后-治愈性:
经正规治疗和科学护理可以治愈。
预后-治愈率:
目前缺乏大数据统计。
预后-根治性:
经过积极的治疗流感病毒肺炎可以根治。
预后-复发性:
彻底去除病因后一般不会复发,除非再次感染流感病毒并发展成流感病毒肺炎。
预后-后遗症:
严重者可有肺不张、支气管扩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肺纤维化等后遗症。
日常-总述:
患者应根据医嘱按时按量用药,警惕病情恶化的症状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出现,并做好隔离工作。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可能因本病具有传染性,或者因咳嗽、咽痛、浑身酸痛、头痛等不适症状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家属要主动询问并关心病人,患者也可多与医护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了解疾病的详细情况,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根据医嘱按时按量用药。抗病毒药物如磷酸奥司他韦,使用后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但可自行恢复。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疹、哮喘等不良反应。因此,患者应留意在使用药物后是否出现了上述不良反应。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2、患者的个人用具应及时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3、休息环境应保持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宜。
4、规律作息,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日常-病情监测:
患者平时应注意病情恶化相关症状,如:严重咳嗽、咯血、高热不退、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等,也要密切注意出现的其他症状如呕吐、腹泻等。一旦出现要尽快就诊,进行相应的治疗。
饮食调理:
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宜清淡。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注意优质蛋白质的补充,如鸡蛋、牛奶、鸡肉等食物,可以做成肉汤、鸡蛋汤等食物食用,补充蛋白质的同时可以补充水分。
2、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可以为身体补充维生素等物质。
饮食禁忌:
1、忌烟酒,少喝咖啡、浓茶等饮品。
2、不吃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
3、尽量不吃不易消化的食物,比如汤圆等食物。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整洁,多开窗通风。
2、流感流行期间,外出戴口罩,尽量不去人员聚集的地方。
3、规律作息,尽量不熬夜。
4、适当运动,增强体魄。
5、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6、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对于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可以考虑药物预防作为紧急临时预防措施,可使用奧司他韦、扎那米韦等。
相关疫苗:
流感疫苗包括三价和四价两种类型,三价流感疫苗组分含有甲型H3N2亚型、甲型H1N1亚型和乙型毒株的一个系,四价流感疫苗组分含甲型H3N2亚型、甲型H1N1亚型和乙型Victoria系、Yamagata 系。我国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为三价灭活流感疫苗和四价灭活流感疫苗。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尚无批准在6月龄以下婴儿中使用的灭活流感疫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