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慢性胃炎疾病概述: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症病变。本病临床十分常见,但...
养生
疾病名称: 慢性胃炎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脾胃病科
发病部位: 胃
常见症状: 上腹胀满、嘈杂、反酸、纳呆和上腹隐痛
主要病因: 脾胃虚弱,内外卸侵袭,饮食所伤、七情失和
相关中医疾病: 慢性胃炎
病因-基本病因: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由于脾胃虚弱,加之内外之邪乘袭所致,主要与饮食所伤、七情失和等有关。
1、饮食所伤
饮食不节,食滞内生;或寒温失宜,损伤脾胃;或进食不洁之物,邪从口入;或偏食辛辣肥甘厚味,湿热内生,均可引起脾胃运化失职,胃失和降。
2、情志内伤
长期焦虑忧思,肝失疏泄,气机阻滞,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导致肝胃不和或肝郁脾虚。肝气郁久化火,可致肝胃郁热。
3、脾胃虚弱
素体禀赋不足,或久病累及脾胃,或误治滥用药物,损伤脾胃,致脾胃虚弱。脾气不足则运化无力,湿浊内生,阻遏气机;胃阴不足则濡养失职。
症状-典型症状:
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症状轻重与病变程度不一致。多数病人无任何症状,部分病人表现为上腹胀满不适、隐痛、嗳气、反酸、纳呆等症状,一般无明显规律性,进食后加重。胃黏膜糜烂时出现大便潜血阳性,黑便甚至血便,可伴有消瘦、贫血等表现。临床体征多不明显,可有上腹部压痛,腹部叩诊呈鼓音,肠鸣音活跃。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幽门螺旋杆菌检查
方法可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类。常用的侵入性检测方法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胃黏膜组织学检查等,其中快速尿素酶试验操作简单,费用低,为首选方法。非侵入性检测包括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无需胃镜检查,已普遍应用于临床。
2、胃液分析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者胃酸分泌不受影响,基础分泌量与最大分泌量一般正常。B型萎缩性胃炎者胃酸正常或降低。
3、血清学检查
胃体胃炎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升高,壁细胞抗体呈阳性,内因子抗体阳 性率低于壁细胞抗体,如胃液中检测到内因子抗体对恶性贫血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胃窦胃炎胃泌素水平常降低。
4、胃镜及组织学检查
是慢性胃炎诊断的最可靠方法。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镜下表现为黏膜充血,色泽较红,边缘模糊,多为局限性,水肿与充血区共存,形成红白相间征象,黏膜粗糙不平,有出血点,可有小的糜烂灶。萎缩性胃炎则见黏膜失去正常颜色,呈淡红、灰色,呈弥散性,黏膜变薄,皱襞变细平坦,黏膜血管暴露,有上皮细胞增生或明显的肠化生。组织学检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以慢性炎症改变为主,萎缩性胃炎则在此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萎缩与化生。
诊断-诊断原则:
诊断-诊断依据:
诊断-鉴别诊断:
1、消化性溃疡
该病一般表现为发作性上腹疼痛,有周期性和节律性,多好发于秋冬和冬春之交。X线钡剂造影可发现溃疡龛影或其间接征象。胃镜检查可见溃疡表现。
2、慢性胆囊炎
表现为反复发作右上腹隐痛或胀痛,常伴有口苦及右肩背部胀满不适,进食油腻食物常加重。B超可见胆囊炎性改变,X线静脉胆道造影时,胆囊显影淡薄或不显影。多合并胆囊结石,超声、影像学检查往往显示胆囊或胆管内有结石阴影。
3、功能性消化不良
表现多样,可有上腹胀满、疼痛,食欲不佳等,胃镜检查无明显胃黏膜病变或轻度炎症,吞钡试验可见胃排空减慢。
4、胃神经官能症
多见于年轻妇女,常伴有神经症的全身症状。上腹胀痛症状使用一般 对症药物多不能缓解,予以心理治疗或服用镇静剂有时可获疗效。胃镜检查多无阳性发现。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原则包括两个方面,即减轻或消除损伤因子,增强胃黏膜屏障。中医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原则。慢性胃炎绝大多数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根治幽门螺旋杆菌上西药疗效较好。但对慢性胃炎病理改变的影响,如延缓萎缩、阻止化生和改善临床症状上,中医有一定的优势。中西药联合应用能提高疗效。
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