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母乳性黄疸疾病英文名称: breast milk jaundice疾病概述: 母乳性黄疸...
养生
疾病名称: 母乳性黄疸
疾病英文名称: breast milk jaundice
疾病概述:
母乳性黄疸(breast milk jaundice)常指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生后1~3个月内仍有黄疸。其确切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患儿主要表现为皮肤发黄。本病一般不需任何治疗,在停喂母乳24~48小时,黄疸可明显减轻。预后多较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
就诊科室: 新生儿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皮肤黄染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
检查项目: 胆红素检查、肝功能检查、血型检查、粪便检查
重要提醒: 考虑到黄疸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患儿皮肤持续黄染,应及时就诊。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有资料显示本病的发生率为0.5%~2%。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主要发生于生后1~3个月内母乳喂养的新生儿。
病因-总述:
本病由喂养母乳引起,但具体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有研究表明部分母亲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酐酶水平较高,可在肠道通过增加肠葡萄糖醛酸与胆红素的分离,使未结合胆红素被肠道再吸收,从而增加了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负担;也有研究提示与肝脏UGT酶基因多态性有关。
症状-总述:
患儿主要表现为皮肤黄染,一般无其他明显不适。患儿黄疸现于出生1周后,2周左右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若继续母乳喂养,黄疸可延续4~12周方消退;停喂母乳24~48小时,黄疸可明显减轻。患儿一般情况良好,吃奶好,粪便色黄,尿色不黄,不影响生长发育,肝脏不大,肝功正常,无肝病及溶血的表现。部分有胆道梗阻的患儿,大便颜色变浅,早期呈淡绿色,后期可呈白陶土样。
症状-并发症:
极少数患儿可能会并发胆红素脑病。
就医-门诊指征:
1、儿童出现异常皮肤发黄;
2、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家长可带患儿前往新生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皮肤黄染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3、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4、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5、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患儿是喂养的母乳,还是奶粉,或两者混合喂养?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皮肤异常发黄时,应及时就医咨询。医生首先会给患儿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之后会要求进行胆红素检查、肝功能检查、血型检查以及粪便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患儿皮肤、眼结膜的颜色,观察患者整体的发育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胆红素检查
新生儿血清胆红素超过5~7mg/dl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患者血清胆红素可>342pumol/L(20mg/dl)。
2、肝功能检查
通过此检查判断黄疸的出现是否与肝脏损害有关,本病肝功能多正常。
3、血型检查
检查母子ABO和Rh血型,排除溶血性黄疸的可能。
4、粪便检查
大便颜色灰白色提示胆道阻塞。
检查-其他检查:
一般无须特殊检查,必要时可查胸片、B超等,无异常发现。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的辅助检查,在排除其他疾病后,可对本病做出诊断。在诊断时,应注意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及遗传性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早期表现为嗜睡、活动少、肌张力低、便秘,后为黏液性水肿、特殊面容等。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可鉴别。
2、遗传性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
为遗传性非溶血性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常染色体遗传,黄疸出现早,可通过检查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以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一般不需任何治疗,在停喂母乳24~48小时,黄疸可明显减轻,但一般可以不停母乳;当胆红素水平达到光疗标准时应给以干预。
治疗-药物治疗:
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光疗,即光照治疗,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当血清总胆红素>342umo/L(20mg/dl)时,可予光疗。通过使用光疗箱、光疗灯、LED灯和光疗毯等设备照射皮肤,可使皮肤黄疸消退。进行光疗可出现发热、腹泻和皮疹,但多不严重,在暂停光疗后可自行消退。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母乳性黄疸预后一般良好。停喂母乳后黄疸即退,即使继续喂母乳,黄疸最终也可消退,极少数可能会出现胆红素脑病。
预后-危害性:
本病一般对患儿没有影响,极少数患者可出现胆红素脑病,影响患儿生命健康。
预后-自愈性:
通常可以自愈。
预后-治愈性:
暂停母乳喂养后,黄疸可很快消退;即使继续母乳喂养,黄疸最终也可消退。
预后-治愈率:
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总述:
日常中可继续母乳喂养,但应密切观察患儿情况,如有特殊异常,及时就医咨询;另外,需保持患儿皮肤清洁,注意患儿的安全,避免外伤。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患儿皮肤清洁。
2、避免患儿出现外伤,引起感染。
3、根据天气增添衣物,防寒保暖,预防感冒。
4、母亲多与患儿接触,增加患儿的安全感。
日常-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如有新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到医院复查,并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
饮食调理:
可暂停母乳,暂时使用配方奶粉;考虑到母乳喂养的优势,也可继续保持母乳。
饮食建议:
建议继续母乳喂养。
饮食禁忌:
尽量不要给患儿配方奶粉及母乳以外的食物,添加辅食可在医生的指导建议下选择。
预防措施:
该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