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疲劳综合征疾病概述: 疲劳综合征是一组以长期疲劳为特征,并且伴有乏力、骨骼肌疼痛、睡眠紊...
养生
疾病名称: 疲劳综合征
疾病概述:
疲劳综合征是一组以长期疲劳为特征,并且伴有乏力、骨骼肌疼痛、睡眠紊乱、注意力不集中,乃至影响或丧失劳动力的综合征。疲劳不因卧床休息而缓解,但在体力或脑力劳动后加重,尤其是劳累后的疲乏可持续24小时以上。目前疲劳综合征的具体病因并不确定,但可能为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感染因素占首位,其次为免疫系统异常、脑部异常、血压和脉搏问题。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疲劳、乏力、骨骼肌疼痛、睡眠紊乱、注意力不集中
主要病因: 感染因素、免疫系统异常、脑部异常、血压和脉搏问题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肌电图检查
重要提醒: 糖分会过度激活胰岛素,使血糖变化,让人容易产生疲劳,所以患者尽量少吃甜食。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发于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的人群。
病因-总述:
疲劳综合征的病因尚未完全确定,可能为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感染因素占首位,其次为免疫系统异常、脑部异常、血压和脉搏问题。
病因-基本病因:
1、病毒感染
疲劳综合征在出现明显疲乏的同时,常伴有发热、咽痛、肌痛、淋巴结病和睡眠障碍等临床症状,部分病例以急性病毒感染起病或感染后数月起病。据此认为,疲劳综合征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2、免疫系统异常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免疫系统有若干个部分异于常人。某项研究表明,这些异常可能引发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各类症状。但幸运的是,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并不像艾滋病患者那样存在免疫系统缺陷。
3、脑部异常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脑部图像(例如MRI或CT图像)显示患者在脑激素水平和脑电系统(脑电波)方面存在异常。这些异常可能反复出现,但不一定是永久性的。
4、血压和脉搏问题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站立的时候,血压可能下降,心跳速度可能上升。有些时候,如果血压下降幅度过大,患者会感到头晕,甚至昏厥。
症状-总述:
多数患者病初呈流感样或胃肠道症状,少数患者为典型的急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可表现为运动后疲劳、头痛、睡眠障碍、低热、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佳、关节痛等。
症状-典型症状:
1、患者以突出的疲劳感、休息不能明显好转为特征,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发生率占60%以上的有疲劳感,60%~89%有运动后疲劳、头痛、睡眠障碍、低热、注意力不集中,90%~97%有咽炎、肌肉痛、抑郁、肌力低下、食欲不佳、关节痛。
2、有极度疲劳的患者约占1/4,患者常卧床休息,不能工作;1/3仅能工作部分时间。平均病程3.9年(0.5~14年)。症状呈周期性加重和减轻,10%患者可恢复健康状态持续1年,然后又复发。
症状-并发症:
不孕不育症、心血管疾病等。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运动后疲劳、头痛、睡眠障碍、低热等症状时,需及时就诊。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然后在进行肌电图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主要是检查患者四肢的运动功能、肌肉的收缩力以及眼球的运动情况等,以检查患者是否有神经损害。
检查-其他检查:
通过肌电图检查,可以判断病人的神经、肌肉是否正常,有助于排除重症肌无力等疾病。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运动后疲劳、头痛、睡眠障碍、低热)、相关检查(如体格检查、肌电图检查),可对本病做出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除外器质性和精神性神经疾病、纤维肌痛症、抑郁症等疾病。
诊断-诊断依据:
美国CDC制定的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准如下:
1、主要指标
持续半年以上的疲劳,活动量受限超过50%;排除其他引起疲劳的疾病。
2、次要指标
(1)症状
与疲劳同时发生或继疲劳之后出现以下症状,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达半年以上:
①低热(口腔温度37.5~38.6℃)或寒战。
②咽痛。
③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痛。
④全身肌肉软弱无力。
⑤肌痛。
⑥活动后持续疲劳达24小时。
⑦头痛。
⑧关节痛。
⑨神经精神症状,如畏光短暂性视力丧失、健忘、过度兴奋、精神错乱、思维困难、注意力涣散或抑郁。
⑩睡眠障碍。
⑪起病急,症状于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
(2)体征
①低热(口腔温度37.6~38.6℃,肛温37.8~38.8℃)。
②非渗出性咽炎。
③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直径可达2cm。
经医生检查重复发现2次的体征,其间至少相隔1个月。
凡具备上述2项主要指标,同时有8条症状符合,或有6条症状和2条体征符合者,方能诊断为疲劳综合征。
诊断-鉴别诊断:
1、器质性和精神性神经疾病
许多慢性器质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肝肾疾病,在其病程的某一阶段亦可伴有轻重不等的疲劳,然而不像疲劳综合征那样症状可持续6个月或更长。目前对疲劳综合征尚无特异的诊断方法,因此首先必须排除器质性和精神神经疾病,至少必须进行下列检查:体重(疲劳综合征体重无变化);体温测定;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液生化检查(电解质、糖、肌酐、肝功能、心肌酶谱);胸部X线;血清学检查(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血沉;甲状腺激素;HIV抗体;患者及家属的精神病病史。
2、纤维肌痛症和抑郁症
(1)纤维肌痛症
本病主要是脑电图缺乏第4期慢波睡眠;睡眠障碍可发生全身肌痛、肌肉有压痛点,严重疲劳。脑电图表现与疲劳综合征相似,与疲劳综合征的鉴别点是纤维肌痛极少有发热、咽痛和表浅淋巴结肿大;疲劳综合征有小流行或集体发病,而纤维肌痛症无此现象。
(2)抑郁症
临床上疲劳综合征极难与精神心理疾病尤其是抑郁症相鉴别,在诊断疲劳综合征时必须详细观察,排除抑郁症。
治疗-治疗原则:
由于疲劳综合征病因不明,一般不需特殊的药物和心理治疗,只有当合并有其他病症时才考虑。抗微生物治疗不推荐,除非有明确、特异、活动性感染证据并产生临床表现。疲劳综合征的保守疗法以非特异的疗法、注重缓解症状使躯体康复。一些经验治疗方案的制定,应当从安全和经济的角度考虑,治疗开始前,也可征询患者意见,使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中之一。
治疗-一般治疗:
1、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可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且能刺激免疫系统和缓解抑郁。轻度的有氧训练对CFS有益,相反,尚无证据支持卧床休息这一观点。对所属患者来说,过度静养反而不利,但训练应当循序渐进。
2、纠正睡眠紊乱
对有显著睡眠紊乱的患者,应逐渐纠正,日间应限制或避免打盹,以免进一步干扰夜间的睡眠。
3、认知行为治疗
教育患者使其消除对疾病的起因和治疗方面的误解,包括重塑患者的信念,使其对自身症状和功能上的障碍有一个客观的评估。
治疗-药物治疗:
对发热、咽痛、关节、肌肉痛等可试用非固醇类抗炎药、镇静解热药;对兴奋、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等精神症状可用促精神药,有可能改善抑郁状态。已证明三环类抗抑郁剂和其他具有5-羟色胺作用的药物治疗纤维肌痛对疲劳综合征亦有一定疗效。
治疗-相关药品:
氯米帕明、阿米替林、多塞平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疲劳综合征的治疗周期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疲劳综合征若及时治疗,可以逐渐改善病情,甚至可以自愈。
预后-危害性:
1、症状长期持续,患者从事常规活动的能力因疲劳而出现下降。
2、可影响睡眠,患者可出现抑郁等精神心理异常。
预后-自愈性:
有自愈的可能。
预后-治愈性:
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可采取系列措施来缓解和控制症状。
预后-根治性:
难以根治。
日常-总述:
家属应多给予患者陪伴与关心,用药时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同时应规律作息,定期复查。
日常-心理护理:
长期的疲劳、乏力、睡眠紊乱可能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此时家属应当多鼓励、关心患者,给予患者足够的爱护,使患者树立克服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己随意加减药物用量,以免影响疗效,同时还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推荐有规律、有计划的日常生活安排,尤其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每天保证睡眠时间不小于7小时。
2、抽烟会阻碍氧气输送到各组织,其结果便是疲劳;咖啡虽能提神,但会消耗体内与神经、肌肉协调有关的B族维生素,所以要尽量不吸烟、不喝咖啡。
3、每周至少3次有氧运动,每次持续0.5~1小时。
日常-复诊须知:
严格遵医嘱复诊,复诊时需携带病历及相关的资料。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少吃多餐,尽量多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饮食禁忌:
患者尽量少吃甜食,糖分会过度激活胰岛素,使血糖变化,让人产生疲劳,还会引发肥胖。
预防措施:
1、合理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的工作。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不熬夜、不吸烟、不饮酒。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3、平时注意锻炼身体,有利于增强身体素质,如打羽毛球、打篮球、游泳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