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气管支气管异物疾病英文名称: tracheobronchial foreign body...
养生
疾病名称: 气管支气管异物
疾病英文名称: tracheobronchial foreign body
疾病别名: 呼吸道异物
疾病概述:
气管支气管异物(tracheobronchial foreign body)又称呼吸道异物,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临床急症之一,指异物存留在喉咽腔、喉腔、气管和支气管内,但以后3部位最多见。临床表现主要为剧烈咳嗽、声嘶、呼吸不畅等。若治疗不及时可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梗阻,严重时可出现窒息危及患者生命。本病绝大多数发生于儿童;老年人及昏迷患者由于咽反射迟钝,也易产生误吸;偶见于健康成年人。根据异物来源,有内源性异物和外源性异物两类。前者为呼吸道内的假膜、血块、干痂、干酪样坏死物等;后者为花生、瓜子、笔帽、铁钉、小玩具等。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气管、颈部
常见症状: 剧烈咳嗽、声嘶、呼吸不畅等
主要病因: 生理性因素、不良职业习惯、医源性因素、心理因素等
检查项目: X线、胸部CT、支气管镜检查
重要提醒: 一旦发生气管支气管异物,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并及时送医院。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3岁儿童多见,约占80%。
病因-总述: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因异物进入气道所致,包括生理性因素、不良职业习惯、医源性因素、心理因素等。
病因-基本病因:
1、生理因素
(1)由于幼儿磨牙尚未萌出,咀嚼功能差,不能嚼碎较硬食品。同时,喉的防御反射功能差,保护作用不健全。再加上走路不稳,易跌倒,此时口内若有食物或异物,也容易造成误吸。
(2)全麻、昏迷酒醉等状态的患者或老年人:由于吞咽功能不全,咽反射减弱,易将口咽部异物如义齿等误吸入呼吸道,呕吐物清除不及时,也可吸入气管内。
2、不良职业习惯
部分健康成年人由于职业工作习惯,喜将针钉及扣等含于口中,遇有外来刺激或突然说话时可不慎发生误吸。
3、医源性因素
某些医源性因素如气管、支气管手术中,器械装置断裂、脱落进入气管;切除的组织突然滑落入气道内;部分口咽异物及鼻腔异物在诊治过程中可发生异物位置的突然变动,而误吸入下呼吸道。
4、心理因素
精神病患者或企图自杀者的主动行为。
5、其他
口含异物(或食物)在哭、笑、嬉戏过程中容易发生误吸,以幼儿最常见。长期食管内存留的尖锐异物突入气管内,也可能形成气管食管瘘及气管异物。
症状-总述:
异物所在部位不同,异物存留时间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喉异物
异物进入喉内时,出现反射性喉痉挛而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和剧烈的刺激性咳嗽。喉异物多为鱼刺鸡骨、骨片、鸡蛋壳等动物性异物或金属性异物,主要是机械性阻塞,继发性细菌感染,也可伴以变态反应,表现为声嘶、咳嗽、吞咽困难、咯血、哮喘及不同程度等呼吸困难。尖锐异物刺伤喉部可发生咯血及皮下气肿。异物大可以完全嵌顿于声门区,导致窒息。
2、气管异物
异物进入气管立即发生剧烈呛咳,并有憋气、呼吸不畅等症状。随着异物贴附于气管壁,症状可暂时缓解;若异物轻而光滑并随呼吸气流在声门裂和支气管之间上下活动,可出现刺激性咳嗽,闻及拍击音;如异物较大,阻塞气管,随时可能上至声门引起呼吸困难或窒息。
3、支气管异物
患者有咳嗽、喘、发热等症状,非活动性支气管异物,可引起一系列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如肺气肿、肺不张、支气管肺炎等。长期停留者甚至导致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尖锐异物对支气管璧有损伤者还可引起纵隔气肿和气胸。呼吸困难的程度与异物部位及阻塞程度有关。主支气管完全阻塞时,听诊患侧呼吸音消失;不完全阻塞时,可出现一侧呼吸音降低。
症状-病情发展:
1、异物吸入期
异物经声门入气管时,必出现剧烈呛咳,有的同时出现短暂憋气和面色青紫。如异物嵌顿于声门,则可出现声嘶及呼吸困难,严重者发生窒息。
2、安静期
异物进入气管、支气管后,停留于某一部位,刺激性减小,此时患者可有轻微咳嗽而无其他症状,常被忽视。
3、炎症期
如异物的局部刺激和继发性炎症,加重了气管、支气管的堵塞,可出现咳嗽、肺不张和肺气肿的表现。
4、并发症期
随着炎症发展,可出现肺炎、肺脓肿或脓胸等。此期的长短和轻重程度可因异物大小、性质患者的体质及治疗情况而异。
症状-并发症:
1、气胸、纵隔气肿和皮下气肿
多由异物阻塞导致肺气肿,肺内压力突然增大所致。异物呛入的当时或呛入异物几天之后出现自发性气胸、纵隔气肿和皮下气肿;手术过程中,因气管内镜、异物钳造成气管、支气管壁损伤;患儿挣扎哭闹,巨大的肺内压力引起肺泡破裂所致。当手术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同时出现皮下气肿时,应首先考虑纵隔气肿及气胸的可能,根据患儿情况暂时停止取异物,及时行胸腔闭式引流。
2、气管内出血
气管异物刺激黏膜致炎症肿胀、充血,易出血,病程越长,此类情况越多。出血多时影响手术视野,增加异物取出难度,可气管内注入1:10000肾上腺素溶液,以减轻出血。
3、急性呼吸衰竭
(1)取异物时有可能出现呼吸停止。若置入喉镜暴露声门就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多为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喉痉挛而影响心脏,应立即给予大容量的氧气吹向声门或高频通气、插管或插入气管镜进行通气。置入喉镜前用1%利多卡因喷喉可避免喉痉挛。
(2)取异物过程中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多为异物变位造成双侧支气管堵塞而不能进行有效气体交换,出现呼吸衰竭。术前详细的心肺功能检查,并做好监测和应急的准备,选择全身麻醉可有效地预防这类急症的出现。
4、肺炎、肺不张
因异物阻塞和继发感染而导致的肺炎和肺不张,在异物取出后抗生素治疗,大多都可治愈。对于时间较长的异物特别是肺不张伴有气管、支气管内有大量脓液的患者,术中用生理盐水做支气管肺泡灌洗,可以有效地帮助肺叶膨胀及炎症吸收。
5、严重的全身并发症
包括广泛皮下气肿、气胸、脓气胸、纵隔感染、肺炎败血症、心力衰竭等。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特别是颈部,以初步了解病情。之后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性地进行X线、肺部CT、支气管镜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全身检查应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及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2、触诊
颈部可触及撞击感。
3、听诊
活动性气管异物在咳嗽时或呼气末期可闻及声门拍击声。支气管异物早期有时体征不明显,应仔细对比两侧肺部听诊,是否有一侧呼吸音减低,是否有喘鸣音等,以及伴随的肺炎、肺不张肺气肿的体征。
4、问诊
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异物吸入史是最重要的诊断依据,如儿童口含异物,哭、笑嬉戏过程中突然发生剧烈的呛咳,此后出现反复阵发性咳嗽憋喘。部分患者,尤其是儿童,异物史可能不明确,若有突然发生而又久治不愈的咳喘,并伴有或不伴有发热憋气,或长期不愈、反复发生的支气管肺炎,应考虑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可能。
检查-其他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确诊的金标准。一切有异物呛咳病史的患者,均有支气管镜检查的手术指征。支气管镜检查既可明确诊断或排除支气管异物同时又是异物取出的有效治疗手段。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对金属类不透光异物,可以清楚显示异物的部位、大小和形态。对可透光异物可通过间接征象加以提示,如疑为气管支气管异物,应行胸部正侧位拍片,还应进行胸部透视。
2、肺部CT
适用于异物吸入史不详、迁延性肺炎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胸片提示为阴性而临床怀疑为阳性时,可行CT检查,有助于明确有无异物并确定其阻塞部位。
诊断-诊断依据:
明确的异物吸入史,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多数病例诊断不难。
诊断-鉴别诊断:
临床上,气管支气管异物应与急性喉炎、支气管肺炎及肺结核等疾病进行鉴别。
1、急性喉炎
二者均可有咳嗽、声嘶等症状。但急性喉炎通常不会出现呼吸困难,且根据病史及间接喉镜,一般不难诊断。
2、支气管肺炎
二者均好发于儿童和体弱老人,起病初期均有刺激性咳嗽。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典型症状还有发热、咳痰等。病原学、影像学检查可帮助鉴别诊断。
3、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该病起病缓慢,典型表现除咳嗽外,还包括低热、痰中带血、食欲缺乏、盗汗等症状。可通过痰菌培养等检查来帮助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气管、支气管异物有危及生命的可能,取出异物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治疗原则是尽早取出异物,防止窒息及其他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一般治疗:
1、对于明确诊断的气管异物,如出现窒息和重度吸气性呼吸困难,应迅速将病人侧卧并拍击背部,使位于气管隆嵴处阻塞双侧支气管开口的异物进入一侧支气管,使另一侧支气管保持通畅。
2、术前吸氧,并给予镇静,减少耗氧量,出现呼吸困难的紧急情况可先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
治疗-药物治疗:
1、强心药物
若患者长时间呼吸不畅会导致心力衰竭,需使用强心药物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去乙酰毛花苷等。
2、抗生素
若异物长时间留存在气管支气管,引发呼吸道感染,则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有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
治疗-相关药品:
去乙酰毛花苷、阿莫西林、头孢呋辛
治疗-手术治疗:
1、经直接喉镜取出异物
适用于嵌顿于喉前庭、声门区或声门下区、总气管内活动的异物。异物钳夹住异物出声门时应将钳口转位,使异物的最大横径与声门裂平行,以防异物通过狭窄的声门时受阻挡而脱落。
2、经支气管镜取出异物
是最常用的有效治疗手段。
3、其他
凡通过支气管镜确实无法取出的异物,可行开胸手术、气管切开取出异物。
治疗-治疗周期:
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2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发现气管支气管异物后可通过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急救法进行抢救。
1、成人急救
(1)抢救者站在患者背后,用两手臂环绕患者的腰部。
(2)一手空心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患者的脐上两横指的腹部。
(3)另一手握住握拳之手,急速地、冲击性地向内及向上压迫腹部,有节奏、有力地反复进行5~6次,以形成的气流把异物冲击出,重复以上手法直至异物排出。
(4)患者应配合救护人,头部略低,嘴要张开,以便异物受到气流冲击而出。
2、婴幼儿急救
使患儿平卧,面向上,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两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冲击压迫,但要轻柔。重复直至异物排出。
3、成人自救
适用于神志清醒、具有一定医学知识的成人。可采用成人急救的2、3、4这三个步骤;也可弯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体上,以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重复直至异物排出。
4、无意识患者急救
使患者平卧,抢救者面对患者,跪于患者一侧或骑跨在患者的髋部,两手掌根重叠顶住患者脐上两横指的腹部,进行快速地、冲击性向上及向内压迫5~6次。然后打开上颌,检查口腔,如异物已被冲出,救护人用拇指和其他四肢握住患者的舌和下颌,另一手的食指沿着患者颊内侧伸入,钩取动作取出异物。
预后-一般预后:
气管、支气管异物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诊治是否及时。
预后-危害性:
气管、支气管异物若不及时诊治,可能会发展为肺炎、支气管炎、肺脓肿、气胸、窒息等情况,严重者可致死亡。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不能自愈,需要及时治疗。
预后-治愈性:
未发生并发症的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异物一经取出,一般预后良好。已发生肺不张、肺气肿或支气管肺炎等并发症,时间较短,异物顺利取出后一般能很快恢复。
预后-治愈率:
大部分患者可通过积极治疗治愈。
预后-根治性:
无严重并发症者可根治。
预后-复发性:
一般不会复发。
预后-后遗症:
若支气管阻塞性异物所致较长时间的肺不张、炎症6个月以上者,取出异物后仍可遗留支气管扩张或肺组织纤维化病变。
日常-总述:
出现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者,在接受异物取出术后,应做好术后护理。日常进食时,需特别注意再次发生本病。
日常-用药护理:
部分患者需要遵医嘱坚持用药,以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日常-生活管理:
1、运动
患者日常参加体育锻炼运动,适当的体育运动有助于缓解紧张的精神状态,如散步、游泳、慢跑等有氧运动。
2、戒烟
因为吸烟会给呼吸道感染增加风险,并且会刺激因异物受伤的气管和支气管。
日常-病情监测:
需要密切观察伤口和气管、支气管情况,注意伤口有无红肿、压痛等感染情况,有无高烧、胸痛、咯血等情况。一旦发生不适,需及时到医院就医。
日常-复诊须知:
应遵医嘱到医院进行复查,需要带好病历及相关证件,建议最好安排家属陪同。
日常-术后护理:
1、手术当天尽量卧床休息,少说话。
2、小儿病人避免哭闹,防止并发症发生。
3、清醒后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注意不可过热。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辅助控制病情,加强治疗效果,促进疾病恢复。
饮食建议:
患者在取出异物后,需清淡流食为主,如粥类,牛奶等,以柔软易嚼碎的食物为主,如山药、红萝卜、豆腐、鱼肉等。
饮食禁忌:
1、不要吃刺激性食物,如坚果、辣椒、咖喱等。
2、因为饮酒则会刺激喉管和食道,不利于原本受伤气管的恢复,故需要戒酒。
预防措施:
呼吸道异物是最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之一,也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此病危险性的认识,了解预防知识,防止此病的发生。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1、避免给3岁以下儿童吃花生瓜子、豆类等坚果类或吸食果冻等滑润食物。
2、口含食物时或进食时,应避免嬉笑、哭闹、打骂。特别是小儿进食时要保持安静。
3、纠正小儿口内含物的不良习惯,勿将细小物件放入口中玩耍。
4、成人应避免口含异物作业。
5、对昏迷、全麻及重症病人,应使其头偏向一侧,取下义齿及拔除松动牙齿,随时吸出口腔内分泌物,加强看护。
6、如咽内有异物,绝不可用手指强行挖取,也不可用大块食物咽压,应设法诱其吐出或咳出。
7、若儿童进食时出现呛咳、气促、呼吸困难等情况,应立即就诊。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