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青光眼疾病英文名称: glaucoma疾病别名: 原发性青光眼疾病概述: 青光眼(gla...
养生
疾病名称: 青光眼
疾病英文名称: glaucoma
疾病别名: 原发性青光眼
疾病概述:
青光眼(glaucoma)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为全球第二位致盲眼病,严重威胁人类的视觉健康。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且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通常可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先天性青光眼三大类。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眼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眼胀、眼痛、眼睑痉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虹视、视力减退、夜盲、视野缺损
主要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
检查项目: 视敏度测试、超声检查、视野检查、眼压测量、房角镜检查、角膜厚度测定、视觉电生理检查、裂隙灯检查
重要提醒: 青光眼患者应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避免加重眼部损害。
临床分类:
1、原发性青光眼
占青光眼的大部分,又分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水引流的房角是关闭的,因而无法发挥引流功能;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房水引流的房角是开放的,却没有正常的引流功能。在我国,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为最多。
2、继发性青光眼
继发性青光眼是指由眼部疾患、药物或全身疾病引起的,其病因往往比较明确。继发性青光眼也可以根据眼压升高时前房角是关闭还是开放,而分为闭角型和开角型两大类。
3、先天性青光眼
先天性青光眼是胎儿发育过程中前房角发育异常或残留胚胎组织,使小梁网- Schlemm管系统不能发挥有效的房水引流功能而使眼压升高的眼部疾病。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青光眼是全球导致失明的第二大病因,是第一位不可逆致盲眼病。原发性青光眼是最常见的类型,在我国约占86.7%,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更多见。先天性青光眼的发病率在出生活婴中约占万分之ー,男性多于女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原发性青光眼发生于18岁以上人群;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好发于亚裔、女性、40岁以上人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好发于20~60岁人群;先天性青光眼男性多于女性。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随年龄增大,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率增加。
病因-总述:
青光眼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其发生与眼内压升高、遗传、发育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年龄、患有慢性疾病、母亲妊娠期感染等均可以导致本病发生风险增加。
病因-基本病因:
1、眼内压升高
房水是维持眼内压的重要物质,由睫状体产生后到达后房,然后通过瞳孔到达前房,在前房角处经过小梁网回到血管内,此过程为“房水循环”,而循环过程中任何一个部位出现异常,均可导致眼压升高。目前眼压是唯一得到证实和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直接相关的危险因素,眼压越高,持续时间越长,视神经损害的风险越大。
2、遗传因素
青光眼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有一定遗传倾向,存在青光眼家族史者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
3、发育异常
胚胎时期房角发育出现异常,可引起房水引流功能障碍,从而诱发眼压升高,导致青光眼发生。
4、其他
种族、年龄、近视眼,以及可引起视神经供血不足的病变,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疾病、眼部外伤、眼部手术、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等,均可能为引发青光眼的危险因素。
病因-危险因素:
1、年龄超过40岁,发生青光眼的风险增加。
2、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可能导致本病发生风险增加。
3、母亲妊娠期感染,胎儿容易发生青光眼。
症状-总述:
青光眼常引起眼胀、眼痛、眼睑痉挛、眼球充血或浑浊、畏光、流泪、视物模糊、虹视、视力减退、夜盲、视野缺损等眼部表现,有时还可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但青光眼患者不一定会出现前述所有症状,不同个体、不同类型青光眼的表现存在一定差异。
症状-典型症状:
1、原发性青光眼
(1)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①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表现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头痛,视力锐减,眼球坚硬如石,结膜充血,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血压升高,此时全身症状较重。如得不到及时诊治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无光感,但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对疼痛忍受性轻强,仅表现为眼眶及眼部不适。
②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表现为眼部干涩,疲劳不适,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虹视,头昏痛,失眠,血压升高,休息后可缓解。有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即失明。
(2)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有的直至地失明也无不适感。
2、先天性青光眼
(1)婴幼儿型青光眼
此型是先天性青光眼中最常见者,出生后立即或缓慢表现出症状,一般是双眼性病变,但却不一定同时起病,也有部分患儿单眼发病,临床表现为出生后眼球明显突出,颇似牛的眼睛故称“牛眼”,怕光,流泪,喜揉眼,眼睑痉挛,角膜混浊不清,易激动哭闹,饮食差或呕吐,汗多等到全身症状。
(2)青少年性青光眼
发病隐蔽,危害性极大,以“近视、视疲劳、头痛、失眠”,甚至不知不觉失明为表现。
症状-并发症: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常合并恶心,呕吐,发热,寒战及便秘等,少数患者可有腹泻发生;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常伴有虹视等。失明是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
就医-急诊指征:
1、突发眼部视力急骤下降,甚至失明;
2、伴眼部剧烈疼痛;
3、存在严重眼部外伤;
4、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急诊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长期或反复出现眼酸、眼胀、眼痛等不适;
2、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视力减退、视野缩窄;
3、伴有色觉障碍等视功能异常;
4、眼底检查发现异常改变;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对于病情危急,症状严重的患者,应立刻于急诊科就诊。
2、若患者病情稳定,可及时去眼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因需要做眼部检查,就诊当天避免戴隐形眼镜。
2、就医前眼部尽量不使用滴眼液,以免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
3、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些症状?近期有加重吗?
2、您自己感觉最不舒服的症状是什么?
3、您既往出现过类似的症状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4、您出现这些症状后去过医院吗?做过检查吗?
5、您在出现这些症状后有使用药缓解不适吗?用的什么药?
6、您既往有过眼部疾病吗?
7、您的亲属中有人患有类似疾病吗?
8、您是否还患有高度近视、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变?有接受治疗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发生低眼压性青光眼?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8、如果需要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眼胀、眼痛、眼睑痉挛、畏光、流泪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包括视敏度测试等全面的眼部查体,之后根据情况进行超声检查、视野检查、眼压测量、房角镜检查、角膜厚度测定、视觉电生理检查、裂隙灯检查等。
检查-体格检查:
1、视敏度测试
可用于检查患者的视力降低程度。
2、其他
通过肉眼观察患者眼部情况,包括色觉、暗适应、明适应以及两侧瞳孔对光反射的表现等,对青光眼的诊断和类型的鉴别有一定价值。
检查-其他检查:
1、视野检查
用于检查中心及周边视野的缺损情况。视野改变是诊断青光眼的金标准,青光眼患者往往会有视野缩小,晚期可出现颞侧岛视(仅在颞侧保留一小块视力)和管状视野。
2、眼压测量
可使用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压陷式Schiötz眼压计及非接触眼压计进行测量。目前公认Goldmann眼压计是眼压测量的金标准。正常眼压定义在10~21mmHg,而大多数青光眼患者的眼压通常高于正常范围。
3、房角镜检查
房角镜检查可直接观察房角结构。房角的开放或关闭是诊断开角型青光眼或闭角型青光眼的依据,也是鉴别原发性青光眼和继发性青光眼的重要手段。
4、角膜厚度测定
有助于判断患者发生青光眼的风险。
5、视觉电生理检查
对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及青光眼种类的鉴别也有较高价值。
6、裂隙灯检查
对角膜、结膜、虹膜、巩膜等结构进行检查,以了解眼部结构的病变情况。
7、其他
通过直接检眼镜、眼底照相机等对视盘、视网膜、视网膜血管、黄斑及中心凹等结构进行观察,了解病变程度。青光眼视盘改变是诊断青光眼的客观依据。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使用超声检查以了解眼轴的长度变化,测定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对证明青光眼有无进展也有一定帮助。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可检测生理状态下的虹膜形态和房角结构。
2、其他
部分患者还会使用X线、CT、MRI、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等检查观察机体其他部位的发育异常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病史、家族史,结合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结果,一般不难诊断。确诊为青光眼后,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监测疾病进展。医生可能会进行低视力评估,以帮助患者充分利用剩余视力并维持生活质量。
诊断-鉴别诊断:
1、原发性青光眼
(1)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①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一般情况下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在急性发作期可出现剧烈头痛、眼痛、畏光、流泪、虹视(注视明亮光源时周围有彩色光环)、视力严重减退、视野缺损,还可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有时检查可见眼球浑浊、充血,瞳孔形状异常等。
②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病程进展缓慢,早期可能无任何自觉症状,也可能偶尔出现雾视、眼胀等不适,但多数患者是通过常规眼科检查,或者因病程晚期出现视野缺损而被发现。患者后期常有视盘萎缩。
(2)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发病隐匿,多数患者早期无任何自觉表现,少数患者随着眼压升高出现眼胀、视物模糊、虹视、头痛等表现。晚期可出现视野缩小,并导致行动不便和夜盲等症状,严重时可致视力完全丧失。
2、继发性青光眼
是由于某些眼病、全身疾病或使用某些药物等因素,干扰或破坏了正常的房水循环,使房水流出通路受阻而引起眼压增高的一组青光眼,其病因比较明确。病变多累及单眼,一般无家族性。患者可有眼胀痛、眼外伤、房水浑浊、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表现。
3、先天性青光眼
(1)婴幼儿型青光眼
畏光、流泪、眼睑痉挛是三大特征性表现,由于婴幼儿不能自我表达,常出现用手揉眼、烦躁、喜欢埋头等行为,严重时还可出现哭闹不止、不愿睁眼等情况。
(2)青少年型青光眼
早期一般无自觉症状,大多数患者直到有明显视功能损害时如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等表现时才就医诊治,当病变进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虹视、眼胀、眼痛、头痛甚至恶心等表现。
(3)先天性青光眼伴其他先天性异常
除青光眼表现外,患者同时伴有角膜、虹膜、晶状体、视网膜、脉络膜等先天异常,有时还可伴有全身其他器官的发育异常,如伴有无虹膜、前角发育不全、颜面部血管病、脉络膜血管瘤、骨骼、心脏以及晶状体形态或位置异常等。
治疗-治疗原则:
青光眼是我国主要致盲原因之一,而且青光眼引起的视功能损伤是不可逆的,后果极为严重。主要通过药物、手术、激光等方法进行治疗,起到降低眼内压、延缓病情发展、保持良好视功能的目的。
治疗-药物治疗:
1、缩瞳药物
常用如1%~4%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或4%毛果芸香碱凝胶。
2、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
常用有0.25%~0.5%噻吗洛尔、0.25%~0.5%盐酸左旋布诺洛尔和0.25%~0.5%倍他洛尔等滴眼液。
3、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
常用药物有0.2%酒石酸溴莫尼定。
4、高渗剂
常用50%甘油和20%甘露醇。
5、碳酸酐酶抑制剂
如乙酰唑胺、1%布林佐胺等。
6、视神经保护治疗
青光眼以视神经节细胞进行性死亡为特征,因此除降眼压外,必要时还可进行视神经保护性治疗。目前常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谷氨酸拮抗剂、神经营养因子、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等,达到保护视神经的目的。
治疗-相关药品:
毛果芸香碱、噻吗洛尔、盐酸左旋布诺洛尔、倍他洛尔、酒石酸溴莫尼定、甘油、甘露醇、乙酰唑胺、布林佐胺、维生素C、维生素E
治疗-手术治疗:
常用的手术方法为滤过性手术,包括小梁切除术、房水引流装置植入术及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等。其他还有房角切开术、小梁切开术等。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危害严重的眼病,是常见的致盲眼病。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虹视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发生失明。但及时有效的诊疗可以延缓病情发展,改善预后。
预后-危害性:
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虹视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发生失明。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干预,可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视力功能。
日常-总述:
青光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眼部保护,避免过度用眼,防止眼疲劳,严格遵循医嘱,学会正确使用滴眼液,正确用药,定期复查,以便医生能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本病在确诊后,患者担忧视力能否恢复正常,对以后的生活产生影响,心理负担重,容易出现急躁、易怒。
(2)由于严重的眼部症状,患者的生活会不便利,可能会感觉自己没用,无法找到生命的价值,产生悲观、抑郁心理。
2、护理要点
(1)家属应劝说、安慰患者,学习疾病相关的治疗及预后知识,并讲解给患者听,告诉患者早期得到治疗,视力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损害,多与患者沟通,关注患者心理变化。
(2)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平时可参加文艺活动,如唱歌、书法、绘画、下棋等,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
日常-用药护理:
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不可私自停药或增减药量,避免疾病进展或产生不良影响。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眼部保护,避免过度用眼,防止眼疲劳,同时远离强光照射等不良环境。
2、适当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避免举重及剧烈活动,以免增加眼压。
3、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保持大便通畅。
4、视力受损的患者平时可用视力辅助工具,如大字印刷品、电子助视器等,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防止受伤。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一旦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诊治。
日常-术后护理:
1、手术的患者应保持手术切口附近干燥、清洁,遵医嘱按时服用抗感染药物,预防感染。如果手术切口附近出现红、肿、热、痛、脓液等炎症征象,应及时就医。
2、术后注意勿揉术眼,避免受外伤,睡前戴防护眼罩,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剧烈活动,避免提重物。
饮食调理:
患者应选择健康、均衡的饮食,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吃过于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少饮酒。科学合理的饮食能够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
饮食建议:
1、饮食宜选择清淡、高营养、易消化食物。主食谷、豆、麦、薯类均可。
2、多食富含维生素A、C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促进眼组织正常代谢。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特别是胡萝卜、菠菜、甘蓝、空心菜、杏、枇杷、芒果等。
饮食禁忌:
1、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芥末、大蒜等,食用后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2、不宜食用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高脂和高胆固醇可加重或引起眼部血管硬化,不利于本病的治疗。
3、忌烟酒,少饮或不饮咖啡和浓茶。
预防措施:
本病病因不明,目前暂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通过以下方式来降低发病风险。
1、平时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
2、有家族史的人群备孕前进行产前咨询,有助于减少患病胎儿的孕育。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