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秋季腹泻疾病英文名称: autumn diarrhea疾病别名: 轮状病毒性肠炎疾病概述...
养生
疾病名称: 秋季腹泻
疾病英文名称: autumn diarrhea
疾病别名: 轮状病毒性肠炎
疾病概述:
秋季腹泻(autumn diarrhea)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病的主要病因,流行广泛,呈全世界性分布,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幼儿,4岁以上者少见。起病急,病初1~2天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及水分多,无腥臭味。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数日后呕吐渐停,腹泻减轻,不喂乳类的患儿恢复更快,自然病程约3~8天。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感染性疾病科
发病部位: 肠
常见症状: 呕吐、腹泻、发热、腹痛
主要病因: 感染轮状病毒
检查项目: 大便检查、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核酸检测、血常规、生化检查、心肌酶检测、心电图
重要提醒: 本病常在秋冬季发生,在疾病高发的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场所。本病是自限性疾病,但可因严重的呕吐、腹泻而导致患者死亡,症状重的患者请及时就医。
临床分类:
1、本病按临床表现可分为轻、中、重型:
(1)轻型:不发热,大便每日6次以内,无脱水,自身症状轻;
(2)中型:无发热或轻度发热,腹泻每日10 次左右,多有呕吐、烦渴,中度脱水,腓肠肌痉挛,脉搏稍快,血压下降,病程3~5日;
(3)重型:吐泻频繁,大便每日数十次,重度脱水伴酸中毒,血压下降,肢端发凉,病程5~7日。
2、按照致病的的轮状病毒种类,又可分成:
(1)A组:最常见,常导致婴幼儿腹泻。
(2)B组:感染者多为成人。
(3)C组:亦主要侵袭儿童。
流行病学-传染性:
秋季腹泻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属于丙类传染病。
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者及无症状带毒者是主要的传染源。许多家畜、家禽可携带轮状病毒,是人类潜在的传染源。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粪-口传播为主要途径,粪便中的病原体污染食物,部分患者饭前便后不洗手,使得粪便中的病原体经口进入人体。
2、也可通过气溶胶、呼吸道传播,病原体可存在于患者咽部分泌物或空气中,人群吸入后被感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本病多发于儿童,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
2、不注意个人卫生、饮食习惯差、随地大便的人。
3、免疫力不足的人群,比如患有免疫缺陷病或是使用影响免疫功能药物的人、老年人。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婴幼儿腹泻多发于秋冬季。
病因-总述:
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可粪-口途径、也可通过气溶胶、呼吸道传播进入人体,感染轮状病毒后,是否发病取决于侵入病毒的数量和机体的免疫状态,也取决于患者的生理特征,当机体发生免疫功能低下时,病毒容易感染并发病。
病因-基本病因:
轮状病毒胃肠炎的主要发病机制在于肠道的吸收功能障碍,并非肠道分泌功能。轮状病毒感染主要在肠道,一般不侵入全身。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十二指肠及空肠。病毒可在上皮细胞胞浆中复制,使绒毛变短变钝,细胞变形,出现空泡,继而坏死,致使小肠消化、吸收蔗糖、乳糖的能力下降,D-木糖吸收不佳,同时葡萄糖协同促进钠转运功能亦受到影响,从而使小肠吸收葡萄糖及钠的能力下降,亦影响氯的吸收。导致患病儿童大便中钠及氯化物的浓度可比正常高2~4倍,使水分大量积聚于肠腔内,导致腹泻及呕吐。乳糖下降到结肠被细菌分解后,进一步增高了渗透压使症状加重。大量的吐、泻丢失水及电解质,导致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症状-总述:
本病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数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病初1~2天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每日十余次至数十次。大便次数及水分多,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黏液,无腥臭味。患者低或中度发热,高热者少,常有轻度腹痛、肌痛及头痛等。部分患病儿童出现流涕、轻咳等症状。发热及呕吐多在2~3日后消失,但腹泻可持续3~5日或1周,少数可达2周。
症状-典型症状:
1、A组轮状病毒
主要侵袭婴幼儿,潜伏期2~3日。起病较急,一般先有呕吐,继而腹泻,每日十余次至数十次,水样便或黄绿色稀便,有酸臭味。患者低或中度发热,高热者少,常有轻度腹痛、肌痛及头痛等。部分患病儿童出现流涕、轻咳等症状。发热及呕吐多在2~3日后消失,但腹泻可持续3~5日或1周,少数可达2周。轻症患病儿童多见,偶有呕吐、腹泻严重者出现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并可导致死亡。
2、B组轮状病毒
感染者多为成人,潜伏期约为1~4日,突然出现腹泻,大量水样便,伴有呕吐、腹痛恶心、腹胀、肠鸣、乏力等,发热者很少。多数病程5~6日后缓解,少数持续到2周左右。
3、C组病毒
主要侵袭儿童,症状有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及呕吐等。潜伏期24小时左右,病程2~3日。
症状-并发症:
轮状病毒感染亦可侵犯多个脏器,可产生神经系统症状,如惊厥等;有的患儿可表现为血清心肌酶谱异常,提示心肌受累。
症状-伴随症状:
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呕吐、腹泻、发热、腹痛;
2、呕吐物或排泄物中出现血液;
3、疼痛明显、尿液量明显改变;
4、长时间无法摄入食物、水分。
出现以上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通常选择感染科就诊即可,儿童患者也可选择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患儿就医前家属应做好外出的准备工作,携带充足的饮水以及食物等。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不舒服的地方?
2、这些症状是何时发现的?是否有加重的情况?
3、近期是否有过不洁饮食、外出吃饭的经历?
4、是否接触过有类似表现的病人?
5、出现症状之后您进行过哪些治疗吗?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这个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这个疾病严重吗?能治好吗?
3、这个疾病都有哪些治疗方法?您推荐哪些?
4、这个疾病会传染给别人吗?我周围的人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吗?
5、治疗后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6、我在生活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吗?
7、饮食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吗?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可通过大便检查、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核酸检测对病原体进行检查,还可以通过血常规、生化检查、心肌酶检测、心电图等了解患者心、肝、肾等脏器以及全身电解质、酸碱平衡是否正常。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大便检查
以电镜或免疫电镜对粪便标本进行检查,直接寻找病毒颗粒,还可见脂肪球以及少量白细胞。
2、病毒抗原检测
用补体结合、ELISA法、免疫斑点技术及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等方法检查病毒抗原,可检测出轮状病毒特异性抗原。
3、病毒核酸检测
以粪便标本粗提RNA后在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上电泳,轮状病毒RNA有11个片段,A、B、C组轮状病毒各不相同,可依据电泳图像鉴别并确定其组别。此外可用斑点杂交及PCR扩增法检查吐、泻物标本中的病毒核酸。
4、血常规
可通过白细胞、淋巴细胞数量是否增加了解患者患病情况。
5、生化检查
可通过血生化了解患者的肝肾功能是否异常,同时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体内电解质、酸碱平衡是否正常。
6、心肌酶检测
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心肌酶是否升高。
检查-其他检查:
医生可以通过心电图检查了解患者心脏的受损情况,是否出现心肌炎等疾病。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询问患者腹泻、呕吐出现的情况,严重程度以及病情变化,同时考虑当时的季节、当地病例的出现情况以及患者是否有流行区的旅游经历,结合大便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做出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冬春季节发现呕吐或泻水样物的患者,患者应考虑A组轮状病毒感染的可能。成人B组轮状病毒感染在流行期诊断较容易,散发病例或流行早期诊断不太容易。确诊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粪便标本的病原学检查:①检查病毒颗粒:以电镜或免疫电镜进行;②用补体结合、ELISA法、免疫斑点技术及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等方法检查病毒抗原:可检测出轮状病毒特异性抗原;③检测病毒核酸:以粪便标本粗提RNA后在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上电泳,轮状病毒RNA有11个片段,A、B、C组轮状病毒各不相同,可依据电泳图像鉴别并确定其组别。此外可用斑点杂交及PCR扩增法检查吐、泻物标本中的病毒核酸。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尚无特效抗病毒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吐泻严重者禁食,再逐步恢复饮食。症状较轻的患者选择口服补液即可。脱水严重者应通过静脉补液,同时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特别注意补钾、补锌。可以选择肠黏膜保护剂、微生态制剂以及止吐药缓解患者症状。避免使用止泻剂,会抑制胃肠动力,增加毒素吸收。
治疗-药物治疗:
1、蒙脱石散
可作为肠黏膜保护剂用于轮状病毒腹泻的治疗。蒙脱石散可均匀覆盖在肠道黏膜上持续6小时,能吸附各种致病因子,从而改善症状。
2、微生态制剂
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地衣芽胞杆菌等对轮状病毒胃肠炎亦有一定疗效。
3、止吐药物
当患者呕吐症状严重时可以选择止吐药物缓解患者的呕吐症状,可选择苯海拉明、昂丹司琼等。
治疗-相关药品:
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地衣芽胞杆菌、苯海拉明、昂丹司琼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通常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及时补充水分,症状较轻的患者选择口服补液即可,脱水严重者应通过静脉补液。
2、注意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特别注意补钾、锌、钙等元素。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2~4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通常数日后症状可逐步消失,通常无后遗症。少数重症感染未经及时治疗的患者,可因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失衡死亡。
预后-危害性:
1、本病会引起患者腹泻、呕吐等,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且有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2、少数重症患者可因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失衡死亡。
预后-自愈性:
本病是自限性疾病,患者的症状可自行缓解。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患者通常症状可消失,生活恢复正常。
预后-治愈率:
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可以治愈。
预后-根治性:
本病经过彻底的治疗,做好预防措施的情况下,通常不会复发。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帮助身体恢复。同时做好个人的卫生工作,饭前便后洗手,不要随地大便。教导儿童不要舔、吸手指或生活物品。
日常-生活管理:
1、做好个人卫生工作,饭前便后要洗手。教导患儿不要舔、吸手指、玩具等。
2、不要随地大便,做好粪便的处理工作。
3、保持室内卫生,及时清洗生活用具。
4、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不要过度劳累。
5、保持心情舒畅,及时排解压力。
饮食调理:
吐泻严重的患者根据医生的建议先禁食,后逐步恢复饮食。恢复饮食后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对消化道产生刺激,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喝水,均衡饮食,及时补充身体所需营养物质。
饮食建议:
1、清淡饮食,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可以选择粥类作为主食。
2、可以将食材做成汤食用,有利于消化的同时还能摄入水分。
3、每日保证足量的水摄入,避免脱水的发生。
4、适当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
饮食禁忌:
1、避免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等食物温度适宜再食用。
2、少吃油腻、高糖的食物。
3、不饮酒。
4、避免暴饮暴食。
预防措施:
1、重视饮食、饮水卫生,尽量吃熟食,尽量不去不正规的餐馆进食。
2、做好个人卫生工作,饭前便后要洗手,同时做好粪便管理。
3、母乳中含有一定量的免疫物质,故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得到一定保护
4、有效的预防措施为自动免疫,口服多价减毒活疫苗可能取得良效,但仍在试用阶段,可以咨询专业的医生。
5、在秋季等疾病流行季节,减少外出,不去人群聚集的场所。
相关疫苗:
目前的疫苗为多价减毒活疫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