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乳突炎疾病英文名称: mastoiditis疾病概述: 乳突炎(mastoiditis)...
养生
疾病名称: 乳突炎
疾病英文名称: mastoiditis
疾病概述:
乳突炎(mastoiditis)是由于中耳炎蔓延至乳突导致的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乳突部红肿和压痛、听力下降、耳流脓等,治疗方法一般是抗生素治疗和手术治疗,治疗不及时可能引起脑膜炎、脑脓肿、面神经麻痹等。多发于儿童。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头部
常见症状: 乳突部红肿、听力下降、耳流脓等
主要病因: 中耳炎的炎症向乳突蔓延,引起乳突发炎
检查项目: 血常规、乳突X线、耳镜检查等
重要提醒: 乳突炎如继续发展,乳突骨壁穿破,可引起各种颅内、外并发症,应积极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乳突炎没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儿童、免疫力低下以及中耳炎治疗不当的人群易发乳突炎。
病因-总述:
乳突是位于耳垂后方的骨性结构,内部是蜂窝样的结构,其中的气房与中耳相连。患者抵抗力弱、外界致病菌能力强或引流不畅,导致中耳炎症发展,蔓延至乳突,引起乳突炎。
病因-基本病因:
1、患者抵抗力弱
患者体质虚弱,抵抗力差,如猩红热、麻疹等急性传染病或糖尿病、慢性肾炎、贫血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易并发本病。
2、外界致病菌能力强
致病菌毒力强、耐药、对常用抗生素不敏感是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致病菌有肺炎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3、引流不畅
(1)中耳脓液向外引流不畅: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咽鼓管黏膜充血、肿胀,纤毛运动障碍,中耳分泌物不能循此向鼻咽部引流。如鼓膜穿孔甚小或穿孔被堵塞,分泌物经穿孔向外耳道排放受阻。或为婴儿,其鼓膜较厚,不易发生穿孔等,均可致中耳脓液蓄积,炎症进一步加重。
(2)乳突气房解剖结构的影响:乳突炎多发生于气化型乳突。若乳突气房伸展范围较广,而气房大小不一,分布不匀,边远的大气房却与邻近鼓窦的细小气房相通。当气房内蓄积分泌物时,周边大气房的分泌物常不能顺利地向鼓室引流,容易引起乳突炎。
症状-总述:
主要分为耳部症状和全身症状。常见的耳部症状有乳突红肿、耳流脓、听力下降等。常见的全身症状有发热、恶心和呕吐等。
症状-典型症状:
1、耳部症状
(1)乳突部皮肤肿胀、潮红,按压有明显疼痛,伴有头痛。
(2)耳部流脓。
(3)听力下降。
2、全身症状
(1)发热,儿童较成人更严重,可达40℃以上。
(2)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儿童多见。
症状-并发症:
1、耳后骨膜下脓肿
耳后疼痛加重、同侧头痛、局部皮肤红肿疼痛且有波动感。
2、颅内并发症
如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硬膜外脓肿等。
3、面神经麻痹
患者主要有面瘫、口眼歪斜等症状。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判断病情,接下来可能建议患者做血常规、乳突X线、耳镜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乳突皮肤是否有肿胀、潮红,按压乳突部判断是否有压痛。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医生主要观察是否有白细胞增多,判断是否有感染存在。
2、耳分泌物培养
目的是确定细菌类型,有据可依的使用针对性抗生素。
检查-其他检查:
耳镜检查可以让医生直观的看到耳朵内部发炎、流脓情况。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和CT不仅为确诊乳突炎提供证据,还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感染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结合病史,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耳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血常规检查,综合做出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近期有急性中耳炎病史。
2、临床表现
乳突部皮肤肿胀、潮红。鼓窦外侧壁、乳突导血管处及乳突尖有明显压痛。
3、耳镜检查
外耳道脓液甚多,拭净后又迅速出现。骨性外耳道后上壁可出现红肿、下塌,鼓膜充血,松弛部膨出。鼓膜穿孔一般较小,穿孔处有脓液搏动。
4、影像学检查
(1)X线片上,表现为乳突气房模糊,脓腔形成后房隔不清,融合为一透亮区。
(2)CT扫描可见乳突气房内含气量明显减少,房隔破坏,可见液平面。
诊断-鉴别诊断:
1、外耳道疖
都有耳痛、耳部流脓、听力下降等表现,但是乳突炎一般有发热,外耳道疖一般无发热,且二者CT表现不同。
2、中耳恶性肿瘤
都有耳部流脓、耳痛等表现,但是中耳恶性肿瘤耳部有血性分泌物,对耳内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即可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早期主要用抗生素治疗(可静脉给药),必要时局部引流,如感染仍没有得到控制或出现可疑并发症则需手术联合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2、注意耳部卫生,洗澡时不要进水,患病期间不要游泳。
3、规律作息,注意休息,尽量避免熬夜。
4、小儿呕吐、腹泻时应注意补液,并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
治疗-药物治疗:
早期可经验性使用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药物,之后等待细菌学检查结果及早应用大剂量适宜的抗生素,静脉给药。
治疗-相关药品:
青霉素
治疗-手术治疗:
1、鼓膜切开术
用于抗生素效果不明显时,可以让脓液顺利排出,清除穿孔处的堵塞物。适用于鼓膜穿孔小,排脓不畅或鼓膜未穿孔者。
2、单纯乳突开放术
通过磨/凿开鼓窦及乳突,清除鼓窦、鼓窦入口及乳突气房甚至上鼓室内的病变组织,使中耳脓液得到充分引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由于本术式不触动鼓室及外耳道的正常解剖结构,故能保存或提高患者的听力。
治疗-治疗周期:
乳突炎的治疗周期一般为7-14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乳突炎经过积极的治疗,多数人症状可以得到缓解,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乳突炎会造成发热、听力下降等问题,影响患者日常交流和生活质量,如病情没有得到控制,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迷路炎、脑膜炎、脑脓肿等疾病。
预后-自愈性:
乳突炎需要积极治疗。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过及时、规范的治疗,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大多数患者可以在规范治疗后恢复正常。
预后-根治性:
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多可根治。
预后-复发性:
彻底去除病因后,乳突炎一般不会复发,若中耳炎症没有完全去除,则有复发的可能。
日常-总述:
患者应根据医嘱按时按量用药,警惕病情恶化的症状出现,努力适应听力下降带来的不便。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可能因为本病出现的听力下降导致生活不便,进而产生急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患者可以和医务人员多沟通,了解疾病的详细情况,明白此病可以在积极地治疗下治愈,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家属应帮助患者克服因听力下降带来的困难,多关心患者,对患者耐心一些。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要按时按量用药,不要因为自觉症状减轻就擅自减药或停药。由于本病有抗生素治疗,患者应留意自己有无禁忌,如不了解则可以做皮试等检查加以明确 。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耳部保健,避免耳朵进水、游泳等。
2、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不要熬夜。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健康饮食,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充足摄入,多吃蔬菜水果。
2、食物宜清淡,可以食用青菜、瘦肉等食物。
饮食禁忌:
1、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油腻的食物。
2、不饮酒,酒精可能会影响治疗的效果。
预防措施:
1、适当运动,增强体魄,提高身体素质。
2、注意耳部卫生,不用尖锐物体掏耳朵,尽量避免进水。
3、积极治疗急性中耳炎,防治急性中耳炎发展成乳突炎。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